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深夜,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新冠诊疗方案做出大更新。同一日,平安健康发布2021年度年报。2021年,是平安健康成立的第8年,也是平安健康战略2.0升级规划实施的首年。
报告期内,平安健康整体收入稳健增长,总收入达73.34亿元,毛利率为23.3%。其中,医疗服务贡献收入达22.88亿元,增速达8 %,占总收入的31.2%。全年累计付费用户数快速增长至超3800万,付费用户转化率提升至24.8%。
在过去两年疫情的催化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迅猛。最明显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有了互联网预约、挂号、问诊、购药的经历。在此趋势下,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安健康的注册用户达到4.23亿元人,累计咨询用户已经达到12.7亿人,在同行之中处于领先水平。
但是,当前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用户规模的竞争。在用户基数扩增之后,谁的商业模式更能够在中国医疗体系中深耕,谁提供的商业服务是社会更需要的,或许才是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比拼重点。如此一来,清晰且有特色的企业定位就很重要。
而从行业大环境来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进程已经凸显了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即,尊重医生的专业价值,而非以药养医,相关公司需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连结线上线下资源。而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培养互联网医疗服务力量,也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压力,助力国家分级诊疗落地。
2021年10月22日,平安健康举办投资者开放日活动,宣布平安健康战略2.0升级规划。即,进一步深化战略升级,融合了HMO保险+医疗健康、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服务三大模式,为用户提供有温度的医疗健康服务。
这是平安健康自2020年5月战略升级的2.0版本再深化。而此次升级规划后的战略较之前明显更为清晰和精确。即,在着重优化C端的同时,聚焦B端。并且,深挖不同支付方的刚需和痛点,打造合理的产品矩阵;挖掘集团HMO管理式医疗模式和医疗生态圈的经验、资源,实现协同互惠。
毫无疑问,在平安集团的众多业务板块中,医疗健康生态圈显然是重要章节。而在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2021年致辞中,其进一步强调,平安要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创新探索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提供最佳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反哺金融主业。这一系列决策和发言意味着,平安健康的B端事业,或许是从平安出发,但其未来所旨,一定不只是平安的健康。
与C端的个体用户直接付费不同,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模式中,商业保险公司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支付方,相比个体用户拥有更稳定和更强势的支付能力。而从模式本身来看,用户购买健康保险,生病就医费用由商保公司提供报销,形成“医院-患者-保险公司”的新三角模式。其中,由于保险公司有权指定医院,在医疗市场中会选择更加质优价廉的服务提供者,如此才能节约成本获得利润。而医院为了获得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几乎,也会向这一方向靠拢。如此,患者也无需担心多开检查或药费,三方均获益。
HMO不是一个新概念,国内也不止平安健康一家公司在探索此模式。但与同行相比,平安健康具有独特优势。向内观测,3.1亿人的企业员工市场,是平安健康B端战略的重要聚焦点。目前,平安健康已经形成了员工体检、员工健康管理和企业福利兑换平台三大类产品。向外展望,平安健康已经打造了多个与大型央国企合作项目,提升企业员工在公司产品体系内的二次流量转化,促进医疗和健康产品的交叉销售。
当前,随着用人单位对雇员健康管理的深入、健康类的商业保险在B端渗透程度的加深,平安健康的HMO模式将有望富集更多个人和团体客户。在平安健康2021年终业绩发布会上,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方蔚豪表示,2021年,公司累计服务超过百万名企业的员工及企业的客户。方蔚豪提出,为企业员工提供系统性、专业性、资源好的一站式健康管理计划是公司当前最重要的战略方向;而根据国际经验,企业是个人健康管理的最主要支付方之一;公司未来会精益求精,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多丰富的产品和选择。
事实上,平安集团聚焦B端的升级规划虽然是在2021年提出的,但这公司一直以来基于C端开展的大量尝试拓展和资源积累密不可分。毕竟,HMO模式能够实现运转的前提,是拥有核心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能密切链接支付方与供应方、且具备强大的资源调度能力,包括医疗资源、用户与庞大的健康、保险数据等等。
其中,平安健康的医疗服务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以其家庭医生会员制为例子,当用户从不同渠道进入平台,家庭医生能第一时间测评建档,建立专属健康画像,提供千人千面服务。其60秒接通率高达99%,并通过线上服务、线下到店、线下到家等多种方式方便履约,并且匹配服务跟踪、服务回访,保障流程串联、补充服务断点,增加用户服务体验和强化二次转化。
平安健康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有4.8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及健康师、营养师和心理谘询师团队,平台签约名外部名医达1100人。专业的医疗队伍在打造公司专业、权威、严肃的医疗形象同时,也能积极赋能企业员工产品,并将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给各渠道用户。
并且,在深化线下医疗和健康服务网络方面,截至2021年末,平安健康合作医院数超3600家,其中超50%为三甲医院;合作的健康机构数达9.6万家,合作体检机构数超1700家,覆盖全国321个城市,全年累计到检人次超190万,体检报告解读率超39%。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合作药店数达20.2万家,全国覆盖率约34%;已布局超225个中心仓,并在140城实现1小时送药。以上种种皆为HMO模式奠定了基础。
基于此,平安健康的HMO模式当前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实践案例。在和保险产品合作中,与平安寿险共同推出的“臻享run”、与平安养老险合作推出“易企健康”产品皆是其中特色。前者系列服务覆盖了重疾险保单用户,用户可享有重疾专案管理、实时音视频问诊、健康管理服务等多项权益;后者以医疗能力为基础打造定制化团体体检及健康管理项目,可为每位员工定制个人健康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易企健康”针对B端企业用户职场健康管理需求,将医疗服务与平安养老险保单产品深度融合,能为用户提供团体体检、保健医生、随心配、职场健康、智慧医务室等专案服务,一站式满足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疾病诊疗等健康场景需求。它即体现了平安强大的医疗、保险资源整合能力,也体现了公司对于HMO链条的深刻理解。
此外,公司在2021年内还与平安健康险合作上线了E生门诊附加包,打造就医保障闭环,全覆盖未病、小病到大病,门诊、急诊到住院都有安排,实现客户保障更全面、满意度更高。
一直以来,认为互联网医疗是个伪命题的声音持续在发出。究其原因,是质疑互联网行业能否提供除问诊分流以外的服务。而当前平安健康的模式或许提供了一种思考。即,在公司拥有累计了一定程度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比起追求为每一个差异需求极大的C端解决看病难,不如切入到B端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通过观察B端医疗健康管理中的痛点和断点,提供相应解决方案,也可能是一种出路。
在平安健康2021年终业绩发布会上,对于平安健康的战略升级和HMO模式,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方蔚豪表示,B端方向是平安健康重中之重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公司启动了“HMO+家庭医生+O2O”的战略,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公司走这条道路的决心是坚定的;并且,通过短期实践已经验证了方向的正确,期待未来有更多成功案例可以落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