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凌晨5点还在采样,一夜无眠换来一声声“谢谢”瞬间被暖到!上海基层防疫者“事不过夜”与病毒赛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凌晨5点还在采样,一夜无眠换来一声声“谢谢”瞬间被暖到!上海基层防疫者“事不过夜”与病毒赛跑

寒风中、雨夜里,这群基层防疫人员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以“事不过夜”的精神与病毒赛跑,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筑牢“防护墙”。

▲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白”们完成夜间转运任务

文 | 文汇 唐闻佳 李晨琰

“你好,我是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一会负责您的转运工作。目前我们还有一组人员在转运,现在是傍晚5点,预计需要2-3个小时才能完成。请您耐心等候,谢谢配合。”在完成对15名居民的电话通知后,医务人员开始着手准备相关告知单,穿戴隔离服。可能,等待他们的又是一个通宵……

这,就是当下很多上海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常态”——持续奔波,日夜拼搏。

“疫情两年来,我们没休息过一天。”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的一句话,戳中无数基层防疫人的内心。

3月4日举行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邬惊雷通报一组数据:针对最近上海发生的疫情,市、区疾控机构累计出动流调队3000余人次,联合有关部门,全市已累计筛查50余万名相关人员。

寒风中、雨夜里,这群基层防疫人员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以“事不过夜”的精神与病毒赛跑,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筑牢“防护墙”。

凌晨5点,家住松江九亭的他被一阵敲门声叫醒

3月3日凌晨5时,家住九亭镇某小区的张先生被一阵敲门声叫醒。门外站着一行四人,说明来意后,对方为他进行核酸采样——居委会干部负责登记,志愿者指导他在手机上生成核酸检测二维码,医护人员采样……短短几分钟,整个流程完成。

3月3日上午,松江区九里亭街道永辉超市沪亭北路店列为中风险地区,早在这之前,一场争分夺秒阻断疫情传播的阻击战已打响。

与永辉超市相隔不远的两个小区人员流动性大,3月2日晚间起,九亭镇便迅速组织起一支近130人的疫情防控队伍陆续来到社区,四人一组,迅速组建成26个团队,与时间赛跑,连夜开展居民采样工作。

考虑到夜晚居民到室外采样不方便,采样人员还采取“组团式上门”,逐户进行核酸采样。为了居民的安全,部分志愿者凌晨1点从家里赶来支援,得知此情况,有爱心企业送来面包慰问一线人员。

碎片化睡眠是常态,扎紧疫情网底他们不喊苦

一早,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庄叶清的办公桌前,又传来一阵自言自语,原来,她刚接到区疾控下发的名单,需对名单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节控”的她一边忙活,一边自言自语、自我激励。

她说,昨晚的睡眠分段计算——晚上12点迷迷糊糊中接到电话,处理完人员名单,1点睡下,2点接到电话,3点再睡下……碎片化睡眠,基层防疫人员的常态。居民排摸情况的下发,需要信息核对、确认、跟踪,无论多晚收到任务,这些基层防疫人员都严格执行“事不过夜”方针,连夜落实各项处置。

在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开启“全院一盘棋”模式,核酸采样组、疫苗接种组、疫情听班组、党员班组……各小组轮流不间歇,全院统筹、排班,所有医务人员在防疫工作之外还得保证门诊等日常诊疗不能停。

“抓紧时间休息,吃完饭我们就出发!”业务管理部部长程頲带领采样小组消失在黑夜中,这晚,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对“+7”管理人员上门核酸采样。

本土疫情波动,晚上“加单”也很平常,前不久,00后护士施龚祎晚上8点多完成了第一场采样,接到紧急调令便前往了下一组封闭管理区域进行采样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到家,“每个人都很累,我年轻,做多点就是给大家减轻点负担。”

▲完成上门核酸采样

“汤别喝,一会穿上‘大白’,没机会给你上洗手间。”“行吧,看我旋风式吃完一碗蛋炒饭!”转运任务又来了!晚上8点,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运班头的医务人员又出发了,这批需要完成15人、10户居民的转运。

一位位居民上车,大伙在聊天中渐渐稳定了情绪,“我就去买了一只面包,真没想到”“我每天习惯吃一个苹果,这次带了14个”“就当在隔离点给自己放一个假”……转运完毕,时间已过晚上10点。

夜幕里的转运车,基层防疫人员遇过不少特别“插曲”。“我家小朋友睡着了,要不明天我自己打车去隔离点吧?”“隔离?我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骗子,要绑架我?”电话那头,有人让医务人员哭笑不得,有人让医务人员心有触动。

“医生,我配合你们的工作,但我有一个请求可以吗?我儿子还在读大学,不想让他知道我工作这么辛苦,所以就没有告诉他我在干嘛。这次隔离我肯定配合,你们来,我就在家等着,就是你们千万别让我儿子知道,谢谢谢谢。”这是一名外卖员,因外送奶茶被确定为“高筛人员”,医务人员听到这一诉求后,在协调组中与街道、居委等进行了上下沟通,对上门采样人员提醒“做好居民对隐私保护”。

▲秒睡是疫情让基层卫生人练就的“本事”

“防疫需要每一个人,我们在坚持防疫原则的同时尽力守护好每一个人。”一名基层防疫人员这样对记者说,在防疫封控高峰期,错过饭点是常事,在凳子上秒睡不稀罕,风里雨里,再苦再累,听到一句居民的“谢谢”,分分钟被暖到,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

市区出动疾控流调3000余人次,每个人做好自己不负这些奔跑

守护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无数人在“奔跑”,疾控人首当其冲。

“只要比病毒跑得快,我们就赢了!”接通记者的电话,几天没睡过一个好觉的嘉定区疾控中心流调组主管医师龚刚稍稍得空回了趟家,虽是80后,他已是流调战场上的一名“老兵”。

“我们干的工作就是在流调过程中抽丝剥茧,快速、精准地完成‘昨日重现’。这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很多人对流调的印象就是打电话,其实,对于一名流调队员而言,‘到达’二字更重要。”龚刚说,曾经,为了寻找一位密接的接触人员,他和队员一起将一个菜场“翻了个底朝天”。

“有位流调对象是一名老年人,不记得自己去过哪些地方,也没有手机支付记录,我们只能凭着他隐约的记忆,一点点‘扫街’。”那天,一组人将一条路上的店铺全走遍,从下午一直忙到凌晨,终于将老人家脑海中的记忆碎片一点点拼起来。

扫街,是最笨的方法,但也是最不会出错的方法。多位疾控流调人员告诉记者,流调最讲究细致,“不怕细,就怕粗”,流调工作只有做得越深入越细致,才能越“快”越“准”地找出密接者,从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微信图片_20220304221634.jpg

在龚刚看来,流调同样离不开被调查者的配合。近两年,市民对疾控人员不再感到陌生,害怕或抗拒情绪也明显少了。

龚刚希望向大众传递一个信息:“被流调不等于被感染,所以,接到流调电话一定不要惊慌!”希望广大市民一定配合,仔细回顾近期行程,如实回答;调查结束后,请保持电话通畅,听从流调人员安排,以便开展后续工作。

可以说,正是这些人的彻夜奔跑、不眠不休,为我们跑赢病毒争取更多时机,为更多生命争取更多可能。

战疫,从来没有局外人。此时此刻,筑牢“防疫墙”,也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出力。牢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个人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才能不辜负这些奔跑。

来源:文汇

原标题:凌晨5点还在采样,一夜无眠换来一声声“谢谢”瞬间被暖到!上海基层防疫者“事不过夜”与病毒赛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凌晨5点还在采样,一夜无眠换来一声声“谢谢”瞬间被暖到!上海基层防疫者“事不过夜”与病毒赛跑

寒风中、雨夜里,这群基层防疫人员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以“事不过夜”的精神与病毒赛跑,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筑牢“防护墙”。

▲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白”们完成夜间转运任务

文 | 文汇 唐闻佳 李晨琰

“你好,我是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一会负责您的转运工作。目前我们还有一组人员在转运,现在是傍晚5点,预计需要2-3个小时才能完成。请您耐心等候,谢谢配合。”在完成对15名居民的电话通知后,医务人员开始着手准备相关告知单,穿戴隔离服。可能,等待他们的又是一个通宵……

这,就是当下很多上海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常态”——持续奔波,日夜拼搏。

“疫情两年来,我们没休息过一天。”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的一句话,戳中无数基层防疫人的内心。

3月4日举行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邬惊雷通报一组数据:针对最近上海发生的疫情,市、区疾控机构累计出动流调队3000余人次,联合有关部门,全市已累计筛查50余万名相关人员。

寒风中、雨夜里,这群基层防疫人员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以“事不过夜”的精神与病毒赛跑,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筑牢“防护墙”。

凌晨5点,家住松江九亭的他被一阵敲门声叫醒

3月3日凌晨5时,家住九亭镇某小区的张先生被一阵敲门声叫醒。门外站着一行四人,说明来意后,对方为他进行核酸采样——居委会干部负责登记,志愿者指导他在手机上生成核酸检测二维码,医护人员采样……短短几分钟,整个流程完成。

3月3日上午,松江区九里亭街道永辉超市沪亭北路店列为中风险地区,早在这之前,一场争分夺秒阻断疫情传播的阻击战已打响。

与永辉超市相隔不远的两个小区人员流动性大,3月2日晚间起,九亭镇便迅速组织起一支近130人的疫情防控队伍陆续来到社区,四人一组,迅速组建成26个团队,与时间赛跑,连夜开展居民采样工作。

考虑到夜晚居民到室外采样不方便,采样人员还采取“组团式上门”,逐户进行核酸采样。为了居民的安全,部分志愿者凌晨1点从家里赶来支援,得知此情况,有爱心企业送来面包慰问一线人员。

碎片化睡眠是常态,扎紧疫情网底他们不喊苦

一早,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庄叶清的办公桌前,又传来一阵自言自语,原来,她刚接到区疾控下发的名单,需对名单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节控”的她一边忙活,一边自言自语、自我激励。

她说,昨晚的睡眠分段计算——晚上12点迷迷糊糊中接到电话,处理完人员名单,1点睡下,2点接到电话,3点再睡下……碎片化睡眠,基层防疫人员的常态。居民排摸情况的下发,需要信息核对、确认、跟踪,无论多晚收到任务,这些基层防疫人员都严格执行“事不过夜”方针,连夜落实各项处置。

在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开启“全院一盘棋”模式,核酸采样组、疫苗接种组、疫情听班组、党员班组……各小组轮流不间歇,全院统筹、排班,所有医务人员在防疫工作之外还得保证门诊等日常诊疗不能停。

“抓紧时间休息,吃完饭我们就出发!”业务管理部部长程頲带领采样小组消失在黑夜中,这晚,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对“+7”管理人员上门核酸采样。

本土疫情波动,晚上“加单”也很平常,前不久,00后护士施龚祎晚上8点多完成了第一场采样,接到紧急调令便前往了下一组封闭管理区域进行采样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到家,“每个人都很累,我年轻,做多点就是给大家减轻点负担。”

▲完成上门核酸采样

“汤别喝,一会穿上‘大白’,没机会给你上洗手间。”“行吧,看我旋风式吃完一碗蛋炒饭!”转运任务又来了!晚上8点,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运班头的医务人员又出发了,这批需要完成15人、10户居民的转运。

一位位居民上车,大伙在聊天中渐渐稳定了情绪,“我就去买了一只面包,真没想到”“我每天习惯吃一个苹果,这次带了14个”“就当在隔离点给自己放一个假”……转运完毕,时间已过晚上10点。

夜幕里的转运车,基层防疫人员遇过不少特别“插曲”。“我家小朋友睡着了,要不明天我自己打车去隔离点吧?”“隔离?我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骗子,要绑架我?”电话那头,有人让医务人员哭笑不得,有人让医务人员心有触动。

“医生,我配合你们的工作,但我有一个请求可以吗?我儿子还在读大学,不想让他知道我工作这么辛苦,所以就没有告诉他我在干嘛。这次隔离我肯定配合,你们来,我就在家等着,就是你们千万别让我儿子知道,谢谢谢谢。”这是一名外卖员,因外送奶茶被确定为“高筛人员”,医务人员听到这一诉求后,在协调组中与街道、居委等进行了上下沟通,对上门采样人员提醒“做好居民对隐私保护”。

▲秒睡是疫情让基层卫生人练就的“本事”

“防疫需要每一个人,我们在坚持防疫原则的同时尽力守护好每一个人。”一名基层防疫人员这样对记者说,在防疫封控高峰期,错过饭点是常事,在凳子上秒睡不稀罕,风里雨里,再苦再累,听到一句居民的“谢谢”,分分钟被暖到,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

市区出动疾控流调3000余人次,每个人做好自己不负这些奔跑

守护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无数人在“奔跑”,疾控人首当其冲。

“只要比病毒跑得快,我们就赢了!”接通记者的电话,几天没睡过一个好觉的嘉定区疾控中心流调组主管医师龚刚稍稍得空回了趟家,虽是80后,他已是流调战场上的一名“老兵”。

“我们干的工作就是在流调过程中抽丝剥茧,快速、精准地完成‘昨日重现’。这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很多人对流调的印象就是打电话,其实,对于一名流调队员而言,‘到达’二字更重要。”龚刚说,曾经,为了寻找一位密接的接触人员,他和队员一起将一个菜场“翻了个底朝天”。

“有位流调对象是一名老年人,不记得自己去过哪些地方,也没有手机支付记录,我们只能凭着他隐约的记忆,一点点‘扫街’。”那天,一组人将一条路上的店铺全走遍,从下午一直忙到凌晨,终于将老人家脑海中的记忆碎片一点点拼起来。

扫街,是最笨的方法,但也是最不会出错的方法。多位疾控流调人员告诉记者,流调最讲究细致,“不怕细,就怕粗”,流调工作只有做得越深入越细致,才能越“快”越“准”地找出密接者,从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微信图片_20220304221634.jpg

在龚刚看来,流调同样离不开被调查者的配合。近两年,市民对疾控人员不再感到陌生,害怕或抗拒情绪也明显少了。

龚刚希望向大众传递一个信息:“被流调不等于被感染,所以,接到流调电话一定不要惊慌!”希望广大市民一定配合,仔细回顾近期行程,如实回答;调查结束后,请保持电话通畅,听从流调人员安排,以便开展后续工作。

可以说,正是这些人的彻夜奔跑、不眠不休,为我们跑赢病毒争取更多时机,为更多生命争取更多可能。

战疫,从来没有局外人。此时此刻,筑牢“防疫墙”,也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出力。牢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个人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才能不辜负这些奔跑。

来源:文汇

原标题:凌晨5点还在采样,一夜无眠换来一声声“谢谢”瞬间被暖到!上海基层防疫者“事不过夜”与病毒赛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