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Z世代的第一件旗袍,藏在游戏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Z世代的第一件旗袍,藏在游戏里

年轻人还喜欢旗袍吗?

文|ACGx

距离虎年春节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我却还在各种游戏里回味过年的氛围。

倒不是游戏里剩余的新春气息有多浓烈,而是冷静下来终于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次次都能精准掉入新春皮肤这样的骗氪陷阱。

从《碧蓝航线》《明日方舟》,到《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王者荣耀》再到《英雄联盟》《永劫无间》……虽然这些游戏每年的新春皮肤五花八门,但我发现自己喜爱的女性角色们,终将拥有一件旗袍皮肤——尽管其中有些衣服已经看不出旗袍样了。

一水儿的旗袍皮肤为寒冬增添了些许清凉,涩不涩暂且不论,但说实在的,对于旗袍的热情,的确在有钱有闲的春节达到了顶峰。为了展示对“国服/新春”的重视,推出旗袍皮肤,成了游戏厂商近年来屡试不爽的传统艺能,而且最奇妙的地方在于,不管游戏的世界观如何,旗袍与其匹配度都能直接拉满。

旗袍原本的模样

历史上,旗袍本没有太多花样。

假如我们在脑海中搜索身着旗袍的女性形象,会想起传奇的宋氏三姐妹,民国才女张爱玲、陆小曼,以及影星阮玲玉、胡蝶,她们的故事仍为后人津津乐道。影视剧中,旗袍的存在为作品增添了别样风情,《花样年华》里身着旗袍的张曼玉,举手投足令人难以忘怀。

旗袍的起源其实颇具争议,有学者表示它由清代满族妇女服饰发展而来,所谓“旗女之袍”,就像《甄嬛传》中女性角色扮相那样;有人则认为旗袍的源头应该追溯至西周、先秦、两汉;还有一说认为旗袍来自风月场所的烟花女子。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我们印象中的旗袍,成型于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它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至30年代发展成熟、基本定型。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女性形象迎来变革,旗袍具备东方服饰惯有的含蓄端庄之余,融合了西式服饰重视的曲线美感。

尤其在彼时的“时尚之都”上海,当地不断发展的旗袍式样,影响着中国各地的潮流风向。加上报刊杂志服装专栏的宣传,与知名人士、“美女月份牌”的广告效应,当时年轻学生、普通工人、达官显贵家夫人小姐们的装束,皆离不开旗袍。

旗袍在中国女性时装史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它的演变也记录下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思潮、审美取向的更迭。

国外对于旗袍的解读与元素融合

自定型后,旗袍的样式围绕整体长短、围度,还有袖子、衣领、开叉等细节而反复调整,既能知性优雅,也可窈窕妩媚。可旗袍风格的万般变化,不只是一把剪刀能够决定的。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旗袍在中国内地逐渐被冷落。在传承几乎断代的数十年时间里,旗袍在国外影视内容中反倒存在感十足。

英国作家理查德·梅森创作的小说《苏丝黄的世界》,分别于1959年、1960年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妩媚迷人又痴情坚韧的苏丝黄,在欧美地区收获巨大反响。

男主罗伯特来到中国香港追寻绘画梦想,观众们追随他一同揭开了苏丝黄的神秘面纱:一开始自称的千金小姐,其实拥有流落风尘、不幸丧子的悲惨命运。

苏丝黄身着高开叉、短款旗袍的东方女子形象,正满足欧美地区男性对“异域风情”的想象。据悉,话剧主演周采芹的旗袍装扮,引得伦敦女子效仿;电影则进入了美国年度票房前十,令更多西方人认识了香港。

而在日本,ACG作品对于旗袍元素的使用也相当频繁。最初使用旗袍的形象已经难以考证,知乎相关话题下,有动漫爱好者指出上世纪60年代,横山光辉创作的漫画《机械巨神》中登场的银铃,她的经典造型便身穿白色短款旗袍。

若谈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旗袍娘”,要数1982年《超时空要塞》的林明美,以及1991年卡普空街机游戏《街头霸王2》中的春丽,不仅角色辨识度拉满,更使得不少人逐渐接受将旗袍与“机甲”“格斗”元素联系到一起。

80年代之后,旗袍在中国内地开始被赋予“职业”属性,包括礼仪小姐,餐厅、娱乐场所的女性服务员等。旗袍不仅逐渐在内地重新得以发展,因外交关系的改善,带有中华元素的人物形象,成为世界各地的文娱内容的常客。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了解更加深入,中国人在影视剧、ACG作品中的形象也不再单一。不同版本的改良旗袍,为刻画角色所用,诸如《乱马1/2》的姗璞、《魔法少女樱》的李莓玲、《银魂》的神乐、《机动战士敢达00》的王留美等人物,以及《神探夏洛克》《一天》等影视作品中,旗袍也不乏存在感。

和熊猫、料理、功夫等标签一样,旗袍与“神秘东方国家”绑定,发展成了带有刻板印象的“萌元素”,创作者无需太多着墨就能迅速提升角色的辨识度。

当然,为了响应部分阿宅“就要涩涩”的呼声,一些角色的旗袍又会融入高开叉、紧身衣、露胸等设计,即便看不出旗袍原本的模样,更有甚者还应了于谦在相声里“披俩门帘”的吐槽,可读者/观众对夸张造型依旧喜闻乐见。毕竟旗袍下勾勒出的妙龄少女的身姿,才是一统全世界阿宅审美的“秘密武器”。

旗袍作为服饰,在ACG作品视觉方面的考量仍然处于第一位,这也再度加深了“旗袍很性感”或者“代表中华娘”的认知。

国内的二次元爱好者虽然对此吐槽不断,却默认接受了这一系列设定,并将其广泛运用到创作中。如今各种游戏国服,时常会选择绘制相对便利、受众接受度较高的旗袍作为角色皮肤。许多日本动漫IP推出的旗袍造型角色手办,同样深受二次元爱好者的欢迎。

现实生活中,旗袍的“年轻化”命题

在ACG领域的大量应用,证明了旗袍深受Z世代喜爱的潜质。可归根结底,二次元受众与旗袍真正的消费者圈层,并不完全重合。

如今大多数人印象里,旗袍会出现在国际时装周、婚礼,或作为外交礼服使用,依旧在重要的正式场合出没。《旗袍美探》《司藤》等电视剧为传统旗袍带来了不少热度,春晚马凡舒的旗袍造型,凭借着温婉大气登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

于是有人猜测,继汉服、JK制服和Lolita之后,旗袍是否能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又一服饰品类?目前看来,与同属华夏本源的汉服相比,旗袍的“年轻化”显得困难许多。

旗袍的首要问题,在于消费者认知不清晰。汉服背后是五千年历史文明,旗袍往往令人联想到“朴素民国学生”或者“华丽的千金小姐”。正如短视频平台“姨太太”旗袍换装曾盛行一时,却也备受争议。

产能与价格也是横亘在旗袍与年轻人之间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旗袍只是长辈喜爱的华贵服饰,面料、做工、配饰彰显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像“旗袍协会”里尽是“人民币玩家”,与普通年轻人的生活相去甚远。

从另一角度看来,年轻女性有身材、气质能否驾驭旗袍的顾虑。旗袍已经是简化、改良后的结果,但究竟选择平裁立裁、有省无省,需要花费精力了解才能得知其中区别,找到适合自己的款式。

目前,市场上较易为年轻人所接受的做法,是将旗袍作为时尚元素进行包装。比如提炼出盘扣、刺绣、右衽、开叉等元素,推出连衣裙、长款T恤,与时下流行的“纯欲风”“甜酷风”“国潮风”靠拢。不难发现,旗袍已经开启了自己的破圈之路,但它真正走近年轻人还需要更长时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Z世代的第一件旗袍,藏在游戏里

年轻人还喜欢旗袍吗?

文|ACGx

距离虎年春节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我却还在各种游戏里回味过年的氛围。

倒不是游戏里剩余的新春气息有多浓烈,而是冷静下来终于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次次都能精准掉入新春皮肤这样的骗氪陷阱。

从《碧蓝航线》《明日方舟》,到《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王者荣耀》再到《英雄联盟》《永劫无间》……虽然这些游戏每年的新春皮肤五花八门,但我发现自己喜爱的女性角色们,终将拥有一件旗袍皮肤——尽管其中有些衣服已经看不出旗袍样了。

一水儿的旗袍皮肤为寒冬增添了些许清凉,涩不涩暂且不论,但说实在的,对于旗袍的热情,的确在有钱有闲的春节达到了顶峰。为了展示对“国服/新春”的重视,推出旗袍皮肤,成了游戏厂商近年来屡试不爽的传统艺能,而且最奇妙的地方在于,不管游戏的世界观如何,旗袍与其匹配度都能直接拉满。

旗袍原本的模样

历史上,旗袍本没有太多花样。

假如我们在脑海中搜索身着旗袍的女性形象,会想起传奇的宋氏三姐妹,民国才女张爱玲、陆小曼,以及影星阮玲玉、胡蝶,她们的故事仍为后人津津乐道。影视剧中,旗袍的存在为作品增添了别样风情,《花样年华》里身着旗袍的张曼玉,举手投足令人难以忘怀。

旗袍的起源其实颇具争议,有学者表示它由清代满族妇女服饰发展而来,所谓“旗女之袍”,就像《甄嬛传》中女性角色扮相那样;有人则认为旗袍的源头应该追溯至西周、先秦、两汉;还有一说认为旗袍来自风月场所的烟花女子。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我们印象中的旗袍,成型于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它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至30年代发展成熟、基本定型。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女性形象迎来变革,旗袍具备东方服饰惯有的含蓄端庄之余,融合了西式服饰重视的曲线美感。

尤其在彼时的“时尚之都”上海,当地不断发展的旗袍式样,影响着中国各地的潮流风向。加上报刊杂志服装专栏的宣传,与知名人士、“美女月份牌”的广告效应,当时年轻学生、普通工人、达官显贵家夫人小姐们的装束,皆离不开旗袍。

旗袍在中国女性时装史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它的演变也记录下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思潮、审美取向的更迭。

国外对于旗袍的解读与元素融合

自定型后,旗袍的样式围绕整体长短、围度,还有袖子、衣领、开叉等细节而反复调整,既能知性优雅,也可窈窕妩媚。可旗袍风格的万般变化,不只是一把剪刀能够决定的。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旗袍在中国内地逐渐被冷落。在传承几乎断代的数十年时间里,旗袍在国外影视内容中反倒存在感十足。

英国作家理查德·梅森创作的小说《苏丝黄的世界》,分别于1959年、1960年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妩媚迷人又痴情坚韧的苏丝黄,在欧美地区收获巨大反响。

男主罗伯特来到中国香港追寻绘画梦想,观众们追随他一同揭开了苏丝黄的神秘面纱:一开始自称的千金小姐,其实拥有流落风尘、不幸丧子的悲惨命运。

苏丝黄身着高开叉、短款旗袍的东方女子形象,正满足欧美地区男性对“异域风情”的想象。据悉,话剧主演周采芹的旗袍装扮,引得伦敦女子效仿;电影则进入了美国年度票房前十,令更多西方人认识了香港。

而在日本,ACG作品对于旗袍元素的使用也相当频繁。最初使用旗袍的形象已经难以考证,知乎相关话题下,有动漫爱好者指出上世纪60年代,横山光辉创作的漫画《机械巨神》中登场的银铃,她的经典造型便身穿白色短款旗袍。

若谈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旗袍娘”,要数1982年《超时空要塞》的林明美,以及1991年卡普空街机游戏《街头霸王2》中的春丽,不仅角色辨识度拉满,更使得不少人逐渐接受将旗袍与“机甲”“格斗”元素联系到一起。

80年代之后,旗袍在中国内地开始被赋予“职业”属性,包括礼仪小姐,餐厅、娱乐场所的女性服务员等。旗袍不仅逐渐在内地重新得以发展,因外交关系的改善,带有中华元素的人物形象,成为世界各地的文娱内容的常客。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了解更加深入,中国人在影视剧、ACG作品中的形象也不再单一。不同版本的改良旗袍,为刻画角色所用,诸如《乱马1/2》的姗璞、《魔法少女樱》的李莓玲、《银魂》的神乐、《机动战士敢达00》的王留美等人物,以及《神探夏洛克》《一天》等影视作品中,旗袍也不乏存在感。

和熊猫、料理、功夫等标签一样,旗袍与“神秘东方国家”绑定,发展成了带有刻板印象的“萌元素”,创作者无需太多着墨就能迅速提升角色的辨识度。

当然,为了响应部分阿宅“就要涩涩”的呼声,一些角色的旗袍又会融入高开叉、紧身衣、露胸等设计,即便看不出旗袍原本的模样,更有甚者还应了于谦在相声里“披俩门帘”的吐槽,可读者/观众对夸张造型依旧喜闻乐见。毕竟旗袍下勾勒出的妙龄少女的身姿,才是一统全世界阿宅审美的“秘密武器”。

旗袍作为服饰,在ACG作品视觉方面的考量仍然处于第一位,这也再度加深了“旗袍很性感”或者“代表中华娘”的认知。

国内的二次元爱好者虽然对此吐槽不断,却默认接受了这一系列设定,并将其广泛运用到创作中。如今各种游戏国服,时常会选择绘制相对便利、受众接受度较高的旗袍作为角色皮肤。许多日本动漫IP推出的旗袍造型角色手办,同样深受二次元爱好者的欢迎。

现实生活中,旗袍的“年轻化”命题

在ACG领域的大量应用,证明了旗袍深受Z世代喜爱的潜质。可归根结底,二次元受众与旗袍真正的消费者圈层,并不完全重合。

如今大多数人印象里,旗袍会出现在国际时装周、婚礼,或作为外交礼服使用,依旧在重要的正式场合出没。《旗袍美探》《司藤》等电视剧为传统旗袍带来了不少热度,春晚马凡舒的旗袍造型,凭借着温婉大气登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

于是有人猜测,继汉服、JK制服和Lolita之后,旗袍是否能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又一服饰品类?目前看来,与同属华夏本源的汉服相比,旗袍的“年轻化”显得困难许多。

旗袍的首要问题,在于消费者认知不清晰。汉服背后是五千年历史文明,旗袍往往令人联想到“朴素民国学生”或者“华丽的千金小姐”。正如短视频平台“姨太太”旗袍换装曾盛行一时,却也备受争议。

产能与价格也是横亘在旗袍与年轻人之间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旗袍只是长辈喜爱的华贵服饰,面料、做工、配饰彰显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像“旗袍协会”里尽是“人民币玩家”,与普通年轻人的生活相去甚远。

从另一角度看来,年轻女性有身材、气质能否驾驭旗袍的顾虑。旗袍已经是简化、改良后的结果,但究竟选择平裁立裁、有省无省,需要花费精力了解才能得知其中区别,找到适合自己的款式。

目前,市场上较易为年轻人所接受的做法,是将旗袍作为时尚元素进行包装。比如提炼出盘扣、刺绣、右衽、开叉等元素,推出连衣裙、长款T恤,与时下流行的“纯欲风”“甜酷风”“国潮风”靠拢。不难发现,旗袍已经开启了自己的破圈之路,但它真正走近年轻人还需要更长时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