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牙韩翔
一手缔造海底捞商业帝国的创始人张勇,将首席执行官的指挥棒交给了别人。
2022年3月1日晚,海底捞发布管理层人事任命公告,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调任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兼前首席执行官张勇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李瑜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
公开资料显示,杨利娟现年43岁,在海底捞任职已经超过27年,而她几乎可以作为“服务员逆袭”的代表——从服务员做起,是张勇手把手带出来的大徒弟,19岁时便成为海底捞在四川简阳第一家店的店经理,也是是海底捞走出四川、开拓全国市场的关键人物。
事实上,海底捞此次进行的大规模人事变动,被视作其公司的内部调整的后续之举。
疫情以来的海底捞,在业绩和经营上陷入危机。海底捞近期发布公告称,预期将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38亿元至人民币45亿元。
巨额亏损之外,海底捞此前引发巨大争议的还是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关店行动。高速扩张的海底捞,第一次踩下“急刹车”—— 2021年11月5日晚,海底捞发布公告,决定在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门店。与2021年中报显示的1597家门店数量相比,砍掉门店的数量接近20%。
海底捞公开反思了因快速扩张造成海底捞经营未达预期的几个表现:部分新开门店选址不合理、内部组织架构变革让各级管理人员“无法理解且疲于奔命”、优秀店经理数量不足、过度相信“连住利益”的KPI指标,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
宣布大批关店的同时,海底捞公布了一项名为“啄木鸟计划”的改革措施,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收缩业务扩张,期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而这项计划的全权负责人正是时任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的杨利娟。
海底捞公告称,杨利娟此次获委任为首席执行官,负责监督集团的管理及战略发展,并继续负责“啄木鸟计划”的落实与推进。此次委任也是强化公司治理架构的重要举措。
在内部的组织架构调整方面,从2021年6月开始,海底捞就将区域统筹教练模式改进为大、小区管理模式。海底捞门店按所处位置划分为五个大区,大区经理统筹各区域内的门店拓展、工程、选品、定价等工作,小区经理直接对各自区域内门店进行现场巡视、考核和辅导。
经过大范围的关店和一系列改革措施后,海底捞的内部管理和运营也得到了改善。最明显的一项指标是翻台率的提升。光大证券研报显示,海底捞2022年1月份翻台率环比2021年12月有所上升,达到2021年同期的106%。
此前,海底捞的翻台率曾经连年下滑,由2017年的5次/天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3次/天。
海底捞此次的大规模人事调整,也与其2020年发布的一则“接班人计划”有关,意在寻找符合“爱海底捞、业务熟练、又能洞察人性”标准的领导接班者。2021年8月,海底捞董事会新增7位年轻执行董事,被认为是“接班人计划”的后续。
另外海底捞新任命的两位首席运营官,则是海底捞管理层年轻化的举措。二人将协助首席执行官提升集团不同地区的运营效率,加强对公司管理及执行的监督和实施。
36岁的李瑜和38岁的王金平均为“80后”,与杨利娟的经历类似,二人加入海底捞后,也是从一线基层岗位做起。
李瑜在2007年加入海底捞,先后担任多个地区的门店经理,曾于2015年带领26人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出了第一家海底捞。截至目前,作为大区经理的李瑜,管理门店的范围已涵括韩国、日本、泰国等市场。
王金平在2008年1月加入海底捞,此前担任过门店经理、大区经理,分管新加坡、马来西亚、澳洲及新西兰等市场。他还是第一家海外门店的店经理,至今已经有10年的海外市场经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