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火箭发射“点燃”文昌旅游,国内航天游也要“起飞”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火箭发射“点燃”文昌旅游,国内航天游也要“起飞”了吗?

文昌去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均翻倍。

文|新旅界

伴随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文昌旅游再一次“热”了起来。

2月27日,在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际,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来。彼时,距离发射站最近的龙楼镇多家酒店、民宿已被一订而空。

飞猪数据显示,火箭发射前夕,文昌酒店预订量较此前一周增长1.5倍。此外,观看火箭发射同时拉动了当地的租车业务,文昌、海口、万宁期间的租车预订量同比涨超10倍。

热潮之下,文昌政府宣布今年将加快谋划推进航天旅游主题公园、航天主题博物馆等动工建设,推动商业航天发射区和航天旅游区同步规划建设……

一时间,航天发射基地带来的旅游效应再次引起业界关注。航天发射基地是如何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作为国内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文昌基地接下来的航天旅游是如何谋划的?国内航天旅游也要“起飞”了吗?

航天基地带动旅游升温

资料显示,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隶属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该发射场可以发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据了解,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之前,由于交通的硬伤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缺少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文昌旅游并无太大起色。

“转机”始于2009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破土动工。从2010年开始,文昌旅游呈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接待过夜游客从2010年的92万跃升到2014年的超过151万;旅游收入更是从2010年的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0亿元,在短短5年间翻了一番!2015年文昌接待过夜游客更是达到了173.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16亿元。

2016年6月25日,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火箭首飞。这对文昌航天发射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一天,超过15万游客瞬间拥入文昌见证长征七号首飞,让这座安静的小城迅速热闹起来。

同年1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了第二次火箭发射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首飞。作为我国目前体积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五的发射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亲临现场,共同见证我国航天事业辉煌的一刻。据统计,当日近12万游客进入文昌观看“长五”首飞。

以上两次火箭发射为文昌带来了27万余人次的游客,让文昌市旅游迅速升温,直接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发展。

海南文昌市龙楼镇自被选址建设文昌发射场之后,也一跃借助航天热,大力发展旅游业。新增商铺900多家,其中酒店和宾馆有32家。文昌鲁能希尔顿酒店更是作为龙楼镇唯一一家五星度假酒店,在长征五号首飞时被早早预定一空。为了更好服务观看火箭发射的游客,酒店还开发了航天海景房、航天主题下午茶等相关产品。

在此背景下,这座有着2.7万常住人口的小镇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有条件的居民、农民纷纷转行改吃“航天饭”“旅游饭”。2021年,龙楼镇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龙楼镇农村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的5559元攀升至2021年的19171元。

这一年,文昌市航天旅游效应也持续释放,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8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21.48%和109.44%。

毫无疑问,在完成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等明星航天器发射任务之后,文昌航天发射场也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航天基地“明星”,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关注。

谋划航天旅游主题公园

文昌的航天旅游业在近年来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航天发射活动的频率提高,另一方面归因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当年的定位和“开放式”的规划理念。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新建的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继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基地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

“不同于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内陆发射场,国家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规划之初,就提出‘开放式设计,将旅游、观光和市场开发等同时融入到航天城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中’。”文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自航天发射场建成以来,文昌发展步入快轨,中国航天建设集团、中实集团、青岛万国云商等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文昌,有意向合作建设太空主题小镇、国家航天超算中心等重点项目。

航天业内人士肖云(化名)告诉新旅界(LvJieMedia),文昌发射场之所以采用开放式的设计理念,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相比三大内陆发射场,文昌发射基地建造的时间比较晚,因此它在规划上会较前几个更加完善和丰富。第二,海南本身就具有观光旅游这方面的优势,无论是它的滨海旅游资源还是旅游消费等方面,整体的优势都比较明显。第三,文昌发射场是前几年才正式开放的,它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象征意义重大,很多知名的火箭都是在这里发射,也有很多重要的航天任务在这里执行。第四,文昌发射场“开放”的规划理念也契合了当前民用商业航天崛起的趋势——这里靠近赤道、纬度低,发射卫星时可以最大可能利用惯性产生的离心现象,让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达到更快的速度,后续适合做亚轨道太空旅行的发射基地。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完全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从2016年3月起,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始对游客开放,每天都有游客进入发射场参观。该旅游观光线路由文昌市旅游投资控股公司旗下的文昌市航天旅行社独家经营。游客通过位于发射场门口的文昌航天到访中心购买门票,即可乘坐电瓶车进入航天发射场参观,全程配有专门的讲解员。试运行阶段,每日接待300人左右,只对中国公民开放,每个人收取130元服务费。

在此之后,航天旅游便被作为文昌要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部分被屡屡提及。

“过去文昌旅游资源众多但4A、5A级景区几乎没有。航天卫星首发之后,文昌将统筹围绕航天主题打造系列旅游产品。” 时任文昌市委书记陈笑波曾介绍,一方面,文昌将与发射中心的业主单位联合,把发射基地作为爱国教育的基地,同时也作为游客观光旅游基地。文昌成立旅游公司,培训航天旅游导游服务人员,游客可以到发射场内观看发射塔、发射点、飞行器组装等。在外围,文昌在发射场门前区域打造游客到访中心和永久性观景平台,届时游客可以看到许多航空航天模型、航天科普、还有3D电影。

而在日前,文昌市代理市长刘冲也进一步明确,文昌今年将快速推进航天城起步区项目建设,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谋划推进航天旅游主题公园、航天主题博物馆动工建设,同时推动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卫星总装测试厂房等项目建设。

根据规划,文昌航天旅游主题公园紧邻航天发射基地,分为地球、太阳、月亮、火星4个园区,形成一个融科技交流、科普教育、航天旅游、商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配套项目,公园设置有海上观景平台,可同时容纳3000人参观。

客观来讲,航天基地独特的观赏性和体验性是其他旅游目的地所不能比拟的,但与此同时,航天基地的旅游活动很大程度受航天发射任务执行的频次等的影响,毕竟航天活动在一年中发生的次数有限。文昌航天旅游主题公园建成后,在没有航天发射活动的日子里,如何才能保持它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对此,肖云建议,在设计航天基地旅游区域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尽可能地丰富产品内容,规划更多的游玩场景,如发展航天育种、农业观光等业态,开辟航天会展经济或者航天技术的峰会的交流空间等。其次,无论是航天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主题公园的后续的更新迭代,都需要政府层面的推动、专业的团队支撑,甚至投资方面的支持,在这方面相关投资主体需要预留空间。另外,航天城要长足发展的话,它在航天教育方面是不是会有大型的院校落地,需不需要进一步去做产教方面的融合,也要去全面考虑的。“并不是说航天旅游旅游单独发展起来,这里就会有很多人群,肯定得先把产业聚集到这里来,它才有持续的发展的。”

国内航天旅游方兴未艾

在发展航天经济发展中,航天旅游经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航天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游客乘坐航天器前往太空旅游,一类是以航天基地、航天设施、航天主题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观光体验。现阶段我国发展航天旅游经济主要是第二种。

相比之下,国外的航天旅游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为例,据悉,肯尼迪航天中心早已成为佛罗里达州旅游胜地之一,它的参观者中心,它的运行不依靠美国政府资助,而是由一个私人企业运营。它包括数个博物馆、两个IMAX电影院和不同的汽车导游来让游客从近处看否则看不到的、不公开的地方等。入门票中包括汽车运送到39号发射场的观察点和运送到阿波罗-土星5号中心等。1988 年和2003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来自各地的参观者逾百万人。

我国在航天旅游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除了近年崛起的文昌发射中心,据不完全统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有160多万人次到发射场观光旅游,据西昌市旅游局初步统计,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后,参观人数多达4万余人,直接收入4000多万元,间接收入近1亿元。

但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酒泉、太原、西昌三个航天发射场,对绝大部分公众来说,“航天发射”仍然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相比我国快速发展的航天事业,我国依托航天发射基地开展的航天旅游和航天文创等业态发展仍相对滞后。

深圳大学旅游与新业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对新旅界分析,国内航天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约束:

第一个约束是我国的民用航空领域还没有大规模开放,因此受众就比较有限。反观美国,它的民用航空的开发应用都是比较领先的,它的面对的受众不限于美国,而且面对世界,所以它的受众基础是世界性的,特别广泛。

第二个约束是我国的航天的IP是太少了。对于做旅游、做周边来说,IP的储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诸如科幻电影、电视剧、以及漫画等等一系列外太空的题材的IP作为支撑,它无论对于航天旅游还是航天文创的开发利用都是很致命的。

第三个约束主要是国内已开发的航天游的产品开发层次还比较低。目前产品类型基本上集中在研学、观赏等基础性的产品,这类活动的体验感和参与程度都比较低,同时与其他的产品业态的这种结合也比较少,比如和VR、元宇宙等元素和概念的结合等。

除了以上因素,肖云指出,首先它肯定是跟我国的国情和历史原因的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像之前酒泉、西昌以及太原发射基地的建设地点当时都是比较隐蔽的,这就导致了其保密性比较高,到达性比较弱,所以说它们的开放程度肯定是有限的。另外,航天旅游对于目前的航天发射中心来说,更多是承担航天科普的责任,传播航天文化和精神,发展航天旅游并不是发射中心的主责主业,所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仅能保障基础性的条件。

“类似肯尼迪航天中心这些航天旅游项目能把航天活动的神秘感和公众的好奇心进行一个很好的对接,它里面除了展馆或者主题公园,还有技术创新的中心,也有很多文创衍生品以及影视的一些文化的植入,整体的规划是非常综合的。”肖云补充道,另外这些航天基地旅游开发的主导、运营模式甚至整个的发展的体系都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火箭发射“点燃”文昌旅游,国内航天游也要“起飞”了吗?

文昌去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均翻倍。

文|新旅界

伴随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文昌旅游再一次“热”了起来。

2月27日,在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际,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来。彼时,距离发射站最近的龙楼镇多家酒店、民宿已被一订而空。

飞猪数据显示,火箭发射前夕,文昌酒店预订量较此前一周增长1.5倍。此外,观看火箭发射同时拉动了当地的租车业务,文昌、海口、万宁期间的租车预订量同比涨超10倍。

热潮之下,文昌政府宣布今年将加快谋划推进航天旅游主题公园、航天主题博物馆等动工建设,推动商业航天发射区和航天旅游区同步规划建设……

一时间,航天发射基地带来的旅游效应再次引起业界关注。航天发射基地是如何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作为国内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文昌基地接下来的航天旅游是如何谋划的?国内航天旅游也要“起飞”了吗?

航天基地带动旅游升温

资料显示,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隶属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该发射场可以发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据了解,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之前,由于交通的硬伤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缺少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文昌旅游并无太大起色。

“转机”始于2009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破土动工。从2010年开始,文昌旅游呈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接待过夜游客从2010年的92万跃升到2014年的超过151万;旅游收入更是从2010年的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0亿元,在短短5年间翻了一番!2015年文昌接待过夜游客更是达到了173.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16亿元。

2016年6月25日,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火箭首飞。这对文昌航天发射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一天,超过15万游客瞬间拥入文昌见证长征七号首飞,让这座安静的小城迅速热闹起来。

同年1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了第二次火箭发射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首飞。作为我国目前体积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五的发射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亲临现场,共同见证我国航天事业辉煌的一刻。据统计,当日近12万游客进入文昌观看“长五”首飞。

以上两次火箭发射为文昌带来了27万余人次的游客,让文昌市旅游迅速升温,直接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发展。

海南文昌市龙楼镇自被选址建设文昌发射场之后,也一跃借助航天热,大力发展旅游业。新增商铺900多家,其中酒店和宾馆有32家。文昌鲁能希尔顿酒店更是作为龙楼镇唯一一家五星度假酒店,在长征五号首飞时被早早预定一空。为了更好服务观看火箭发射的游客,酒店还开发了航天海景房、航天主题下午茶等相关产品。

在此背景下,这座有着2.7万常住人口的小镇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有条件的居民、农民纷纷转行改吃“航天饭”“旅游饭”。2021年,龙楼镇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龙楼镇农村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的5559元攀升至2021年的19171元。

这一年,文昌市航天旅游效应也持续释放,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8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21.48%和109.44%。

毫无疑问,在完成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等明星航天器发射任务之后,文昌航天发射场也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航天基地“明星”,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关注。

谋划航天旅游主题公园

文昌的航天旅游业在近年来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航天发射活动的频率提高,另一方面归因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当年的定位和“开放式”的规划理念。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新建的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继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基地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

“不同于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内陆发射场,国家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规划之初,就提出‘开放式设计,将旅游、观光和市场开发等同时融入到航天城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中’。”文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自航天发射场建成以来,文昌发展步入快轨,中国航天建设集团、中实集团、青岛万国云商等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文昌,有意向合作建设太空主题小镇、国家航天超算中心等重点项目。

航天业内人士肖云(化名)告诉新旅界(LvJieMedia),文昌发射场之所以采用开放式的设计理念,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相比三大内陆发射场,文昌发射基地建造的时间比较晚,因此它在规划上会较前几个更加完善和丰富。第二,海南本身就具有观光旅游这方面的优势,无论是它的滨海旅游资源还是旅游消费等方面,整体的优势都比较明显。第三,文昌发射场是前几年才正式开放的,它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象征意义重大,很多知名的火箭都是在这里发射,也有很多重要的航天任务在这里执行。第四,文昌发射场“开放”的规划理念也契合了当前民用商业航天崛起的趋势——这里靠近赤道、纬度低,发射卫星时可以最大可能利用惯性产生的离心现象,让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达到更快的速度,后续适合做亚轨道太空旅行的发射基地。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完全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从2016年3月起,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始对游客开放,每天都有游客进入发射场参观。该旅游观光线路由文昌市旅游投资控股公司旗下的文昌市航天旅行社独家经营。游客通过位于发射场门口的文昌航天到访中心购买门票,即可乘坐电瓶车进入航天发射场参观,全程配有专门的讲解员。试运行阶段,每日接待300人左右,只对中国公民开放,每个人收取130元服务费。

在此之后,航天旅游便被作为文昌要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部分被屡屡提及。

“过去文昌旅游资源众多但4A、5A级景区几乎没有。航天卫星首发之后,文昌将统筹围绕航天主题打造系列旅游产品。” 时任文昌市委书记陈笑波曾介绍,一方面,文昌将与发射中心的业主单位联合,把发射基地作为爱国教育的基地,同时也作为游客观光旅游基地。文昌成立旅游公司,培训航天旅游导游服务人员,游客可以到发射场内观看发射塔、发射点、飞行器组装等。在外围,文昌在发射场门前区域打造游客到访中心和永久性观景平台,届时游客可以看到许多航空航天模型、航天科普、还有3D电影。

而在日前,文昌市代理市长刘冲也进一步明确,文昌今年将快速推进航天城起步区项目建设,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谋划推进航天旅游主题公园、航天主题博物馆动工建设,同时推动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卫星总装测试厂房等项目建设。

根据规划,文昌航天旅游主题公园紧邻航天发射基地,分为地球、太阳、月亮、火星4个园区,形成一个融科技交流、科普教育、航天旅游、商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配套项目,公园设置有海上观景平台,可同时容纳3000人参观。

客观来讲,航天基地独特的观赏性和体验性是其他旅游目的地所不能比拟的,但与此同时,航天基地的旅游活动很大程度受航天发射任务执行的频次等的影响,毕竟航天活动在一年中发生的次数有限。文昌航天旅游主题公园建成后,在没有航天发射活动的日子里,如何才能保持它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对此,肖云建议,在设计航天基地旅游区域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尽可能地丰富产品内容,规划更多的游玩场景,如发展航天育种、农业观光等业态,开辟航天会展经济或者航天技术的峰会的交流空间等。其次,无论是航天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主题公园的后续的更新迭代,都需要政府层面的推动、专业的团队支撑,甚至投资方面的支持,在这方面相关投资主体需要预留空间。另外,航天城要长足发展的话,它在航天教育方面是不是会有大型的院校落地,需不需要进一步去做产教方面的融合,也要去全面考虑的。“并不是说航天旅游旅游单独发展起来,这里就会有很多人群,肯定得先把产业聚集到这里来,它才有持续的发展的。”

国内航天旅游方兴未艾

在发展航天经济发展中,航天旅游经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航天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游客乘坐航天器前往太空旅游,一类是以航天基地、航天设施、航天主题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观光体验。现阶段我国发展航天旅游经济主要是第二种。

相比之下,国外的航天旅游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为例,据悉,肯尼迪航天中心早已成为佛罗里达州旅游胜地之一,它的参观者中心,它的运行不依靠美国政府资助,而是由一个私人企业运营。它包括数个博物馆、两个IMAX电影院和不同的汽车导游来让游客从近处看否则看不到的、不公开的地方等。入门票中包括汽车运送到39号发射场的观察点和运送到阿波罗-土星5号中心等。1988 年和2003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来自各地的参观者逾百万人。

我国在航天旅游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除了近年崛起的文昌发射中心,据不完全统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有160多万人次到发射场观光旅游,据西昌市旅游局初步统计,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后,参观人数多达4万余人,直接收入4000多万元,间接收入近1亿元。

但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酒泉、太原、西昌三个航天发射场,对绝大部分公众来说,“航天发射”仍然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相比我国快速发展的航天事业,我国依托航天发射基地开展的航天旅游和航天文创等业态发展仍相对滞后。

深圳大学旅游与新业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对新旅界分析,国内航天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约束:

第一个约束是我国的民用航空领域还没有大规模开放,因此受众就比较有限。反观美国,它的民用航空的开发应用都是比较领先的,它的面对的受众不限于美国,而且面对世界,所以它的受众基础是世界性的,特别广泛。

第二个约束是我国的航天的IP是太少了。对于做旅游、做周边来说,IP的储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诸如科幻电影、电视剧、以及漫画等等一系列外太空的题材的IP作为支撑,它无论对于航天旅游还是航天文创的开发利用都是很致命的。

第三个约束主要是国内已开发的航天游的产品开发层次还比较低。目前产品类型基本上集中在研学、观赏等基础性的产品,这类活动的体验感和参与程度都比较低,同时与其他的产品业态的这种结合也比较少,比如和VR、元宇宙等元素和概念的结合等。

除了以上因素,肖云指出,首先它肯定是跟我国的国情和历史原因的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像之前酒泉、西昌以及太原发射基地的建设地点当时都是比较隐蔽的,这就导致了其保密性比较高,到达性比较弱,所以说它们的开放程度肯定是有限的。另外,航天旅游对于目前的航天发射中心来说,更多是承担航天科普的责任,传播航天文化和精神,发展航天旅游并不是发射中心的主责主业,所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仅能保障基础性的条件。

“类似肯尼迪航天中心这些航天旅游项目能把航天活动的神秘感和公众的好奇心进行一个很好的对接,它里面除了展馆或者主题公园,还有技术创新的中心,也有很多文创衍生品以及影视的一些文化的植入,整体的规划是非常综合的。”肖云补充道,另外这些航天基地旅游开发的主导、运营模式甚至整个的发展的体系都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