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日前指出,未来部分城市人口收缩的问题可能会越发严重,并面临人口流失、住房过剩和债务攀升三重挑战,且此三者之间会互相恶化,要谨防这种恶性循环。
倪鹏飞周二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举办的活动中表示,城镇面临人口流失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特别是对于不具有再生能力的资源型城市;第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两极分化,一部分小城市人口流失,一部分大中城市人口过度聚集。
第三是发展战略层面的原因。他指出,2003年土地财政开始以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地方竞争激烈、追求增长,中西部或者北方城市没有条件像沿海地区实现产业全球对接,重点是通过城镇化、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经济增长。但这个模式难以持续,就导致了今天的人口流失。”他说。
倪鹏飞表示,人口流失与住房过剩和债务攀升形成收缩城市的三重挑战,随着城市收缩问题加剧,住房过剩和债务负担会进一步增加。
“201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就已达39平方米,现在肯定超过40平方米了,而小康的目标是35平方米,超额完成了5平方米。平均都饱和了,一些城市的指标会更多,严重过剩。”他指出。
“中国的住房过剩呈现一个水漫金山的趋势,从农村到小城镇、小城市、中城市、大城市,住房过剩将逐步呈现。”倪鹏飞说。
与此同时,人口流失又会导致城市债务负担加重。“中国的地方债规模比较大,我估算出来2018年显性加隐性债务大约是59.3万亿元,其中债务负担更多的就是人口流出的城市。”
他解释称,早年城镇化要进行大规模土地和城镇开发,不仅有土地财政、融资和抵押,同时住房实行供给垄断,推高了土地、住房价格,政府债务也不断攀升。土地价格上升导致实体产业收缩,就业机会减少,包括家庭收入和财政收入在内的收入增速下降,进而导致人口流失。
“人口流失进一步导致土地、住房、基础设施严重过剩,并且由于财政收入的减少,未来还债的压力更大,更进一步导致产业的收缩。”倪鹏飞说。
对于解决收缩城市的困境,他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是发展紧凑型城市,提高人口紧凑性,同时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质量,尤其是营商环境。
“城市规模从增量转向存量,但是经济增长还是要注重。即使收缩城市也要想尽办法发展产业,才能应对紧凑型的发展,也能够满足当地留守人口的福利。”
其次是调整公共产品的布局。当中心城区出现人口过剩拥挤,无论家庭还是企业都有向外扩散的需求,但是优质的公共服务不向外扩散人口就没法扩散,尤其要加大大城市周边城市的公共服务部剧,“只有这样才能阻止过度收缩和过度拥挤的问题。”
第三是统筹化解收缩风险,把人口流出和流入城市联动考虑。“比如人口流出地区土地已经大量过剩,还给那么多新增指标吗?显然要减少,但不是无偿减少,而是有偿转让。被转让的人口流入地区给转让地区一笔转入费,也可以缓解债务危机。还有其他公共产品都可以探索指标在空间上转让的方法。“倪鹏飞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