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冠之后的下一波大流行会是旅行癖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冠之后的下一波大流行会是旅行癖吗?

新一波出游热潮可能会再次到来,但旅行真的能让我们重振活力以及改变思维方式吗?

图片来源:Elia Barbieri

2019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报告称,国际旅游业的入境旅客数已创下14亿人次的纪录。该报告还预测未来数年内将有3%-4%的年均增长率。当然,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在2021年末,国际旅客入境数与疫情来临前相比减少了72%,较两年前低了10亿人。

但各大航空公司也借机推出了一些新玩法。在澳大利亚封控期间,澳航安排了一些“原地打转”的航班:客人离开悉尼后会依次低空掠过拜伦湾、黄金海岸、大堡礁以及乌鲁鲁巨石(即艾尔斯岩)。2020年5月还有另一班飞机将旅客送上了4.3万英尺(约1.31万米)的高空,以观赏血红色的超级月亮。

世界旅游组织总干事佐丽莎·乌罗舍维奇(Zoritsa Urosevic)称,旅游业乃是受新冠疫情打击最大的行业,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尚且有能力转向国内旅游,而小国的状况就要糟糕得多,例如旅游业占GDP比例达到40%至70%的斐济。据估计,疫情也让1.2亿个旅游业相关的就业岗位陷入了危机。

该组织认为,国际旅游业到2024年有望恢复到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欧洲已经50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了,因为人们都忙着搭乘瑞安航空的航班,”来自该公司的迈克尔·奥李瑞 (Michael O'Leary) 曾说,“应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是我——Bono(U2乐队主唱,2003年及2005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译注)这小子算什么东西。”

如果新冠的影响能够如预期那样逐渐减弱,取代它的将会是一种新的病毒——漫游癖(wanderlust)。一项调查显示,千禧一代宁可四处旅行都不想过性生活,原因不只是他们也许在后者上犯了错误。

英国旅游主管机构大英旅游局(VisitBritain)就为旅游业树立了一个很强的经济榜样:其影响可透过经济而得到放大,由旅游业直接带来的每1000英镑收入,拜供应链以及消费者支出所赐,将进一步带来额外的1800英镑收益。在此主张之下,帮助英国深陷困境的巴西尔·弗尔蒂们(Basil Fawlty系英国情景喜剧《弗尔蒂旅馆》男主角,在此泛指酒店旅馆经营者——译注)及其斐济同行,对我们而言就不仅是乐意之举,也是一项义务。

2021年12月1日,斐济于封控后重新敞开国门,欢迎八方来客。图片来源:Xinhua/Rex/Shutterstock

但旅游业的实际价值要看如何具体操作。一艘游轮每天会产生2.1万加仑(英制约合7.95万升,美制为9.55万升)污水,其中大部分最终流入大海。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里,有5%来自与旅游业有关的交通运输活动。

《纽约时报》 2020年度的“52个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名单”一针见血地捕捉到了旅游业之于地球的破坏性倾向。例如,路易斯安那州的格兰德岛就面对着世界上相对海平面上升率最高的区域。“当你知道它正在消失时,这处景点是否会显得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的作者如此问道,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鼓励游客前往这个7英里(约11.26公里)长的屏障岛,可能会让它更快地消失在墨西哥湾中。名单里的另一个条目则称,“鉴于厚达1英里(约1.6公里)的冰盖的快速融化,加上两处计划于2023年开放的新国际机场,探索一个不受拘束的、完整无缺的格陵兰岛如今正当其时。”

诚然,可持续的旅游业是一个迅猛发展的现象,但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对地球的治疗作用就好比是在枪伤上贴膏药。生态旅游业在2019年只占到整个行业的2%有余:根据世界旅游与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数据,前者的价值为1811亿美元(1330亿英镑),而整个旅游业的总价值接近9万亿美元。

进一步看,旅客的言行之间也有不一致之处。根据优雅之旅(Elegant Resorts)新近的一项调查,这家豪华酒店运营商的顾客里有99%表示可持续旅游对自己而言是重要的。但公司也提到,关于私人飞机的咨询呈现出激增态势,原因可能是糟糕的机场与飞行体验。

就旅游业的作为而言,更加缺乏根据的还不是有关国际收支和地球的,而是关涉到我们灵魂的那一部分。如今,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所称的“我们的地球村”里,旅游业的样貌已经截然不同于过往。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可以送到你的家门口,一个人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各类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和虚拟旅游。微软的口号“你今天想去哪里?”便是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发生在某种超文化(hyperculture)里的典型标志。在这种超文化中,世界已被简化为了体验超市中的商品,一切商品都易于消费,并且可以用完即弃。在这一背景下,旅游业的风险与其说是思路太广,还不如说是思维趋于狭隘。

至少新近被译成英文的《超文化》(Hyperculture)一书就持有这样的见解。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书里主张,本土与外国、遥远与邻近之间已不再有实质性的差别。以往的旅游将我们从自己的土地上连根拔起,让我们直面他者,这都是其宝贵之处。不妨想一想让朝圣者穿上他们的旅行鞋的原因究竟何在。“他或她在此处(Here)并不感到自己完全在家,所以要去往那个独特的彼处(There),”他写道。韩炳哲提出,世界上第一个旅行者与朝圣者是高度相似的,因为他们都追求新事物的冲击所带来的思维拓展效应。

《超文化》

韩炳哲认为,当今的旅行者与以往的旅行者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全球化造就了他所称的“通过消灭彼处之距离(de-distancing)与地点(de-siting)而产生的全球性的此处”。他指出,我们在旅行时不再需要真正地从此处去到彼处了。我们就是21世纪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T·S·艾略特笔下的普鲁弗洛克,以咖啡勺来丈量自己的生活,而如今的超文化旅行者则可以在规划假期生活时,将探访充满异国风情的同名星巴克列入考量。旅游业的吸引力在于,它承载了一种愿望,即我们出国以后事情不会变得太奇怪、风险过高或是陌生。就我们旅游的目的而言,它与解构自己的世界观或挑战自己的感受力的关系日趋式微,如今这更多是为了放松身心以及在Instagram上发布照片。

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里,尼采已预见到了如今的旅行冲动:“人越少被传统所束缚。其动机的内在萌动就越猛烈,相应地也会增强外部的不安,人际的交融与多重的争斗。”

随着新冠恐惧的消退,航空运输业可能会迎来一波指数级增长。人们被禁锢了这么久,有此寻求新视野的冲动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当我们费尽周折地排着非欧盟国家的航班飞到那些拍照打卡地点,我们是否又真的能得到自己之前想要的那些收获——重振活力以及改变思维方式?

最近两年来,大自然也在人类碳足迹的影响之下逐渐恢复过来,为新一波的掠夺做好了铺垫。法国哲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曾谈到:“人类的一切问题都在于没有能力安静地独守空房。”他说到点子上了。

(翻译:林达)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big idea: is tourism bad for u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冠之后的下一波大流行会是旅行癖吗?

新一波出游热潮可能会再次到来,但旅行真的能让我们重振活力以及改变思维方式吗?

图片来源:Elia Barbieri

2019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报告称,国际旅游业的入境旅客数已创下14亿人次的纪录。该报告还预测未来数年内将有3%-4%的年均增长率。当然,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在2021年末,国际旅客入境数与疫情来临前相比减少了72%,较两年前低了10亿人。

但各大航空公司也借机推出了一些新玩法。在澳大利亚封控期间,澳航安排了一些“原地打转”的航班:客人离开悉尼后会依次低空掠过拜伦湾、黄金海岸、大堡礁以及乌鲁鲁巨石(即艾尔斯岩)。2020年5月还有另一班飞机将旅客送上了4.3万英尺(约1.31万米)的高空,以观赏血红色的超级月亮。

世界旅游组织总干事佐丽莎·乌罗舍维奇(Zoritsa Urosevic)称,旅游业乃是受新冠疫情打击最大的行业,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尚且有能力转向国内旅游,而小国的状况就要糟糕得多,例如旅游业占GDP比例达到40%至70%的斐济。据估计,疫情也让1.2亿个旅游业相关的就业岗位陷入了危机。

该组织认为,国际旅游业到2024年有望恢复到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欧洲已经50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了,因为人们都忙着搭乘瑞安航空的航班,”来自该公司的迈克尔·奥李瑞 (Michael O'Leary) 曾说,“应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是我——Bono(U2乐队主唱,2003年及2005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译注)这小子算什么东西。”

如果新冠的影响能够如预期那样逐渐减弱,取代它的将会是一种新的病毒——漫游癖(wanderlust)。一项调查显示,千禧一代宁可四处旅行都不想过性生活,原因不只是他们也许在后者上犯了错误。

英国旅游主管机构大英旅游局(VisitBritain)就为旅游业树立了一个很强的经济榜样:其影响可透过经济而得到放大,由旅游业直接带来的每1000英镑收入,拜供应链以及消费者支出所赐,将进一步带来额外的1800英镑收益。在此主张之下,帮助英国深陷困境的巴西尔·弗尔蒂们(Basil Fawlty系英国情景喜剧《弗尔蒂旅馆》男主角,在此泛指酒店旅馆经营者——译注)及其斐济同行,对我们而言就不仅是乐意之举,也是一项义务。

2021年12月1日,斐济于封控后重新敞开国门,欢迎八方来客。图片来源:Xinhua/Rex/Shutterstock

但旅游业的实际价值要看如何具体操作。一艘游轮每天会产生2.1万加仑(英制约合7.95万升,美制为9.55万升)污水,其中大部分最终流入大海。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里,有5%来自与旅游业有关的交通运输活动。

《纽约时报》 2020年度的“52个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名单”一针见血地捕捉到了旅游业之于地球的破坏性倾向。例如,路易斯安那州的格兰德岛就面对着世界上相对海平面上升率最高的区域。“当你知道它正在消失时,这处景点是否会显得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的作者如此问道,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鼓励游客前往这个7英里(约11.26公里)长的屏障岛,可能会让它更快地消失在墨西哥湾中。名单里的另一个条目则称,“鉴于厚达1英里(约1.6公里)的冰盖的快速融化,加上两处计划于2023年开放的新国际机场,探索一个不受拘束的、完整无缺的格陵兰岛如今正当其时。”

诚然,可持续的旅游业是一个迅猛发展的现象,但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对地球的治疗作用就好比是在枪伤上贴膏药。生态旅游业在2019年只占到整个行业的2%有余:根据世界旅游与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数据,前者的价值为1811亿美元(1330亿英镑),而整个旅游业的总价值接近9万亿美元。

进一步看,旅客的言行之间也有不一致之处。根据优雅之旅(Elegant Resorts)新近的一项调查,这家豪华酒店运营商的顾客里有99%表示可持续旅游对自己而言是重要的。但公司也提到,关于私人飞机的咨询呈现出激增态势,原因可能是糟糕的机场与飞行体验。

就旅游业的作为而言,更加缺乏根据的还不是有关国际收支和地球的,而是关涉到我们灵魂的那一部分。如今,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所称的“我们的地球村”里,旅游业的样貌已经截然不同于过往。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可以送到你的家门口,一个人足不出户就可参与各类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和虚拟旅游。微软的口号“你今天想去哪里?”便是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发生在某种超文化(hyperculture)里的典型标志。在这种超文化中,世界已被简化为了体验超市中的商品,一切商品都易于消费,并且可以用完即弃。在这一背景下,旅游业的风险与其说是思路太广,还不如说是思维趋于狭隘。

至少新近被译成英文的《超文化》(Hyperculture)一书就持有这样的见解。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书里主张,本土与外国、遥远与邻近之间已不再有实质性的差别。以往的旅游将我们从自己的土地上连根拔起,让我们直面他者,这都是其宝贵之处。不妨想一想让朝圣者穿上他们的旅行鞋的原因究竟何在。“他或她在此处(Here)并不感到自己完全在家,所以要去往那个独特的彼处(There),”他写道。韩炳哲提出,世界上第一个旅行者与朝圣者是高度相似的,因为他们都追求新事物的冲击所带来的思维拓展效应。

《超文化》

韩炳哲认为,当今的旅行者与以往的旅行者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全球化造就了他所称的“通过消灭彼处之距离(de-distancing)与地点(de-siting)而产生的全球性的此处”。他指出,我们在旅行时不再需要真正地从此处去到彼处了。我们就是21世纪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T·S·艾略特笔下的普鲁弗洛克,以咖啡勺来丈量自己的生活,而如今的超文化旅行者则可以在规划假期生活时,将探访充满异国风情的同名星巴克列入考量。旅游业的吸引力在于,它承载了一种愿望,即我们出国以后事情不会变得太奇怪、风险过高或是陌生。就我们旅游的目的而言,它与解构自己的世界观或挑战自己的感受力的关系日趋式微,如今这更多是为了放松身心以及在Instagram上发布照片。

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里,尼采已预见到了如今的旅行冲动:“人越少被传统所束缚。其动机的内在萌动就越猛烈,相应地也会增强外部的不安,人际的交融与多重的争斗。”

随着新冠恐惧的消退,航空运输业可能会迎来一波指数级增长。人们被禁锢了这么久,有此寻求新视野的冲动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当我们费尽周折地排着非欧盟国家的航班飞到那些拍照打卡地点,我们是否又真的能得到自己之前想要的那些收获——重振活力以及改变思维方式?

最近两年来,大自然也在人类碳足迹的影响之下逐渐恢复过来,为新一波的掠夺做好了铺垫。法国哲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曾谈到:“人类的一切问题都在于没有能力安静地独守空房。”他说到点子上了。

(翻译:林达)

来源:卫报

原标题:The big idea: is tourism bad for u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