正在阅读:

“两高”正制定司法解释,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罪法律适用标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两高”正制定司法解释,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罪法律适用标准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57件121人,占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起诉人数的0.86%,总量虽不算很大,但增幅较大,起诉人数同比增加1.42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案件有关情况,并发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590件7835人,同比分别上升16.8%和9.2%;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6565件14020人,同比分别上升12.3%和15.4%;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99件,同比上升65.2%;共受理涉知识产权民事生效裁判、调解书监督案件538件,同比上升3倍。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在介绍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时表示,目前,商标权仍是犯罪行为主要侵犯对象,网络侵犯知识产权成为重要侵权方式。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实施侵权行为,花样不断翻新,办案难度增大。例如,有的利用直播带货形式销假,作案成本低,影响范围广,消费者维权难度较大。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日益网络化,也对司法办案提出新的挑战。例如,有的通过网络爬虫、视频解析、深度链接等新型技术手段实施犯罪,有的通过‘暗网’实现上下游犯罪勾连,有的通过在境外架设服务器网上售假,这些都对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以及法律准确适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刘太宗表示。

此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领域也在发生变化,除了烟酒、食品、服饰、化妆品等传统领域,在教育图书、数字阅读、汇编试题、影视作品等科教文化领域也较为常见,涉及信息科技、布图设计等新业态、新领域犯罪案件增多。例如,有的通过盗窃、电子侵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有的通过APP传播侵权影片侵犯权利人合法权益,有的非法复制他人游戏代码架设私服侵犯网络游戏著作权,都是近年来常见的案件类型。

针对商业秘密保护,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副主任宋建立透露,目前,最高检正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制定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将进一步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罪以及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的法律适用标准。

宋建立介绍,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57件121人,占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起诉人数的0.86%,总量虽不算很大,但增幅较大,起诉人数同比增加1.42倍。

检察机关将加大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力度。“聚焦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以及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加大对采用盗窃、利诱、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以及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行为的打击力度。”宋建立表示。

宋建立指出,要高度重视电子数据,不轻信口供,善于运用证据规则,排除合理怀疑,形成指控犯罪的完整证据链。注重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发挥鉴定意见对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作用,必要时引入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案件办理,提供专业意见。

同时,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往往涉及多方市场主体,检察机关办理此类刑事案件,要依法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加强释法说理,促使侵权方认罪悔罪、积极赔偿、争取谅解,弥补权利人损失。落实好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督促企业开展合规整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两高”正制定司法解释,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罪法律适用标准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57件121人,占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起诉人数的0.86%,总量虽不算很大,但增幅较大,起诉人数同比增加1.42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案件有关情况,并发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590件7835人,同比分别上升16.8%和9.2%;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6565件14020人,同比分别上升12.3%和15.4%;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99件,同比上升65.2%;共受理涉知识产权民事生效裁判、调解书监督案件538件,同比上升3倍。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在介绍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时表示,目前,商标权仍是犯罪行为主要侵犯对象,网络侵犯知识产权成为重要侵权方式。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实施侵权行为,花样不断翻新,办案难度增大。例如,有的利用直播带货形式销假,作案成本低,影响范围广,消费者维权难度较大。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日益网络化,也对司法办案提出新的挑战。例如,有的通过网络爬虫、视频解析、深度链接等新型技术手段实施犯罪,有的通过‘暗网’实现上下游犯罪勾连,有的通过在境外架设服务器网上售假,这些都对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以及法律准确适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刘太宗表示。

此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领域也在发生变化,除了烟酒、食品、服饰、化妆品等传统领域,在教育图书、数字阅读、汇编试题、影视作品等科教文化领域也较为常见,涉及信息科技、布图设计等新业态、新领域犯罪案件增多。例如,有的通过盗窃、电子侵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有的通过APP传播侵权影片侵犯权利人合法权益,有的非法复制他人游戏代码架设私服侵犯网络游戏著作权,都是近年来常见的案件类型。

针对商业秘密保护,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副主任宋建立透露,目前,最高检正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制定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将进一步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罪以及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的法律适用标准。

宋建立介绍,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57件121人,占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起诉人数的0.86%,总量虽不算很大,但增幅较大,起诉人数同比增加1.42倍。

检察机关将加大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力度。“聚焦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以及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加大对采用盗窃、利诱、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以及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行为的打击力度。”宋建立表示。

宋建立指出,要高度重视电子数据,不轻信口供,善于运用证据规则,排除合理怀疑,形成指控犯罪的完整证据链。注重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发挥鉴定意见对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作用,必要时引入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案件办理,提供专业意见。

同时,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往往涉及多方市场主体,检察机关办理此类刑事案件,要依法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加强释法说理,促使侵权方认罪悔罪、积极赔偿、争取谅解,弥补权利人损失。落实好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督促企业开展合规整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