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唱吧大裁员,直接干掉一条业务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唱吧大裁员,直接干掉一条业务线

唱吧不再“折腾”,回归主业?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铅笔道 韩希言

编辑|吴晋娜

仅试水了几个月,唱吧面向中老年人的新业务“花生大课堂”就成为了“弃子”。

“花生大课堂”曾是被唱吧寄予厚望的项目。从开始探索到正式入局,唱吧团队花费了3年,而且在联创白帆看来,“这个市场的发展机遇非常乐观。”

或是因为发展不及预期,或是因为商业模式验证不如人意,“花生大课堂”成为过去式。根据爆料,裁撤中老年业务线后,唱吧将全力发展唱吧APP。这也是唱吧的大本营。

作为国内最早进军在线K歌的应用之一,唱吧也一度被称为“在线K歌之王”。不过这个名头早已经被“全民K歌”抢走。几经“折腾”后,唱吧终于决心回归本心,收复失地。

其实在线K歌仍是一个有发展空间的生意,在疫情以及线下KTV式微双重背景下,在线K歌已经成为在线泛娱乐领域的主要项目之一。有数据机构预计,2022年中国在线K歌用户规模约5.7亿人,渗透率约为51.1%。

回归K歌,对唱吧来说也许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只不过,对于K歌平台而言,K歌只是功能之一,作为平台,如何挖掘和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还需要唱吧继续探索。

及时止损,唱吧“瘦身”

“年前还夸做得好,年后老板娘一来全裁掉。”

近日,一批认证为“前唱吧员工”的用户在职场社交平台上控诉唱吧暴力裁员的行为。据其中一人称,2月25日唱吧单方面对40多个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强制清退且没有赔偿,态度也很强硬,甚至还克扣了2021年的绩效年终奖。目前,已有部分员工计划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到了2月28日,事件似乎又有了新进展。另有认证用户表示,唱吧方面开始联系部分人员,给他们加赔偿,希望签字。“不过赔偿方案一人一个样,不坦诚试图玩心机。”

从被裁员工们透露的信息来看,唱吧这次“动刀”的是中老年业务“花生大课堂”。

进军“银发经济”,唱吧并不是一时兴起。唱吧联合创始人白帆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唱吧来讲,关注中老年人群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在2018年前后,唱吧产品的K歌用户、社区内的高互动人群就已经出现了一部分中老年人群画像。在线下KTV唱吧麦颂里,老年消费者在白天时段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多。

不过从关注到中老年用户增长,到正式入局,唱吧团队经历了3年的探索。2021年,白帆亲自负责新业务,并于当年底推出了一款针对老年人的文娱教育服务“花生大课堂”,该平台根据中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供声乐、书画等课程。

“这个市场的发展机遇非常乐观。”3个月前,白帆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据他介绍,唱吧未来在中老年市场还会进行更多探索,“花生大课堂”的目的是从服务入手,切入中老年人群的精神文化消费。“课堂只是我们的进入中老年赛道的一个切入点,可以结合我们的既有优势,这个方向的延展性也是相对广阔的。所以,课堂可能只是我们中老年业务的一个早期形态。”

显然,彼时的唱吧还对“花生大课堂”寄予厚望。也是在去年的采访中,白帆介绍了项目的成绩:累计学员数量接近20万,从正式上线以来,每个月单品类的复购率接近30%。如果没有水分的话,作为一个新上线业务,这个成绩还是很不错的。

现在看来,该业务的发展速度可能并没有达到唱吧的预期效果,或者是唱吧方面在验证商业循环的过程中发现了弊病。

三年探索,几个月试水,单从业务的角度来说,唱吧止损的速度很快。目前,苹果应用商店已经搜索不到花生大课堂APP,唱吧应用中也找不到该业务的入口。根据爆料,裁撤中老年业务线后,唱吧将全力发展唱吧APP。

不过,消息曝光后,唱吧官方至今也没有进行任何回应。

十年唱吧,高开低走

回顾唱吧的创业史,可谓是“出道即巅峰”。

时间追溯到2012年,唱吧荣光大盛。创下上线5天,唱吧稳居苹果App Store中国区榜首的好成绩。当年有媒体评选出了年度成长最快的产品榜单,两款产品上榜,分别是唱吧和微信。

作为国内最早进军在线K歌的应用之一,唱吧也一度被称为“在线K歌之王”。2013年10月,用户量突破1亿。2014年11月,用户量突破2亿。2015年9月,用户量又突破了3亿。

但是在这期间,腾讯于2014年9月推出了全民K歌App,此后唱吧的“K歌一哥”地位受到冲击。并且唱吧的对手不仅仅只是全民K歌,还有阿里、字节跳动、快手以及网易等巨头,它们都瞄准了在线K歌市场推出自己的产品。

据咨询机构数据显示,唱吧早已被全民K歌在月活跃用户数上拉开了差距。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唱吧的月均活跃用户数达3195.7万人,而全民K歌则是13582.4万人。

唱吧为什么衰落?很多人说唱吧接连错过风口,跟不上时代了。

先是手游业务草草收场。唱吧从2014年开始布局手游业务,但不到一年就夭折。

接着是线下KTV。2014年,把KTV搬到线上的唱吧又去投资了线下KTV,投资麦颂KTV,并且提出要在五年内开出2000家门店的计划。而据天眼查数据现实,2020年麦颂KTV仅开店500家,而且,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整个行业也遭受重创。

2017年,唱吧又投资线下miniKTV。即使被唱吧寄予厚望,但miniKTV依旧面临着使用率低、设备故障率高、投诉率高的结果。

千播大战的时候,唱吧也曾涉足直播,打造了“火星直播”,但因为战略相对保守,最终淹没在滚滚车轮下。

此外,唱吧还发力智能硬件团队,推出“小巨蛋麦克风”。2016年,该项业务对唱吧的贡献率在5%以上,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中。现在看来,发力硬件或是唱吧为数不多的正确策略,创始人陈华曾透露,“唱吧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唱吧软件的打赏以及小巨蛋等硬件产品的利润,两条营收线的比例基本持平。”

在资本市场上,唱吧虽然初期顺风顺水,背后站有梅花、蓝驰、红杉、芒果文创等知名投资机构,已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6亿人民币。可是到了上市关头,唱吧却始终没能敲开交易所大门。

根据公开报道,唱吧曾先后三次谋求上市。

2015年,有消息称,唱吧试图谋求赴美上市,但因美股缺乏对标标的导致其估值过低,转而拆VIE寻求借壳国内上市。

2016年,唱吧开始接受上市辅导,谋求国内上市,但两年辅导结束后,因未向证监会提交招股书而不了了之。

直到2021年6月,唱吧CEO陈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唱吧已经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未来将在创业板上市。据悉,唱吧创业板上市辅导工作报告(第一期)已于当年3月中旬披露。但截至目前,未有进一步的上市消息传出。

在线K歌平台不只“K歌”

探索新业务多年,唱吧最终还是回归到了在线K歌平台本身。

“这些年来,唱吧忙着发展其他业务,似乎有些忽略了唱吧App本身的发展。”一位行业内人士评价道。相比竞品,唱吧的产品迭代并不占优势,甚至闹出了抄袭“唱鸭”弹唱功能的丑闻。

3个多月前的2021年12月9日,工信部曾发布一份《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而唱吧就是被工信部下架的5个应用之一,原因是该应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侵害用户权益。

几度错失风口,上市受挫,行业竞争加剧,唱吧需要重新开始。而且于整个在线K歌行业而言,还没有到终局。

在投资人们看来,在线K歌仍是一个有发展空间的生意,尤其是因为疫情期,线上K歌又得到了进一步成长的机会。在线下KTV式微的当下,在线K歌具有较强的沉浸感体验,多元的玩法迎合了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已经成为了在线泛娱乐领域的主要项目之一。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K歌用户规模约为5.1亿人,渗透率约为49.7%。预计2022年中国在线K歌用户规模约5.7亿人,渗透率约为51.1%。

而且,在这超5亿人的用户规模中,Z世代和青年人是主力群体。各种在线K歌平台让社交突破屏幕限制,一跃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工具之一:他们习惯通过一展歌喉的方式宣泄情绪,又敢于在各种娱乐社区表达与展现自我。

“这就使得线上K歌平台不仅仅是个K歌的工具,还可以赋予他更多的属性,比如说社交。”有投资人表示。

这也是全民K歌能够实现反超的法宝。有业内人士认为,全民K歌的爆火得益于它的先天基因和对用户需求的敏锐察觉。全民K歌这款产品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还具有社交能力。

不过,如今一众线上K歌新玩家们都已经盯上了社交这块蛋糕。比如说网易云音乐在2020年6月发布了独立K歌App“音街”,将其定位为“年轻人喜爱的K歌社区”。在这款App中,用户能够通过音乐兴趣、作品、心情日记等方式结识同好。

正如一个观点所言,“若是将线上K歌应用比作大树,那么K歌本身只是枝干,而整棵大树的繁茂取决于附着在枝干上的更多附加功能。”也就是说,只有K歌的在线K歌应用,很难满足年轻人倾诉和释放情绪的需求,从功能到社交,这是一种时代的必然。

而下一个时代,或许又会是从社交到新的服务。也有可能是像陈华给唱吧所构想的那样,“从K歌平台到内容发布平台、流量智能分发平台、内容激励扶持的闭环”。

唱吧与线上K歌平台的机会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唱吧大裁员,直接干掉一条业务线

唱吧不再“折腾”,回归主业?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铅笔道 韩希言

编辑|吴晋娜

仅试水了几个月,唱吧面向中老年人的新业务“花生大课堂”就成为了“弃子”。

“花生大课堂”曾是被唱吧寄予厚望的项目。从开始探索到正式入局,唱吧团队花费了3年,而且在联创白帆看来,“这个市场的发展机遇非常乐观。”

或是因为发展不及预期,或是因为商业模式验证不如人意,“花生大课堂”成为过去式。根据爆料,裁撤中老年业务线后,唱吧将全力发展唱吧APP。这也是唱吧的大本营。

作为国内最早进军在线K歌的应用之一,唱吧也一度被称为“在线K歌之王”。不过这个名头早已经被“全民K歌”抢走。几经“折腾”后,唱吧终于决心回归本心,收复失地。

其实在线K歌仍是一个有发展空间的生意,在疫情以及线下KTV式微双重背景下,在线K歌已经成为在线泛娱乐领域的主要项目之一。有数据机构预计,2022年中国在线K歌用户规模约5.7亿人,渗透率约为51.1%。

回归K歌,对唱吧来说也许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只不过,对于K歌平台而言,K歌只是功能之一,作为平台,如何挖掘和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还需要唱吧继续探索。

及时止损,唱吧“瘦身”

“年前还夸做得好,年后老板娘一来全裁掉。”

近日,一批认证为“前唱吧员工”的用户在职场社交平台上控诉唱吧暴力裁员的行为。据其中一人称,2月25日唱吧单方面对40多个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强制清退且没有赔偿,态度也很强硬,甚至还克扣了2021年的绩效年终奖。目前,已有部分员工计划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到了2月28日,事件似乎又有了新进展。另有认证用户表示,唱吧方面开始联系部分人员,给他们加赔偿,希望签字。“不过赔偿方案一人一个样,不坦诚试图玩心机。”

从被裁员工们透露的信息来看,唱吧这次“动刀”的是中老年业务“花生大课堂”。

进军“银发经济”,唱吧并不是一时兴起。唱吧联合创始人白帆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唱吧来讲,关注中老年人群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在2018年前后,唱吧产品的K歌用户、社区内的高互动人群就已经出现了一部分中老年人群画像。在线下KTV唱吧麦颂里,老年消费者在白天时段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多。

不过从关注到中老年用户增长,到正式入局,唱吧团队经历了3年的探索。2021年,白帆亲自负责新业务,并于当年底推出了一款针对老年人的文娱教育服务“花生大课堂”,该平台根据中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供声乐、书画等课程。

“这个市场的发展机遇非常乐观。”3个月前,白帆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据他介绍,唱吧未来在中老年市场还会进行更多探索,“花生大课堂”的目的是从服务入手,切入中老年人群的精神文化消费。“课堂只是我们的进入中老年赛道的一个切入点,可以结合我们的既有优势,这个方向的延展性也是相对广阔的。所以,课堂可能只是我们中老年业务的一个早期形态。”

显然,彼时的唱吧还对“花生大课堂”寄予厚望。也是在去年的采访中,白帆介绍了项目的成绩:累计学员数量接近20万,从正式上线以来,每个月单品类的复购率接近30%。如果没有水分的话,作为一个新上线业务,这个成绩还是很不错的。

现在看来,该业务的发展速度可能并没有达到唱吧的预期效果,或者是唱吧方面在验证商业循环的过程中发现了弊病。

三年探索,几个月试水,单从业务的角度来说,唱吧止损的速度很快。目前,苹果应用商店已经搜索不到花生大课堂APP,唱吧应用中也找不到该业务的入口。根据爆料,裁撤中老年业务线后,唱吧将全力发展唱吧APP。

不过,消息曝光后,唱吧官方至今也没有进行任何回应。

十年唱吧,高开低走

回顾唱吧的创业史,可谓是“出道即巅峰”。

时间追溯到2012年,唱吧荣光大盛。创下上线5天,唱吧稳居苹果App Store中国区榜首的好成绩。当年有媒体评选出了年度成长最快的产品榜单,两款产品上榜,分别是唱吧和微信。

作为国内最早进军在线K歌的应用之一,唱吧也一度被称为“在线K歌之王”。2013年10月,用户量突破1亿。2014年11月,用户量突破2亿。2015年9月,用户量又突破了3亿。

但是在这期间,腾讯于2014年9月推出了全民K歌App,此后唱吧的“K歌一哥”地位受到冲击。并且唱吧的对手不仅仅只是全民K歌,还有阿里、字节跳动、快手以及网易等巨头,它们都瞄准了在线K歌市场推出自己的产品。

据咨询机构数据显示,唱吧早已被全民K歌在月活跃用户数上拉开了差距。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唱吧的月均活跃用户数达3195.7万人,而全民K歌则是13582.4万人。

唱吧为什么衰落?很多人说唱吧接连错过风口,跟不上时代了。

先是手游业务草草收场。唱吧从2014年开始布局手游业务,但不到一年就夭折。

接着是线下KTV。2014年,把KTV搬到线上的唱吧又去投资了线下KTV,投资麦颂KTV,并且提出要在五年内开出2000家门店的计划。而据天眼查数据现实,2020年麦颂KTV仅开店500家,而且,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整个行业也遭受重创。

2017年,唱吧又投资线下miniKTV。即使被唱吧寄予厚望,但miniKTV依旧面临着使用率低、设备故障率高、投诉率高的结果。

千播大战的时候,唱吧也曾涉足直播,打造了“火星直播”,但因为战略相对保守,最终淹没在滚滚车轮下。

此外,唱吧还发力智能硬件团队,推出“小巨蛋麦克风”。2016年,该项业务对唱吧的贡献率在5%以上,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中。现在看来,发力硬件或是唱吧为数不多的正确策略,创始人陈华曾透露,“唱吧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唱吧软件的打赏以及小巨蛋等硬件产品的利润,两条营收线的比例基本持平。”

在资本市场上,唱吧虽然初期顺风顺水,背后站有梅花、蓝驰、红杉、芒果文创等知名投资机构,已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6亿人民币。可是到了上市关头,唱吧却始终没能敲开交易所大门。

根据公开报道,唱吧曾先后三次谋求上市。

2015年,有消息称,唱吧试图谋求赴美上市,但因美股缺乏对标标的导致其估值过低,转而拆VIE寻求借壳国内上市。

2016年,唱吧开始接受上市辅导,谋求国内上市,但两年辅导结束后,因未向证监会提交招股书而不了了之。

直到2021年6月,唱吧CEO陈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唱吧已经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未来将在创业板上市。据悉,唱吧创业板上市辅导工作报告(第一期)已于当年3月中旬披露。但截至目前,未有进一步的上市消息传出。

在线K歌平台不只“K歌”

探索新业务多年,唱吧最终还是回归到了在线K歌平台本身。

“这些年来,唱吧忙着发展其他业务,似乎有些忽略了唱吧App本身的发展。”一位行业内人士评价道。相比竞品,唱吧的产品迭代并不占优势,甚至闹出了抄袭“唱鸭”弹唱功能的丑闻。

3个多月前的2021年12月9日,工信部曾发布一份《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而唱吧就是被工信部下架的5个应用之一,原因是该应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侵害用户权益。

几度错失风口,上市受挫,行业竞争加剧,唱吧需要重新开始。而且于整个在线K歌行业而言,还没有到终局。

在投资人们看来,在线K歌仍是一个有发展空间的生意,尤其是因为疫情期,线上K歌又得到了进一步成长的机会。在线下KTV式微的当下,在线K歌具有较强的沉浸感体验,多元的玩法迎合了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已经成为了在线泛娱乐领域的主要项目之一。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K歌用户规模约为5.1亿人,渗透率约为49.7%。预计2022年中国在线K歌用户规模约5.7亿人,渗透率约为51.1%。

而且,在这超5亿人的用户规模中,Z世代和青年人是主力群体。各种在线K歌平台让社交突破屏幕限制,一跃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工具之一:他们习惯通过一展歌喉的方式宣泄情绪,又敢于在各种娱乐社区表达与展现自我。

“这就使得线上K歌平台不仅仅是个K歌的工具,还可以赋予他更多的属性,比如说社交。”有投资人表示。

这也是全民K歌能够实现反超的法宝。有业内人士认为,全民K歌的爆火得益于它的先天基因和对用户需求的敏锐察觉。全民K歌这款产品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还具有社交能力。

不过,如今一众线上K歌新玩家们都已经盯上了社交这块蛋糕。比如说网易云音乐在2020年6月发布了独立K歌App“音街”,将其定位为“年轻人喜爱的K歌社区”。在这款App中,用户能够通过音乐兴趣、作品、心情日记等方式结识同好。

正如一个观点所言,“若是将线上K歌应用比作大树,那么K歌本身只是枝干,而整棵大树的繁茂取决于附着在枝干上的更多附加功能。”也就是说,只有K歌的在线K歌应用,很难满足年轻人倾诉和释放情绪的需求,从功能到社交,这是一种时代的必然。

而下一个时代,或许又会是从社交到新的服务。也有可能是像陈华给唱吧所构想的那样,“从K歌平台到内容发布平台、流量智能分发平台、内容激励扶持的闭环”。

唱吧与线上K歌平台的机会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