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教资”又上热搜了。3月1日,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结果、考试合格证明开通查询通道。社交网络上“教资认定”、“教资面试成绩”等多个相关话题占领热搜榜,“教师热”现象又成了舆论话题。
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近年来持续增加,据报道,2016年该考试共有260万人报名,2019年攀升至近900万人,2020年达到近1000万。但是,不能简单由“教资热”推论出“教师热”。形成优秀大学毕业生热衷从教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教资考试报名人数增加,直接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2022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076万。所谓“技多不压身”“证书多了路好走”,部分毕业生会先参加教资考试获得教师资格,为自己争取多一条就业选择,但这些人并非都会参加教师招聘。
今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明确在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实施免试认定改革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审核结果,扩大免试认定改革的范围。
而随着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的推进,报名教资考试的人数有可能减少,教资考试的主力军将变为非师范专业学生。显然,由此导致的教资考试报名人数减少,并不能说明“教资热”就降温了。
分析教师职业的受欢迎程度,教资报名人数,是一方面指标,但不是关键性指标。关键性指标是教师招聘时的报录比,以及应聘者的整体素质。客观而言,随着教师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选择从教,一些地区的教师招聘也显得很“火爆”。
但总体看来,教师招聘还存在“冷热不均”以及性别失衡两大问题。
“冷热不均”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的教师招聘。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名校硕博争相应聘教师,这主要是发达地区的教师招聘。在相对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教师招聘比较冷清,甚至出现“零报考”的情况。
因为这些地区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教师待遇不高,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国家实施的特岗教师计划和优师计划,就是向这些地区输送教师。而要加强这些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依赖计划,需要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教师队伍中的性别失衡问题,也引起社会关注。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高中、初中、普通小学、学前教育的女专任教师比例分别为55.63%、58.81%、71.17%、 97.78%,而2016年对应的比例为52.13%、54.49、65.34%、 97.88%。五年间,从小学到高中,男专任教师比例持续下降,小学下降高达5个百分点,学前教育男专任教师比例则一直维持在2%左右。
男专任教师比例下降,有多方面原因。待遇和事业发展空间是主要因素。在一些农村地区,男教师的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理由之一是,外出打工的收入远高于当教师的收入。在发达地区,教师的整体收入高于不发达地区,但是由于教师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的收入并不属于高收入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并不强,据报道,上海市各区县在职教师构成数据和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两所师范大学在读师范生的结构数据显示,女性和男性比例约为8:2。
“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教”、“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是国内建设教师队伍的目标。
要让教师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就必须持续提高教师的待遇,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教育部发布的今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 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事实上,落实这一目标只是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教的基础,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对标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