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发力海洋,青岛面临的新任务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发力海洋,青岛面临的新任务是什么?

对青岛而言,向海洋发力已不仅仅关乎自身“小目标”的实现,更承载着带领全省破局的希冀。

文| 庄建成

随着广东、江苏两大强省开始聚焦海洋,占据先发优势的山东,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3月3日,山东省政府官网发布《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全文,从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港口、产业、开放等方面,明确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行动路径。

其中,获山东省力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青岛,被11次直接“点名”。而去年11月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也赋予了青岛龙头引领的地位。

对青岛而言,向海洋发力已不仅仅关乎自身“小目标”的实现,更承载着带领全省破局的希冀。

日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也迎来了新任“一把手”。此前担任青岛市委副秘书长的殷世逸,出任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

作为一名准“80后”干部,在青岛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关键阶段,接过重任。他又将如何履行好山东布置的新任务?

图片来源:摄图网

2月28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一批任免名单,其中提到,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市长赵豪志的提名,决定任命:殷世逸为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免去焦明伟的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职务。

官方履历显示,殷世逸,男,汉族,山东青岛人,1979年6月出生,省委党校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学士,2001年12月入党,2002年7月参加工作。

在2月15日青岛市委组织部公布的任前公示名单中提到:青岛市委副秘书长(正局级)殷世逸,拟进一步使用。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干部,殷世逸在青任职近20年,曾先后在市北区、城阳区以及西海岸新区三个区市任职,也曾带领青岛市第一批援甘干部赴甘肃陇南挂职。

2020年9月,殷世逸履新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副书记,后出任青岛市委副秘书长(正局级),直至此次调整。

在殷世逸此前的任职经历中,海洋是其颇为关注的一个领域。

2020年3月31日上午,山东省港口集团和西海岸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板块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在西海岸新区举行,山东省港口集团将贸易、产城融合、装备制造、海外发展四个板块总部项目落户西海岸新区,殷世逸出席活动,并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相关领导签署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外,他还曾带队到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调研,表示明月海藻是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典范。鼓励企业进一步聚焦价值链中的中高端,放大格局,立足全球,进行产业再聚焦、再优化,通过扩大开放合作等各种方式扩大规模,并充分发挥新产业的优势加快进军资本市场,积聚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

同时,他也强调,明月海藻集团是典型的海洋经济类型企业,是本土培育扶持起来的龙头企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和当前发展热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各参会部门要认真研究明月海藻集团提出的各项需求,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殷世逸十分注重海洋产业对一个区域发展带来的赋能,也愿意通过政府主动靠前的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海洋产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梳理殷世逸此前的任职经历,除项目以及服务外,与海洋相关的科研院所等创新策源地,也是其关注的重点。

2021年12月27日,殷世逸曾陪同时任青岛市委副书记惠新安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调研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调研过程中,他们实地查看了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详细了解学校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情况,对研究中心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促进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履新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后,殷世逸也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2月25日召开的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上,殷世逸强调,要充分认识海洋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聚焦引领型海洋城市建设新使命、新定位,对标市委、市政府对海洋发展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作自豪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市委副秘书长到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殷世逸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毕竟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对殷世逸而言,接任这样一个重要部门的“一把手”,既是动力也充满挑战。

此前,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调研海洋经济发展时强调,要坚持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综合优势,加快建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活跃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

对青岛而言,经略海洋已不仅仅是自身提升发展能级,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的关键,也是山东在海洋领域重新夺回优势的核心所在。

公开数据显示,山东省2020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2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但排名,并不能掩盖一些既成的事实。

如同当下日益明显的南北分化格局,2007-2020年,山东所在的北部海洋经济圈在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已由36.22%下降至29.23%。此消彼长,南部以及东部海洋经济圈则呈现上涨的趋势。

更需要看到的是,具备先发优势的山东,正承受着“后来者”持续追击,所带来的压力。

广东以及江苏,在“十四五”规划中,均将沿海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尤其是江苏,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正式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这无疑是江苏向海发力的一个重大利好。

眼看“追兵”渐进,“坐不住”的山东,需要青岛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海洋领域的龙头作用。

 

图片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3月3日印发的《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11次直接“点名”青岛,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壮大、海洋传统产业升级、海洋文化振兴以及海洋开放合作等方面,为青岛布置了新的任务。

其中,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提到加快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山东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山东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山东现代海洋产业联合孵化中心等成果转化机构;建设海洋人才港(青岛)。

上面提到的一些项目对青岛经略海洋而言,颇为重要。

此前,山东省委第十巡视组对青岛市进行巡视时,指出青岛还存在“高质量发展龙头带动作用不够强、实施经略海洋战略进展不快、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示范区上合元素不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尚未显现”等问题。

其中,实施经略海洋战略进展不快、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极大程度上指向了青岛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方面的短板。毕竟青岛曾出现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例,并引起了讨论与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在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的数量上,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青岛并不缺科技创新的要素和氛围,缺的能够留下这些优质要素的平台。而此次特意提到的几个省级成果转化机构,也有望为青岛“墙内开花墙内香”,起到助推作用。

另外,在海洋文化振兴方面,《计划》中提到了支持青岛打造国际海洋旅游名城。

对青岛而言,发展海洋旅游,场景已经有了,前海一线优质的旅游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值得称道的金字招牌,如何将其串联成线,并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价值,是青岛破题海洋旅游的关键。

而在2021年,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项目也启动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既然在此次《计划》中,山东省明确了青岛国际海洋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青岛就需要以此为契机,加速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进程。

当然,比较耐人寻味的是,此前在多份山东省文件中提到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没有出现在此次《计划》之中。相反,在拓展开放合作领域一部分中,提到要支持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点,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计划》最后还提到:沿海各市要把海洋强省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措施强力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对于将2022年标定为“作风能力提升年”的青岛来说,如何更好地结合《计划》提出的相关要求,把“强力推进”以及“落到实处”做好、做实,才是破题的关键。

从这一方面来看,调整再出发的市海洋发展局,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来源:凤凰网青岛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市海洋发展局局长调整后,山东给了青岛新任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发力海洋,青岛面临的新任务是什么?

对青岛而言,向海洋发力已不仅仅关乎自身“小目标”的实现,更承载着带领全省破局的希冀。

文| 庄建成

随着广东、江苏两大强省开始聚焦海洋,占据先发优势的山东,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3月3日,山东省政府官网发布《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全文,从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港口、产业、开放等方面,明确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行动路径。

其中,获山东省力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青岛,被11次直接“点名”。而去年11月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也赋予了青岛龙头引领的地位。

对青岛而言,向海洋发力已不仅仅关乎自身“小目标”的实现,更承载着带领全省破局的希冀。

日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也迎来了新任“一把手”。此前担任青岛市委副秘书长的殷世逸,出任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

作为一名准“80后”干部,在青岛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关键阶段,接过重任。他又将如何履行好山东布置的新任务?

图片来源:摄图网

2月28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一批任免名单,其中提到,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市长赵豪志的提名,决定任命:殷世逸为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免去焦明伟的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职务。

官方履历显示,殷世逸,男,汉族,山东青岛人,1979年6月出生,省委党校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学士,2001年12月入党,2002年7月参加工作。

在2月15日青岛市委组织部公布的任前公示名单中提到:青岛市委副秘书长(正局级)殷世逸,拟进一步使用。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干部,殷世逸在青任职近20年,曾先后在市北区、城阳区以及西海岸新区三个区市任职,也曾带领青岛市第一批援甘干部赴甘肃陇南挂职。

2020年9月,殷世逸履新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副书记,后出任青岛市委副秘书长(正局级),直至此次调整。

在殷世逸此前的任职经历中,海洋是其颇为关注的一个领域。

2020年3月31日上午,山东省港口集团和西海岸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板块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在西海岸新区举行,山东省港口集团将贸易、产城融合、装备制造、海外发展四个板块总部项目落户西海岸新区,殷世逸出席活动,并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相关领导签署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外,他还曾带队到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调研,表示明月海藻是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典范。鼓励企业进一步聚焦价值链中的中高端,放大格局,立足全球,进行产业再聚焦、再优化,通过扩大开放合作等各种方式扩大规模,并充分发挥新产业的优势加快进军资本市场,积聚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

同时,他也强调,明月海藻集团是典型的海洋经济类型企业,是本土培育扶持起来的龙头企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和当前发展热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各参会部门要认真研究明月海藻集团提出的各项需求,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殷世逸十分注重海洋产业对一个区域发展带来的赋能,也愿意通过政府主动靠前的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海洋产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梳理殷世逸此前的任职经历,除项目以及服务外,与海洋相关的科研院所等创新策源地,也是其关注的重点。

2021年12月27日,殷世逸曾陪同时任青岛市委副书记惠新安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调研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调研过程中,他们实地查看了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详细了解学校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情况,对研究中心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促进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履新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后,殷世逸也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2月25日召开的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上,殷世逸强调,要充分认识海洋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聚焦引领型海洋城市建设新使命、新定位,对标市委、市政府对海洋发展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作自豪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市委副秘书长到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殷世逸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毕竟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对殷世逸而言,接任这样一个重要部门的“一把手”,既是动力也充满挑战。

此前,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调研海洋经济发展时强调,要坚持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综合优势,加快建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活跃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

对青岛而言,经略海洋已不仅仅是自身提升发展能级,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的关键,也是山东在海洋领域重新夺回优势的核心所在。

公开数据显示,山东省2020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2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但排名,并不能掩盖一些既成的事实。

如同当下日益明显的南北分化格局,2007-2020年,山东所在的北部海洋经济圈在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已由36.22%下降至29.23%。此消彼长,南部以及东部海洋经济圈则呈现上涨的趋势。

更需要看到的是,具备先发优势的山东,正承受着“后来者”持续追击,所带来的压力。

广东以及江苏,在“十四五”规划中,均将沿海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尤其是江苏,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正式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这无疑是江苏向海发力的一个重大利好。

眼看“追兵”渐进,“坐不住”的山东,需要青岛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海洋领域的龙头作用。

 

图片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3月3日印发的《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11次直接“点名”青岛,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壮大、海洋传统产业升级、海洋文化振兴以及海洋开放合作等方面,为青岛布置了新的任务。

其中,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提到加快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山东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山东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山东现代海洋产业联合孵化中心等成果转化机构;建设海洋人才港(青岛)。

上面提到的一些项目对青岛经略海洋而言,颇为重要。

此前,山东省委第十巡视组对青岛市进行巡视时,指出青岛还存在“高质量发展龙头带动作用不够强、实施经略海洋战略进展不快、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示范区上合元素不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尚未显现”等问题。

其中,实施经略海洋战略进展不快、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极大程度上指向了青岛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方面的短板。毕竟青岛曾出现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例,并引起了讨论与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在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的数量上,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青岛并不缺科技创新的要素和氛围,缺的能够留下这些优质要素的平台。而此次特意提到的几个省级成果转化机构,也有望为青岛“墙内开花墙内香”,起到助推作用。

另外,在海洋文化振兴方面,《计划》中提到了支持青岛打造国际海洋旅游名城。

对青岛而言,发展海洋旅游,场景已经有了,前海一线优质的旅游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值得称道的金字招牌,如何将其串联成线,并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价值,是青岛破题海洋旅游的关键。

而在2021年,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项目也启动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既然在此次《计划》中,山东省明确了青岛国际海洋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青岛就需要以此为契机,加速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进程。

当然,比较耐人寻味的是,此前在多份山东省文件中提到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没有出现在此次《计划》之中。相反,在拓展开放合作领域一部分中,提到要支持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点,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计划》最后还提到:沿海各市要把海洋强省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措施强力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对于将2022年标定为“作风能力提升年”的青岛来说,如何更好地结合《计划》提出的相关要求,把“强力推进”以及“落到实处”做好、做实,才是破题的关键。

从这一方面来看,调整再出发的市海洋发展局,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来源:凤凰网青岛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市海洋发展局局长调整后,山东给了青岛新任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