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娅、赵婧
江湖流传着一个说法:“小龙虾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最佳食物——因为,吃小龙虾的时候不能玩手机,一桌人终于可以好好聊天了。”
养殖户出手价格为30-40元一斤,到了餐馆可以卖到80元左右,利润率高达50%以上。于是,餐饮业者和跨界者纷纷开始加入,从繁华都市到小城夜市,从南到北,夜空中都飘荡着小龙虾的鲜香。
跨界做虾:无心而起、有心而为的创业
“无心而起,有心而为。”这八个字是李梁对自己跨界做小龙虾品牌的心路概括。
事实上,它代表了一批跨界者的心声。
芒果台主持人的小龙虾回归路
李梁是湖南电视台主持人,与汪涵是同事,2014年创办了自己的小龙虾品牌——大虾驾到。店面在长沙车站南路,一条街挤着17家小龙虾店。
“我一直混传媒圈,所以比大多数人更懂传播的意义和价值。正因为如此,我更希望,餐饮一定要回归餐饮。我坚持按照一个吃货的标准在做虾。”李梁如是对红餐网总结自己的跨界创业理念。
两年时间,从最初只有一个厨师,毫无品牌意识到如今的长沙四家分店、北京簋街一家分店,李梁12年的传媒从业经验,对大虾驾到的品牌调性同样有着深刻影响。
▲大虾驾到的运营者,在媒体圈是一个大侠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你的品牌质量还不过关,推广得越厉害,别人发现的错误就越多,对品牌伤害反而越大。”大虾驾到诞生前两年,并没有做过多的品牌推广。
李梁表示,自己的传媒思维从未改变,并向红餐网主动聊起小龙虾市场的发展前景:小龙虾品牌早已不再是“百家争鸣”,而是“千帆竞渡”。
“这一两年,小龙虾品牌必定会有一场恶战。我们会保持现有几家店的本质,让它继续‘好吃有料’,还要仔细分析市场缺口,伺机而动。”李梁说。
纪录片导演的社交小龙虾
与李梁相似,苏州有一个名叫艾森的年轻人,同样在用跨界思维玩转小龙虾。
艾森是个经历丰富的90后:大三时直播徒步800里回家,他不仅是码几百万字的网络作家,还拍摄过高达1000万次点击的生态纪录片《留在姑苏》。
他将自己对互联网的敏锐触觉发挥在自创小龙虾品牌店“干将路左拐”上:上万网友曾参与过他发起的直播寻虾之旅;品牌发布会社群软件同时播报,近12万人在线同步收听:可以充电的凳子,带有社交属性的菜单……
▲从店面到包装,干将路左转都有强烈的设计感
艾森坦言,自己是为了给朋友的餐厅做策划,误打误撞进入了餐饮业。“做餐饮水太深。可以自豪地说,从品牌的名字到包装,实体店的风格和呈现方式,包括产品的组合和营销的方法,基本都是别人没玩过的。”
艾森坚持只做擅长的部分——营销、品牌,产品和管理则分给合伙人把关。略显不同的是,李梁看重餐饮的“回归”,艾森强调互联网的社交功能。
龙策餐饮智库创始人田广利说,从产品之争到品牌之争,这种改变是因为年轻、有素养的一批创业者加入了餐饮业,他们对营销更敏感,看得更长远,而小龙虾馆的创业者们大多属于这类群体。
创新型小龙虾的的世界
麻小的火爆,与夜市文化的日益兴盛不无关系。尤其在夏季,小龙虾会出现在各个地方青年男女的夜生活里。
如今,由于更多时尚经营者的加入,以及互联网的助力,小龙虾的玩法已经很花了。
57种味型的狂欢
在北京,“麻小”早已与北京簋街划上等号,一公里长的街道上,花家怡园、胡大都已经卖了十多年,仔仔的近十家店面,随时都有青年男女进出;
在武汉,吃货们每年会给分散于武汉各地的蒸虾馆排名;在湖南,奇辣无比的口味龙虾是餐桌上的绝对美食;在上海,“去寿宁路吃小龙虾”成为了吃货的口头禅,口感较为温和、精致……
▲从粗狂到精致,小龙虾大杀四方
今年,外婆家也启动了小龙虾品牌“你别走”。为什么要做小龙虾?外婆家方面说,小龙虾的草根与自由的精神,给人以激励。
受到激励的餐饮人们,这几年已经不满足几个固有味型。号称“烧烤界LV”的成都“王大爷烧烤”带来了行业首创的炭烤小龙虾,运用特殊工艺在600多度的炭火上烤制20多分钟,剥壳抽出虾线便可食用。
近日,扬州一龙虾店更是宣称,可以做冰镇、花甲、玉米、蛋黄、蒜香、十八香、梅干菜、干香、咖喱等57种口味,吸引了诸多目光。
外卖助力,小龙虾走进家庭
而互联网的加入,让小龙虾就走进了更多人的家庭。
据统计,从去年开始,陆续涌现出的小龙虾外卖品牌已超过200个。根据公开消息,去年夏天,一位来自北京的吃货一下子点了足足400多份口味各异的小龙虾,花费6万余元。
这些平台中,外卖O2O平台“大虾来了”直接上手打造中央厨房,并自建物流,在湖南和湖北找了数万亩虾塘合作。据称北京地区的吃货微信下单后,30分钟即可送达。今年4月,大虾来了获得了3000万A轮融资。
▲借助外卖,小龙虾迅速完成了市场普及
“虾搞虾弄”的外卖渠道则以微信平台为主,布局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杭州5个城市,并在体验送餐环节建立了“虾搞战队”“小龙女配送团队”。
“虾搞虾弄”CEO黄晓斌谈到自身对于外卖的的理解:“O2O直接完成了线上选品、支付等环节,加快了企业的现金流流转,线下从餐厅转换了餐厅、家庭、办公楼等不同的消费外卖需求。”
小龙虾的烹制比较容易标准化,而且不用特别在意温度,容易进入外卖市场。在这个先后迎来欧洲杯和奥运会的今夏,小龙虾外卖的火爆程度仍旧可以预见。
千亿级市场正被撬动
种种喧嚣,都在诉说小龙虾的火爆。在小龙虾的源头,我们找到了这些场景的背后支撑。
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之称的湖北潜江,是“虾稻连作”模式的发源地。据湖北水产局统计,2014年湖北人为了在餐桌上吃小龙虾共花费255亿。
潜江市市长黄剑雄介绍,目前,潜江有小龙虾养殖面积35万亩,2015年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仅去年一年,潜江小龙虾加工出口1.9亿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出口基地。
▲这个巨大的雕塑,是潜江最响亮的名片
在距潜江800公里之外的江苏盱眙,是全国最大的龙虾集散中心。据盱眙龙虾协会会长高为淼介绍,全县池塘规模养殖面积达21万亩,年产龙虾6万吨,年交易量10万吨,盱眙龙虾加盟店超过1500家,全县有超过10万人从事龙虾产业工作。
6月13日晚,第16届盱眙龙虾节万人龙虾宴在龙虾节广场举办,来自全国的3万食客将76家商户提供的40吨小龙虾扫光。而在天猫、花椒等直播平台上,累计超过100万全国消费者实时收看了万人龙虾宴。
以虾为媒,带火当地经济的远不只这两个地方,一个千亿级的生鲜电商市场正在被小小的龙虾撬动。
“一只小龙虾,已经有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它征服了南北口味,吃的人多,买的人多,市场潜力自然非常大。”潜江小龙虾养殖协会会长姜友余对于小龙虾的大市场信心十足。
2016年最泛滥的餐饮厨余垃圾是什么?小龙虾虾壳,从南到北铺满中国大地。
小龙虾成为了餐饮界最大的“网红”,各地的小龙虾餐厅井喷式生长。然而,火爆了这么多年,仍旧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小龙虾品牌出现。反倒是因为操作简单容易跟风,死亡的阴影已经笼罩上来。
群虾乱舞,深圳新增600多家小龙虾餐厅
春晚大型舞台表演,人数再多通常也得有个主角。千人万人扭秧歌,也得挑最漂亮、腰肢最摇摆的排前面。一个领域,有数量就会有竞争,竞争就必定有主次、强弱。
火锅界,海底捞霸占火锅界老大地位许久。虽然“花式服务”近来饱受诟病,但它还是火锅代名词;串串界,宋吉的“很久以前”靠着一招“打赏”被人记住了;米线界,云味馆凭借奇葩企业文化,以深圳为大本营,奔跑在五年开1000家的道路上……
但在小龙虾领域,领头虾是谁?
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小龙虾搜索热度从2013年开始逐渐升温,2015年爆发,2016年泛滥。
▲百度指数显示,“小龙虾”关键字搜索从2013年开始逐渐升温
如今,北京簋街已经被20多个小龙虾品牌占领。而做了10年小龙虾的深圳龙巢品牌创始人阮爱珍告诉红餐网记者,深圳今年新增小龙虾餐厅就有600多家。
可是,迄今为止,所有人都是“虾米“,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小龙虾品牌。这意味着,小龙虾未来的市场仍旧各地为战,混乱但热闹非凡。
▲大众点评上显示的全国主要城市的小龙虾餐厅数量
四处制约,小龙虾品牌难走向全国
这个问题让所有“虾米“疑惑又兴奋:疑惑的是这不科学;兴奋的是每个品牌都有机会成为领头虾。
红餐网记者经过调查了解,领头虾难产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一个舞台上,如果只有5个人,你很容易看出高矮胖瘦。但如果有50个、500个,特征再明显也可能会被淹没。
同理,潜在的领头虾有可能淹没在虾米中。
1.门槛低
操作简单、容易复制,同质化严重
跟所有爆品一样,小龙虾也面临着操作简单,容易复制的症结。尤其到了夏天,一间房子几张桌子一摆,就可以开一家小龙虾馆。
在虾源上,尽管每个品牌都强调,寻遍全国才找到最优质的虾源。其实,无非主要来自江苏盱眙、湖北潜江、湖南南县,这是国内最大、最优质的小龙虾养殖和集散地。因此,难从虾源地做到差异化。
▲草根精神的代表,小龙虾不拒绝任何人
而在口味上,几乎每个品牌都强调,吃遍全国小龙虾,最后才打磨出最好的口味。其实,主流口味无非是盱眙十三香、湖南香辣、湖北油焖、广东蒜蓉四种口味。(有的品牌会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多种口味,比如深圳龙巢小龙虾就有8种口味。)
一样的虾,一样的味道,你凭什么可以做到独一无二?
2.品质
食品安全容易引发全行业恐慌
操作简单,门槛低,就意味着容易出质量问题。
曾经,小龙虾有诸多传闻,比如是来自外国的虫子,在日军侵华战争时被引入中国是为了帮助处理尸体等。这种传言,每年在小龙虾流行的季节都会被一些好事者扒出来说上一阵。
▲投资成本不高,小龙虾市场容易有跟风
尽管已被多次辟谣,但仍有不少人会怀疑小龙虾的安全性。同时,总有利欲熏心的人,在经营小龙虾的过程中,放松对于质量的把控,造成食品安全事件。
“龙虾门”事件的背后,一方面是认知不够的消费者,一方面是违规经营的餐饮人。而无论是经营户或餐馆,都很难见到较为完整和标准化的台账记录,流通环节复杂,异地交易很多,几经转手,有的龙虾可能来源就不明。
在夏季,任何关于小龙虾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惊鸿一片。并非劣币驱逐良币,而是良币要承担的教育成本太高。
3.区域划分
地方品牌个性鲜明,强龙难压地头蛇
现在餐饮人越来越注重品牌意识,并且趋向将品牌与人捆绑在一起。
苏州干将路左拐是靠艾森的网红身份,众筹、直播做起来的。“干将路”其实是苏州城里的一条路。但艾森认为,乍听像是地域性品牌并且还有点拗口,但并不影响他走全国。
▲簋街等同于小龙虾,很多品牌选择首先攻下这里
松哥油焖大虾也有徐松鲜明的IT男个性,只做主菜一道(油焖大虾),凉菜一道(凉拌毛豆),主食一道(凉面),全店就三道菜,没有菜单。这使得复制性更高,标准化更容易,但走全国能否行得通,还有待考究。
拥有自己的品牌气质和个性,这是多少品牌缔造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当被放到全国市场的维度,个性越强(但是又没有强到能够控制全国消费者的程度),控场能力可能就越低。
目前来看,每个区域里,都有几个口碑不错的品牌,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晰的格局。在口味很难做到独特的情况下,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4.季节性难题
冬季面临歇业或高成本
每年,盱眙小龙虾全面开捕通常是在5月下旬。春冬虾源不足、质量欠佳,成本价上涨3~4倍。这个问题无法回避。
艾森不仅没有回避,而且做法有点奇葩。他的干将路左拐龙虾馆开业时间是1月1日,正是最冷的时候。他告诉红餐网记者,这是为了验证,如果在最难做的时候都活下来了,其他时候一定也没问题。实际上,冬季他还会做其他的产品,来平衡虾源不足和成本问题。
李梁则亲自带领团队到江苏等各大湖,破冰捕捞,几千亩的水域,只能出产龙虾几百斤,再从中筛选出八钱以上的龙虾。李梁称,坚决不涨价。
他们的做法,在店数很少的时候,或许行得通。但是当品牌向全国铺开,体量变大,以上任何一种做法都会导致巨大的成本压力。
深圳龙巢的做法值得单独一说:在海口开辟3000亩养殖场,除了解决冬春两季虾源问题,更重要的是品牌驾驭能力延伸到了供应链上,在市场进一步白热化之前,提前获得控制权。
▲巨大的消费潜力,让这个市场从来都不乏追随者
前仆后继,不断有店倒下不断有人进入
小龙虾品类市场还在狂欢。然而,大浪淘沙是铁律,因为如上四个原因,一些品牌退出在所难免。就从身边而言,每年夏天总是看到新店开业,之前火过的品牌已经淡出。
事实上,艾森的干将路左拐龙虾馆的前身,是一个即将倒闭的龙虾馆。朋友请艾森帮忙做策划扭转乾坤,但他不愿意给人做嫁衣,于是把店接过来,重新包装、运作。
他没有透露朋友的虾馆做不下去的原因,但或许,那正是小龙虾品类市场乌云来临的前兆。他十分确信,2017年将会死掉大量的小龙虾品牌,然而,他毅然趟水进来。
▲这个有着奇怪形状的小动物,能在餐饮市场掀起怎样的风浪?
“因为,死的都是别人,不是我。”艾森自称闷骚,张扬犀利。“干将路左拐小龙虾为什么能走全国?因为我!”目前,艾森正在筹备苏州第二店,之后便打算开始布局全国市场。
松哥打算继续在深圳开8到10家分店,把本地市场做透,再考虑开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去。“我不敢说小龙虾能火多久,但深圳能火个三五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与此同时,李梁已经开始发力打全国品牌。他的北京首店已经开出,成为簋街第一个湖南口味小龙虾品牌。他坦言前途未卜,但跟高手过招,即便输了也心甘情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