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变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近日,携程就宣布了将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从3月1日开始,每周三、周五,携程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实行或逐步推行1-2天的混合办公,即每周有1-2天,符合条件的员工可自行选择办公地点。
从新冠疫情伊始被迫居家办公,到如今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人们却不是那么愿意再回到办公室了。根据市场调研公司Pollfish在2021年进行的一次线上调查,在那些工作能够完全通过远程进行的受访美国雇员当中,有65%的人愿意降薪5%的幅度,换取在家办公的机会。
混合办公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可以节省通勤时间成本。
根据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2020年全国单程平均通勤距离超大城市平均水平为9.1公里,特大城市为8.2公里;全国主要城市总体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其中北京为47分钟。
报告同样统计了通勤的碳排放数据。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总体平均值为5.7吨/日,按年250个工作日换算每人、每年(往返)通勤交通碳排放0.29吨。而短距离通勤和绿色出行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根据报告,超大城市中深圳的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水平为5.5吨/日,远低于多数特大城市甚至大城市中长沙、苏州和西宁,这是因为深圳良好的职住平衡、相对较短的通勤距离和超过75%的绿色出行比重。
全球范围内交通导致的碳排放不可忽视。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的最大来源为能源发电与供热,占比为43%;其次是交通运输占比26%,以及制造业与建筑业占比17%。
比起交通碳排放,电力使用量的变化并没有那么显著。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估算,在最终能源需求的各类主要能源中,电力消费量的降幅最小,2020年仅下降了0.9%。这是因为虽然新冠疫情期间虽然工业和商业建筑电力需求有所下降,但有一部分因企业员工居家办公等用电量增加而抵消。
除开交通和建筑这两大主要排放源,很多细枝末节的差别也需要引起关注,例如远程办公与传统模式相比,一次性餐盒和打印机纸张的使用都会减少。根据央视2019年的报道,国际某知名快餐连锁企业在中国所有门店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纸杯数量预计高达20亿个,这些数字背后都是珍贵的地球资源。
与传统办公模式相比,混合办公意味着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办公地点,减少在路上漫长的通勤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地点,但是否真的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碳排放还犹未可知。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分别下降4.5%和6.3%,为1945年以来的最大降幅。BP估算2020年,由于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客机均已停飞,航空煤油的使用量下降了40%(减少320万桶/天)。同样,由于公路出行几乎停滞,汽油需求也减少约13%左右(310万桶/天)。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碳排放量的减少是以牺牲经济产出为代价的。BP将排放量的减少与全球经济产出的减少相对照,得出碳的隐含价格约为每吨1400美元。如果将这个减排标准作为参照的话,那么代价还是太大了。
居家办公虽然可以减少通勤时间,但是这也取决于人们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例如是选择燃油汽车还是公共交通。员工虽然不用去办公室,但是一到夏季和冬季的用电高峰,供暖和空调的分散使用也会带来巨大的碳排放。
因此,比起推行某一种工作模式,选择更绿色的出行方式,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以及最根本的——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与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