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3月22日,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Q4及全年业绩。
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21.4%;毛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9.4%;经调整后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39.6%。2021年全年,小米集团总收入达人民币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220亿元,同比增长69.5%。
2021年全球范围下的智能手机产业链供应承压,小米希望强调的是,在这一困境中,小米依旧保持了健康的增长态势。
“再一次证明了,小米是一家非常有韧性的公司。”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上表示。
小米手机抓住窗口期
2021年,华为从小米的主要对手阵营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荣耀。在智能手机业务上,2021年称得上小米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创造新高的窗口期——这个机会,小米抓住了。
2021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0%,达到1亿9030万台。
在全球和全国范围内,小米都拿下了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三星和苹果。据Canalys数据,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为14.1%;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从2020年的12.1%上升至15.2%。
小米2021年度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出货量同比增速也是最快的。
另外,小米的高端之路又见成效。据王翔介绍,小米在2021年全球高端手机的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在出货量中占比13%;2020年则为1000万台,出货量占比7%,
这在公司眼中是“非常大”的增长,但放置于小米的整个智能手机业务中,它的力量仍然有限。
小米实行高端化战略已有两年,能够直接说明消费者对其接受度的维度之一是ASP(平均每台手机售价)。这个数字在2021年为1097.5元,同比2020年的1039.8元增长幅度为5.5%;2020年相较2019年的979.9元则上升6.1%。而在尚未实行高端战略的2019年和2018年,小米智能手机ASP分别同比增长2.2%和8.8%。
要知道,在2018年至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部门的收入同比增速都远超ASP的增速。这意味着,小米这几年手机业务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更大程度上还是依靠销量而非价格。
不过,雷军及小米一众高层对于高端化战略依旧信心满满。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2月8日,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全员信,称小米已举行了高端化战略研讨会,明确今后将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战略。
与此同时,雷军宣布小米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将在产品和体验上全面对标iPhone,并确立了“三年内拿下国产手机高端市场份额第一”的具体目标。
做更互联网的硬件公司
2021年,互联网服务部门成为小米财报中一个被更加重视和强调的角色:其毛利率由61.6%跃升至74.1%——自小米披露数据以来,这是其首次突破70%。
再看具体业务线,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2089亿元,同比增长32.4%;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25.7%;互联网服务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他收入62亿元。
毛利润方面,根据财报,小米2021年实现毛利583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毛利为249亿元,占比42.7%;IoT与生活服务消费品毛利为111亿元,占比19.0%;互联网服务毛利润为209亿元,占比35.8%。
手机做规模、互联网做利润,时至今日这仍是小米业绩的核心之一。其智能手机业务有近64%的收入占比,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则仅为8.6%,但两者在毛利润的数额和占比上仅相差40亿元和约7%。
还需指出的是,在互联网服务282亿元收入中,中国大陆互联网服务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10.3%;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84.3%——这也是除手机业务以外,王翔在财报会议上唯一强调过境外市场表现的业务部门。
互联网服务部门将是小米维持健康业绩的“良药”。自去年4月公布造车决定之后,小米的成本结构面临一场严峻挑战。造车需要重金投入,而从研发到量产到交付,时间线可能拉长到三年。作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小米在这期间不可能对更加沉重的成本负担视若无睹。优化成本只是一方面,小米还需要用互联网服务的高毛利特性来维持在利润上的良好表现。
小米需要警惕的是,2021年是艰难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轻松的一年了。
尽管小米此次年报中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大增69.5%,但拆解到各个季度会发现,这主要来自于小米在2020年的业绩受疫情严重影响。
据小米财报,2021年Q1至Q4,小米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63.8%、87.4%、25.4%、39.6%。而在2020年,小米在Q1的相应增速跌至10.6%,Q2增速甚至为负数,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2.8%,为历年来最低。
这意味着2022年的业绩表现要想再如此亮眼,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此外,荣耀的手机销量在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实现了强势增长,如果其继续保持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小米能否守住现有地位要打上一个问号。在内部,小米对于汽车部门的投入也将逐步体现在财报数字上。
好消息是,王翔表示,全球供应链的困境或将在今年二季度得到较大幅度改善。
对于外界最关心的造车,近日有媒体报道,小米或在今年三季度公布工程样车。对此,王翔并未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有过多回应,“找到合适的时间再跟大家讲详情,很多东西现在不方便透露。”他说。
小米目前唯一能表明的是,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