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手机大卖,汽车疾进,小米百亿回购不解两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手机大卖,汽车疾进,小米百亿回购不解两难

“逆行”的小米能否突破?

文 | 英才杂志 张贺

造势良久,Redmi K50终于在3月22日首发上市。股价从高位大跌60%的小米集团(1810.HK),也借势于当晚发布了2021年业绩。与股价跌跌不休不同,去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69.5%。

在全球缺芯、新冠疫情持续的影响下,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0%,在全球TOP5中增速最快。14.1%的全球市占率也创历史新高。此外,去年中国大陆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300欧元或以上水平,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是上一年的2.4倍左右。

小米的「逆行」让人印象深刻,资本市场对该业绩同样欢迎,3月23日港股开盘,小米集团高开约6%,收盘上涨4.08%。

然而,就像一日的行情不能扭转趋势一样,小米靓丽的业绩,也不能掩盖其所面临的两难境地。

手机高端化步履蹒跚

纵向对比,小米2021年不仅3000元人民币或以上及300欧元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翻倍,出货量占比从约7%增长至约13%。而且其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也从2020年的1039.8元增至1097.5元。

在手机价格重心上移的同时,销量能稳步增长难能可贵。量价齐升似乎也说明小米的高端化在更进一步。

然而情况并非这么简单。

2021年华为受芯片所困,新机主要配置4G芯片而非5G芯片,而且产量受限,被迫让出高端市场。

然而本土其他品牌并没有很好地顶上,国内高端机市场从两强相争,变成苹果「独舞」。截至2022年1月,苹果已经连续4个月蝉联中国市场单机销量冠军。

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同比增长3%。但苹果同比增长40%,以摧古拉朽之势重回榜首,市场份额高达25%;小米10%的增速虽然好于OPPO、vivo,份额却仍排第四,落后于OPPO以及从华为独立出来的荣耀。

事实上,3000元人民币或以上价位并非真正的高端市场。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ASP(平均市场单价)已经从过去的1500元~2000元增长到2700元~3000元价位段。市场上所售的高端机也早已脱离3000价位,达到4000甚至5000以上。

从这个角度看,小米手机价格重心的上移与行业变化不无关系。其所披露的数据,并不能充分佐证其高端市场的表现。

行业的挑战也在继续。

荣耀CEO赵明曾表示,目前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已经到了25个月到30个月。智能手机的「蛋糕」因此受到影响,行业竞争将愈加激烈。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 年1-2 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4788. 6 万部,同比下降22.6%。同行业竞争方面,苹果也在有意识地「降维」,发布的第三代iPhone SE,直指3000元档。

而且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发展遭遇瓶颈,行业竞争从「拼硬件」转为「拼体验」。

从厂商宣传看,硬件数据的宣传略显苍白,AI技术、算法、UI的优化等成为竞争高地,国内厂商也纷纷加强自研芯片、新材料等应对高端市场的竞争。小米首款自研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首款自研充电芯片澎湃P1和「万物追焦」算法就是其中体现。

2021年小米研发支出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42.3%,增速高于营收。并且预计未来五年集团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只是这样的研发投入是否足够,还要打个问号。毕竟当前的小米已经不仅仅是手机+AIoT,还有「All in」的汽车。

小米汽车紧锣密鼓

“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去年3月小米官宣造车,雷军的豪言壮语引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吸足眼球。

互联网造车并不鲜见,但小米不同。雷军宣称未来十年,已准备好了100亿美元。All in的架势令人动容。

在2021年“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曾引用国海证券研报表示:“整车电子件BOM(物料清单)占比已经超过50%,未来比例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汽车的研发成本中2/3与电子相关,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消费电子。所以小米不做,就会被淘汰。”

小米确实言行一致。官宣造车至今,小米在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投资层出不穷。

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先后完成了激光雷达提供商禾赛科技、智慧停车方案提供商爱泊车、ADAS技术供应商纵目科技、智能车供应链公司上海几何伙伴、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等的投资。

芯片领域,小米投资了黑芝麻以及国内车规级MCU公司云途半导体。动力电池领域,蜂巢能源、赣锋锂业、中创新航也都在小米系的投资版图。

去年9月小米设立了小米汽车;11月小米汽车科技成立。同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方发布消息,表示已与小米签约,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协议显示,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都将会在北京经开区建设,同时小米汽车也将会在北京自建工厂,将会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的产能分别为15万辆。

按照雷军的计划,小米汽车将会在2024年实现首款车下线并量产。

小米和雷军并非不清楚汽车行业投资大、盈利难的风险。只是知易行难。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成为共识,各方势力纷纷涌入的情况下,行业竞争势必激烈。

而且从小米的动作看,未来并不打算采用代工模式,而是要自研、自建、自产,这对小米的资金链、供应链的挑战不可谓不大。

近日,有消息称,小米京津分公司总经理罗宝君透露,小米汽车的工程样车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亮相,并称“一定会突破大家的想象”。虽然小米官方对此未作回应,不过小米的行动力确实惊人。

在2021年业绩公告中,小米称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同时强调,保持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除了业绩公告,小米还于昨晚发布了股份回购公告。公告显示,小米集团决定,将不定期从公开市场回购不超过100亿港元股份。此举进一步彰显了小米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资本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回应。

但是能否破除当前的两难境地,还需要边走边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6.5k
  • 小米汽车否认SU7 Ultra纽北赛道“动力中断”:落叶遮挡速度传感器,动力系统无异常
  • 雷军回应小米SU7 Ultra定价对标特斯拉:实际配置比Model S Plaid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手机大卖,汽车疾进,小米百亿回购不解两难

“逆行”的小米能否突破?

文 | 英才杂志 张贺

造势良久,Redmi K50终于在3月22日首发上市。股价从高位大跌60%的小米集团(1810.HK),也借势于当晚发布了2021年业绩。与股价跌跌不休不同,去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69.5%。

在全球缺芯、新冠疫情持续的影响下,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0%,在全球TOP5中增速最快。14.1%的全球市占率也创历史新高。此外,去年中国大陆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300欧元或以上水平,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是上一年的2.4倍左右。

小米的「逆行」让人印象深刻,资本市场对该业绩同样欢迎,3月23日港股开盘,小米集团高开约6%,收盘上涨4.08%。

然而,就像一日的行情不能扭转趋势一样,小米靓丽的业绩,也不能掩盖其所面临的两难境地。

手机高端化步履蹒跚

纵向对比,小米2021年不仅3000元人民币或以上及300欧元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翻倍,出货量占比从约7%增长至约13%。而且其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也从2020年的1039.8元增至1097.5元。

在手机价格重心上移的同时,销量能稳步增长难能可贵。量价齐升似乎也说明小米的高端化在更进一步。

然而情况并非这么简单。

2021年华为受芯片所困,新机主要配置4G芯片而非5G芯片,而且产量受限,被迫让出高端市场。

然而本土其他品牌并没有很好地顶上,国内高端机市场从两强相争,变成苹果「独舞」。截至2022年1月,苹果已经连续4个月蝉联中国市场单机销量冠军。

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同比增长3%。但苹果同比增长40%,以摧古拉朽之势重回榜首,市场份额高达25%;小米10%的增速虽然好于OPPO、vivo,份额却仍排第四,落后于OPPO以及从华为独立出来的荣耀。

事实上,3000元人民币或以上价位并非真正的高端市场。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ASP(平均市场单价)已经从过去的1500元~2000元增长到2700元~3000元价位段。市场上所售的高端机也早已脱离3000价位,达到4000甚至5000以上。

从这个角度看,小米手机价格重心的上移与行业变化不无关系。其所披露的数据,并不能充分佐证其高端市场的表现。

行业的挑战也在继续。

荣耀CEO赵明曾表示,目前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已经到了25个月到30个月。智能手机的「蛋糕」因此受到影响,行业竞争将愈加激烈。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 年1-2 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4788. 6 万部,同比下降22.6%。同行业竞争方面,苹果也在有意识地「降维」,发布的第三代iPhone SE,直指3000元档。

而且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发展遭遇瓶颈,行业竞争从「拼硬件」转为「拼体验」。

从厂商宣传看,硬件数据的宣传略显苍白,AI技术、算法、UI的优化等成为竞争高地,国内厂商也纷纷加强自研芯片、新材料等应对高端市场的竞争。小米首款自研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首款自研充电芯片澎湃P1和「万物追焦」算法就是其中体现。

2021年小米研发支出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42.3%,增速高于营收。并且预计未来五年集团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只是这样的研发投入是否足够,还要打个问号。毕竟当前的小米已经不仅仅是手机+AIoT,还有「All in」的汽车。

小米汽车紧锣密鼓

“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去年3月小米官宣造车,雷军的豪言壮语引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吸足眼球。

互联网造车并不鲜见,但小米不同。雷军宣称未来十年,已准备好了100亿美元。All in的架势令人动容。

在2021年“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曾引用国海证券研报表示:“整车电子件BOM(物料清单)占比已经超过50%,未来比例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汽车的研发成本中2/3与电子相关,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消费电子。所以小米不做,就会被淘汰。”

小米确实言行一致。官宣造车至今,小米在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投资层出不穷。

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先后完成了激光雷达提供商禾赛科技、智慧停车方案提供商爱泊车、ADAS技术供应商纵目科技、智能车供应链公司上海几何伙伴、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等的投资。

芯片领域,小米投资了黑芝麻以及国内车规级MCU公司云途半导体。动力电池领域,蜂巢能源、赣锋锂业、中创新航也都在小米系的投资版图。

去年9月小米设立了小米汽车;11月小米汽车科技成立。同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方发布消息,表示已与小米签约,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协议显示,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都将会在北京经开区建设,同时小米汽车也将会在北京自建工厂,将会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的产能分别为15万辆。

按照雷军的计划,小米汽车将会在2024年实现首款车下线并量产。

小米和雷军并非不清楚汽车行业投资大、盈利难的风险。只是知易行难。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成为共识,各方势力纷纷涌入的情况下,行业竞争势必激烈。

而且从小米的动作看,未来并不打算采用代工模式,而是要自研、自建、自产,这对小米的资金链、供应链的挑战不可谓不大。

近日,有消息称,小米京津分公司总经理罗宝君透露,小米汽车的工程样车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亮相,并称“一定会突破大家的想象”。虽然小米官方对此未作回应,不过小米的行动力确实惊人。

在2021年业绩公告中,小米称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同时强调,保持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除了业绩公告,小米还于昨晚发布了股份回购公告。公告显示,小米集团决定,将不定期从公开市场回购不超过100亿港元股份。此举进一步彰显了小米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资本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回应。

但是能否破除当前的两难境地,还需要边走边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