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狂奔的方便速食,还没走出食安“考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狂奔的方便速食,还没走出食安“考场”

跑出2500亿规模的方便速食,为什么屡屡被食安问题绊倒?

图片来源:Unsplash-sq lim

文|螳螂观察 易不二

插旗菜业翻车之后,很多爱吃酸菜鱼、酸菜白肉、老坛酸菜面等等与酸菜相关食品的消费者,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酸菜PTSD了。

爱吃老坛酸菜的方便速食爱好者,等来了统一、康师傅的致歉信。但还有很多方便速食消费者,面对食安危机,只剩迷茫。

47岁的张姐,在长沙加盟了一家休闲零食店。妇女节的晚上11点左右,想早点回家休息的张姐,正准备拉下卷闸门,提前1小时结束零食店一天的营业时,一对情侣进来了。

大约一两个小时前,这对情侣在张姐的店里买了几瓶酒水饮料,一些零食,还有饱腹的方便速食主食。看到男孩子手里拿着的已经开袋了的阿宽红油面皮,张姐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哎呀,不好意思,看来宵夜是没吃好了。”女孩子刚拿出了小票准备说话,张姐就主动道歉,并表示“你们看是换个新的,还是把钱退给你们?”

情侣选择换了一袋螺丝粉,张姐没有收差价,还额外送了他们一袋临期的熟食作为补偿。

处理这样的事情,张姐已经非常有经验了。被随手丢进了垃圾桶的红油面皮,上面起了星星点点的霉斑,但满意走出了张姐零食店的小情侣,丝毫没觉得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食品安全危机。

张姐也很是云淡风轻:“食品总是难以避免有一些小问题,态度好点小事化了我还能留住回头客,反正产品损失供货商会负责。”

可实际上,这不仅不是小问题,且以阿宽食品为代表的方便速食行业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仅限于此。

是习以为常,还是投诉无效?

疫情、懒人经济、一人食以及新消费,各种因素加起来,催生了一个狂奔的千亿方便速食市场。

根据CBNData发布的《2021方便速食行业洞察报告》,方便速食行业近年来规模增长稳健,预估国内市场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

面、粉、米线、自热食品、预制菜等脱离了"果腹"基本需求的品类异军突起,丰富着年轻人"精致懒"享用美食的选项。

在2020年方便速食的爆发期,拉面说年销售额达到了9亿,自嗨锅年销售额突破了10亿,莫小仙年销售额实现了8亿,而营收超过了11亿的阿宽食品,更是向“方便食品第一股”发起冲刺。

好吃是真的好吃,问题也是真的多。但比起很多人在网络上的积极维权,还有一部分人对方便速食的食安问题,也如上文中的小情侣一样,能被“小事化了”。

经常加班的设计师英子,冰箱里常年囤着拉面说,用以慰藉无数个深夜加班回家之后的饥饿与疲惫。

但过完虎年春节假期,开工的第一天,明明是豚骨味的拉面,英子却开出了一个发霉的惊吓盲盒。

拍照、联系客服、单件退款,英子行云流水的动作里,有着很多食品品牌与部分面临食安危机的消费者之间的“默契”。

其实,此前微博用户“梅鹿与花”就拉面说乌冬面发霉一事的维权,在拒绝客服提出的“退一盒的款或者补发一盒”的方案之后,“梅鹿与花”在微博进行维权并获得了媒体关注,最终,据界面新闻报道,获得了拉面说的1000元赔偿。

但对于英子来说,能够接受单件退款是因为“继续维权很麻烦”,加上她觉得“除了心情不愉快,没有发生任何实质伤害”。

确实,消费者如果不接受“退或者补发有问题的食品”,继续维权争取三倍或者十倍赔偿会非常困难且麻烦。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并且,“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刘力就是那个本想争取十倍赔偿,最后“心累”而作罢的消费者。

虎年春节前夕,无意间进了一家预制菜品牌直播间的刘力,想着给团圆饭的餐桌上增添一些美味,就下单了一个红烧狮子头和一个羊蝎子火锅。但除夕本该香喷喷端上桌的狮子头,拆开包装就飘出了腐臭味。

年后联系卖家要求赔偿,刘力只得到“赔偿坏掉商品的单价”这一解决方案。纠缠了两天后,与卖家达成整单赔偿之后刘力放弃了挣扎了,“不想毁掉上班的心情”。

刘力告诉《螳螂观察》,卖家一直强调他们的产品有严格的生产出厂标准,变质不排除是运输不当导致的。

牵扯到第三方,各有各的说辞,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刘力只好自认倒霉。加上卖家处理事情的态度也还算好,再追究下去,刘力反而会产生一种“是不是我太事儿逼了”的错觉。

《螳螂观察》和一个快递从业者聊起此事,对方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一般来说,“运输造成的食物腐败问题多发于生鲜食品,而且还有天气等不可抗的因素。并且,经销商存储不当也是导致食品变质的一个环节。”

链条太长,牵扯的利益方太多,皮球踢来踢去,最后还是回到了消费者手里。

方便速食的发霉、腐败这种看得见、闻得着的食品安全问题,还能避免引发健康问题,以最小的成本妥善解决。

可是,看不见、闻不着的问题呢?

黑猫投诉上,还有大量的关于方便速食吃出异物、引发腹泻的投诉,那些已经被危害了身体健康的消费者,还在等着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速度快、链条长加剧的食安风险

为什么方便速食都跑出2500亿市场规模了,但食安问题还是如此难以解决?

规模,可能恰恰就是导致食安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新消费Daily》不完全统计,2021年,新消费品牌共有842起投融资事件,共融资907.21亿元,有140轮融资未披露金额。其中,食品饮料赛道的融资数量达354轮,总金额达423.04亿,占到总金额的近50%。

典型如阿宽食品,根据其招股书,2018年,阿宽食品的营收为4.2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8.48万元;到了2020年,这一组数字已经惊人地增长为11.09亿元、7626.49万元。

站在新消费的风口,资本推着品牌狂奔,速度起来了,规模出来了,市场占住了,但生产、流通、存储、销售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好,问题自然就来了。并且,管理难度不仅会随着规模的崛起而增加,并且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被放大。

比如拉面说,客单价提到19.9,年销达9亿,产品却来自代工厂。在最源头的生产环节,品牌就失去了对质量的把控力。

做轻食的薄荷健康,上观新闻就有观点犀利指出“薄荷健康最宝贵的资源,应是40余位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只需提出概念设计,随后交给代工厂进行新品研发和调试。代工厂几乎能100%地实现品牌方所提出的产品形态要求。”

在黑猫投诉搜索薄荷健康关键词,产品里吃到异物,或者发霉变质,是常见的投诉问题。

自有工厂的阿宽食品,也没好到哪里去。

阿宽食品的母公司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成都龙泉驿工厂、北京顺义工厂、杭州富阳工厂、四川宜宾工厂、四川德阳工厂五大生产基地,还是李子柒、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等品牌的代工厂,但旗下的阿宽食品,也是食安问题高发的品牌。

就拿张姐的零食店里,那份起了霉斑的红油面皮来说,张姐店里的仓库,无非就是一个藏在门店后面的暗间,不通风不透气,梅雨季节的潮湿避免不了。

食品存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变质的风险又多了一分。

而据张姐表示,因为“小店子不会压货,不会要求有什么仓储条件”,至于品牌对给她供货的加盟商有没有这样的要求,她并不知道。能认定的条件就是“涨袋、漏气、变质的东西肯定不会卖,有问题绝对包赔,临期了打折卖的产品也会明确告诉消费者”。

“没有人希望食品有问题”,张姐一再强调的这句话,王强也一直挂在嘴边。

王强所在的工厂,是一个没能力配置全自动设备的小型食品代工厂,厂里效益最好的一条线是给某知名零食品牌的鹌鹑蛋代工。作为一个生产组长,王强时刻把食品安全挂在嘴边,因为“出问题了品牌就不会跟你合作了,一组的人都要卷铺盖走人了。”

可是失误仍在发生,厂里的一个常年被拿来培训员工的案例就是,一个小伙子因为打盹错过了食材出锅的时间,导致浪费了几百斤原料。

“环节太多了,清洁消毒的、温度火候控制的、包装的、质检的都是人在操作,谁能保证一点点瑕疵都没有?被发现了的还能及时止住,没被发现的就会酿成问题。”但在管控力度不够的时候,拿着三四千工资的打工人,谁愿意承担要赔偿、被开除的风险自我约束?瞒报、漏报才是向现实生活妥协的底层打工人的常态。

更关键的是,他们甚至都意识不到,一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不规范行为,可能会酿成食品安全大危机。

当品牌想要抢市场,管理链条又太长,涉及到“人”的环节又很多的时候,食安风险自然“如影随形”。

这也是为什么“成也供应链、败也供应链”是食品饮料行业的铁律。

“标准化”还不是终极方案

“没有人希望食品有问题”,尤其是品牌。

在选择食品这件事上,品牌,就意味着在市场上的公信力,是推进消费决策的信任背书。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花上几年几十年的努力。

但毁掉一个品牌,一次让人心凉的食安危机足矣。

小情侣对阿宽红油面皮“望而生畏”,英子的冰箱里不会再出现拉面说了,刘力以后不会再尝试任何品牌的预制菜了,而那些在黑猫投诉控诉各种速食品牌食安问题的消费者,对那些逼得自己维权的品牌,怕是也要“粉转黑”“一生黑”了。

其实,为了最大程度避免食安问题、避免品牌形象受损,造成消费者流失,方便速食品牌并非放任发展,而是一直在做努力。

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就成了他们的标准动作。

比如一直被拉面说、阿宽食品等对标的康师傅,在产品研发、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试图以可追溯信息系统,来规避食安风险。

火热的预制菜赛道,入局的品牌们也在做新的探索和创新。比如头部品牌叮咚买菜,从研发、生产、到物流运输、仓储保存,以及送到用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都建立了标准品控流程来把关商品品质。

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还告诉《螳螂观》,其爆款产品“拳击虾”,“ 在售卖的3个多月里,品控人员、研发人员全程驻守工厂,100多天里都没有离开过生产线。”

品牌建系统、做标准,对整个行业都有好处,能够很大程度上把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这是行业的集体进步,但却不是终极解决方案。

标准的最终执行,还是要落地到“人”。但与全自动的机器相比,无法承受食品安全风险的“人”,往往就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

在生产环节,王强厂里“打盹的小伙子”不是个例;在销售终端,张姐店里潮湿不通风的仓库环境,又是被多少小老板忽略的风险?

不是每一个品牌都能做到像叮咚买菜一样,寸步不离蹲守生产线;更不是每一个品牌都能像麦当劳一样对终端员工有OJE测评标准。

且即便麦当劳的OJE测评标准会360度评估应聘者,以确保员工录用的质量,但仍然会因为操作不规范引发食安风险。

当然,食品安全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并不简单,也从来就不是哪一方面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参考资料:

《从海底捞到网红店,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多难?》界面新闻

《拉面说、永璞咖啡,爆款频出的新品牌多无工厂?产出90个新国货的上海揭秘了》上观

《消费者报告|拉面说回应面体发霉:快递碰撞令包装破裂遇潮所致》界面新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狂奔的方便速食,还没走出食安“考场”

跑出2500亿规模的方便速食,为什么屡屡被食安问题绊倒?

图片来源:Unsplash-sq lim

文|螳螂观察 易不二

插旗菜业翻车之后,很多爱吃酸菜鱼、酸菜白肉、老坛酸菜面等等与酸菜相关食品的消费者,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酸菜PTSD了。

爱吃老坛酸菜的方便速食爱好者,等来了统一、康师傅的致歉信。但还有很多方便速食消费者,面对食安危机,只剩迷茫。

47岁的张姐,在长沙加盟了一家休闲零食店。妇女节的晚上11点左右,想早点回家休息的张姐,正准备拉下卷闸门,提前1小时结束零食店一天的营业时,一对情侣进来了。

大约一两个小时前,这对情侣在张姐的店里买了几瓶酒水饮料,一些零食,还有饱腹的方便速食主食。看到男孩子手里拿着的已经开袋了的阿宽红油面皮,张姐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哎呀,不好意思,看来宵夜是没吃好了。”女孩子刚拿出了小票准备说话,张姐就主动道歉,并表示“你们看是换个新的,还是把钱退给你们?”

情侣选择换了一袋螺丝粉,张姐没有收差价,还额外送了他们一袋临期的熟食作为补偿。

处理这样的事情,张姐已经非常有经验了。被随手丢进了垃圾桶的红油面皮,上面起了星星点点的霉斑,但满意走出了张姐零食店的小情侣,丝毫没觉得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食品安全危机。

张姐也很是云淡风轻:“食品总是难以避免有一些小问题,态度好点小事化了我还能留住回头客,反正产品损失供货商会负责。”

可实际上,这不仅不是小问题,且以阿宽食品为代表的方便速食行业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仅限于此。

是习以为常,还是投诉无效?

疫情、懒人经济、一人食以及新消费,各种因素加起来,催生了一个狂奔的千亿方便速食市场。

根据CBNData发布的《2021方便速食行业洞察报告》,方便速食行业近年来规模增长稳健,预估国内市场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

面、粉、米线、自热食品、预制菜等脱离了"果腹"基本需求的品类异军突起,丰富着年轻人"精致懒"享用美食的选项。

在2020年方便速食的爆发期,拉面说年销售额达到了9亿,自嗨锅年销售额突破了10亿,莫小仙年销售额实现了8亿,而营收超过了11亿的阿宽食品,更是向“方便食品第一股”发起冲刺。

好吃是真的好吃,问题也是真的多。但比起很多人在网络上的积极维权,还有一部分人对方便速食的食安问题,也如上文中的小情侣一样,能被“小事化了”。

经常加班的设计师英子,冰箱里常年囤着拉面说,用以慰藉无数个深夜加班回家之后的饥饿与疲惫。

但过完虎年春节假期,开工的第一天,明明是豚骨味的拉面,英子却开出了一个发霉的惊吓盲盒。

拍照、联系客服、单件退款,英子行云流水的动作里,有着很多食品品牌与部分面临食安危机的消费者之间的“默契”。

其实,此前微博用户“梅鹿与花”就拉面说乌冬面发霉一事的维权,在拒绝客服提出的“退一盒的款或者补发一盒”的方案之后,“梅鹿与花”在微博进行维权并获得了媒体关注,最终,据界面新闻报道,获得了拉面说的1000元赔偿。

但对于英子来说,能够接受单件退款是因为“继续维权很麻烦”,加上她觉得“除了心情不愉快,没有发生任何实质伤害”。

确实,消费者如果不接受“退或者补发有问题的食品”,继续维权争取三倍或者十倍赔偿会非常困难且麻烦。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并且,“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刘力就是那个本想争取十倍赔偿,最后“心累”而作罢的消费者。

虎年春节前夕,无意间进了一家预制菜品牌直播间的刘力,想着给团圆饭的餐桌上增添一些美味,就下单了一个红烧狮子头和一个羊蝎子火锅。但除夕本该香喷喷端上桌的狮子头,拆开包装就飘出了腐臭味。

年后联系卖家要求赔偿,刘力只得到“赔偿坏掉商品的单价”这一解决方案。纠缠了两天后,与卖家达成整单赔偿之后刘力放弃了挣扎了,“不想毁掉上班的心情”。

刘力告诉《螳螂观察》,卖家一直强调他们的产品有严格的生产出厂标准,变质不排除是运输不当导致的。

牵扯到第三方,各有各的说辞,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刘力只好自认倒霉。加上卖家处理事情的态度也还算好,再追究下去,刘力反而会产生一种“是不是我太事儿逼了”的错觉。

《螳螂观察》和一个快递从业者聊起此事,对方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一般来说,“运输造成的食物腐败问题多发于生鲜食品,而且还有天气等不可抗的因素。并且,经销商存储不当也是导致食品变质的一个环节。”

链条太长,牵扯的利益方太多,皮球踢来踢去,最后还是回到了消费者手里。

方便速食的发霉、腐败这种看得见、闻得着的食品安全问题,还能避免引发健康问题,以最小的成本妥善解决。

可是,看不见、闻不着的问题呢?

黑猫投诉上,还有大量的关于方便速食吃出异物、引发腹泻的投诉,那些已经被危害了身体健康的消费者,还在等着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速度快、链条长加剧的食安风险

为什么方便速食都跑出2500亿市场规模了,但食安问题还是如此难以解决?

规模,可能恰恰就是导致食安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新消费Daily》不完全统计,2021年,新消费品牌共有842起投融资事件,共融资907.21亿元,有140轮融资未披露金额。其中,食品饮料赛道的融资数量达354轮,总金额达423.04亿,占到总金额的近50%。

典型如阿宽食品,根据其招股书,2018年,阿宽食品的营收为4.2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8.48万元;到了2020年,这一组数字已经惊人地增长为11.09亿元、7626.49万元。

站在新消费的风口,资本推着品牌狂奔,速度起来了,规模出来了,市场占住了,但生产、流通、存储、销售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好,问题自然就来了。并且,管理难度不仅会随着规模的崛起而增加,并且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被放大。

比如拉面说,客单价提到19.9,年销达9亿,产品却来自代工厂。在最源头的生产环节,品牌就失去了对质量的把控力。

做轻食的薄荷健康,上观新闻就有观点犀利指出“薄荷健康最宝贵的资源,应是40余位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只需提出概念设计,随后交给代工厂进行新品研发和调试。代工厂几乎能100%地实现品牌方所提出的产品形态要求。”

在黑猫投诉搜索薄荷健康关键词,产品里吃到异物,或者发霉变质,是常见的投诉问题。

自有工厂的阿宽食品,也没好到哪里去。

阿宽食品的母公司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成都龙泉驿工厂、北京顺义工厂、杭州富阳工厂、四川宜宾工厂、四川德阳工厂五大生产基地,还是李子柒、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等品牌的代工厂,但旗下的阿宽食品,也是食安问题高发的品牌。

就拿张姐的零食店里,那份起了霉斑的红油面皮来说,张姐店里的仓库,无非就是一个藏在门店后面的暗间,不通风不透气,梅雨季节的潮湿避免不了。

食品存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变质的风险又多了一分。

而据张姐表示,因为“小店子不会压货,不会要求有什么仓储条件”,至于品牌对给她供货的加盟商有没有这样的要求,她并不知道。能认定的条件就是“涨袋、漏气、变质的东西肯定不会卖,有问题绝对包赔,临期了打折卖的产品也会明确告诉消费者”。

“没有人希望食品有问题”,张姐一再强调的这句话,王强也一直挂在嘴边。

王强所在的工厂,是一个没能力配置全自动设备的小型食品代工厂,厂里效益最好的一条线是给某知名零食品牌的鹌鹑蛋代工。作为一个生产组长,王强时刻把食品安全挂在嘴边,因为“出问题了品牌就不会跟你合作了,一组的人都要卷铺盖走人了。”

可是失误仍在发生,厂里的一个常年被拿来培训员工的案例就是,一个小伙子因为打盹错过了食材出锅的时间,导致浪费了几百斤原料。

“环节太多了,清洁消毒的、温度火候控制的、包装的、质检的都是人在操作,谁能保证一点点瑕疵都没有?被发现了的还能及时止住,没被发现的就会酿成问题。”但在管控力度不够的时候,拿着三四千工资的打工人,谁愿意承担要赔偿、被开除的风险自我约束?瞒报、漏报才是向现实生活妥协的底层打工人的常态。

更关键的是,他们甚至都意识不到,一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不规范行为,可能会酿成食品安全大危机。

当品牌想要抢市场,管理链条又太长,涉及到“人”的环节又很多的时候,食安风险自然“如影随形”。

这也是为什么“成也供应链、败也供应链”是食品饮料行业的铁律。

“标准化”还不是终极方案

“没有人希望食品有问题”,尤其是品牌。

在选择食品这件事上,品牌,就意味着在市场上的公信力,是推进消费决策的信任背书。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花上几年几十年的努力。

但毁掉一个品牌,一次让人心凉的食安危机足矣。

小情侣对阿宽红油面皮“望而生畏”,英子的冰箱里不会再出现拉面说了,刘力以后不会再尝试任何品牌的预制菜了,而那些在黑猫投诉控诉各种速食品牌食安问题的消费者,对那些逼得自己维权的品牌,怕是也要“粉转黑”“一生黑”了。

其实,为了最大程度避免食安问题、避免品牌形象受损,造成消费者流失,方便速食品牌并非放任发展,而是一直在做努力。

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就成了他们的标准动作。

比如一直被拉面说、阿宽食品等对标的康师傅,在产品研发、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试图以可追溯信息系统,来规避食安风险。

火热的预制菜赛道,入局的品牌们也在做新的探索和创新。比如头部品牌叮咚买菜,从研发、生产、到物流运输、仓储保存,以及送到用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都建立了标准品控流程来把关商品品质。

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还告诉《螳螂观》,其爆款产品“拳击虾”,“ 在售卖的3个多月里,品控人员、研发人员全程驻守工厂,100多天里都没有离开过生产线。”

品牌建系统、做标准,对整个行业都有好处,能够很大程度上把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这是行业的集体进步,但却不是终极解决方案。

标准的最终执行,还是要落地到“人”。但与全自动的机器相比,无法承受食品安全风险的“人”,往往就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

在生产环节,王强厂里“打盹的小伙子”不是个例;在销售终端,张姐店里潮湿不通风的仓库环境,又是被多少小老板忽略的风险?

不是每一个品牌都能做到像叮咚买菜一样,寸步不离蹲守生产线;更不是每一个品牌都能像麦当劳一样对终端员工有OJE测评标准。

且即便麦当劳的OJE测评标准会360度评估应聘者,以确保员工录用的质量,但仍然会因为操作不规范引发食安风险。

当然,食品安全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并不简单,也从来就不是哪一方面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参考资料:

《从海底捞到网红店,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多难?》界面新闻

《拉面说、永璞咖啡,爆款频出的新品牌多无工厂?产出90个新国货的上海揭秘了》上观

《消费者报告|拉面说回应面体发霉:快递碰撞令包装破裂遇潮所致》界面新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