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核心原材料涨价近一倍,单车成本增一至两万,这波新能源汽车调价对小型车打击更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核心原材料涨价近一倍,单车成本增一至两万,这波新能源汽车调价对小型车打击更大

下半年原材料厂商会加快产能提升,缓解供需矛盾,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趋势会稳定下来,预计到明年会有大幅度的回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姝祺

新能源汽车涨价潮还在继续。3月23日,理想汽车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理想ONE的全国统一零售价从33.8万元上调至34.98万元。这也意味着除蔚来表示短期不涨价以外,所有造车新势力均已宣布涨价。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仅3月14日到3月20日这一周的时间里,特斯拉、比亚迪、奇瑞新能源、小鹏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吉利几何汽车、长城欧拉和威马汽车等九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进入3月份以来,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官宣涨价,涉及车型超40款。

具体来看,涨价次数最多的是特斯拉。3月10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均上调1万元;3月15日,这三款车型又不同幅度地上调了1.8万元至2万元;3月17日,后轮驱动Model Y售价提高至31.69万元,涨幅1.5万元。至此,8天内特斯拉涨价3次。

调价上限在万元以上的还有小鹏汽车,于3月18日宣布涨价1.01万元至2万元;威马汽车涨价幅度在7000元至2.6万元;零跑汽车C11全系车型最高涨价3万元,成为单次涨幅最高的新能源车企。

蔚来汽车是为数不多表示短期内不会涨价的车企,但也透露,“目前国际原材料价格包括芯片供需情况,让整个供应链成本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也会根据客观环境变化灵活决策。”

对于涨价原因,多家车企表示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致。根据全球电池原材料咨询公司“基准矿物情报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的两年间,电池级钴、硫酸镍、碳酸锂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19%、55%和569%,而在三元锂电池中,锂、钴、镍等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已经达到电池材料成本的近50%。

另外,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上海钢联3月初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涨5500元/吨,均价报50万元/吨,刷新纪录高位。而在两个月前,碳酸锂均价还停留在29万元/吨。

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向界面新闻介绍,以A级车配置50kWh为例,当碳酸锂从25万元/吨上涨至50万/吨,单车成本将增长7000元至1万元;每吨镍价上涨10万元,也带来了单车三到四千元的成本上升。并且,汽车制造中的半导体材料、钢材、铝件等也都有了一定的涨幅。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平台表示,“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签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

据新能源车企相关负责人透露,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涨价两次,车企购买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上涨了2万元。

市场供需不平衡也是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表示,“锂矿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整体供给出现了相对短缺,而在需求端,由于储能、碳中和等发展过快,叠加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整个电池的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本轮原材料价格超常规上涨,在主观因素上存在有人囤货居奇,导致出现短缺和局部供需矛盾等情况。

“本轮原材料超常规上涨背离了正常供需关系,属于非理性上涨,存在炒作方为抢抓锂产能扩张前的最后窗口期,囤积居奇、蓄意哄抬物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上游企业定价应回归理性,车企也要稳住阵脚。”

王显斌指出,此次涨价对生产新能源微型车、小型车的车企影响最大,而这些车型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这些车型主打的是性价比,对电池价格的上涨更敏感,比如电池价格上涨1万块,整车成本就要上涨20%。一旦失去性价比优势后,销量会受到明显影响,车企也会更倾向于推广受电池价格影响较小的插电混动类车型。”

2月14日,长城欧拉品牌向终端传递了黑猫、白猫停止接单的通知。欧拉品牌CEO董玉东表示,虽然欧拉品牌背后有产业链的优势,但是这两款小车仍给公司带来巨额亏损。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王显斌提到,未来可能还有一部分企业加入到涨价潮之中,“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已经建言,打击原材料囤货现象,即使涨价相对而言不会上涨得像过去一个月这么激烈。”

此外,多位分析师认为随着产能的提升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新能源汽车价格会有回落可能。崔东树指出,“在下半年原材料厂商会加快产能的提升,缓解供需矛盾,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趋势会稳定下来,预计到明年会有大幅度的回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核心原材料涨价近一倍,单车成本增一至两万,这波新能源汽车调价对小型车打击更大

下半年原材料厂商会加快产能提升,缓解供需矛盾,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趋势会稳定下来,预计到明年会有大幅度的回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周姝祺

新能源汽车涨价潮还在继续。3月23日,理想汽车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理想ONE的全国统一零售价从33.8万元上调至34.98万元。这也意味着除蔚来表示短期不涨价以外,所有造车新势力均已宣布涨价。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仅3月14日到3月20日这一周的时间里,特斯拉、比亚迪、奇瑞新能源、小鹏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吉利几何汽车、长城欧拉和威马汽车等九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进入3月份以来,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官宣涨价,涉及车型超40款。

具体来看,涨价次数最多的是特斯拉。3月10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均上调1万元;3月15日,这三款车型又不同幅度地上调了1.8万元至2万元;3月17日,后轮驱动Model Y售价提高至31.69万元,涨幅1.5万元。至此,8天内特斯拉涨价3次。

调价上限在万元以上的还有小鹏汽车,于3月18日宣布涨价1.01万元至2万元;威马汽车涨价幅度在7000元至2.6万元;零跑汽车C11全系车型最高涨价3万元,成为单次涨幅最高的新能源车企。

蔚来汽车是为数不多表示短期内不会涨价的车企,但也透露,“目前国际原材料价格包括芯片供需情况,让整个供应链成本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也会根据客观环境变化灵活决策。”

对于涨价原因,多家车企表示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致。根据全球电池原材料咨询公司“基准矿物情报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的两年间,电池级钴、硫酸镍、碳酸锂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19%、55%和569%,而在三元锂电池中,锂、钴、镍等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已经达到电池材料成本的近50%。

另外,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上海钢联3月初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涨5500元/吨,均价报50万元/吨,刷新纪录高位。而在两个月前,碳酸锂均价还停留在29万元/吨。

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向界面新闻介绍,以A级车配置50kWh为例,当碳酸锂从25万元/吨上涨至50万/吨,单车成本将增长7000元至1万元;每吨镍价上涨10万元,也带来了单车三到四千元的成本上升。并且,汽车制造中的半导体材料、钢材、铝件等也都有了一定的涨幅。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平台表示,“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签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

据新能源车企相关负责人透露,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涨价两次,车企购买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上涨了2万元。

市场供需不平衡也是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表示,“锂矿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整体供给出现了相对短缺,而在需求端,由于储能、碳中和等发展过快,叠加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整个电池的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本轮原材料价格超常规上涨,在主观因素上存在有人囤货居奇,导致出现短缺和局部供需矛盾等情况。

“本轮原材料超常规上涨背离了正常供需关系,属于非理性上涨,存在炒作方为抢抓锂产能扩张前的最后窗口期,囤积居奇、蓄意哄抬物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上游企业定价应回归理性,车企也要稳住阵脚。”

王显斌指出,此次涨价对生产新能源微型车、小型车的车企影响最大,而这些车型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这些车型主打的是性价比,对电池价格的上涨更敏感,比如电池价格上涨1万块,整车成本就要上涨20%。一旦失去性价比优势后,销量会受到明显影响,车企也会更倾向于推广受电池价格影响较小的插电混动类车型。”

2月14日,长城欧拉品牌向终端传递了黑猫、白猫停止接单的通知。欧拉品牌CEO董玉东表示,虽然欧拉品牌背后有产业链的优势,但是这两款小车仍给公司带来巨额亏损。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王显斌提到,未来可能还有一部分企业加入到涨价潮之中,“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已经建言,打击原材料囤货现象,即使涨价相对而言不会上涨得像过去一个月这么激烈。”

此外,多位分析师认为随着产能的提升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新能源汽车价格会有回落可能。崔东树指出,“在下半年原材料厂商会加快产能的提升,缓解供需矛盾,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趋势会稳定下来,预计到明年会有大幅度的回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