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5万亿到1.6万亿,内忧外患的阿里巴巴还能看好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5万亿到1.6万亿,内忧外患的阿里巴巴还能看好吗?

阿里的最坏时刻过去了吗?

文|北京海证

突发重磅!

今日港股开盘,恒生科技指数再次暴跌4%!阿里巴巴(09988.HK)港股股价续刷上市以来最低!

阿里上市以来,最高光的时刻定格在2020年7月,当时阿里市值突破5万亿港元,超越腾讯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伟大公司!

可惜,好景不久,2021年阿里股价持续暴跌,市值缩水约50%,直至虎年至今也未能企稳,截至3月7日,阿里港股股价跌破94港元关口,年内跌幅近20%,市值缩水至1.6万亿人民币!

阿里持续低迷的股价与其近期交出低于预期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2021年10月至12月)财报密切相关。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去年净利润录得204.29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15.4亿元,同比下降75%!

北京海证认为,阿里利润率下滑是由持续高压的互联网监管政策、主业电商业务的承压、行业竞争格局加剧、海外市场拓展不利,以及资本支出增加等多种因素共振所致!

01阿里“内忧”:流量天花板,竞争格局加剧

阿里巴巴最初由电商行业起家,后将业务布局扩展到物流、本地生活、海外市场、云计算、资本等等多个领域。

但随着阿里商业帝国的成熟壮大,作为其贡献最大、营收占比70%以上的中国电商业务却陷入增长瓶颈!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去年第四季度收入为2425.80亿元,低于市场预估的2463.66亿元,同比增长不足10%,为2014年上市以来最低单季增幅。

其中,阿里的中国商业业务营收1722亿,同比只增长了7%,较上一季度10%的增速进一步下滑。中国商业业务作为阿里最大头的营收来源,其变动无疑对决定着阿里全局的盈利能力与业绩走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阿里生态体系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12.80 亿,其中,9.79 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市场,逼近10亿整数关口!

虽说我国拥有14亿人口和庞大的消费需求,但国内互联网流量基本见顶,但单看阿里近10亿中国消费者的数据,这意味着阿里国内电商业务增长已逼近天花板,该拿下的都已经拿下了,想要进一步挖掘空间难度极大,是一件投入大、成本高但见效不好说的事情!

北京海证认为,除了国内互联网用户接近见顶之外,国内电商竞争加剧和短视频带货火爆也是阿里电商业务增长乏力的又一大因素!

以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对阿里电商的“挤压”效应非常明显。以阿里最盛大的“双11”电商节为例,节日期间,天猫销售总额达5403亿元,同比增长只有8.45%。

而京东2021年双十一期间GMV(商品交易总额)达3491亿元,同比增长28.58%,增速大于阿里,且继续保持稳定。

由于拼多多并不公开双11的成交数据,但纵观往年财报和百亿补贴数据,料想也不会比京东差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若翻看过去十年天猫的双十一数据,GMV增速还没有一年低于25%(下图),只有去年增速创下了历史最低,也难怪阿里公布的财报业绩表现不佳。

最后,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崛起也对阿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分食了其部分流量。

数据显示,2021年双11期间,抖音和快手的直播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分别同比增加了224%和433%。

另外,近期快手公布了断开淘宝京东外链的消息,宣布其直播电商将走向全面闭环,提醒商家在3月1日之前准备好转接站内商品链接。

于是,抢食阿里电商蛋糕的玩家又多了一个!

北京海证认为,阿里被分流从趋势看已成定局,电商领域早已不是阿里一家独大的格局,这也是阿里在国内市场面临着最大的“内忧”难题!

02阿里“外患”:海外市场受阻,变数与风险并存

走下国内电商神坛的阿里,亟需下一个战场,拓展海外市场顺理成章成了其瞄准的目标!

2021年12月6日,阿里巴巴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大调整,蒋凡被调任“海外数字商业”负责人,新职位从2022年1月1日生效。

紧接,同月17日,阿里董事长张勇强调,海外市场潜力巨大,海外业务增长迅速,并将其确定为阿里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可见,阿里已下决心拓展海外市场。

其实,早在2019年时,阿里就宣布了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集中发力推进“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战略。时至今日,全球化,也就是赚外国人的钱,一直是阿里业务的重中之重!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阿里国际商业板块包括国际零售和国际批发两块业务。

国际零售商业业务主要包括Lazada、速卖通、Trendyol及Daraz等子公司,其中速卖通主攻俄罗斯及欧洲市场,Lazada专注于东南亚,Trendyol是土耳其最大电商平台,Daraz专注于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南亚国家运营;国际批发业务则主要是面向国际买卖双方(B2B电子商务)的Alibaba.com。

本次三季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三季度公司的国际零售收入116亿,同比增长14%。其中,专注于东南亚的Lazada收入增长较快,接近50%;但是速卖通增长只有个位数;国际批发收入48亿,同比增长29%。

若从各大业务的营收占比来看,目前海外市场所占比重很低,仅仅7%,尚不及云业务。可见,外国人的钱并不好赚!

如今,阿里让蒋凡接管海外电商,不少人很看好其能再次带领阿里实现跨越发展,但在北京海证看来,蒋凡能否延续过去的成就目前还很难说,由于海外市场的复杂程度难以估量,阿里拓展海外市场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与难题:

其一,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俄乌危机愈演愈烈,俄罗斯不断遭受来自西方的各种制裁,阿里速卖通主要专注于俄罗斯及欧洲市场,无疑未来的商业前景面临较大的变数与风险。

具体来说,2021年7月欧盟取消对22欧元以下产品的进口增值税豁免新政让阿里速卖通备受打击;2022年2月18日,速卖通又被美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列入"恶名市场名单"。USTR指出,阿里的全球速卖通平台上出售的假冒商品大幅增加。

其二,阿里也面临着国内其他巨头出海电商的竞争压力。比如,京东出海、字节旗下的Tiktok等压力。

资料显示,京东成为Shopify首个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去年京东就已经相继在英国、德国、荷兰、中东等地开仓运营,不算国内,京东海外已布局运营了80个保税仓及海外仓。

而字节旗下的Tiktok也把电商业务作为重点发展,并且已经打开了美国市场。同时,Tiktok小店上月还新增了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站点,已对商家开放。

其三,外国本地化电商的快速崛起对阿里出海的冲击不小。东南亚、中东以及非洲、南美等地,本地化的电商发展很快,比如非洲电商Jumia早在2019年就上市了。

综上,北京海证的观点是,阿里出海这条路必将困难重重,海外业务可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尤其是自奥巴马时代以来,美国就已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成功进军欧美市场可谓难上加难,叠加俄乌战争对世界地缘政治局势产生的蝴蝶效应,都会增加阿里拓展海外市场的难度和阻力,使变数与风险并存!

03互联网反垄断,阿里躺赚时代结束!

如果说,国内竞争加剧、电商内容多元化是阿里面对的最大挑战,那么反垄断强监管的政策就是其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受互联网反垄断政策的影响,中概股连续一年多的时间跌跌不休,总市值蒸发了10万多亿元。

就说近期,一个服务行业纾困的政策引发美团股价破位暴跌,隔日网络一则已停发游戏版号的传言直接导致腾讯市值蒸发上千亿。

由此可见,政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投资者眼中非常看重的变量!我们有必要单独剖析下目前互联网的行业政策。

2021年,被称为“反垄断大年”,上头表态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随后一系列监管重拳不断落下,席卷了整个行业,互联网行业恰恰身处风暴眼当中。

去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因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182.28亿元,这是我国至今开出的最大反垄断罚单。到了下半年,美团因同样的原因,被罚34.42亿元。单是这两家大厂,因垄断行为被罚的金额就超过了200亿!

随后,数据合规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持续高压的反垄断新政让互联网行业彻底告别了野蛮的扩张。2021下半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均不同程度地遭遇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增速下滑的问题,开始节衣缩食,裁员过冬!

近期,互联网行业又出台了两个重磅政策!

2022年3月1日,《互联网算法推荐规定》正式实施,让互联网用户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杀熟”,也有了明确的法规约束。

新规明确站在消费者这边,要求互联网平台不得利用消费者偏好和习惯,在价格等交易上进行区别对待;平台不得使用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算法模型;最后,新规保障用户算法知情权和选择权,用户有权自主选择关闭平台算法推荐服务。

北京海证认为,该算法新规标志着互联网巨头躺着赚钱的时代彻底结束了,禁止互联网巨头利用大数据杀熟向民生领域“谋利”,企业的发展与盈利绝不能紧盯着老百姓兜里的几个铜板!

3月3日,最高法又发布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司法解释,规定电商不得以商品拆封为由拒绝7日无理由退货,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受此影响,上周五(3月4日)互联网大厂遭遇集体杀跌,恒生科技指数再次创新低!

其中,腾讯控股大跌4%,险守400港元整数关口,阿里巴巴港股暴跌5%,收盘跌破100港元关口,小米暴跌5.2%,美团暴跌5.4%!

04谁在加仓?最坏时刻过去了吗

2月17日,美国知名投资人查理·芒格表示,阿里是让他感到舒适的投资机会,至少目前来看,买入阿里股票的风险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其去年四季度逆势阿里,仓位由19.86%升至27.65%,仍是其第三大重仓股。

与此同时,据WhaleWisdom统计,共计83家海内外资管机构将阿里巴巴美股列入前十大重仓股,持仓总市值达560亿美元!

其中,高盛持仓最多,达3969.03万股,持仓总市值47.15亿美元;阿里也成为桥水基金旗下的第八大重仓股。

最后,阿里自身增持回购力度暴增!

2020年12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授权回购10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2021年8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时,宣布将股份回购计划从100亿美元扩大至150亿美元,这也是阿里巴巴集团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回购计划。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9个月,以约77亿美元回购了约4220万股美国存托股(相当于约3.375亿股普通股)。

据悉,这项回购计划将持续到2022年12月底。目前累计回购数已占150亿美元股份回购计划的51%。

但是,若全面审视阿里近期财报公布的各大业务数据可知,单看经营利润,阿里除了中国商业盈利之外,其他业务是全线亏损的!

可见,阿里巴巴面临的最坏时刻尚未过去!在业绩承压、监管高压等一系列利空背景下,波动性预计将仍然是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的近期主题。

05尾声

如今,互联网流量红利接近天花板,叠加持续高压的监管政策,国内互联网行业正处在转型的重大拐点。

目前看,像阿里这种体量的企业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成功走出去,开辟海外市场;另一条就是用科技创新来助力实体经济!

在当今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那些企图用收割民生领域拉动自身增速的互联网企业注定不会长久,只有勇敢走出去,开辟新战场,拥抱产业互联网,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投资的标杆企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5.6k
  • 阿里巴巴耗资约2000万美元回购161.76万股
  • 科技早报 | 低价版苹果Vision Pro量产时间推迟;阿里达摩院为姜萍事件道歉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5万亿到1.6万亿,内忧外患的阿里巴巴还能看好吗?

阿里的最坏时刻过去了吗?

文|北京海证

突发重磅!

今日港股开盘,恒生科技指数再次暴跌4%!阿里巴巴(09988.HK)港股股价续刷上市以来最低!

阿里上市以来,最高光的时刻定格在2020年7月,当时阿里市值突破5万亿港元,超越腾讯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伟大公司!

可惜,好景不久,2021年阿里股价持续暴跌,市值缩水约50%,直至虎年至今也未能企稳,截至3月7日,阿里港股股价跌破94港元关口,年内跌幅近20%,市值缩水至1.6万亿人民币!

阿里持续低迷的股价与其近期交出低于预期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2021年10月至12月)财报密切相关。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去年净利润录得204.29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315.4亿元,同比下降75%!

北京海证认为,阿里利润率下滑是由持续高压的互联网监管政策、主业电商业务的承压、行业竞争格局加剧、海外市场拓展不利,以及资本支出增加等多种因素共振所致!

01阿里“内忧”:流量天花板,竞争格局加剧

阿里巴巴最初由电商行业起家,后将业务布局扩展到物流、本地生活、海外市场、云计算、资本等等多个领域。

但随着阿里商业帝国的成熟壮大,作为其贡献最大、营收占比70%以上的中国电商业务却陷入增长瓶颈!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去年第四季度收入为2425.80亿元,低于市场预估的2463.66亿元,同比增长不足10%,为2014年上市以来最低单季增幅。

其中,阿里的中国商业业务营收1722亿,同比只增长了7%,较上一季度10%的增速进一步下滑。中国商业业务作为阿里最大头的营收来源,其变动无疑对决定着阿里全局的盈利能力与业绩走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阿里生态体系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12.80 亿,其中,9.79 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市场,逼近10亿整数关口!

虽说我国拥有14亿人口和庞大的消费需求,但国内互联网流量基本见顶,但单看阿里近10亿中国消费者的数据,这意味着阿里国内电商业务增长已逼近天花板,该拿下的都已经拿下了,想要进一步挖掘空间难度极大,是一件投入大、成本高但见效不好说的事情!

北京海证认为,除了国内互联网用户接近见顶之外,国内电商竞争加剧和短视频带货火爆也是阿里电商业务增长乏力的又一大因素!

以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对阿里电商的“挤压”效应非常明显。以阿里最盛大的“双11”电商节为例,节日期间,天猫销售总额达5403亿元,同比增长只有8.45%。

而京东2021年双十一期间GMV(商品交易总额)达3491亿元,同比增长28.58%,增速大于阿里,且继续保持稳定。

由于拼多多并不公开双11的成交数据,但纵观往年财报和百亿补贴数据,料想也不会比京东差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若翻看过去十年天猫的双十一数据,GMV增速还没有一年低于25%(下图),只有去年增速创下了历史最低,也难怪阿里公布的财报业绩表现不佳。

最后,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崛起也对阿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分食了其部分流量。

数据显示,2021年双11期间,抖音和快手的直播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分别同比增加了224%和433%。

另外,近期快手公布了断开淘宝京东外链的消息,宣布其直播电商将走向全面闭环,提醒商家在3月1日之前准备好转接站内商品链接。

于是,抢食阿里电商蛋糕的玩家又多了一个!

北京海证认为,阿里被分流从趋势看已成定局,电商领域早已不是阿里一家独大的格局,这也是阿里在国内市场面临着最大的“内忧”难题!

02阿里“外患”:海外市场受阻,变数与风险并存

走下国内电商神坛的阿里,亟需下一个战场,拓展海外市场顺理成章成了其瞄准的目标!

2021年12月6日,阿里巴巴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大调整,蒋凡被调任“海外数字商业”负责人,新职位从2022年1月1日生效。

紧接,同月17日,阿里董事长张勇强调,海外市场潜力巨大,海外业务增长迅速,并将其确定为阿里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可见,阿里已下决心拓展海外市场。

其实,早在2019年时,阿里就宣布了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集中发力推进“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战略。时至今日,全球化,也就是赚外国人的钱,一直是阿里业务的重中之重!

根据阿里巴巴财报,阿里国际商业板块包括国际零售和国际批发两块业务。

国际零售商业业务主要包括Lazada、速卖通、Trendyol及Daraz等子公司,其中速卖通主攻俄罗斯及欧洲市场,Lazada专注于东南亚,Trendyol是土耳其最大电商平台,Daraz专注于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南亚国家运营;国际批发业务则主要是面向国际买卖双方(B2B电子商务)的Alibaba.com。

本次三季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三季度公司的国际零售收入116亿,同比增长14%。其中,专注于东南亚的Lazada收入增长较快,接近50%;但是速卖通增长只有个位数;国际批发收入48亿,同比增长29%。

若从各大业务的营收占比来看,目前海外市场所占比重很低,仅仅7%,尚不及云业务。可见,外国人的钱并不好赚!

如今,阿里让蒋凡接管海外电商,不少人很看好其能再次带领阿里实现跨越发展,但在北京海证看来,蒋凡能否延续过去的成就目前还很难说,由于海外市场的复杂程度难以估量,阿里拓展海外市场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与难题:

其一,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俄乌危机愈演愈烈,俄罗斯不断遭受来自西方的各种制裁,阿里速卖通主要专注于俄罗斯及欧洲市场,无疑未来的商业前景面临较大的变数与风险。

具体来说,2021年7月欧盟取消对22欧元以下产品的进口增值税豁免新政让阿里速卖通备受打击;2022年2月18日,速卖通又被美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列入"恶名市场名单"。USTR指出,阿里的全球速卖通平台上出售的假冒商品大幅增加。

其二,阿里也面临着国内其他巨头出海电商的竞争压力。比如,京东出海、字节旗下的Tiktok等压力。

资料显示,京东成为Shopify首个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去年京东就已经相继在英国、德国、荷兰、中东等地开仓运营,不算国内,京东海外已布局运营了80个保税仓及海外仓。

而字节旗下的Tiktok也把电商业务作为重点发展,并且已经打开了美国市场。同时,Tiktok小店上月还新增了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站点,已对商家开放。

其三,外国本地化电商的快速崛起对阿里出海的冲击不小。东南亚、中东以及非洲、南美等地,本地化的电商发展很快,比如非洲电商Jumia早在2019年就上市了。

综上,北京海证的观点是,阿里出海这条路必将困难重重,海外业务可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尤其是自奥巴马时代以来,美国就已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成功进军欧美市场可谓难上加难,叠加俄乌战争对世界地缘政治局势产生的蝴蝶效应,都会增加阿里拓展海外市场的难度和阻力,使变数与风险并存!

03互联网反垄断,阿里躺赚时代结束!

如果说,国内竞争加剧、电商内容多元化是阿里面对的最大挑战,那么反垄断强监管的政策就是其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受互联网反垄断政策的影响,中概股连续一年多的时间跌跌不休,总市值蒸发了10万多亿元。

就说近期,一个服务行业纾困的政策引发美团股价破位暴跌,隔日网络一则已停发游戏版号的传言直接导致腾讯市值蒸发上千亿。

由此可见,政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投资者眼中非常看重的变量!我们有必要单独剖析下目前互联网的行业政策。

2021年,被称为“反垄断大年”,上头表态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随后一系列监管重拳不断落下,席卷了整个行业,互联网行业恰恰身处风暴眼当中。

去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因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182.28亿元,这是我国至今开出的最大反垄断罚单。到了下半年,美团因同样的原因,被罚34.42亿元。单是这两家大厂,因垄断行为被罚的金额就超过了200亿!

随后,数据合规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持续高压的反垄断新政让互联网行业彻底告别了野蛮的扩张。2021下半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均不同程度地遭遇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增速下滑的问题,开始节衣缩食,裁员过冬!

近期,互联网行业又出台了两个重磅政策!

2022年3月1日,《互联网算法推荐规定》正式实施,让互联网用户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杀熟”,也有了明确的法规约束。

新规明确站在消费者这边,要求互联网平台不得利用消费者偏好和习惯,在价格等交易上进行区别对待;平台不得使用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算法模型;最后,新规保障用户算法知情权和选择权,用户有权自主选择关闭平台算法推荐服务。

北京海证认为,该算法新规标志着互联网巨头躺着赚钱的时代彻底结束了,禁止互联网巨头利用大数据杀熟向民生领域“谋利”,企业的发展与盈利绝不能紧盯着老百姓兜里的几个铜板!

3月3日,最高法又发布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司法解释,规定电商不得以商品拆封为由拒绝7日无理由退货,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受此影响,上周五(3月4日)互联网大厂遭遇集体杀跌,恒生科技指数再次创新低!

其中,腾讯控股大跌4%,险守400港元整数关口,阿里巴巴港股暴跌5%,收盘跌破100港元关口,小米暴跌5.2%,美团暴跌5.4%!

04谁在加仓?最坏时刻过去了吗

2月17日,美国知名投资人查理·芒格表示,阿里是让他感到舒适的投资机会,至少目前来看,买入阿里股票的风险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其去年四季度逆势阿里,仓位由19.86%升至27.65%,仍是其第三大重仓股。

与此同时,据WhaleWisdom统计,共计83家海内外资管机构将阿里巴巴美股列入前十大重仓股,持仓总市值达560亿美元!

其中,高盛持仓最多,达3969.03万股,持仓总市值47.15亿美元;阿里也成为桥水基金旗下的第八大重仓股。

最后,阿里自身增持回购力度暴增!

2020年12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授权回购10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2021年8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时,宣布将股份回购计划从100亿美元扩大至150亿美元,这也是阿里巴巴集团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回购计划。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9个月,以约77亿美元回购了约4220万股美国存托股(相当于约3.375亿股普通股)。

据悉,这项回购计划将持续到2022年12月底。目前累计回购数已占150亿美元股份回购计划的51%。

但是,若全面审视阿里近期财报公布的各大业务数据可知,单看经营利润,阿里除了中国商业盈利之外,其他业务是全线亏损的!

可见,阿里巴巴面临的最坏时刻尚未过去!在业绩承压、监管高压等一系列利空背景下,波动性预计将仍然是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的近期主题。

05尾声

如今,互联网流量红利接近天花板,叠加持续高压的监管政策,国内互联网行业正处在转型的重大拐点。

目前看,像阿里这种体量的企业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成功走出去,开辟海外市场;另一条就是用科技创新来助力实体经济!

在当今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那些企图用收割民生领域拉动自身增速的互联网企业注定不会长久,只有勇敢走出去,开辟新战场,拥抱产业互联网,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投资的标杆企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