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考评未达标,头部检测机构被暂停权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考评未达标,头部检测机构被暂停权限

化妆品检测的“第一道关口”失守。

图片来源:Unsplash-Louis Reed

文|聚美丽 尾 瓷

3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考评结果处置有关情况的通告(下称“通告”),在行业内引发不少关注。

通告表示,根据存在问题的不同,此次公示对象分为:无特殊原因未按要求参加能力考评的检测机构、 能力考评结果达不到要求的检测机构,以及能力考评部分项目结果可疑的检测机构三类。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

据通告附件信息显示,多家行业内大家耳熟能详的检测机构,如谱尼、天祥,甚至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大连市药品检验检测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类官方机构都存在能力考评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对于这类检测机构及无特殊原因未按要求参加能力考评的46家检测机构,将暂停该检验检测机构的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信息系统使用权限。

根据通告全文,存在无特殊原因未按要求参加能力考评情形的检测机构共6家,存在参加能力考评结果达不到要求情形的检测机构共40家,存在能力考评部分项目结果可疑情形的机构共12家,具体名单如下:

截图自通告附件1

图源:通告附件2

截图自通告附件3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嘉汇职业卫生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王奇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中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检迅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衡创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5家机构属于“二进宫”。

这5家机构都曾在2020—2021年国家药监局或省级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监督检查中,因检验工作不规范等问题被暂停检验信息系统使用权限,在本次能力考评中再次被通告。

从能力考评的不合格/不满意/可疑项目来看,此次所涉及的主要为“耐热大肠菌群”和重金属“镉”。药监局将化妆品的检测项目分为四类: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毒理学试验、人体安全性检验及功效评价,耐热大肠菌群和镉分别属于微生物检验和理化检验中的小项。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微生物检验共包括: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五项。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理化检验项目则包括:汞、铅、砷、镉等,与微生物检验相比,项目设置更加有针对性,在此暂不赘述。

截图自《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

截图自《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截图表格不完全)

据《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中附件1《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项目要求》第九条规定,进行人体安全性及功效评价检验之前,应当先完成微生物及理化检验、毒理学试验并出具书面报告,上述检验项目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人体安全性及功效评价检验。

因此,微生物及理化检验、毒理学试验可以看做化妆品安全性检测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化妆品检测中的基础部分。而在本次能力考评中,却有多家机构在此“失守”,可见检测机构行业内的确存在诸多需要严格规范之处。

实际上,对于检测机构行业的诸多乱象,聚美丽曾做过相关报道。彼时,新规落地不久,而化妆品检测机构正因虚假报告的新闻,处于行业讨论的风口浪尖。

随后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从事化妆品常规九项检测的机构深陷价格战泥淖,特证类检测排队严重,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内的多家检测机构飞检都存在不合格的情况,检测行业的秩序仍未形成。

新规的落地,在行业内普遍被认为是对检测机构的利好,检测机构数量虽未成“井喷”之势,但也能够从药监局官方注册备案的机构数量增长中窥见一斑。

据搜狐网瑞旭集团相关文章显示,2021年8月3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公示的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为292家,而目前则有323家。也就是说,在仅约半年时间内,检测机构数量就增加了31家。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行业规范尚未形成,短时间内又有大量“新人”涌入,种种因素影响下,就容易出现检测机构的质量跟不上速度,检测能力不合格等多种问题,亟需监管部门为其“刹车”。

因此,通告中还表示,暂停期间,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查找本机构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和整改措施,并主动报名参加相应项目的能力验证或者测量审核,验证整改效果。检验检测机构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组织对机构整改情况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书面报国家药监局。

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管理和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具有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网上办理、检验检测机构信息提交与公布、检验数据查询等功能。

系统权限暂停、机构组织整改,正相当于给考评不达标机构正在进行的化妆品检验检测工作按下了暂停键。据媒体报道,正在进行检测的样品可以通过分包的方式由其他的机构接手,重新检测,对于品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从此次考评,我们能看到,国家药监局对检测机构也在加强监管。因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结果,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公信力的。如果检测机构这道关卡都存在不小的漏洞,那么在长期上,无疑会对行业整体都造成公信力的伤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考评未达标,头部检测机构被暂停权限

化妆品检测的“第一道关口”失守。

图片来源:Unsplash-Louis Reed

文|聚美丽 尾 瓷

3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考评结果处置有关情况的通告(下称“通告”),在行业内引发不少关注。

通告表示,根据存在问题的不同,此次公示对象分为:无特殊原因未按要求参加能力考评的检测机构、 能力考评结果达不到要求的检测机构,以及能力考评部分项目结果可疑的检测机构三类。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

据通告附件信息显示,多家行业内大家耳熟能详的检测机构,如谱尼、天祥,甚至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大连市药品检验检测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类官方机构都存在能力考评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对于这类检测机构及无特殊原因未按要求参加能力考评的46家检测机构,将暂停该检验检测机构的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信息系统使用权限。

根据通告全文,存在无特殊原因未按要求参加能力考评情形的检测机构共6家,存在参加能力考评结果达不到要求情形的检测机构共40家,存在能力考评部分项目结果可疑情形的机构共12家,具体名单如下:

截图自通告附件1

图源:通告附件2

截图自通告附件3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嘉汇职业卫生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王奇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中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检迅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衡创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5家机构属于“二进宫”。

这5家机构都曾在2020—2021年国家药监局或省级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监督检查中,因检验工作不规范等问题被暂停检验信息系统使用权限,在本次能力考评中再次被通告。

从能力考评的不合格/不满意/可疑项目来看,此次所涉及的主要为“耐热大肠菌群”和重金属“镉”。药监局将化妆品的检测项目分为四类: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毒理学试验、人体安全性检验及功效评价,耐热大肠菌群和镉分别属于微生物检验和理化检验中的小项。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微生物检验共包括: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五项。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理化检验项目则包括:汞、铅、砷、镉等,与微生物检验相比,项目设置更加有针对性,在此暂不赘述。

截图自《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

截图自《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截图表格不完全)

据《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中附件1《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项目要求》第九条规定,进行人体安全性及功效评价检验之前,应当先完成微生物及理化检验、毒理学试验并出具书面报告,上述检验项目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人体安全性及功效评价检验。

因此,微生物及理化检验、毒理学试验可以看做化妆品安全性检测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化妆品检测中的基础部分。而在本次能力考评中,却有多家机构在此“失守”,可见检测机构行业内的确存在诸多需要严格规范之处。

实际上,对于检测机构行业的诸多乱象,聚美丽曾做过相关报道。彼时,新规落地不久,而化妆品检测机构正因虚假报告的新闻,处于行业讨论的风口浪尖。

随后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从事化妆品常规九项检测的机构深陷价格战泥淖,特证类检测排队严重,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内的多家检测机构飞检都存在不合格的情况,检测行业的秩序仍未形成。

新规的落地,在行业内普遍被认为是对检测机构的利好,检测机构数量虽未成“井喷”之势,但也能够从药监局官方注册备案的机构数量增长中窥见一斑。

据搜狐网瑞旭集团相关文章显示,2021年8月3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公示的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为292家,而目前则有323家。也就是说,在仅约半年时间内,检测机构数量就增加了31家。

截图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行业规范尚未形成,短时间内又有大量“新人”涌入,种种因素影响下,就容易出现检测机构的质量跟不上速度,检测能力不合格等多种问题,亟需监管部门为其“刹车”。

因此,通告中还表示,暂停期间,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查找本机构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和整改措施,并主动报名参加相应项目的能力验证或者测量审核,验证整改效果。检验检测机构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组织对机构整改情况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书面报国家药监局。

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管理和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具有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网上办理、检验检测机构信息提交与公布、检验数据查询等功能。

系统权限暂停、机构组织整改,正相当于给考评不达标机构正在进行的化妆品检验检测工作按下了暂停键。据媒体报道,正在进行检测的样品可以通过分包的方式由其他的机构接手,重新检测,对于品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从此次考评,我们能看到,国家药监局对检测机构也在加强监管。因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结果,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公信力的。如果检测机构这道关卡都存在不小的漏洞,那么在长期上,无疑会对行业整体都造成公信力的伤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