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朋友圈全是干这个的?被315点名的医美乱象其实就在身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朋友圈全是干这个的?被315点名的医美乱象其实就在身边

医美乱象难以根治原因出在哪里?监管趋严的大势下,企业又将面临哪些大考?​

文丨鳌头财经 晓敏 

见习生丨佟思

只要培训9天,就包教包会双眼皮手术,这样的手术靠谱吗?

风险谁来担责?这些没有正规执照的培训人员都流去了哪里?

今年央视3·15晚会,揭开合肥市美希淑颜医美背后的乱象,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实际上,不仅是被曝光的这家机构,在微信朋友圈里,不少网友们纷纷表示曾遇到过类似事件。

根据光明网梳理报道,“据说三天就可以给人割双眼皮,而且老师还是没有医师资质的人,一星期理论+实践就可以开美容工作室了。”“我朋友圈全是干这个的。”“我朋友圈有个自己经常做美容微整之类的,没多久就看见她帮别人打瘦脸针、瘦肩针之类的。”

医美乱象难以根治原因出在哪里?

监管趋严的大势下,包括美希淑颜在内的企业又将面临哪些大考?

零基础9天就能学成? 

在公交车、在电梯里、在电线杆、在广告牌、在朋友圈,随处可见医疗美容的广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轰炸式广告效应下,不少市民都想着去尝试下。

抱着变美的期待来,然而医美失败的例子也时常有,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消费者想着去找医生理论。

实际上,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医美从业者,其实并不是医生。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医美行业培训乱象,不少医疗美容机构以各种名义在网上招生,承诺包教包会,零基础也保证能学会。

在报道中,在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一栋写字楼内,一家叫“美希淑颜”医疗美容机构,开展隆鼻、割双眼皮等医疗美容服务,以美希国际医美教育的名义在网上招生。

该机构老师宣称,医美培训包教包会,有基础没基础都保证能学会。“有微整形全能班培训项目,包括各种针剂注射、线雕、埋线双眼皮等课程,一共学习9天,每人收费6800元。”

这批人培训结束后,可以拿到微整形美容师高级证书,却无法查询到发证机构的备案信息。

也就是说,这个证并非认证机构所颁发,并不是正规的资格证。

并且,这样的培训机构并非一家,央视记者交纳5000多元报名费,成为圣嘉丽禾南京校区微整形全科培训班的一名学员,拿到全科课程包括三个实操课程项目,美容针剂的注射、面部线雕、埋线双眼皮手术。

但事实上,学医学的本科生一般都要学5年才毕业,即使医学毕业生不做手术也要培养一段时间,而和记者一起报名的14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没有一个人有医学背景,短期内就速成基本不可能实现。

 乱象丛生问题出在哪?

实际上,整容整形失败,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

伴随着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的快速攀升,医美行业的投诉也增速迅猛。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从上面例子中不难发现,这个行业里,行医资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中具有正规执业资质的医师实际上是非常短缺的。

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1-2019年,正规医美机构数量年复合增速为12.69%,呈现快速增长,但与医美市场规模2012-2019年高达28.97%的年复合增长率相比,增速远不够。

于是,在市场需求的巨大缺口下,医美上游产业链中衍生出许多为了逐利选择铤而走险的机构,以“医美速成”运作方式向市场输出冒牌“医生”,扰乱行业根基。

此外,我国医美行业发展迅猛,近些年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引来国内外不少机构来分蛋糕,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

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医美行业往往会夸大治疗效果、虚假宣传甚至是技术造假,重营销轻诊疗现象十分突出,等到真正消费后很多并没有达到之前承诺或预期效果,给消费者带来了伤害。

归根究底,医美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黑诊所”违法成本低,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才导致行业乱象丛生。

监管加强行业将会大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医美行业监管力度明显加强。

2021年6月10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决定于6月-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11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对制造“容貌焦虑”等行为采取了重点打击;11月25日,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医疗美容产品等犯罪活动。

今年1月30日,《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草案)发布,给出了逾50项行业标准,内容涉及行业管理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教育培训标准、行业基础标准4个方面,为医美行业的标准体系建立作出了规划。

业内分析认为,监管干预有助于快速建立新秩序,打击行业乱象,非合规产品和机构数量缩减,而合规医美机构和渠道主要覆盖合规机构的上游医美厂商或可避免行业整顿可能带来的短期冲击。 

对于上游医疗器械供/设备生产商,后续非合规产品出清有利于提高合规产品份额,具备资质的大型机构有望实现市占率提升;对于下游医美服务机构,政策将给予合规机构更优良的生存成长空间,减少“劣币驱逐良币”情形,客流将流向合规医美服务机构。 

这意味着,在行业加大监管的同时,也将迎来一波快速洗牌期。

之前医美行业并没有出现一家绝对的巨头,洗牌过后行业有望向集中化趋势发展,诞生一些领军企业。

长期来看,伴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医美行业也有望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行业回归良性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朋友圈全是干这个的?被315点名的医美乱象其实就在身边

医美乱象难以根治原因出在哪里?监管趋严的大势下,企业又将面临哪些大考?​

文丨鳌头财经 晓敏 

见习生丨佟思

只要培训9天,就包教包会双眼皮手术,这样的手术靠谱吗?

风险谁来担责?这些没有正规执照的培训人员都流去了哪里?

今年央视3·15晚会,揭开合肥市美希淑颜医美背后的乱象,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实际上,不仅是被曝光的这家机构,在微信朋友圈里,不少网友们纷纷表示曾遇到过类似事件。

根据光明网梳理报道,“据说三天就可以给人割双眼皮,而且老师还是没有医师资质的人,一星期理论+实践就可以开美容工作室了。”“我朋友圈全是干这个的。”“我朋友圈有个自己经常做美容微整之类的,没多久就看见她帮别人打瘦脸针、瘦肩针之类的。”

医美乱象难以根治原因出在哪里?

监管趋严的大势下,包括美希淑颜在内的企业又将面临哪些大考?

零基础9天就能学成? 

在公交车、在电梯里、在电线杆、在广告牌、在朋友圈,随处可见医疗美容的广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轰炸式广告效应下,不少市民都想着去尝试下。

抱着变美的期待来,然而医美失败的例子也时常有,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消费者想着去找医生理论。

实际上,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医美从业者,其实并不是医生。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医美行业培训乱象,不少医疗美容机构以各种名义在网上招生,承诺包教包会,零基础也保证能学会。

在报道中,在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一栋写字楼内,一家叫“美希淑颜”医疗美容机构,开展隆鼻、割双眼皮等医疗美容服务,以美希国际医美教育的名义在网上招生。

该机构老师宣称,医美培训包教包会,有基础没基础都保证能学会。“有微整形全能班培训项目,包括各种针剂注射、线雕、埋线双眼皮等课程,一共学习9天,每人收费6800元。”

这批人培训结束后,可以拿到微整形美容师高级证书,却无法查询到发证机构的备案信息。

也就是说,这个证并非认证机构所颁发,并不是正规的资格证。

并且,这样的培训机构并非一家,央视记者交纳5000多元报名费,成为圣嘉丽禾南京校区微整形全科培训班的一名学员,拿到全科课程包括三个实操课程项目,美容针剂的注射、面部线雕、埋线双眼皮手术。

但事实上,学医学的本科生一般都要学5年才毕业,即使医学毕业生不做手术也要培养一段时间,而和记者一起报名的14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没有一个人有医学背景,短期内就速成基本不可能实现。

 乱象丛生问题出在哪?

实际上,整容整形失败,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

伴随着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的快速攀升,医美行业的投诉也增速迅猛。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从上面例子中不难发现,这个行业里,行医资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中具有正规执业资质的医师实际上是非常短缺的。

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1-2019年,正规医美机构数量年复合增速为12.69%,呈现快速增长,但与医美市场规模2012-2019年高达28.97%的年复合增长率相比,增速远不够。

于是,在市场需求的巨大缺口下,医美上游产业链中衍生出许多为了逐利选择铤而走险的机构,以“医美速成”运作方式向市场输出冒牌“医生”,扰乱行业根基。

此外,我国医美行业发展迅猛,近些年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引来国内外不少机构来分蛋糕,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

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医美行业往往会夸大治疗效果、虚假宣传甚至是技术造假,重营销轻诊疗现象十分突出,等到真正消费后很多并没有达到之前承诺或预期效果,给消费者带来了伤害。

归根究底,医美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黑诊所”违法成本低,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才导致行业乱象丛生。

监管加强行业将会大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医美行业监管力度明显加强。

2021年6月10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决定于6月-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11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对制造“容貌焦虑”等行为采取了重点打击;11月25日,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医疗美容产品等犯罪活动。

今年1月30日,《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草案)发布,给出了逾50项行业标准,内容涉及行业管理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教育培训标准、行业基础标准4个方面,为医美行业的标准体系建立作出了规划。

业内分析认为,监管干预有助于快速建立新秩序,打击行业乱象,非合规产品和机构数量缩减,而合规医美机构和渠道主要覆盖合规机构的上游医美厂商或可避免行业整顿可能带来的短期冲击。 

对于上游医疗器械供/设备生产商,后续非合规产品出清有利于提高合规产品份额,具备资质的大型机构有望实现市占率提升;对于下游医美服务机构,政策将给予合规机构更优良的生存成长空间,减少“劣币驱逐良币”情形,客流将流向合规医美服务机构。 

这意味着,在行业加大监管的同时,也将迎来一波快速洗牌期。

之前医美行业并没有出现一家绝对的巨头,洗牌过后行业有望向集中化趋势发展,诞生一些领军企业。

长期来看,伴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医美行业也有望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行业回归良性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