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推动安宁疗护扩大试点:发展社区和居家服务模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推动安宁疗护扩大试点:发展社区和居家服务模式

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稳步扩大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全面开展安宁疗护工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简称《规划》)提出,稳步扩大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全面开展安宁疗护工作,完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建立安宁疗护服务制度体系,提高老年人和疾病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在每个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床。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院达510个,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扩大到91个市(区),两证齐全(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5857家,床位数已达158万张。

“《规划》明确了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有助于实现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目标。” 武汉市首家安宁疗护中心主任、外科主任医师、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兼职教授纪光伟向界面新闻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纪光伟介绍,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亡人数近1000万人,因癌症死亡的达300万人,同时,完全或不完全失能失智的人有4400万以上,但其中有很多都不能得到良好照顾,能够享受到安宁疗护服务的不足1%。

为此,《规划》提出,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定位,推动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按照“充分知情、自愿选择”原则,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同时,要发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建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相衔接的安宁疗护工作机制和转诊流程,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涉及的止痛、麻醉等药物配备和监管制度。

《规划》对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建设也作出了具体安排。“在社区、乡镇卫生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床,是普及安宁疗护的一种好方式,应该加以推广。”纪光伟表示,“但由于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设备、技术力量和资质的限制,只能开展一部分安宁疗护工作,要想完全开展尚有一定难度。”

纪光伟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国最需要发展的是居家安宁疗护,这是最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安宁医疗模式,实际上有73%-80%的人最后是在家中去世的。但是,尽管居家安宁医疗的市场很大,但仍存在无人承担巨额成本的问题,导致居家安宁医疗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也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纪光伟建议,推广安宁疗护工作,要从三级医院开始,通过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来引领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同时,三级医院也可以成为安宁疗护的实践基地,来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宁疗护人才。

针对人才培养,《规划》提出,建设安宁疗护培训基地,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培训制度、充实教学设施、壮大师资队伍、优化培训机构等措施促进安宁疗护培训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同时,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开放大学开设老年医学、药学、老年护理、康复、心理、安宁疗护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覆盖中、专、本、硕、博各阶段的学历教育,扩大招生规模。

同时,《规划》要求组织开展全国老年健康专业人才培训,到2025年,培训老年医学科医师不低于2万人,培训老年护理专业护士不低于1万人,每名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试点地区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医护人员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

纪光伟表示,《规划》对安宁疗护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要求,有利于解决目前安宁疗护行业“少人”的困境,政策发布后,对安宁疗护人才培养是强有力的推动,但如何留住人才仍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规划》明确了政府主导,全民行动;设立了公平可及,共建共享的方针。但同时也要注意,政策再好,关键是要落地,要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多管齐下来解决安宁疗护目前的困境。”纪光伟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推动安宁疗护扩大试点:发展社区和居家服务模式

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稳步扩大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全面开展安宁疗护工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简称《规划》)提出,稳步扩大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全面开展安宁疗护工作,完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建立安宁疗护服务制度体系,提高老年人和疾病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在每个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床。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院达510个,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扩大到91个市(区),两证齐全(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5857家,床位数已达158万张。

“《规划》明确了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有助于实现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目标。” 武汉市首家安宁疗护中心主任、外科主任医师、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兼职教授纪光伟向界面新闻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纪光伟介绍,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亡人数近1000万人,因癌症死亡的达300万人,同时,完全或不完全失能失智的人有4400万以上,但其中有很多都不能得到良好照顾,能够享受到安宁疗护服务的不足1%。

为此,《规划》提出,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定位,推动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按照“充分知情、自愿选择”原则,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同时,要发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建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相衔接的安宁疗护工作机制和转诊流程,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涉及的止痛、麻醉等药物配备和监管制度。

《规划》对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建设也作出了具体安排。“在社区、乡镇卫生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床,是普及安宁疗护的一种好方式,应该加以推广。”纪光伟表示,“但由于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设备、技术力量和资质的限制,只能开展一部分安宁疗护工作,要想完全开展尚有一定难度。”

纪光伟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国最需要发展的是居家安宁疗护,这是最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安宁医疗模式,实际上有73%-80%的人最后是在家中去世的。但是,尽管居家安宁医疗的市场很大,但仍存在无人承担巨额成本的问题,导致居家安宁医疗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也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纪光伟建议,推广安宁疗护工作,要从三级医院开始,通过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来引领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同时,三级医院也可以成为安宁疗护的实践基地,来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宁疗护人才。

针对人才培养,《规划》提出,建设安宁疗护培训基地,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培训制度、充实教学设施、壮大师资队伍、优化培训机构等措施促进安宁疗护培训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同时,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开放大学开设老年医学、药学、老年护理、康复、心理、安宁疗护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覆盖中、专、本、硕、博各阶段的学历教育,扩大招生规模。

同时,《规划》要求组织开展全国老年健康专业人才培训,到2025年,培训老年医学科医师不低于2万人,培训老年护理专业护士不低于1万人,每名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试点地区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医护人员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

纪光伟表示,《规划》对安宁疗护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要求,有利于解决目前安宁疗护行业“少人”的困境,政策发布后,对安宁疗护人才培养是强有力的推动,但如何留住人才仍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规划》明确了政府主导,全民行动;设立了公平可及,共建共享的方针。但同时也要注意,政策再好,关键是要落地,要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多管齐下来解决安宁疗护目前的困境。”纪光伟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