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膝盖才中了一贱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膝盖才中了一贱呢

《孙子兵法》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苏老湿讲干货,今天讲的是:《你膝盖才中了一贱呢!》。

做好事不留名;大家好,我是苏老湿。

之前,我们用了两期的时间讲完了人人都应该认识的孙子和《孙子兵法》应该怎么学,现在是时候说一说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了。

《孙子兵法》的运用总的来说有三重境界,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怎么着也不能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

如果有人问你《孙子兵法》讲什么,你说,我知道啊,就是第一计瞒天过海balabala的,那你就懵B了。

《孙子兵法》我们上回已经说了是“孙子变戏法”,而《三十六计》则是由36个计谋合编而成,分别是我方占优的18计和敌方占优的18计,这两可真不是一本书啊!(玩“谁是卧底”游戏的时候可不要出错啊,哈哈…)

说到孙子,很多人还喜欢把孙武和孙膑混为一谈。

孙武我们之前说过,是中国人都应该认识的孙子,而孙膑则是孙子的玄孙,也就是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他也很牛,时代还很近,所以大家会搞混了。

孙膑的老湿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他还有一个同学出道比他早,叫庞涓。

庞涓出道后去了魏国,很快上位掌权,就劝说孙膑也去魏国说要带他一起飞。

孙膑误以为庞涓和他的关系就像孙子和伍子胥一样,谁知道是去了被诬陷通敌罪削了膝盖,(原名孙宾,是受髌刑所以才改名叫的孙膑),而他也是在这时写出了《孙膑兵法》。

后来他好不容易装疯逃到了齐国,给齐国大臣田忌当了门客,帮助田忌用下马对上马战术打败齐威王,后被齐王任命为军师。

最终,孙膑借助齐国的力量,打败了魏国,杀了庞涓,为自己成功复仇。(其实孙膑的战术特别简单,就是围魏求赵、围魏求韩;就跟今天的朝鲜似的,谁打我,我打韩国…)

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孙子,如果我们把孙武和孙膑混成同一个孙子,连孙子和孙子的孙子都分不清楚的话,我只能说:你膝盖才中了一贱呢!

如果我们能做到不犯常识性错误,可能我们常会在两类场合谈到《孙子兵法》:一个是在澡堂子吹牛侃大山的时候,一个是在会议室和老板聊工作的时候。

《孙子兵法》因为写的年代早,第七章以后如今已经不太实用,大家平时谈起也基本引用前六章的字句。

在澡堂里聊天能引用说出几句证明我们是个有文化底蕴的人,而能和老板对喷几句《孙子兵法》则是很加分的。

对于有志在企业里一展身手的我们,会整两句《孙子兵法》其实是个标配。

如果我们精读《孙子兵法》,其中道法术的思想对开拓我们在职场中的思路是非常有帮助的。

战争我们大多数人打不了,但是基本都会在企业或者政府、事业单位谋个一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了解企业只是盲人摸象,而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容易拘泥于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固步自封。

无论我们是作为产品狗、运营狗,还是码农、屁屁踢民工,一天24小时就想着怎么搬砖是注定又苦、又累、又没钱途的;

至少我们是要有“砌墙”的思维;而如果我们还有盖楼思维,那你的职业生涯注重不会只是一个小职员。(下一回再说宝宝心里苦的时候,是不是要问问自己:我的思维在哪个层次?…)

假如我们把孙子的一生比作一次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孙子的职业生涯堪称完美:

孙子的出生决定了在他出道之前就有大量的理论积累和间接实践;

而进入职场以后他跟对了人,伍子胥七次推荐使得他在职场很早就有机会展示自己,并且他写下的《孙子兵法》可以打动领导,建立对他能力最初的信任感;

接下来,孙子利用斩杀美姬的契机迅速建立自己的威信,日后他与其它同事和下属交流都因此更加顺畅;

在战场还是结果导向的,孙子成功灭掉楚国帮助老板实现目标则是他在吴国功成名就的关键;

最后,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及时激流勇退,又是他对自身职业末期的合理安排。

总之,孙子的一生对于职场新人、中层管理者、职业经理人都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可以说他的每一步都踩的很准。

这也间接证明《孙子兵法》不是花架子,而是一部实战宝典。

虽然我们不能有孙子一样的出生和背景,但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做好该做的事,却是非常重要的。

国人有个毛病,对牛逼不行的人物通常只想顶礼膜拜,研究他的伟大之处,对他的巨作都是跪着看完的,却从来不去研究他还有什么不足,我们要如何去超越他。

我们尝试俯视一下《孙子兵法》还有哪些不足,苏老湿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政治高于战争的深刻认识描述不够。《孙子兵法》对战争的认识很全面,从战略、策略到战术、战法说的很多,但是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孙子没有点透,至少是描述不够,而这在《战争论》以及《孙膑兵法》里面都有反复提到。

第二体现在对精神力量的重视不够。关于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在古代反而比现代重要,而孙子并没有强调。

第三则体现在具体的战法执行上,孙子对攻防的要领和转换没有涉及。战争是运动中变化的,而在由攻转守和由守转攻的变换中有很多值得论述的,孙子也没有谈到。

(当然《孙子兵法》在立意上、逻辑上、内容上非常的优秀,但也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和超越的,希望我们一起多动脑思考,苏老湿当一回抛砖引玉的那块砖,如有不同见解,就各位孙子粉轻拍…)

如果我们要考究一下《孙子兵法》的版本,会发现关于它有不同的历史说法: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孙子兵法》一共有82篇,前面13篇只是第一次见吴王写的;

而给《孙子兵法》做注的杜牧认为,是曹操将82篇孙子兵法删节为13篇;

还有一种说法这书不是他原创的,孙子就是个主编而已;

苏老湿更倾向于相信《孙子兵法》就13篇,因为学13篇已经够费劲了。

如果我们再去考究孙子的后代,我们会发现,他的子孙也很牛:

近的就是他的玄孙孙膑;

还有三国东吴的孙坚、孙策、孙权;

以及唐朝的药王孙思邈;

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

这已经不是官二代官三代,这是官N代啊!

我们还可以花点时间去探索那些和孙子相关的人物背后的小故事,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去认识这些人。

比方说专诸,前面说到他是一个猛虎立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刺客,但你会发现他还是一个怕老妈、怕老婆的好男人;

比方说季札,除了是一个强大的预言家,还是一个非常守信用、即使嘴上没说过心里已经答应,都会坚持做到的人。

这些就不一一展开,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我们一共分三个层次来考虑孙子和《孙子兵法》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我们最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也不应该把孙子和孙子的孙子当成同一个人;

其次我们要学会去记一些《孙子兵法》中自己感悟深或比较喜欢的名句,这通常也集中在前六章,同时我们要能够用《孙子兵法》道法术的思维去避免在职场上的“搬砖思维”,并且要学习孙子在职业生涯中的不同阶段做好不同的事;

最后,我们以俯视伟人的视角,盘点了《孙子兵法》美中不足的三个方面,并且考究了《孙子兵法》和孙子的后代,还推荐了与孙子相关的一些人物背后的小故事。

苏老湿讲干货《孙子系列》到这里就都讲完了,三期分别介绍了孙武的一生、《孙子兵法》的解读以及我们要如何实际运用。

下一期,苏老湿将和您分享《老子系列》的第一篇:

《中国人,都得认这个老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膝盖才中了一贱呢

《孙子兵法》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苏老湿讲干货,今天讲的是:《你膝盖才中了一贱呢!》。

做好事不留名;大家好,我是苏老湿。

之前,我们用了两期的时间讲完了人人都应该认识的孙子和《孙子兵法》应该怎么学,现在是时候说一说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了。

《孙子兵法》的运用总的来说有三重境界,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怎么着也不能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

如果有人问你《孙子兵法》讲什么,你说,我知道啊,就是第一计瞒天过海balabala的,那你就懵B了。

《孙子兵法》我们上回已经说了是“孙子变戏法”,而《三十六计》则是由36个计谋合编而成,分别是我方占优的18计和敌方占优的18计,这两可真不是一本书啊!(玩“谁是卧底”游戏的时候可不要出错啊,哈哈…)

说到孙子,很多人还喜欢把孙武和孙膑混为一谈。

孙武我们之前说过,是中国人都应该认识的孙子,而孙膑则是孙子的玄孙,也就是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他也很牛,时代还很近,所以大家会搞混了。

孙膑的老湿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他还有一个同学出道比他早,叫庞涓。

庞涓出道后去了魏国,很快上位掌权,就劝说孙膑也去魏国说要带他一起飞。

孙膑误以为庞涓和他的关系就像孙子和伍子胥一样,谁知道是去了被诬陷通敌罪削了膝盖,(原名孙宾,是受髌刑所以才改名叫的孙膑),而他也是在这时写出了《孙膑兵法》。

后来他好不容易装疯逃到了齐国,给齐国大臣田忌当了门客,帮助田忌用下马对上马战术打败齐威王,后被齐王任命为军师。

最终,孙膑借助齐国的力量,打败了魏国,杀了庞涓,为自己成功复仇。(其实孙膑的战术特别简单,就是围魏求赵、围魏求韩;就跟今天的朝鲜似的,谁打我,我打韩国…)

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孙子,如果我们把孙武和孙膑混成同一个孙子,连孙子和孙子的孙子都分不清楚的话,我只能说:你膝盖才中了一贱呢!

如果我们能做到不犯常识性错误,可能我们常会在两类场合谈到《孙子兵法》:一个是在澡堂子吹牛侃大山的时候,一个是在会议室和老板聊工作的时候。

《孙子兵法》因为写的年代早,第七章以后如今已经不太实用,大家平时谈起也基本引用前六章的字句。

在澡堂里聊天能引用说出几句证明我们是个有文化底蕴的人,而能和老板对喷几句《孙子兵法》则是很加分的。

对于有志在企业里一展身手的我们,会整两句《孙子兵法》其实是个标配。

如果我们精读《孙子兵法》,其中道法术的思想对开拓我们在职场中的思路是非常有帮助的。

战争我们大多数人打不了,但是基本都会在企业或者政府、事业单位谋个一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了解企业只是盲人摸象,而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容易拘泥于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固步自封。

无论我们是作为产品狗、运营狗,还是码农、屁屁踢民工,一天24小时就想着怎么搬砖是注定又苦、又累、又没钱途的;

至少我们是要有“砌墙”的思维;而如果我们还有盖楼思维,那你的职业生涯注重不会只是一个小职员。(下一回再说宝宝心里苦的时候,是不是要问问自己:我的思维在哪个层次?…)

假如我们把孙子的一生比作一次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孙子的职业生涯堪称完美:

孙子的出生决定了在他出道之前就有大量的理论积累和间接实践;

而进入职场以后他跟对了人,伍子胥七次推荐使得他在职场很早就有机会展示自己,并且他写下的《孙子兵法》可以打动领导,建立对他能力最初的信任感;

接下来,孙子利用斩杀美姬的契机迅速建立自己的威信,日后他与其它同事和下属交流都因此更加顺畅;

在战场还是结果导向的,孙子成功灭掉楚国帮助老板实现目标则是他在吴国功成名就的关键;

最后,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及时激流勇退,又是他对自身职业末期的合理安排。

总之,孙子的一生对于职场新人、中层管理者、职业经理人都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可以说他的每一步都踩的很准。

这也间接证明《孙子兵法》不是花架子,而是一部实战宝典。

虽然我们不能有孙子一样的出生和背景,但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做好该做的事,却是非常重要的。

国人有个毛病,对牛逼不行的人物通常只想顶礼膜拜,研究他的伟大之处,对他的巨作都是跪着看完的,却从来不去研究他还有什么不足,我们要如何去超越他。

我们尝试俯视一下《孙子兵法》还有哪些不足,苏老湿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政治高于战争的深刻认识描述不够。《孙子兵法》对战争的认识很全面,从战略、策略到战术、战法说的很多,但是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孙子没有点透,至少是描述不够,而这在《战争论》以及《孙膑兵法》里面都有反复提到。

第二体现在对精神力量的重视不够。关于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在古代反而比现代重要,而孙子并没有强调。

第三则体现在具体的战法执行上,孙子对攻防的要领和转换没有涉及。战争是运动中变化的,而在由攻转守和由守转攻的变换中有很多值得论述的,孙子也没有谈到。

(当然《孙子兵法》在立意上、逻辑上、内容上非常的优秀,但也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和超越的,希望我们一起多动脑思考,苏老湿当一回抛砖引玉的那块砖,如有不同见解,就各位孙子粉轻拍…)

如果我们要考究一下《孙子兵法》的版本,会发现关于它有不同的历史说法: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孙子兵法》一共有82篇,前面13篇只是第一次见吴王写的;

而给《孙子兵法》做注的杜牧认为,是曹操将82篇孙子兵法删节为13篇;

还有一种说法这书不是他原创的,孙子就是个主编而已;

苏老湿更倾向于相信《孙子兵法》就13篇,因为学13篇已经够费劲了。

如果我们再去考究孙子的后代,我们会发现,他的子孙也很牛:

近的就是他的玄孙孙膑;

还有三国东吴的孙坚、孙策、孙权;

以及唐朝的药王孙思邈;

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

这已经不是官二代官三代,这是官N代啊!

我们还可以花点时间去探索那些和孙子相关的人物背后的小故事,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去认识这些人。

比方说专诸,前面说到他是一个猛虎立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刺客,但你会发现他还是一个怕老妈、怕老婆的好男人;

比方说季札,除了是一个强大的预言家,还是一个非常守信用、即使嘴上没说过心里已经答应,都会坚持做到的人。

这些就不一一展开,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我们一共分三个层次来考虑孙子和《孙子兵法》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我们最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也不应该把孙子和孙子的孙子当成同一个人;

其次我们要学会去记一些《孙子兵法》中自己感悟深或比较喜欢的名句,这通常也集中在前六章,同时我们要能够用《孙子兵法》道法术的思维去避免在职场上的“搬砖思维”,并且要学习孙子在职业生涯中的不同阶段做好不同的事;

最后,我们以俯视伟人的视角,盘点了《孙子兵法》美中不足的三个方面,并且考究了《孙子兵法》和孙子的后代,还推荐了与孙子相关的一些人物背后的小故事。

苏老湿讲干货《孙子系列》到这里就都讲完了,三期分别介绍了孙武的一生、《孙子兵法》的解读以及我们要如何实际运用。

下一期,苏老湿将和您分享《老子系列》的第一篇:

《中国人,都得认这个老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