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克强:实现5.5%左右的增长,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克强:实现5.5%左右的增长,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

2022年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图片来源:新华网

2022年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中国经济现在正在逐渐从高速增长向着可持续的、公平的以及绿色的增长进行转型,我们看到去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债务水平以及监管高技术企业。今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是颇具雄心的5.5%的增速目标,这是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以及乌克兰冲突的情况下制定的目标。

我想问的是,中国政府是否意味着今年将更加重视增长?把增长摆在结构性改革以及减少碳排放之前呢?中国政府将如何平衡这些不同的发展目标呢?另外关于乌克兰问题,中国与欧洲的重要经贸关系在中国应对此危机中处于什么位置呢?中国是否担心与俄罗斯之间的这种关系会因为目前对于危机的处理影响到与欧洲之间的良好关系,甚至影响到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

李克强:

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速,去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0多万亿人民币,继续增长可以说是在高基数上的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么大的经济体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本身就是很大的难题。刚才你提到我们今年确定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我还记得,去年就是在这个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我,说你们定6%以上,6%这个目标是不是低了?我们不是没有感到,因为上一年基数低,去年完全有可能实现8%乃至于更高的增长,但是我们还是确定增长6%以上,“以上”是开了口子,乐见其成。但是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标杆是按照6%来确定的,也就是说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都要围绕着这个标杆进行,这就使得我们降低了赤字率,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这也为今年应对新的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

回想2020年,我们在那么严峻的形势下,没有搞“大水漫灌”超发货币,去年乃至到今年2月份,在世界许多国家通胀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我们的居民消费价格,也就是CPI涨幅不到1%,这不能不说和我们实施的合理宏观政策有关。

当然,刚才我讲的,我们制定宏观政策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的,没有评价其他国家的意思。

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而且为今年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和挑战,且不说各种复杂环境在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就是我们本身要实现5.5%的目标,它的增量,也就是中国百万亿元量级以上GDP5.5%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十年前我们经济总量还是50多万亿,增长10%,增量有六七万亿就可以了,而今年得要有九万亿名义GDP的增量。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

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是不容易的,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比如财政政策,今年我们降低赤字率到2.8%,赤字比去年少了2000多亿元。但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力度。那你们会问,钱从哪里来?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说了,我们这两年可用未用、结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的利润,再加上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而且增加的规模主要用来减税降费,特别是退税,这相当于给登高山的人输氧。当然,我们还有配套的金融、就业等多项举措。

如果说我们今年采取的举措不仅是应对短期的,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决不预支未来,是可持续的。因为正像记者朋友提到的,中国还有应对气候变化、收入差距、债务等众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中长期过程中,包括今年去有力地应对。有关方面的措施我们都在安排部署,中国现代化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当中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你刚才提到乌克兰局势。当前乌克兰局势世人瞩目,中方也深感担忧和痛惜。真诚地希望乌克兰局势能够得到缓解,早日回归和平。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双边关系从不针对第三方。我们将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同各方发展合作关系,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性。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克强:实现5.5%左右的增长,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

2022年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图片来源:新华网

2022年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中国经济现在正在逐渐从高速增长向着可持续的、公平的以及绿色的增长进行转型,我们看到去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债务水平以及监管高技术企业。今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是颇具雄心的5.5%的增速目标,这是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以及乌克兰冲突的情况下制定的目标。

我想问的是,中国政府是否意味着今年将更加重视增长?把增长摆在结构性改革以及减少碳排放之前呢?中国政府将如何平衡这些不同的发展目标呢?另外关于乌克兰问题,中国与欧洲的重要经贸关系在中国应对此危机中处于什么位置呢?中国是否担心与俄罗斯之间的这种关系会因为目前对于危机的处理影响到与欧洲之间的良好关系,甚至影响到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

李克强:

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速,去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0多万亿人民币,继续增长可以说是在高基数上的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么大的经济体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本身就是很大的难题。刚才你提到我们今年确定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我还记得,去年就是在这个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我,说你们定6%以上,6%这个目标是不是低了?我们不是没有感到,因为上一年基数低,去年完全有可能实现8%乃至于更高的增长,但是我们还是确定增长6%以上,“以上”是开了口子,乐见其成。但是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标杆是按照6%来确定的,也就是说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都要围绕着这个标杆进行,这就使得我们降低了赤字率,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这也为今年应对新的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

回想2020年,我们在那么严峻的形势下,没有搞“大水漫灌”超发货币,去年乃至到今年2月份,在世界许多国家通胀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我们的居民消费价格,也就是CPI涨幅不到1%,这不能不说和我们实施的合理宏观政策有关。

当然,刚才我讲的,我们制定宏观政策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的,没有评价其他国家的意思。

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而且为今年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和挑战,且不说各种复杂环境在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就是我们本身要实现5.5%的目标,它的增量,也就是中国百万亿元量级以上GDP5.5%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十年前我们经济总量还是50多万亿,增长10%,增量有六七万亿就可以了,而今年得要有九万亿名义GDP的增量。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

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是不容易的,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比如财政政策,今年我们降低赤字率到2.8%,赤字比去年少了2000多亿元。但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力度。那你们会问,钱从哪里来?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说了,我们这两年可用未用、结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的利润,再加上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而且增加的规模主要用来减税降费,特别是退税,这相当于给登高山的人输氧。当然,我们还有配套的金融、就业等多项举措。

如果说我们今年采取的举措不仅是应对短期的,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决不预支未来,是可持续的。因为正像记者朋友提到的,中国还有应对气候变化、收入差距、债务等众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中长期过程中,包括今年去有力地应对。有关方面的措施我们都在安排部署,中国现代化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当中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你刚才提到乌克兰局势。当前乌克兰局势世人瞩目,中方也深感担忧和痛惜。真诚地希望乌克兰局势能够得到缓解,早日回归和平。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双边关系从不针对第三方。我们将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同各方发展合作关系,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性。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