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河南卫视频上热搜,国潮IP能否带动河南文旅出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河南卫视频上热搜,国潮IP能否带动河南文旅出圈?

河南的很多文旅节目不仅在网络上掀起数阵传播风湖,更是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河南这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南文旅也迎来了一个新局面。

文|迈点

#河南卫视导演能处#、#河南卫视杀疯了#......元宵节当天,河南卫视可以说是强势出圈,一连上了好几个热搜,仍在水准之上的“元宵奇妙游”节目依旧赚足眼球,再一次引发大众对河南省的关注与谈论。

近年来,河南文旅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但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河南一直处于网络地域黑底端,土与穷一度成为河南的标签。随着《登场了!洛阳》《中国节日奇妙游》等节目的出圈,以及《风起洛阳》的风靡全网,河南的很多文旅节目不仅在网络上掀起数阵传播风湖,更是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河南这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南文旅也迎来了一个新局面。

文旅资源丰富的河南市场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先天自然资源禀赋。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除了自然风光资源丰厚,近年来,河南省也一直在赋能文旅领域的投资建设。

先天资源禀赋

据迈点整理,截至2021年末,河南省共有5A级旅游景区14个,该数量在全国排名第3位,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江苏(24个)和紧随其后的浙江(18个);4A级旅游景区118个,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资源大省。

观察河南省的4A/5A级景区品类占比,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景区都是文化属性和旅游属性高度重合的景区。其中,自然景观类占据大壁江山,在各类型景区中数量和占比最高,多达72家,占比约为55%。

从市场角度上看,在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愈加注重自然品质体验,以生态环境保护、健康养生、疗养康复为主要功能的自然景观旅游成为近年来关注的重点。

此外,在疫情常态化的特殊环境下,人们更加趋向于清新自然、健康安全的旅游景区,绿色生态、静谧颐养的自然景观旅游目的地成为河南文旅市场关注重点。

从政策发展理念来看,河南省在旅游领域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保护生态,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旅游道路。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河南对省内各类景区的营销定位有了战略性的侧重调整,在自然景观类景区的运营管理能力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后期文旅赋能

从近一两年的发展现实来看,河南文旅市场除了景区发展向好,创意领域的爆品更是频出。尤其是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类影视节目,不仅彰显了民族文化自信,更是带动全省文旅产业发展跃升。

1982年,中国第一部国产功夫电影《少林寺》火爆上映,当时可以称之万人空巷,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超过1亿6千万的票房记录,不仅创造了中国影坛的多项现象级记录,作为河南省最早的影视节目IP,《少林寺》对河南文化、嵩山少林寺景区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全世界通过这部电影认识了少林寺,认识了郑州,认识了中原文化。少林寺风景区今天的火爆,除了其自身巨大的历史人文价值之外,《少林寺》等一批影视剧的广告效应可谓居功至伟。如今少林寺络绎不绝的人流,可谓“影视+景区IP文化”的模式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最好见证,为河南省后来的传统文化节目联动各景区以及文旅资源的破圈打下了基础。

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系列影片提升了古都洛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冯德伦的《太极》为温县陈家沟的文化魅力再添一把火。走出影片,回到现实生活,中牟的建业电影小镇成为网红旅游地,郑州、洛阳等地也成为中原丰厚文旅领域中的浓重一笔……

此外,文旅领域的投资也出现明显的跃进迹象。

据河南日报报道,2020年,河南省谋划有191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7453亿元,其中新开工重点文化旅游项目66个,总投资1837亿元。其中,有45个黄河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总投资2474.32亿元,约占总投资金额的三分之一。

2021年年初,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上,“推动组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投资集团”作为重点内容被提出。今年1月,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正式揭牌成立,迅速在河南文旅圈乃至中国文旅界引发许多讨论。实际上,伴随着旅游从“奢侈品”到“生活方式”的转变,成立文旅投资集团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地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常规操作。近年来,河南在开封、济源、平顶山等地,陆续成立了当地的文旅投资集团,并在运营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河南文旅产业加速提质。

河南文旅大变革

纵观河南近些年的发展,如今文旅市场能迎来现阶段的黄金发展期与政府政策扶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旅游业已经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成为日益蓬勃发展的休闲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加之近年来,河南省一直在大力推进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自2018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整合重组后,河南借助“文旅融合”的春风,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不断加快文化旅游强省的建设进程。

当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政府,构成了我国文旅投资的主体。截止2021年,河南省已有22家文旅集团,其中,以地方国有文旅企业为主,数量多达12家,占比约为54.5%。

地方文旅集团作为一个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能够放大政府资源配置能力,聚合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地方文旅发展中产权清晰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而这正是推动高质量文旅投资的重要前提之一,对促进河南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这样大环境下,弘扬中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重建文化家园,已经成为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新追求,因此,河南文旅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与支撑。

另一方面,河南省的区位也是促进其文旅市场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和中原区域,是民族文化厚重的代表区域之一。据河南省政府官网显示,该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另有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具备可挖掘的雄厚文化资源基础。

以长城、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为例,这类多区域协同的文化大地标建设,意味着一个大IP下地标的多点化、差异化与协同性。可以说,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强势展现,具体到更省市目的地,将是各区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寻找、筛选和提炼自己的文化IP,会是这些目的地的使命和自身需求。

近期正式印发的《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到,河南要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其中包括4个全球著名文化IP: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

该《规划》还提到,到2025年底,全省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年均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河南文旅市场浮现新困局

虽然近两年河南文旅产业发展迅速,但伴随着文旅消费市场的多样化,供给端和需求端发展不平衡,省内景区盈利模式依旧依靠门票收入,服务质量高、科技含量高的文旅产品尤其稀缺,同时也加剧了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市场浮现新困局。

1、景区门票经济式微

多年来河南省的景区过于依赖门票经济,而疫情限制了景区业务的推广与发展。出于提振内需消费,带动共同富裕等目的,近年来,相关部门连续下达了多轮国有景区降价令,行业性的降价甚至免费,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这种形势下,景区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尤其是老景区,未做充分市场调研和论证,盲目举债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缺少必要的风险认知和忽视团队运营管理能力等系列因素叠加,最终导致景区破产不止。

2、文博市场存在较大成长空间

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文化符号。近两年河南文博市场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但综合来看,河南文博行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虽诞生一些爆款产品,但依旧依托展品、实物,产业链仍较为薄弱。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理念和经营策划水平的限制,是的许多文博产品的深刻内涵未能得到有效挖掘,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河南文博文旅市场的快速成长,势必会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展陈空间、产品开发、服务供给等带来新的挑战,在化解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如果恰当的引入社会资本,嵌入新技术的应用,在确保文物的安全性和公共性的前提下,实现高附加值的价值变现,将不仅是河南文博行业的重大创新,也是河南文旅投资的巨大机会。

3、国潮IP衍生类节目缺乏可持续性

在“文创融合”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基于中华传统文化IP推出的旅游演艺类节目一再刷新大家对河南的认知。但随着系列节目的播出以及项目的实施,缺乏持续性影响力、运营成本艰难等后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以2021年河南最火的文旅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作为河南本地龙头房企建业联手知名导演王潮歌打造的“鸿篇巨制”,投资近60亿,历经4年打造,2021年6月开园迎客,自开业以来业界关注度颇高。

然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受洪灾、疫情影响,接连两次闭园。由于该项目所处的区位条件限制、所需演员阵容异常庞大、且室外演艺容易受天气以及季节因素影响,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一项目要想长期良性运营,面临的运营压力巨大。

河南文旅产业显现全新气象

自“文旅融合”被提出以来,河南文旅显然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但是,相较于全国市场而言,河南文旅产业相对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引领我国文旅市场,势必要从文旅产业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打造更好的文旅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河南文旅“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1、景区朝智慧化、度假化升级是未来的大方向

随着疫情的起伏不定,旅游熔断机制的反复,景区发展一度停摆,这也促进景区超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河南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翔宇认为,智慧旅游建设是提升景区服务品质的重要抓手,发展智慧化旅游已迫在眉睫。

此外,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还表示,“门票经济式微、景区朝度假化升级是未来的大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景区修修补补类的战术性调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核心是要从顶层架构出发,围绕住宿、游玩等体验性业态升级,搭建一套真正符合时代需求的度假体系。”

2、数字化升级改造河南文博领域

河南丰富的文博资源,也存在较大的投资空间。此前,河南文博领域迎来重大利好:省文旅厅每年拿出4000万元,对数字化建设进行奖补。奖补的重点从传统景区转向大遗址、博物馆等文博场所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用数字活化文化、用数字展示文化、用数字诠释文化。

河南博物院就通过短视频、虚拟展览等数字化方式,探索新表达、玩转新技术、推出新文创,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上取得了不错成绩。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应当以更为长远的眼光重新审视博物馆的定位与使命,充分运用新技术,展现中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

此外,在今年河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文旅文创融合项目,培育壮大沉浸式文旅、研学旅游、考古旅游等新业态。推进仰韶、殷墟、二里头、双槐树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新建河南博物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历史、文物、文化活化具象化,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3、构建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

随着《唐宫夜宴》爆火出圈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横空出世等系列创新性的表演作品并成功带动河南包含博物馆在内的文旅市场热度瞬时大增。这类基于河南博物馆的IP的内容创新作品不仅能给河南博物馆加持,在推动河南省文创融合方面,更具有自身国潮文化IP的不可复制性,带动河南文旅成功出圈。

国潮IP衍生类节目一定要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对历史遗迹等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择河南省丰厚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对少林武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的电影《少林寺》,为少林寺景区带来了经久不衰的滚滚客源。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要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实施中华文化超级IP工程,构建4+8+N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

“4+8+N”即4个全球著名的文化IP、8个国际知名文化IP,以及19个全国一流文化IP。未来,河南文旅人就要围绕这些IP开展多样化内容生产,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结语

文旅融合涉及文化和旅游两大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涉及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纵观河南文旅融合的发展,就其文旅产业与投资而言,结合现在的消费市场,文创、科创等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待挖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河南卫视频上热搜,国潮IP能否带动河南文旅出圈?

河南的很多文旅节目不仅在网络上掀起数阵传播风湖,更是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河南这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南文旅也迎来了一个新局面。

文|迈点

#河南卫视导演能处#、#河南卫视杀疯了#......元宵节当天,河南卫视可以说是强势出圈,一连上了好几个热搜,仍在水准之上的“元宵奇妙游”节目依旧赚足眼球,再一次引发大众对河南省的关注与谈论。

近年来,河南文旅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但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河南一直处于网络地域黑底端,土与穷一度成为河南的标签。随着《登场了!洛阳》《中国节日奇妙游》等节目的出圈,以及《风起洛阳》的风靡全网,河南的很多文旅节目不仅在网络上掀起数阵传播风湖,更是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河南这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南文旅也迎来了一个新局面。

文旅资源丰富的河南市场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先天自然资源禀赋。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除了自然风光资源丰厚,近年来,河南省也一直在赋能文旅领域的投资建设。

先天资源禀赋

据迈点整理,截至2021年末,河南省共有5A级旅游景区14个,该数量在全国排名第3位,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江苏(24个)和紧随其后的浙江(18个);4A级旅游景区118个,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资源大省。

观察河南省的4A/5A级景区品类占比,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景区都是文化属性和旅游属性高度重合的景区。其中,自然景观类占据大壁江山,在各类型景区中数量和占比最高,多达72家,占比约为55%。

从市场角度上看,在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愈加注重自然品质体验,以生态环境保护、健康养生、疗养康复为主要功能的自然景观旅游成为近年来关注的重点。

此外,在疫情常态化的特殊环境下,人们更加趋向于清新自然、健康安全的旅游景区,绿色生态、静谧颐养的自然景观旅游目的地成为河南文旅市场关注重点。

从政策发展理念来看,河南省在旅游领域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保护生态,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旅游道路。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河南对省内各类景区的营销定位有了战略性的侧重调整,在自然景观类景区的运营管理能力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后期文旅赋能

从近一两年的发展现实来看,河南文旅市场除了景区发展向好,创意领域的爆品更是频出。尤其是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类影视节目,不仅彰显了民族文化自信,更是带动全省文旅产业发展跃升。

1982年,中国第一部国产功夫电影《少林寺》火爆上映,当时可以称之万人空巷,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超过1亿6千万的票房记录,不仅创造了中国影坛的多项现象级记录,作为河南省最早的影视节目IP,《少林寺》对河南文化、嵩山少林寺景区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全世界通过这部电影认识了少林寺,认识了郑州,认识了中原文化。少林寺风景区今天的火爆,除了其自身巨大的历史人文价值之外,《少林寺》等一批影视剧的广告效应可谓居功至伟。如今少林寺络绎不绝的人流,可谓“影视+景区IP文化”的模式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最好见证,为河南省后来的传统文化节目联动各景区以及文旅资源的破圈打下了基础。

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系列影片提升了古都洛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冯德伦的《太极》为温县陈家沟的文化魅力再添一把火。走出影片,回到现实生活,中牟的建业电影小镇成为网红旅游地,郑州、洛阳等地也成为中原丰厚文旅领域中的浓重一笔……

此外,文旅领域的投资也出现明显的跃进迹象。

据河南日报报道,2020年,河南省谋划有191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7453亿元,其中新开工重点文化旅游项目66个,总投资1837亿元。其中,有45个黄河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总投资2474.32亿元,约占总投资金额的三分之一。

2021年年初,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上,“推动组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投资集团”作为重点内容被提出。今年1月,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正式揭牌成立,迅速在河南文旅圈乃至中国文旅界引发许多讨论。实际上,伴随着旅游从“奢侈品”到“生活方式”的转变,成立文旅投资集团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地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常规操作。近年来,河南在开封、济源、平顶山等地,陆续成立了当地的文旅投资集团,并在运营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河南文旅产业加速提质。

河南文旅大变革

纵观河南近些年的发展,如今文旅市场能迎来现阶段的黄金发展期与政府政策扶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旅游业已经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成为日益蓬勃发展的休闲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加之近年来,河南省一直在大力推进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自2018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整合重组后,河南借助“文旅融合”的春风,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不断加快文化旅游强省的建设进程。

当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政府,构成了我国文旅投资的主体。截止2021年,河南省已有22家文旅集团,其中,以地方国有文旅企业为主,数量多达12家,占比约为54.5%。

地方文旅集团作为一个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能够放大政府资源配置能力,聚合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地方文旅发展中产权清晰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而这正是推动高质量文旅投资的重要前提之一,对促进河南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这样大环境下,弘扬中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重建文化家园,已经成为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新追求,因此,河南文旅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与支撑。

另一方面,河南省的区位也是促进其文旅市场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和中原区域,是民族文化厚重的代表区域之一。据河南省政府官网显示,该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另有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具备可挖掘的雄厚文化资源基础。

以长城、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为例,这类多区域协同的文化大地标建设,意味着一个大IP下地标的多点化、差异化与协同性。可以说,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强势展现,具体到更省市目的地,将是各区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寻找、筛选和提炼自己的文化IP,会是这些目的地的使命和自身需求。

近期正式印发的《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到,河南要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其中包括4个全球著名文化IP: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

该《规划》还提到,到2025年底,全省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年均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河南文旅市场浮现新困局

虽然近两年河南文旅产业发展迅速,但伴随着文旅消费市场的多样化,供给端和需求端发展不平衡,省内景区盈利模式依旧依靠门票收入,服务质量高、科技含量高的文旅产品尤其稀缺,同时也加剧了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市场浮现新困局。

1、景区门票经济式微

多年来河南省的景区过于依赖门票经济,而疫情限制了景区业务的推广与发展。出于提振内需消费,带动共同富裕等目的,近年来,相关部门连续下达了多轮国有景区降价令,行业性的降价甚至免费,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这种形势下,景区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尤其是老景区,未做充分市场调研和论证,盲目举债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缺少必要的风险认知和忽视团队运营管理能力等系列因素叠加,最终导致景区破产不止。

2、文博市场存在较大成长空间

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文化符号。近两年河南文博市场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但综合来看,河南文博行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虽诞生一些爆款产品,但依旧依托展品、实物,产业链仍较为薄弱。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理念和经营策划水平的限制,是的许多文博产品的深刻内涵未能得到有效挖掘,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河南文博文旅市场的快速成长,势必会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展陈空间、产品开发、服务供给等带来新的挑战,在化解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如果恰当的引入社会资本,嵌入新技术的应用,在确保文物的安全性和公共性的前提下,实现高附加值的价值变现,将不仅是河南文博行业的重大创新,也是河南文旅投资的巨大机会。

3、国潮IP衍生类节目缺乏可持续性

在“文创融合”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基于中华传统文化IP推出的旅游演艺类节目一再刷新大家对河南的认知。但随着系列节目的播出以及项目的实施,缺乏持续性影响力、运营成本艰难等后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以2021年河南最火的文旅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作为河南本地龙头房企建业联手知名导演王潮歌打造的“鸿篇巨制”,投资近60亿,历经4年打造,2021年6月开园迎客,自开业以来业界关注度颇高。

然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受洪灾、疫情影响,接连两次闭园。由于该项目所处的区位条件限制、所需演员阵容异常庞大、且室外演艺容易受天气以及季节因素影响,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一项目要想长期良性运营,面临的运营压力巨大。

河南文旅产业显现全新气象

自“文旅融合”被提出以来,河南文旅显然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但是,相较于全国市场而言,河南文旅产业相对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引领我国文旅市场,势必要从文旅产业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打造更好的文旅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河南文旅“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1、景区朝智慧化、度假化升级是未来的大方向

随着疫情的起伏不定,旅游熔断机制的反复,景区发展一度停摆,这也促进景区超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河南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翔宇认为,智慧旅游建设是提升景区服务品质的重要抓手,发展智慧化旅游已迫在眉睫。

此外,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还表示,“门票经济式微、景区朝度假化升级是未来的大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景区修修补补类的战术性调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核心是要从顶层架构出发,围绕住宿、游玩等体验性业态升级,搭建一套真正符合时代需求的度假体系。”

2、数字化升级改造河南文博领域

河南丰富的文博资源,也存在较大的投资空间。此前,河南文博领域迎来重大利好:省文旅厅每年拿出4000万元,对数字化建设进行奖补。奖补的重点从传统景区转向大遗址、博物馆等文博场所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用数字活化文化、用数字展示文化、用数字诠释文化。

河南博物院就通过短视频、虚拟展览等数字化方式,探索新表达、玩转新技术、推出新文创,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上取得了不错成绩。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应当以更为长远的眼光重新审视博物馆的定位与使命,充分运用新技术,展现中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

此外,在今年河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文旅文创融合项目,培育壮大沉浸式文旅、研学旅游、考古旅游等新业态。推进仰韶、殷墟、二里头、双槐树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新建河南博物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历史、文物、文化活化具象化,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

3、构建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

随着《唐宫夜宴》爆火出圈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横空出世等系列创新性的表演作品并成功带动河南包含博物馆在内的文旅市场热度瞬时大增。这类基于河南博物馆的IP的内容创新作品不仅能给河南博物馆加持,在推动河南省文创融合方面,更具有自身国潮文化IP的不可复制性,带动河南文旅成功出圈。

国潮IP衍生类节目一定要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对历史遗迹等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择河南省丰厚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对少林武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的电影《少林寺》,为少林寺景区带来了经久不衰的滚滚客源。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要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实施中华文化超级IP工程,构建4+8+N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

“4+8+N”即4个全球著名的文化IP、8个国际知名文化IP,以及19个全国一流文化IP。未来,河南文旅人就要围绕这些IP开展多样化内容生产,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结语

文旅融合涉及文化和旅游两大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涉及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纵观河南文旅融合的发展,就其文旅产业与投资而言,结合现在的消费市场,文创、科创等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待挖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