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混合办公”真能成为全球性趋势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混合办公”真能成为全球性趋势吗?

失控的办公场景,让协作变得更加不协调。

图片来源:Unsplash-Mario Gogh

文|张书乐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地从办公室中走出来,或在家中,或在咖啡店里,任何一个空间,只要具备人、电脑和网络三要素,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办公场地。

在2022年之前,这种被《柯林斯词典》给予专门称谓的混合办公(Hybrid working),或许只是被疫情所催生的一个被动形态,而在2022年春节,却似乎变成了一种主动姿态。

“混合办公正在变成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期待更多企业效仿和推广。”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说。

与他的豪言壮语同步,携程自己也在3月启动了“3+2”混合办公模式,即“每周三、周五,符合条件的员工可申请1-2天自行选择办公地办公”。

战果如何,不得而知。

但可想而知的是,在看似舒坦和幸福指数飙升的办公自由中,新的996阴霾却在蔓延。

失控的办公场景,让协作变得更加不协调。

微软全球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就认为,世界正经历着“混合办公悖论”的阶段,即员工既想要灵活的办公方式,又想要更多面对面的协作机会,许多企业面临着关键流程和架构转型的挑战。

包括员工自己也在困惑中,居家办公确实舒服,但面对面的社交和协同往往效率更优。

更重要的是,混合办公的节奏下,你在办公室以外的场景里,到底是在休闲还是在工作,由于无人监督、全靠自觉,而让自己的私人时间无限制的被打破、办公时间变成了无限延长的状态。

没有了朝九晚五的束缚,没有了通勤的折腾,却有了“和你交互时、你才在工作的”脑补假象。

与此同时,由于混合办公的推行,就算没有事实上的996,但员工的福利却可以借此而成为公司成本压缩的一个新方向。

如财大气粗、以员工福利好而知名的Meta(原Facebook),在3月15日就以满足混合办公的需求,将将削减或取消一些免费服务,如在公司洗衣或干洗,并鸡贼一般的将免费晚餐时间推迟了半个小时,只要你吃免费晚餐就会错过免费班车,非常二选一。

于是,谷歌、微软、推特等早就承诺员工可以永久居家办公的大公司,也开始在召集员工回到办公室,用“混合办公”的方式,希望能回到疫情前的工作状态,既可以借此为名削减福利,也可以慢慢找回长期居家办公人员和坚持上班的同仁之间的协作感。

这其中也有一个铺垫,即谷歌、微软一直在办公场所营造家的环境,其核心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办公室环境对于协同协作而言,目前条件下依然高过居家模式,而以混合办公方式过渡,则多少更加游刃有余,也适合其最终舍弃居家办公、全员回归办公室场景。

君不见,微软就给予员工30天过渡期,以方便员工调整个人生活,一切都是过渡、一切都是折中罢了。

而看到此处,你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过去并不居家办公的携程,何以此刻和欧美互联网巨头的路数相悖、反其道行之,去搞混合办公呢?

或者说,携程打出的“办公自由”,则是在降低各种成本的状态下,用全员上班变为混合办公。

反其道行之、难免让工作时间、压力和强度可能逆势增长,变成一种新的负担。

2010年梁建章以携程225名员工为研究样本,用实验探讨员工在家办公的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家办公的员工业绩高出13%,离职率要低50%。这为他推行混合工作制提供了理论信心。

但12年之后才真正推行,却没有在2年前疫情爆发时推出,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动作本就是为了破解企业困境而非员工活力而不得已为之。

换言之,无论是居家办公或是混合办公,本质上都是权宜之计。

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进行权宜,不过是互联网大厂本身有海星模式和去中心化的趋势。

这使得其团队协作往往分散且各具特色,因此可以个性化选择,而且这还只是停留在小团队层面。

一旦涉及中高层,则进入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结构,混合也好、居家也罢,都只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和发展上的越发吃力。

由是观之,混合办公的悖论也就显而易见,小团队搞得、大公司层面却搞不下地罢了。

只能也只是在项目组层面的放权,即在最大公约数下,让团队或个人进行组合选择,找到最小节点下,最适合的工作方式,强化效率的一种方式,却不能成为一个企业的标准办公生态。

否则,员工吃不消、要么成为变相996、要么蜕变成一种工作效率完全失控;企业吃不消,看似一下子砍下来诸多成本,却可能更快的走向覆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携程集团

4.6k
  • 携程梁建章:中国入境游尚有上万亿增量空间
  • 梁建章:携程正探索更加灵活的四天工作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混合办公”真能成为全球性趋势吗?

失控的办公场景,让协作变得更加不协调。

图片来源:Unsplash-Mario Gogh

文|张书乐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地从办公室中走出来,或在家中,或在咖啡店里,任何一个空间,只要具备人、电脑和网络三要素,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办公场地。

在2022年之前,这种被《柯林斯词典》给予专门称谓的混合办公(Hybrid working),或许只是被疫情所催生的一个被动形态,而在2022年春节,却似乎变成了一种主动姿态。

“混合办公正在变成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期待更多企业效仿和推广。”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说。

与他的豪言壮语同步,携程自己也在3月启动了“3+2”混合办公模式,即“每周三、周五,符合条件的员工可申请1-2天自行选择办公地办公”。

战果如何,不得而知。

但可想而知的是,在看似舒坦和幸福指数飙升的办公自由中,新的996阴霾却在蔓延。

失控的办公场景,让协作变得更加不协调。

微软全球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就认为,世界正经历着“混合办公悖论”的阶段,即员工既想要灵活的办公方式,又想要更多面对面的协作机会,许多企业面临着关键流程和架构转型的挑战。

包括员工自己也在困惑中,居家办公确实舒服,但面对面的社交和协同往往效率更优。

更重要的是,混合办公的节奏下,你在办公室以外的场景里,到底是在休闲还是在工作,由于无人监督、全靠自觉,而让自己的私人时间无限制的被打破、办公时间变成了无限延长的状态。

没有了朝九晚五的束缚,没有了通勤的折腾,却有了“和你交互时、你才在工作的”脑补假象。

与此同时,由于混合办公的推行,就算没有事实上的996,但员工的福利却可以借此而成为公司成本压缩的一个新方向。

如财大气粗、以员工福利好而知名的Meta(原Facebook),在3月15日就以满足混合办公的需求,将将削减或取消一些免费服务,如在公司洗衣或干洗,并鸡贼一般的将免费晚餐时间推迟了半个小时,只要你吃免费晚餐就会错过免费班车,非常二选一。

于是,谷歌、微软、推特等早就承诺员工可以永久居家办公的大公司,也开始在召集员工回到办公室,用“混合办公”的方式,希望能回到疫情前的工作状态,既可以借此为名削减福利,也可以慢慢找回长期居家办公人员和坚持上班的同仁之间的协作感。

这其中也有一个铺垫,即谷歌、微软一直在办公场所营造家的环境,其核心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办公室环境对于协同协作而言,目前条件下依然高过居家模式,而以混合办公方式过渡,则多少更加游刃有余,也适合其最终舍弃居家办公、全员回归办公室场景。

君不见,微软就给予员工30天过渡期,以方便员工调整个人生活,一切都是过渡、一切都是折中罢了。

而看到此处,你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过去并不居家办公的携程,何以此刻和欧美互联网巨头的路数相悖、反其道行之,去搞混合办公呢?

或者说,携程打出的“办公自由”,则是在降低各种成本的状态下,用全员上班变为混合办公。

反其道行之、难免让工作时间、压力和强度可能逆势增长,变成一种新的负担。

2010年梁建章以携程225名员工为研究样本,用实验探讨员工在家办公的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家办公的员工业绩高出13%,离职率要低50%。这为他推行混合工作制提供了理论信心。

但12年之后才真正推行,却没有在2年前疫情爆发时推出,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动作本就是为了破解企业困境而非员工活力而不得已为之。

换言之,无论是居家办公或是混合办公,本质上都是权宜之计。

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进行权宜,不过是互联网大厂本身有海星模式和去中心化的趋势。

这使得其团队协作往往分散且各具特色,因此可以个性化选择,而且这还只是停留在小团队层面。

一旦涉及中高层,则进入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结构,混合也好、居家也罢,都只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和发展上的越发吃力。

由是观之,混合办公的悖论也就显而易见,小团队搞得、大公司层面却搞不下地罢了。

只能也只是在项目组层面的放权,即在最大公约数下,让团队或个人进行组合选择,找到最小节点下,最适合的工作方式,强化效率的一种方式,却不能成为一个企业的标准办公生态。

否则,员工吃不消、要么成为变相996、要么蜕变成一种工作效率完全失控;企业吃不消,看似一下子砍下来诸多成本,却可能更快的走向覆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