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融资和上市消息不断,为啥餐饮成了腾讯、今日头条等的香饽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融资和上市消息不断,为啥餐饮成了腾讯、今日头条等的香饽饽?

餐饮巨头投资互联网巨头,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现在谈这个事儿还为时尚早。

文|筷玩思维 陈啸

餐饮业是经济学的一个分类,但凡是经济学范畴内的分类,它的全发展周期我们可以概括为关于“钱”的经营,总体无非两个事儿:会花钱、能赚钱。赚钱的事儿要做到可持续、花钱的事儿主要在于均衡有度且值得。

在一定程度上,关于经济闭环的花钱和赚钱其实是同一个事儿,花钱是一种支出,赚钱是一种回报,且花钱大多指向就是为了赚钱(非理性挥霍不属于此类)。在因果关系上,只有会花钱才能带来能赚钱,但在花钱这个事儿上,它属于前动作,本身带有不确定的性质,所以有些企业家会思索:能不能花别人的钱来做前期投入?

花别人的钱,这在商业不仅切实存在,更是一个成熟的机制,它就是投资。

具体看来,投资在整个商业已经到了司空见惯的程度,无论是高科技的芯片行业还是传统的餐饮业,小企业被大企业投资,这在当下都是一个寻常行为。

在近些年的商业世界,包括餐饮业的投资阵营,红杉资本可以算是顶级大佬,但我们注意到,有数据统计,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关于腾讯的投资事件达到近1200起,位列行业巅峰。再即使单单以2021年Q1的数据来看,腾讯的投资数量也超过了红杉中国、稳居行业投资第一。

我们还注意到,不仅是腾讯,今日头条、B站等互联网企业都在加大对餐饮业的投资力度和次数,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和餐饮不沾边的企业在近些年却频频投资餐饮呢?餐饮业究竟有什么特质吸引了非专业投资机构的互联网企业深入其中做投资?互联网企业又想在餐饮业得到什么?这类问题虽然早有答案,但并不妨碍我们今天再来对此继续做思考。

互联网企业与餐饮业的投资关系较为戏剧,有数千年沉淀的行业沦为小辈的投资对象

互联网属于“虚拟”行业,餐饮业属于实体行业,两个完全相反且看似毫不相关的业态,它们为什么会碰撞在一起?未来又将如何合作?

我们先从投资行为说起,以腾讯为例,在2021年,腾讯化身投资狂魔,所投资项目数超过阿里、百度等,也超过了红杉资本等专业投资机构。

在整个投资阵营,腾讯的业务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微信、王者荣耀等之外,滴滴、京东、快手、小红书、拼多多、Keep、起点中文网、斗鱼、美团、猎豹、58同城、同程、华谊兄弟、永辉超市、趣头条、喜马拉雅、知乎、名创优品、蔚来汽车、虎牙等知名企业背后都有腾讯的资本关系(大多为非控股关系)。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互联网投资阵营,从2011年至今,这十年来腾讯的投资力度一直跑在前列,长时间以绝对的优势甩开了阿里和百度等对手。

我们回到餐饮业,以2021年Q1-Q3互联网企业对餐饮品牌的投资案例来看,腾讯投资了和府捞面、代数学家咖啡、喜茶、盛香亭等餐饮企业;字节跳动投资了懒熊火锅、后雪酒业等餐饮企业;就连B站也投资了粉红汉堡、鹰集咖啡。

在这些投资动作下,腾讯不仅投资笔数最多,就连金额也是最高的,别的投资部门是数千万到近亿元的投,但腾讯一出手就是近十个亿。

为什么腾讯要化身投资狂魔?从财报可见,腾讯2020年投资收益占总盈利收益近45%,创立一个腾讯帝国需要数几十年,还需要长期的花心思经营,但做好了投资、做对了投资,再造一个腾讯(单指收益),这通过投资就可以做到,所以也难怪腾讯在投资层面如此大胆。

互联网巨头可以给餐饮巨头投资,但几乎看不到餐饮巨头给互联网巨头投资,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儿,一个在中国诞生才不过数几十年的互联网行业却给数千年历史的餐饮行业持续注资,反过来看,餐饮企业在未来能否给互联网企业赋能呢?而互联网企业看中餐饮行业,对之赋能是不是就为了未来这一天?

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要投资餐饮?

餐饮巨头投资互联网巨头,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现在谈这个事儿还为时尚早。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不直接做餐饮?

是没钱?没技术?没人才?还是没时间?

如果通通都不是(确实通通不是),那为什么不?

1)、投资是因为买得起、买比做实在、投资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大战略

举个例子,某人在淘宝卖手抄本道德经,一本只要50元,从成本来看,空白本子只要2元,笔只要1元。如果你也喜欢手抄的道德经,那么你会自己抄么?

如果买得起本子、买得起笔,而且还有时间,需要自己手抄么?

当然不需要,2元的本子买得起,50元的完整手抄本也当然买得起。

投资的逻辑有时候很简单,金主投资只是因为自己有钱而已,收益不过是顺带的。

在2019年,腾讯总裁公开回应称腾讯“没有梦想”,未来将投行化,投资就是腾讯的大战略。腾讯总裁在公开演讲时表示:“如果我们想控制一切去做所有的事儿,这不是梦想,而是妄想。通过投资,我们和合作伙伴形成一个有机的互补。投资让我们能更专注地做好我们的平台和业务,而当我们的平台和业务做得越强的时候,又能为合作伙伴和被投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想控制一切而做所有事儿确实不实际,但腾讯似乎在通过投资来控制一切。

我们撇开上述言论,腾讯做投资确实能与被投企业形成强强联合的互补效应,而腾讯进军餐饮,这也给其它互联网巨头,如字节跳动等后来者亮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餐饮业,可以投。

为什么要投资餐饮业?其实也不难理解,比起投资造车、芯片、元宇宙这类巨烧钱、短期看不到回报的高科技行业,餐饮可以说是较为稳当的现金流行业。

2)、餐饮是用户及互联网企业最后的温柔乡

当然,较为稳妥的现金流行业其实并非只是餐饮,衣住行娱都是稳妥的现金流行业,那为什么是餐饮?

以纪录片来看,近些年《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寻味系列》等美食纪录片在全网都有着极高的热度,用户甚至付费都要去看,包括B站也拍起了付费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

在生活的意义上,有哪一个衣服纪录片、行走纪录片、住房纪录片等超过了美食纪录片?几乎没有。且美食纪录片还可以镶嵌在其它纪录片中,比如明星与餐饮纪录片、娱乐与餐饮纪录片、旅行与餐饮纪录片等都有数亿级的流量。

从根本来看,餐饮是一个现代人脱离空虚的依赖实体,它有着无法被经济学计量的人文价值,以腾讯、阿里、B站为例,能让用户在刷剧、玩游戏停下来的,吃饭是一个大角色。再者,什么是实体人文价值?比如用户玩游戏赢了怎么办,去喝一杯;玩游戏输了怎么办,去吃一顿;喜欢的剧还没更新怎么办,去吃点、喝点,以此来消磨时光。

互联网企业为什么看中餐饮,答案很明显,餐饮是围攻用户的最后一处战场,也是稳住用户最坚固的一道防线。

此外,餐饮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价值,比如阿里、B站、腾讯包揽了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生活,那么中老年人呢?餐饮无疑是最亲民的一个入口,再不喜欢互联网的人,他们总得吃饭吧?

腾讯如果对B站的用户束手无策,如果他也想赚这类年轻人的钱(确实想),那么餐饮就是一个合理的出口。

什么时候餐饮业也能给互联网行业投资了,餐饮品牌才算真正成为互联网品牌的盟友

互联网企业投资餐饮企业确实是有优势的,比如把钱投给造车,可能几千万连塞牙缝都不够,几个亿也只能吃个下午茶,再即使真投了几个亿,不到半年,这家企业可能又回来眼泪巴巴说,“爹地,我还不能赚钱,现在没钱了,再打几个亿,不然就只能清算了”。这时候金主只能仰天长叹、求神拜佛。

在餐饮业的投资中,由于资本选中的都是发展中的好品牌,早上把钱投下去,下午收益表就出来了,虽然来钱慢,但极为稳妥。即使只是投个几十、几百万,餐饮老板也够用,如果投几个亿,餐饮老板还能原地转三圈以示庆祝。虽然叫爸爸不至于,但叫大哥还是寻常的。

只投发展中的好品牌,核心是可以节省尽调成本,但要被金主选中,光是好品牌还不够,它还得是一家能跑起来的好品牌,如果只是开个10来家店,互联网企业可看不上。我们可以看到,可以标准化复制的茶饮、汉堡、面食等品类就是互联网金主看中的赛道。

资本给他们钱,自然是希望这些品牌能快速赚钱,巴不得几年后开个几百家、几千家、几万家店,加上这些品类自身也是可以快速发展的,迎来了金主,也相当于为跑车加上了黄金油门,资本是加油的,而不是踩刹车的,如果企业主不够稳健,那么即使拿到了融资,这于发展而言大概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另一方面,资本只看可以快速发展的品类和品牌,这实际也对餐饮业不利,它会诱导被投企业和行业去赚快钱、难以沉下心踏踏实实为行业提供用心的服务。劣币包装成金币,最终必然淘汰了行业的良币。

在筷玩思维(www.kwthink.cn)看来,资本如何投资、如何选好应该投资的品牌,除了考虑利益,还得考虑行业道德。所谓的好品牌,不单单是指能赚钱的品牌,还得是利于顾客和行业的。这是资本投资餐饮未来需要把控好的方向。资本应该向善而不仅仅是趋利。

再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餐饮业与互联网行业的合作,互联网企业可以提供的不只是资金,还可以是基础建设,比如涵盖点餐、支付、供应链、账号互通等的信息系统等,互联网企业目前在餐饮业的投资可以说是高筑墙的过程,投资一些可以快速发展的餐饮企业,一旦形成大规模,餐饮企业是可以帮互联网企业打赢很多竞争的。

要赚钱,但不仅仅是赚钱。赚钱背后的东西同样重要,互联网企业投资餐饮,不仅是在找到一群“印钞机”,更是在找一些未来可以并肩的合作伙伴。

但从今天看来,餐饮业相较互联网行业还很“弱小”,等哪一天餐饮业可以反向给阿里、腾讯们投资了,或许那时候的餐饮品牌才能算得上是互联网品牌的真正盟友,换句话说,摒弃所有的阴谋论,互联网企业投资餐饮企业,这于当下而言就是一场切切实实的豪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融资和上市消息不断,为啥餐饮成了腾讯、今日头条等的香饽饽?

餐饮巨头投资互联网巨头,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现在谈这个事儿还为时尚早。

文|筷玩思维 陈啸

餐饮业是经济学的一个分类,但凡是经济学范畴内的分类,它的全发展周期我们可以概括为关于“钱”的经营,总体无非两个事儿:会花钱、能赚钱。赚钱的事儿要做到可持续、花钱的事儿主要在于均衡有度且值得。

在一定程度上,关于经济闭环的花钱和赚钱其实是同一个事儿,花钱是一种支出,赚钱是一种回报,且花钱大多指向就是为了赚钱(非理性挥霍不属于此类)。在因果关系上,只有会花钱才能带来能赚钱,但在花钱这个事儿上,它属于前动作,本身带有不确定的性质,所以有些企业家会思索:能不能花别人的钱来做前期投入?

花别人的钱,这在商业不仅切实存在,更是一个成熟的机制,它就是投资。

具体看来,投资在整个商业已经到了司空见惯的程度,无论是高科技的芯片行业还是传统的餐饮业,小企业被大企业投资,这在当下都是一个寻常行为。

在近些年的商业世界,包括餐饮业的投资阵营,红杉资本可以算是顶级大佬,但我们注意到,有数据统计,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关于腾讯的投资事件达到近1200起,位列行业巅峰。再即使单单以2021年Q1的数据来看,腾讯的投资数量也超过了红杉中国、稳居行业投资第一。

我们还注意到,不仅是腾讯,今日头条、B站等互联网企业都在加大对餐饮业的投资力度和次数,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和餐饮不沾边的企业在近些年却频频投资餐饮呢?餐饮业究竟有什么特质吸引了非专业投资机构的互联网企业深入其中做投资?互联网企业又想在餐饮业得到什么?这类问题虽然早有答案,但并不妨碍我们今天再来对此继续做思考。

互联网企业与餐饮业的投资关系较为戏剧,有数千年沉淀的行业沦为小辈的投资对象

互联网属于“虚拟”行业,餐饮业属于实体行业,两个完全相反且看似毫不相关的业态,它们为什么会碰撞在一起?未来又将如何合作?

我们先从投资行为说起,以腾讯为例,在2021年,腾讯化身投资狂魔,所投资项目数超过阿里、百度等,也超过了红杉资本等专业投资机构。

在整个投资阵营,腾讯的业务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微信、王者荣耀等之外,滴滴、京东、快手、小红书、拼多多、Keep、起点中文网、斗鱼、美团、猎豹、58同城、同程、华谊兄弟、永辉超市、趣头条、喜马拉雅、知乎、名创优品、蔚来汽车、虎牙等知名企业背后都有腾讯的资本关系(大多为非控股关系)。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互联网投资阵营,从2011年至今,这十年来腾讯的投资力度一直跑在前列,长时间以绝对的优势甩开了阿里和百度等对手。

我们回到餐饮业,以2021年Q1-Q3互联网企业对餐饮品牌的投资案例来看,腾讯投资了和府捞面、代数学家咖啡、喜茶、盛香亭等餐饮企业;字节跳动投资了懒熊火锅、后雪酒业等餐饮企业;就连B站也投资了粉红汉堡、鹰集咖啡。

在这些投资动作下,腾讯不仅投资笔数最多,就连金额也是最高的,别的投资部门是数千万到近亿元的投,但腾讯一出手就是近十个亿。

为什么腾讯要化身投资狂魔?从财报可见,腾讯2020年投资收益占总盈利收益近45%,创立一个腾讯帝国需要数几十年,还需要长期的花心思经营,但做好了投资、做对了投资,再造一个腾讯(单指收益),这通过投资就可以做到,所以也难怪腾讯在投资层面如此大胆。

互联网巨头可以给餐饮巨头投资,但几乎看不到餐饮巨头给互联网巨头投资,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儿,一个在中国诞生才不过数几十年的互联网行业却给数千年历史的餐饮行业持续注资,反过来看,餐饮企业在未来能否给互联网企业赋能呢?而互联网企业看中餐饮行业,对之赋能是不是就为了未来这一天?

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要投资餐饮?

餐饮巨头投资互联网巨头,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现在谈这个事儿还为时尚早。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不直接做餐饮?

是没钱?没技术?没人才?还是没时间?

如果通通都不是(确实通通不是),那为什么不?

1)、投资是因为买得起、买比做实在、投资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大战略

举个例子,某人在淘宝卖手抄本道德经,一本只要50元,从成本来看,空白本子只要2元,笔只要1元。如果你也喜欢手抄的道德经,那么你会自己抄么?

如果买得起本子、买得起笔,而且还有时间,需要自己手抄么?

当然不需要,2元的本子买得起,50元的完整手抄本也当然买得起。

投资的逻辑有时候很简单,金主投资只是因为自己有钱而已,收益不过是顺带的。

在2019年,腾讯总裁公开回应称腾讯“没有梦想”,未来将投行化,投资就是腾讯的大战略。腾讯总裁在公开演讲时表示:“如果我们想控制一切去做所有的事儿,这不是梦想,而是妄想。通过投资,我们和合作伙伴形成一个有机的互补。投资让我们能更专注地做好我们的平台和业务,而当我们的平台和业务做得越强的时候,又能为合作伙伴和被投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想控制一切而做所有事儿确实不实际,但腾讯似乎在通过投资来控制一切。

我们撇开上述言论,腾讯做投资确实能与被投企业形成强强联合的互补效应,而腾讯进军餐饮,这也给其它互联网巨头,如字节跳动等后来者亮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餐饮业,可以投。

为什么要投资餐饮业?其实也不难理解,比起投资造车、芯片、元宇宙这类巨烧钱、短期看不到回报的高科技行业,餐饮可以说是较为稳当的现金流行业。

2)、餐饮是用户及互联网企业最后的温柔乡

当然,较为稳妥的现金流行业其实并非只是餐饮,衣住行娱都是稳妥的现金流行业,那为什么是餐饮?

以纪录片来看,近些年《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寻味系列》等美食纪录片在全网都有着极高的热度,用户甚至付费都要去看,包括B站也拍起了付费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

在生活的意义上,有哪一个衣服纪录片、行走纪录片、住房纪录片等超过了美食纪录片?几乎没有。且美食纪录片还可以镶嵌在其它纪录片中,比如明星与餐饮纪录片、娱乐与餐饮纪录片、旅行与餐饮纪录片等都有数亿级的流量。

从根本来看,餐饮是一个现代人脱离空虚的依赖实体,它有着无法被经济学计量的人文价值,以腾讯、阿里、B站为例,能让用户在刷剧、玩游戏停下来的,吃饭是一个大角色。再者,什么是实体人文价值?比如用户玩游戏赢了怎么办,去喝一杯;玩游戏输了怎么办,去吃一顿;喜欢的剧还没更新怎么办,去吃点、喝点,以此来消磨时光。

互联网企业为什么看中餐饮,答案很明显,餐饮是围攻用户的最后一处战场,也是稳住用户最坚固的一道防线。

此外,餐饮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价值,比如阿里、B站、腾讯包揽了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生活,那么中老年人呢?餐饮无疑是最亲民的一个入口,再不喜欢互联网的人,他们总得吃饭吧?

腾讯如果对B站的用户束手无策,如果他也想赚这类年轻人的钱(确实想),那么餐饮就是一个合理的出口。

什么时候餐饮业也能给互联网行业投资了,餐饮品牌才算真正成为互联网品牌的盟友

互联网企业投资餐饮企业确实是有优势的,比如把钱投给造车,可能几千万连塞牙缝都不够,几个亿也只能吃个下午茶,再即使真投了几个亿,不到半年,这家企业可能又回来眼泪巴巴说,“爹地,我还不能赚钱,现在没钱了,再打几个亿,不然就只能清算了”。这时候金主只能仰天长叹、求神拜佛。

在餐饮业的投资中,由于资本选中的都是发展中的好品牌,早上把钱投下去,下午收益表就出来了,虽然来钱慢,但极为稳妥。即使只是投个几十、几百万,餐饮老板也够用,如果投几个亿,餐饮老板还能原地转三圈以示庆祝。虽然叫爸爸不至于,但叫大哥还是寻常的。

只投发展中的好品牌,核心是可以节省尽调成本,但要被金主选中,光是好品牌还不够,它还得是一家能跑起来的好品牌,如果只是开个10来家店,互联网企业可看不上。我们可以看到,可以标准化复制的茶饮、汉堡、面食等品类就是互联网金主看中的赛道。

资本给他们钱,自然是希望这些品牌能快速赚钱,巴不得几年后开个几百家、几千家、几万家店,加上这些品类自身也是可以快速发展的,迎来了金主,也相当于为跑车加上了黄金油门,资本是加油的,而不是踩刹车的,如果企业主不够稳健,那么即使拿到了融资,这于发展而言大概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另一方面,资本只看可以快速发展的品类和品牌,这实际也对餐饮业不利,它会诱导被投企业和行业去赚快钱、难以沉下心踏踏实实为行业提供用心的服务。劣币包装成金币,最终必然淘汰了行业的良币。

在筷玩思维(www.kwthink.cn)看来,资本如何投资、如何选好应该投资的品牌,除了考虑利益,还得考虑行业道德。所谓的好品牌,不单单是指能赚钱的品牌,还得是利于顾客和行业的。这是资本投资餐饮未来需要把控好的方向。资本应该向善而不仅仅是趋利。

再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餐饮业与互联网行业的合作,互联网企业可以提供的不只是资金,还可以是基础建设,比如涵盖点餐、支付、供应链、账号互通等的信息系统等,互联网企业目前在餐饮业的投资可以说是高筑墙的过程,投资一些可以快速发展的餐饮企业,一旦形成大规模,餐饮企业是可以帮互联网企业打赢很多竞争的。

要赚钱,但不仅仅是赚钱。赚钱背后的东西同样重要,互联网企业投资餐饮,不仅是在找到一群“印钞机”,更是在找一些未来可以并肩的合作伙伴。

但从今天看来,餐饮业相较互联网行业还很“弱小”,等哪一天餐饮业可以反向给阿里、腾讯们投资了,或许那时候的餐饮品牌才能算得上是互联网品牌的真正盟友,换句话说,摒弃所有的阴谋论,互联网企业投资餐饮企业,这于当下而言就是一场切切实实的豪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