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智能化一役,小牛、九号各有忧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智能化一役,小牛、九号各有忧愁

一场关于两轮车的智能化竞赛已然展开。

文|韭菜财经

在造车界,一提智能化必定离不开“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诚然,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有着极高的适配度,但在小牛高调推出智能两轮电动车之后,玩家们也看到了智能两轮电动车背后的市场潜力,纷纷开始征战智能化。

除了雅迪、爱玛等传统巨头开始推出子品牌,布局智能化电动车市场之外,小牛、九号等新势力也继续加大研发,领跑行业智能化,与众多玩家们一同探索智能电动车市场,显然关于两轮车的智能化竞赛已然展开。

两轮电动掀起智能化浪潮

两轮电动车不仅是城市短交通的有效补充,也符合绿色出行的要求,在新国标政策的助推下,我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然而,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两轮电动车已经开始转向智能化升级。

从行业发展来看,两轮电动车同质化严重,产业急需智能化升级。一直以来,传统电动车大多是功能上的简单叠加,不同品牌在续航、电池等配置上相差不大,为了掩盖缺乏创新的真相,企业往往通过更换外壳来蒙混过关。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企业们想要抢占市场就只能拼价格。

事实上,价格战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无疑是作茧自缚。拿雅迪来说,2017年雅迪凭借低价狙击爱玛,销量一跃成为行业第一,其他玩家也随之降价。然而,这场价格战不仅让爱玛元气大伤,也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就此出局,而雅迪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让玩家们苦不堪言,企业们想要跳出价格战的内耗,就只能通过智能化升级来完成产业转型。

从用户群体来看,年轻消费者对智能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智能化已成标配。年轻消费者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尤其偏爱科技属性的产品,这也延续到电动车选购上。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智能化已经成为用户们选购电动车的重要因素。有调查结果显示,有70%以上的用户愿意为智能电动车花更多的钱。

从技术角度来看,5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基础技术已成熟,足以为两轮电动车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除此之外,小牛电动、九号公司等互联网公司自带技术基因入局,推出各类智能控制系统或解决方案,进一步助推了两轮电动车的智能化进程。

显然,两轮电动车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小牛电动、九号公司等互联网公司,还是雅迪、爱玛等传统车企,都在坚定不移地朝着智能化的方向狂奔。尽管行业前景很好,但小牛等行业新贵们的发展依然不如意。

小牛喜忧参半

小牛算得上是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变革者,一出场就主打高端,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然而,纵使小牛表面光鲜亮丽,但销量却很难与雅迪、爱玛等传统玩家相媲美。在此背景下,小牛也开始想方设法地抢占市场份额。

首先,小牛不断扩充中低端产品矩阵来抢占下沉市场。从产品线来看,小牛拥有N、M、U、G等八条产品线,其中GOVA系列是面向中低端市场推出的,而2021年小牛推出十余款新品,其中半数都归属于GOVA系列,可见小牛对下沉市场的看重。

其次,小牛通过降价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据财报披露,小牛电动第四季度平均售价下降了7.3%。其中,中国市场每辆电动摩托车的价格下降0.9%,海外市场每辆车的收入下降了36%。这场由小牛主导的“价格战”也直接体现在其近日发布的财报上:一是营收和销量大增;二是净利润和毛利率直线下滑。

在营收上,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电动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46.7%;2021年全年收入37.05亿元,同比增长51.6%;在销量上,2021年全年,小牛电动的总销量为103.79万辆,同比增长72.5%。营收和销量双增,可见小牛的低价策略已奏效。

在净利润方面,小牛2021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仅有4760万元,同比减少18.21%;在毛利率方面,小牛2021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22.6%,而去年同期为25.2%,下降近三个百分点。对比财报可知,2020年第四季度小牛的毛利率为25.2%,而2021年小牛四个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23.8%、22.7%、19.98%、22.6%。可以说,小牛的毛利率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已呈下滑态势。

综上可知,低价策略虽然讨好了消费者,换来了销量,但也让小牛的赚钱能力持续下滑,对于小牛低价换销量的做法,股价大跌便成了资本市场给出的回应。在财报发布后,小牛电动3月7日盘中的股价一度跌至8.51美元/股,收报8.68美元/股,单日跌幅达到16.86%。对比来看,小牛年初至今已累计下跌46.12%,不仅接近“腰斩”,且再次跌破了发行价。

九号公司两轮电动“崴脚”

不同于小牛财报的喜忧参半,九号公司的财报可是一片大好,唯有电动车业务不太明朗。据九号公司近期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1.27亿元,同比增长52.04%;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464.68%。然而,业绩报告并不能直观地表现出九号公司在电动车业务上的进展。倘若综合过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九号公司在该业务上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一是渠道力不足。虽然玩家们坚持线上线下双渠道布局,但是仍然通过线下渠道来交付电动车。有数据表明电动车品牌的销量与其线下门店的数量成正相关,对电动车品牌们来说,渠道决定销量,线下门店的数量也是决定它们输赢的关键。然而,九号公司在线下渠道建设远不如同行们,甚至可以说,在电动两轮车赛道上,九号公司的渠道力是最弱的。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九号电动车车线下门店约为1700余家,小牛的特许经营店数量已有3108家,而雅迪、爱玛等传统玩家门店数量早已破万。

九号公司渠道力不足,也直接反映在销量上。根据九号公司和小牛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九号公司实现两轮电动车的销量为17.61万台,销售收入为5.13亿元,小牛则实现了超过40万辆的销量,销售收入为9.45亿元。

二是产品力不足。九号公司将智能化作为核心卖点,可见其技术自信,而在一众玩家里,九号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也较高,2019年至今推出多款产品,足以证明其技术实力。然而,网友们关于九号电动车跳票、延迟发售、无货销售等吐槽比比皆是,可见九号公司在产品力上仍有不少欠缺。

智能两轮车依旧道阻且长

电动车智能化虽然已是大势所趋,但仍有重重阻力。

从消费心理来看,智能电动车客单价较高,难讨消费者欢心。据天风证券的相关数据统计,近七年内,两轮电动车的平均客单价一直维持在2000元左右。而智能两轮电动车的客单价浮动较大,约为2600-15000元之间。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化并非刚需,电动车也仅仅是为了便利出行。在性价比的指引下,绝大多数消费者仍旧会选择传统电动车。

除此之外,小牛、九号等智能车企推出的智能服务续费模式,也让用户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一方面,智能电动车的客单价本就偏高,用户们并不愿意为智能化付费模式买单;另一方面,在购买前,商家并未告知消费者智能功能需要后续付费。

据悉,小牛年费为68元/年,九号年费为119.9元/两年。虽然收费并不算高,但是用户们的抵制情绪较为明显,在黑猫平台上也有不少关于续费模式的投诉。

从消费市场来看,技术内卷、抄袭等问题会拉低行业的智能化程度。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动车品牌们的新卖点,赛道上的玩家也一拥而上,在技术上率先卷了起来,有的推出智能照明功能,有的推出车速巡航功能……这些技术内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但部分功能华而不实,也让电动车陷入“过度智能化”的质疑里,反而很难提高行业的智能化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车行业的技术抄袭,也成为阻碍行业智能化的重要因素。传统电动车的技术壁垒较低,而智能电动车的立身之本就是技术创新,企业们势必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不断推出新品。市面上一旦出现专利侵权、技术抄袭等情况,对企业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最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写在最后

智能化电动车带来的高溢价,虽然让新兴企业们吃到了甜头,传统厂商们也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但行业变革带来的问题仍旧困扰着消费者和厂商们。

或许研发实力与用户需求并重,才能真正将智能化落在实处。此外,企业们想要高销量并非只能是减配降价,更多的是需要玩家们一同完成对消费者市场的培育。毕竟,一味地降价只会掀起新一轮价格战,阻碍智能化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场以“价值”为主导的行业智能化变革中,电动车企业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九号公司

418
  • 广州立法治理“电动车围城”:总量控制、骑手管控和违规扣车
  • 九号公司:与宝马集团签约合作,将开发生产电动两轮车产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智能化一役,小牛、九号各有忧愁

一场关于两轮车的智能化竞赛已然展开。

文|韭菜财经

在造车界,一提智能化必定离不开“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诚然,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有着极高的适配度,但在小牛高调推出智能两轮电动车之后,玩家们也看到了智能两轮电动车背后的市场潜力,纷纷开始征战智能化。

除了雅迪、爱玛等传统巨头开始推出子品牌,布局智能化电动车市场之外,小牛、九号等新势力也继续加大研发,领跑行业智能化,与众多玩家们一同探索智能电动车市场,显然关于两轮车的智能化竞赛已然展开。

两轮电动掀起智能化浪潮

两轮电动车不仅是城市短交通的有效补充,也符合绿色出行的要求,在新国标政策的助推下,我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然而,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两轮电动车已经开始转向智能化升级。

从行业发展来看,两轮电动车同质化严重,产业急需智能化升级。一直以来,传统电动车大多是功能上的简单叠加,不同品牌在续航、电池等配置上相差不大,为了掩盖缺乏创新的真相,企业往往通过更换外壳来蒙混过关。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企业们想要抢占市场就只能拼价格。

事实上,价格战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无疑是作茧自缚。拿雅迪来说,2017年雅迪凭借低价狙击爱玛,销量一跃成为行业第一,其他玩家也随之降价。然而,这场价格战不仅让爱玛元气大伤,也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就此出局,而雅迪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让玩家们苦不堪言,企业们想要跳出价格战的内耗,就只能通过智能化升级来完成产业转型。

从用户群体来看,年轻消费者对智能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智能化已成标配。年轻消费者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尤其偏爱科技属性的产品,这也延续到电动车选购上。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智能化已经成为用户们选购电动车的重要因素。有调查结果显示,有70%以上的用户愿意为智能电动车花更多的钱。

从技术角度来看,5G、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基础技术已成熟,足以为两轮电动车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除此之外,小牛电动、九号公司等互联网公司自带技术基因入局,推出各类智能控制系统或解决方案,进一步助推了两轮电动车的智能化进程。

显然,两轮电动车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小牛电动、九号公司等互联网公司,还是雅迪、爱玛等传统车企,都在坚定不移地朝着智能化的方向狂奔。尽管行业前景很好,但小牛等行业新贵们的发展依然不如意。

小牛喜忧参半

小牛算得上是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变革者,一出场就主打高端,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然而,纵使小牛表面光鲜亮丽,但销量却很难与雅迪、爱玛等传统玩家相媲美。在此背景下,小牛也开始想方设法地抢占市场份额。

首先,小牛不断扩充中低端产品矩阵来抢占下沉市场。从产品线来看,小牛拥有N、M、U、G等八条产品线,其中GOVA系列是面向中低端市场推出的,而2021年小牛推出十余款新品,其中半数都归属于GOVA系列,可见小牛对下沉市场的看重。

其次,小牛通过降价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据财报披露,小牛电动第四季度平均售价下降了7.3%。其中,中国市场每辆电动摩托车的价格下降0.9%,海外市场每辆车的收入下降了36%。这场由小牛主导的“价格战”也直接体现在其近日发布的财报上:一是营收和销量大增;二是净利润和毛利率直线下滑。

在营收上,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电动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46.7%;2021年全年收入37.05亿元,同比增长51.6%;在销量上,2021年全年,小牛电动的总销量为103.79万辆,同比增长72.5%。营收和销量双增,可见小牛的低价策略已奏效。

在净利润方面,小牛2021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仅有4760万元,同比减少18.21%;在毛利率方面,小牛2021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22.6%,而去年同期为25.2%,下降近三个百分点。对比财报可知,2020年第四季度小牛的毛利率为25.2%,而2021年小牛四个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23.8%、22.7%、19.98%、22.6%。可以说,小牛的毛利率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已呈下滑态势。

综上可知,低价策略虽然讨好了消费者,换来了销量,但也让小牛的赚钱能力持续下滑,对于小牛低价换销量的做法,股价大跌便成了资本市场给出的回应。在财报发布后,小牛电动3月7日盘中的股价一度跌至8.51美元/股,收报8.68美元/股,单日跌幅达到16.86%。对比来看,小牛年初至今已累计下跌46.12%,不仅接近“腰斩”,且再次跌破了发行价。

九号公司两轮电动“崴脚”

不同于小牛财报的喜忧参半,九号公司的财报可是一片大好,唯有电动车业务不太明朗。据九号公司近期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1.27亿元,同比增长52.04%;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464.68%。然而,业绩报告并不能直观地表现出九号公司在电动车业务上的进展。倘若综合过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九号公司在该业务上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一是渠道力不足。虽然玩家们坚持线上线下双渠道布局,但是仍然通过线下渠道来交付电动车。有数据表明电动车品牌的销量与其线下门店的数量成正相关,对电动车品牌们来说,渠道决定销量,线下门店的数量也是决定它们输赢的关键。然而,九号公司在线下渠道建设远不如同行们,甚至可以说,在电动两轮车赛道上,九号公司的渠道力是最弱的。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九号电动车车线下门店约为1700余家,小牛的特许经营店数量已有3108家,而雅迪、爱玛等传统玩家门店数量早已破万。

九号公司渠道力不足,也直接反映在销量上。根据九号公司和小牛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九号公司实现两轮电动车的销量为17.61万台,销售收入为5.13亿元,小牛则实现了超过40万辆的销量,销售收入为9.45亿元。

二是产品力不足。九号公司将智能化作为核心卖点,可见其技术自信,而在一众玩家里,九号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也较高,2019年至今推出多款产品,足以证明其技术实力。然而,网友们关于九号电动车跳票、延迟发售、无货销售等吐槽比比皆是,可见九号公司在产品力上仍有不少欠缺。

智能两轮车依旧道阻且长

电动车智能化虽然已是大势所趋,但仍有重重阻力。

从消费心理来看,智能电动车客单价较高,难讨消费者欢心。据天风证券的相关数据统计,近七年内,两轮电动车的平均客单价一直维持在2000元左右。而智能两轮电动车的客单价浮动较大,约为2600-15000元之间。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化并非刚需,电动车也仅仅是为了便利出行。在性价比的指引下,绝大多数消费者仍旧会选择传统电动车。

除此之外,小牛、九号等智能车企推出的智能服务续费模式,也让用户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一方面,智能电动车的客单价本就偏高,用户们并不愿意为智能化付费模式买单;另一方面,在购买前,商家并未告知消费者智能功能需要后续付费。

据悉,小牛年费为68元/年,九号年费为119.9元/两年。虽然收费并不算高,但是用户们的抵制情绪较为明显,在黑猫平台上也有不少关于续费模式的投诉。

从消费市场来看,技术内卷、抄袭等问题会拉低行业的智能化程度。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动车品牌们的新卖点,赛道上的玩家也一拥而上,在技术上率先卷了起来,有的推出智能照明功能,有的推出车速巡航功能……这些技术内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但部分功能华而不实,也让电动车陷入“过度智能化”的质疑里,反而很难提高行业的智能化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车行业的技术抄袭,也成为阻碍行业智能化的重要因素。传统电动车的技术壁垒较低,而智能电动车的立身之本就是技术创新,企业们势必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不断推出新品。市面上一旦出现专利侵权、技术抄袭等情况,对企业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最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写在最后

智能化电动车带来的高溢价,虽然让新兴企业们吃到了甜头,传统厂商们也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但行业变革带来的问题仍旧困扰着消费者和厂商们。

或许研发实力与用户需求并重,才能真正将智能化落在实处。此外,企业们想要高销量并非只能是减配降价,更多的是需要玩家们一同完成对消费者市场的培育。毕竟,一味地降价只会掀起新一轮价格战,阻碍智能化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场以“价值”为主导的行业智能化变革中,电动车企业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