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能董事长舒印彪:应加快建立煤电长效互保机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能董事长舒印彪:应加快建立煤电长效互保机制

他建议,加速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强化煤电交易价格上浮政策执行力度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席菁华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就中国煤电行业和海上风电发展问题建言。

舒印彪建议,应加速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让煤电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舒印彪表示,新能源发电存在间隙性和波动性,需要煤电加快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从2021年能源保供形势看,煤电以全国46.6%的装机贡献了60%的电量。预计到2060年,电力系统仍需保留一定的煤电,煤电在一段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

舒印彪指出,当前中国煤电行业还面临一些挑战,如电力和煤炭之间的矛盾始终没得到很好解决,煤电调峰等辅助服务的价格机制尚不完善,煤电机组延寿政策还不明确,煤电产业还需加快减污降碳技术突破等。

为更好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舒印彪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快建立煤炭电力长效互保机制。建立以五年或十年为周期的煤、电长协机制,加大稳价稳供工作力度,确保煤炭、电力行业均有合理稳定的利润水平。执行长期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促进煤炭、电力协调稳定发展。

二是加速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强化煤电交易价格上浮政策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跨省区送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确保煤电成本有效疏导。此外,应尽快出台容量电价办法,加快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确保煤电机组系统调节价值获得合理回报,实现各能源品种之间利润的公平分配。

三是加大对煤电机组延寿的政策指导。在国家层面加快研究煤电延寿政策,出台机组寿命评价和延寿运行管理办法,推动低排放、高效率煤电机组到期继续发挥存量价值。

四是加强煤电清洁低碳技术研发。65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供电煤耗,较常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低约20克/千瓦时,应支持该项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此外,积极发展电热汽水多联供技术,提高生物质掺烧、劣质煤发电、垃圾和污泥耦合发电技术水平。加快推进CCUS、多污染物一体化近零排放等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持续推动煤电向低碳、零碳乃至负碳转变。

舒印彪还提出,应推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

他表示,中国高质量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还面临统筹规划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

据界面新闻了解,相比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英国、德国等,中国海上风电产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部分海上风电关键设备还依赖进口。

2021年起,中国海上风电开始抢滩大兆瓦机型市场,并探索走向深远海的漂浮式技术。江苏、浙江、海南等地出台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山东等省计划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舒印彪建议,加强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制定国家海上风电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推进近远海风电有序开发。

他还表示,应加大海上风能资源勘查力度,建立国家级海域空间数据库,全面掌握海洋风能资源储量和分布特点。

此外,应结合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等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

舒印彪曾指出,应从两个方面认识海上风电的重要定位:战略意义上,海上风电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地位;科技意义上,风电各产业链技术是国际必争的制高点。

他认为,海上风电发展路径需实现规模化、数字化;此外,产业链高级化、设备标准化几个方面也要加强。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达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2.29%,是此前累计建成总规模的1.8倍。2020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306万千瓦。

截至目前,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38万千瓦,超越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能董事长舒印彪:应加快建立煤电长效互保机制

他建议,加速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强化煤电交易价格上浮政策执行力度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席菁华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就中国煤电行业和海上风电发展问题建言。

舒印彪建议,应加速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让煤电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舒印彪表示,新能源发电存在间隙性和波动性,需要煤电加快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从2021年能源保供形势看,煤电以全国46.6%的装机贡献了60%的电量。预计到2060年,电力系统仍需保留一定的煤电,煤电在一段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

舒印彪指出,当前中国煤电行业还面临一些挑战,如电力和煤炭之间的矛盾始终没得到很好解决,煤电调峰等辅助服务的价格机制尚不完善,煤电机组延寿政策还不明确,煤电产业还需加快减污降碳技术突破等。

为更好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舒印彪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加快建立煤炭电力长效互保机制。建立以五年或十年为周期的煤、电长协机制,加大稳价稳供工作力度,确保煤炭、电力行业均有合理稳定的利润水平。执行长期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促进煤炭、电力协调稳定发展。

二是加速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强化煤电交易价格上浮政策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跨省区送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确保煤电成本有效疏导。此外,应尽快出台容量电价办法,加快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确保煤电机组系统调节价值获得合理回报,实现各能源品种之间利润的公平分配。

三是加大对煤电机组延寿的政策指导。在国家层面加快研究煤电延寿政策,出台机组寿命评价和延寿运行管理办法,推动低排放、高效率煤电机组到期继续发挥存量价值。

四是加强煤电清洁低碳技术研发。65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供电煤耗,较常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低约20克/千瓦时,应支持该项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此外,积极发展电热汽水多联供技术,提高生物质掺烧、劣质煤发电、垃圾和污泥耦合发电技术水平。加快推进CCUS、多污染物一体化近零排放等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持续推动煤电向低碳、零碳乃至负碳转变。

舒印彪还提出,应推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

他表示,中国高质量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还面临统筹规划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

据界面新闻了解,相比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英国、德国等,中国海上风电产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部分海上风电关键设备还依赖进口。

2021年起,中国海上风电开始抢滩大兆瓦机型市场,并探索走向深远海的漂浮式技术。江苏、浙江、海南等地出台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山东等省计划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舒印彪建议,加强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制定国家海上风电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推进近远海风电有序开发。

他还表示,应加大海上风能资源勘查力度,建立国家级海域空间数据库,全面掌握海洋风能资源储量和分布特点。

此外,应结合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等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

舒印彪曾指出,应从两个方面认识海上风电的重要定位:战略意义上,海上风电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地位;科技意义上,风电各产业链技术是国际必争的制高点。

他认为,海上风电发展路径需实现规模化、数字化;此外,产业链高级化、设备标准化几个方面也要加强。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达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2.29%,是此前累计建成总规模的1.8倍。2020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306万千瓦。

截至目前,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38万千瓦,超越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