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新信号下,青岛防控策略如何积极调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新信号下,青岛防控策略如何积极调整

3月17日下午青岛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目前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呈点发状态,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整体可管可控。

两天时间,青岛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

3月15日晚青岛全市召开的疫情防控专题视频会议上强调,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容不得半点马虎、半点侥幸。

到了3月17日下午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目前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呈点发状态,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整体可管可控。

这个判断基于两个层面:

一是莱西市疫情的整体情况持续向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总量持续下降,新检出阳性感染人员总量持续下降。

二是其他区市跟莱西疫情无关联的病例都发现得比较早,而且对于新发现阳性患者的密接者、次密接者迅速找到,所在区域封控都及时严格,目前来看没有发生太大扩散。

所以,在“整体可管可控”之下,青岛的防控策略也应该积极调整,在大幅增加重点人群核酸频次等措施下,保证全市经济社会正常运转。

国家层面也在调整。

3月15日晚,最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公布,媒体总结有四大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轻症只需集中隔离管理,无需再“住院治疗”。

第二 ,给解除隔离的标准松绑,核酸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对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的CT值,由过去的40降到了35,对患者出院后的隔离措施也进行了调整,由14天隔离观察变成7天居家健康监测。

不仅是时间缩短了,康复者也不需要“隔离”了,只需要进行必要的居家健康监测。

第三,抗原检测没有替代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仍然是确诊的指标。

第四,辉瑞新药Paxlovid进入治疗推荐,居家也可以服药治疗。

去年防控也有一个变化,当时3月15日举行的北京市第22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从3月16日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从当天起北京将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社区(村)科学、合理设置卡口,拆除不必要的物理隔离,做到卡口应开尽开,不再检测体温,便利居民出行。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公园、景区、名胜古迹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室内外文化娱乐场所将按75%限流开放。

2022年3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明确,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月17日下午的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通报表示,这次疫情与以往相比有很多不同点,对疫情防控工作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并明确提出,根据实时动态监测疫情走势,第一时间调整策略方法,确保防控工作灵敏、高效、精准。

发布会上介绍,山东始终把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先后修订出台了十版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核酸检测方案,不断扩大核酸检测覆盖人群范围,加密检测频次,力争及时发现疫情。

一是不断推动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扩围”。

“扩围”,就是扩大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覆盖人群范围。全省最初“应检尽检” 仅覆盖发热门诊患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10类人群,目前已经覆盖到疫情处置重点人员、医疗卫生机构(药店)人员、口岸区域从业人员及隔离点入境服务保障人员、进口货物从业人员、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相关人员、重点行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民政服务机构人员、公安机关与监管场所人员、学校师生员工以及其他需要检测的人员,共10大类36小类人群,检测覆盖人数扩大到2600万人左右。

二是不断“加密”“应检尽检”核酸检测频次。

全省最初重点人群“应检尽检”频次周期都比较长,随着疫情的发展,病毒的变异,特别是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国内本土聚集性疫情的优势毒株,针对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代际时间短、隐匿程度高的特点,我们大幅度增加了检测频次,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一些高风险岗位的人员,比如医疗机构人员,每周至少检测2次,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每天检测1次;国际机场、海港和口岸的一线从业人员,每隔1天检测1次;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一线人员,每3天检测1次。今年以来,全省已累计完成重点人群核酸检测1.74亿人次,平均每天检测量达到了228.39万人次。

三是做好重点场所定期核酸检测。

我们始终坚持人物同防、人物同查、人物同检,在“扩围”“加密”重点人群检测的同时,积极开展重点场所定期核酸检测。目前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的场所包括进口冷链食品、高风险非冷链货物涉及场所,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隔离场所和集中服务点,国际机场和海港码头以及其他有风险的环境,比如定点医院的隔离病区及病例接触的区域,每7天进行1次环境采样检测;国际机场、海港口岸的入境人员通道、等候区等重点部位,每7天进行1次抽样检测,尽可能地实现疫情的早发现。

四是强化“应检尽检”信息化技术支撑。

我们在省公共卫生信息快速填报平台专门开发了“应检尽检”信息模块,核酸检测结果及时上传至省疫情防控信息平台。我们通过信息平台,定期分类、分行业对“应检尽检”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电话提醒、定期通报等方式,督促各地各单位将“应检尽检”工作落实落地。

此外,对于大众关心的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疫情防控,山东也明确,坚持把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在加强进口冷链货物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近期省指挥部又印发通知,就防范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疫情输入风险,采取了货物静置、核酸抽检、源头防控等多项措施,坚决筑牢安全屏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消毒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运输工具等2842.29万件(次),非冷链重点人群累计核酸检测61.37万人(次)。

根据3月17日下午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莱西疫情发生后,莱西市第一时间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集中隔离,现在他们陆续隔离期满,近期他们即将解封回家,住所进行防疫消杀。

此前,黄岛宣布,自2022年3月16日零时起,将黄岛区九龙江路53号甘水湾小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并解除封控。

长时间防控压力之下,市民和防控人员情绪都容易受到影响。目前来看,奥密克戎其实并不可怕,每个人的心态也需要调整。

只要能做到“快速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整座城市的经济社会都不应该受到太大影响。

 

来源:青记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国家新信号下,青岛防控策略如何积极调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城市-青岛
界面城市号
IP属地:山东
深耕齐鲁大地,界面山东将以专业性和价值为导向,以财经、商业新闻为核心,关注财经、地产、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为读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与企业共成长,与城市共发展”。

下载界面新闻

国家新信号下,青岛防控策略如何积极调整

3月17日下午青岛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目前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呈点发状态,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整体可管可控。

两天时间,青岛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

3月15日晚青岛全市召开的疫情防控专题视频会议上强调,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容不得半点马虎、半点侥幸。

到了3月17日下午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目前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呈点发状态,在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整体可管可控。

这个判断基于两个层面:

一是莱西市疫情的整体情况持续向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总量持续下降,新检出阳性感染人员总量持续下降。

二是其他区市跟莱西疫情无关联的病例都发现得比较早,而且对于新发现阳性患者的密接者、次密接者迅速找到,所在区域封控都及时严格,目前来看没有发生太大扩散。

所以,在“整体可管可控”之下,青岛的防控策略也应该积极调整,在大幅增加重点人群核酸频次等措施下,保证全市经济社会正常运转。

国家层面也在调整。

3月15日晚,最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公布,媒体总结有四大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轻症只需集中隔离管理,无需再“住院治疗”。

第二 ,给解除隔离的标准松绑,核酸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对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的CT值,由过去的40降到了35,对患者出院后的隔离措施也进行了调整,由14天隔离观察变成7天居家健康监测。

不仅是时间缩短了,康复者也不需要“隔离”了,只需要进行必要的居家健康监测。

第三,抗原检测没有替代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仍然是确诊的指标。

第四,辉瑞新药Paxlovid进入治疗推荐,居家也可以服药治疗。

去年防控也有一个变化,当时3月15日举行的北京市第22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从3月16日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从当天起北京将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社区(村)科学、合理设置卡口,拆除不必要的物理隔离,做到卡口应开尽开,不再检测体温,便利居民出行。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公园、景区、名胜古迹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室内外文化娱乐场所将按75%限流开放。

2022年3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明确,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月17日下午的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通报表示,这次疫情与以往相比有很多不同点,对疫情防控工作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并明确提出,根据实时动态监测疫情走势,第一时间调整策略方法,确保防控工作灵敏、高效、精准。

发布会上介绍,山东始终把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先后修订出台了十版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核酸检测方案,不断扩大核酸检测覆盖人群范围,加密检测频次,力争及时发现疫情。

一是不断推动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扩围”。

“扩围”,就是扩大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覆盖人群范围。全省最初“应检尽检” 仅覆盖发热门诊患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10类人群,目前已经覆盖到疫情处置重点人员、医疗卫生机构(药店)人员、口岸区域从业人员及隔离点入境服务保障人员、进口货物从业人员、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相关人员、重点行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民政服务机构人员、公安机关与监管场所人员、学校师生员工以及其他需要检测的人员,共10大类36小类人群,检测覆盖人数扩大到2600万人左右。

二是不断“加密”“应检尽检”核酸检测频次。

全省最初重点人群“应检尽检”频次周期都比较长,随着疫情的发展,病毒的变异,特别是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国内本土聚集性疫情的优势毒株,针对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代际时间短、隐匿程度高的特点,我们大幅度增加了检测频次,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一些高风险岗位的人员,比如医疗机构人员,每周至少检测2次,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每天检测1次;国际机场、海港和口岸的一线从业人员,每隔1天检测1次;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一线人员,每3天检测1次。今年以来,全省已累计完成重点人群核酸检测1.74亿人次,平均每天检测量达到了228.39万人次。

三是做好重点场所定期核酸检测。

我们始终坚持人物同防、人物同查、人物同检,在“扩围”“加密”重点人群检测的同时,积极开展重点场所定期核酸检测。目前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的场所包括进口冷链食品、高风险非冷链货物涉及场所,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隔离场所和集中服务点,国际机场和海港码头以及其他有风险的环境,比如定点医院的隔离病区及病例接触的区域,每7天进行1次环境采样检测;国际机场、海港口岸的入境人员通道、等候区等重点部位,每7天进行1次抽样检测,尽可能地实现疫情的早发现。

四是强化“应检尽检”信息化技术支撑。

我们在省公共卫生信息快速填报平台专门开发了“应检尽检”信息模块,核酸检测结果及时上传至省疫情防控信息平台。我们通过信息平台,定期分类、分行业对“应检尽检”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电话提醒、定期通报等方式,督促各地各单位将“应检尽检”工作落实落地。

此外,对于大众关心的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疫情防控,山东也明确,坚持把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在加强进口冷链货物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近期省指挥部又印发通知,就防范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疫情输入风险,采取了货物静置、核酸抽检、源头防控等多项措施,坚决筑牢安全屏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消毒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运输工具等2842.29万件(次),非冷链重点人群累计核酸检测61.37万人(次)。

根据3月17日下午青岛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莱西疫情发生后,莱西市第一时间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集中隔离,现在他们陆续隔离期满,近期他们即将解封回家,住所进行防疫消杀。

此前,黄岛宣布,自2022年3月16日零时起,将黄岛区九龙江路53号甘水湾小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并解除封控。

长时间防控压力之下,市民和防控人员情绪都容易受到影响。目前来看,奥密克戎其实并不可怕,每个人的心态也需要调整。

只要能做到“快速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整座城市的经济社会都不应该受到太大影响。

 

来源:青记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国家新信号下,青岛防控策略如何积极调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