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油气产业
俄罗斯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底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1078亿桶(合约148亿吨),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6.2%;天然气探明储量37.4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9.9%。
近些年,俄罗斯的储量仍在不断增加。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和环境部称,2021年俄罗斯石油储量增加6.28亿吨,天然气储量增加1.017万亿立方米。
长期以来,油气产业在俄罗斯经济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俄罗斯约四成的财政收入来自油气行业,五成以上出口收入源于油气。
俄罗斯是油气出口大国。2020年,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原油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12.3%。俄罗斯也是全球最大管道天然气出口国,2020年管道天然气出口占全球总量21%。
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7610亿立方米,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18.46%。
俄罗斯油气产量主要掌握在本国公司手中。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资料显示,2020年有81%的原油产量来自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下称俄油)、卢克石油公司(Lukoil)、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Surgutneftegas)、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和鞑靼石油公司(Tatneft)。
其中,俄油是俄罗斯石油产量最高的公司,bp持有其19.75%的股份。其余公司并无外资直接持股,但下属项目或子公司,有的引入了外资合作。
外资奔赴蓝海
外资加速进入俄罗斯,基本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
1991年苏联解体,叶利钦上台推行企业私有化,不断完善法律鼓励外商投资。彼时俄罗斯政局混乱,国内油气企业博弈能力薄弱,更多西方石油公司开始赶赴这一蓝海争夺油气资源。
当时的俄罗斯业迫切希望开发油气资源以积累经济实力,需要西方提供机械设备、资金与技术。
1994年,俄罗斯政府与壳牌、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成立了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且签订了产品分成协议,开启了萨哈林2号(Sakhalin-2)石油及天然气开发项目。
这是俄罗斯与外资最早开展合作的重大油气项目,也是俄罗斯首个海上天然气项目。该项目中,壳牌最初持有55%的股份,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持股25%、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持股20%。
1996年,萨哈林1号(Sakhalin-1)油气项目联合集团成立,也引入了外资。其中埃克森美孚持有30%股份。
这两大项目都位于萨哈林岛大陆架,油气储量大,尤其海上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强的开采潜力。此外,萨哈林岛位于外海,生产的石油能够直接出口到国际市场。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教授王绍章在他所写的《渐进与突破: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地区的油气开发》一书提到,萨哈林州气候条件恶劣、地震活动频繁,萨哈林岛油气海上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缺乏在恶劣条件下开发海上油气的经验,俄罗斯引进西方新技术迫在眉睫。
21世纪初,得益于普京政府对外国资本的重视,以及俄罗斯整体政治、经济与投资环境改善,外资不断通过收购或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扩大了对俄油气行业的投资。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高级工程师岳小文在其《外国投资俄罗斯油气产业的现状与前景》一文中指出,2000-2006年,俄罗斯油气开采与加工中的外国投资占比,从6%增长到35%。
2003年,bp与俄罗斯秋明石油公司(TNK)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TNK-BP(下称秋明bp)。按照储量和产量计算,秋明bp在当时成为俄罗斯第三大石油天然气公司。
同年,壳牌还宣布投资100亿美元,全力开发萨哈林2号项目的两个区块。
2004年,美国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购买卢克石油公司股票,与其结成战略联盟。
康菲石油公司在1993年进入俄罗斯石油市场,拥有北极光公司(Polar Lights)合资公司50%的股份。该合资公司意在开发阿尔达林油田,另外两大股东分别是俄油,持股20%;阿尔汉格尔斯克地质开采公司,持股30%。
2004年9月,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购买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诺瓦泰克25%的股份,价值10亿美元。
随着俄罗斯和外资的合作持续深入,双方开始将目光投向北极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
2008年底,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将北极变为“俄罗斯21世纪的资源基地”。
2009年6月,道达尔收购诺瓦泰克全资子公司Terneftegas公司49%的股权,并同意开发北极亚马尔-涅涅茨(Yamal-Nenets)地区的Termokarstovoye气田。
2011年,埃克森美孚与俄油签署俄罗斯北极大陆架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同意共同进行勘探与开采、分享技术和专业知识,合作金额预计达2000亿-3000亿美元。
次年,两家公司进一步签署了联合开发西西伯利亚石油协议,埃克森美孚同意提供技术与地质勘探阶段的资金。两家公司还合作建立了北极深水开发研究中心。
但不是所有的合作都一帆风顺。
据《莫斯科时报》2009年报道,由于期望值太低,雪佛龙于2008年8月退出了与俄气子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Gazpromneft)的合资项目,放弃了25%的全部股份。
这一项目主要是勘探西伯利亚地区的Pyakutinsky油田和Aikhettinsky油田,预计拥有近3.3亿桶可采石油储量。
2011年,bp与秋明bp俄方股东之间发生纠纷,bp与俄油合资开发北极大陆架油气资源的计划最终流产。
2012年11月,bp将所持有的秋明bp公司50%的股份出售给俄油,并换取了俄油12.84%的股份。此次交易后,bp共计拥有俄油19.75%的股份。
上一轮制裁行动
2014年,上一轮乌克兰危机爆发初始,美国和欧盟曾就出台了针对俄罗斯官员的制裁。
刚开始,多家能源巨头并未削减或退出对俄罗斯的投资,合作仍在继续。
据彭博社报道,2014年4月18日,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了壳牌首席执行官范伯登(Ben Van Beurden)。范伯登在会谈中表示,“非常渴望能在俄罗斯发展壳牌的业务”,包括扩大萨哈林2号石油天然气项目,以及在远东地区建设出口终端等。
据《纽约时报》报道,2014年5月24日的圣彼得堡会议上,bp与俄油签署了一份3亿美元的初步协议,计划对伏尔加河谷和乌拉尔山脉的页岩油藏进行研究。道达尔公司则和卢克石油公司签署了在西西伯利亚荒野上勘探页岩油的协议。
2014年8月,欧盟和美国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禁止本国企业向俄罗斯供应用于北极以及页岩油田开采和勘探的石油设备,以及提供开发此类项目的服务。美国还针对俄罗斯多家油气巨头进行制裁。
面对这些制裁措施,一些企业不得不作出回应。
2014年9月,埃克森美孚首先终止了与俄油的合作,放弃了在北极地区联合勘探开采石油的计划。但埃克森美孚仍然是萨哈林1号项目的运营商,持有30%的权益不变。
2015年年底,康菲石油公司出售了其在北极光公司的50%股份,彻底退出俄罗斯市场。
其他油气公司并无过多动作,甚至后续还深化了与俄罗斯的合作。
在2017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bp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又签署了一项天然气项目,以及向欧洲供应天然气事宜上的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3月,道达尔收购了诺瓦泰克公司“北极-2”项目10%的股份。2014年起,诺瓦泰克公司一直处于美国和欧洲的制裁之下。
2020年,壳牌俄罗斯公司总裁接受俄罗斯塔新社采访时提到,对于壳牌而言,俄罗斯仍是具有战略利益的国家,该公司打算扩大壳牌的既有业务类型,包括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的联合石油项目和在新领域的项目。
本轮撤退进行时
比起2014年,今年的制裁措施没有给跨国石油巨头留出太多转圜的余地。
能源机构RystadEnergy分析师表示,在俄罗斯有业务的西方大型勘探与生产企业和主要服务提供商,都面临从俄罗斯撤资的巨大压力。
bp在官方声明称,本次退出可能导致其面临250亿美元的损失,包含了140亿美元的资产价值减值,以及自2013年起累积的外汇损益等价值110亿美元的损失。
面对着俄罗斯依旧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花费二三十年斥巨资建立的产业,欧美石油公司是否真的会将撤资付诸于实际行动,仍有待观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乾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美欧石油公司宣布退出俄罗斯,更多是一种态度的表达,尚未看到实际性操作方案,比如退出时间、资产处置方式、下一步谁来接盘等,目前外企没有任何撤资的途径。
2月28日,俄罗斯实施了一项临时禁令,禁止外国投资人出售在俄罗斯的资产。这意味着,即使国际石油公司真的打算退出,也无法撤出俄罗斯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