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蝙蝠侠》未破亿,引进大片还有市场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蝙蝠侠》未破亿,引进大片还有市场吗?

从主导者到补充者。

文|毒眸 刘南豆

编辑 | 张颖

2022年的好莱坞大片在国内开局不利。上映第7天的《新蝙蝠侠》和上映第11天的《神秘海域》,目前票房都还没能突破1亿大关。

三月初,电影大盘单日票房屡屡跌破两千万关口,从业者翘首以盼这两部引进大片救市,显然,期待有一次落空了。

当然,疫情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从《神秘海域》上映的3月14日起,全国营业影院数量开始断崖式下跌。据灯塔专业版统计,22日的全国影院营业率仅48%,全国超半数影院均已停摆。即便是影院没关门的地区,基于疫情的严峻形势,观众出门消费的意愿也必然大受影响。

但即便抛开疫情的这一谁都无能为力的客观因素,两部影片的表现或许也难称满意。这背后,其实只是引进片从疫情前就出现的整体下行趋势的又一次延续。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作为奇观的引进片是曾具备新鲜感和不可替代性的,但如今随着审美的变迁,引进片无法再如从前那般,给人们带来视听体验上的革命性进步或情绪上的抚慰,于是便只能随着市场的冷热而动,再难复现“救市之作”。

疫情终会好转,但曾经作为市场主力的引进片,在疫情的考验过后,将走向何方?

失去半数影院的日子

这一轮疫情开始之前,电影市场已经冷淡很久了。在过度依赖春节档影片的长尾效应、几部中小体量的引进片也难称佳绩的情况下,3月9日和3月10日均出现了单日票房跌破2000万的“至暗时刻”。

在当时,有从业者对毒眸(ID:DomoreDumou)表示,十分期待并看好《神秘海域》与《新蝙蝠侠》两部大片的表现。看好的理由很简单,《神秘海域》作为一部纯粹的爆米花影片,能给大众带来直截了当的“爽”,这样类型的电影在内地市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了,观众有一定程度的观影刚需亟待释放。

而《新蝙蝠侠》,作为世界知名的超级英雄IP,单人电影已经暌违荧幕十年了,其在海外市场率先释放的口碑也很不错,至少在国内影迷群体中受到欢迎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苦等到两部影片上映,疫情也同步降临了。从3月13日至3月16日的三天内,全国累计营业影院数锐减了1885家,占全国影院总数的15.6%。到3月18日《新蝙蝠侠》上映时,全国营业影院数仅剩60%了。如果简单粗暴地把每日关停影院损失的票房按比例补上去,那么《新蝙蝠侠》上映5天时的票房大约在1.5亿左右,《神秘海域》上映9天时的票房约1.05亿。

当然,这种假设的不严谨之处在于,停业地区中不乏上海、深圳、天津、江苏等一二线城市重要票仓。对于引进片来说,高线城市更加是核心受众所在地。两部影片的想看数据中,一二线城市占比均达到了70%以上。因此,如果没有疫情影响,两部影片的最终票房或许还要再高于这个数值。

但即便如此,这个成绩也只能算中规中矩,距离“救市”级别的爆款还有不小差距。造成这一结果,既有影片自身的原因,也有宏观环境上的变化。

从影片自身来说,有业内分析师表示,《神秘海域》尽管符合爆米花爽片特质,但套路较为老套,缺乏新鲜感。同时,其IP本身的影响力十分有限,改编的同名游戏在国内知者甚少。而近年来大部分能在国内市场成功的爆米花影片,本身也有着高知名度的IP加成,例如《速度与激情》《哥斯拉大战金刚》《复仇者联盟》等等。在没有IP基础的情况下,除非拥有卓越的品质引发口碑效应(如《头号玩家》《疯狂动物城》),或者有庞大的营销投入以拉动新观众入场,但这在影院大规模关停的情况下并非理性的选择。

《新蝙蝠侠》的缺陷则更为明显,3个小时的观影时长、剧情上的理解门槛、非爆米花式的叙事手法,均让其无法突破影迷圈层,触达更广泛的下沉市场。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观众购票比例仅占29.5%。

更宏观的层面,疫情影响的不仅仅是影院停工这一显性要素,即便在没有关停的地区,普通老百姓出门消费意愿降低的隐性因素也不可小觑。当然,这是所有第三产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但电影是作为出门娱乐、社交等一系列消费动作当中的一环,并非所有观众都是冲着电影本身去电影院的。

而电影在大众消费中的顺位,从疫情之后也在不断降低,今年春节档的观影人次相较于去年缩水了近30%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春节这样近乎刚需的消费场景下,电影院已然难以提供足够的消费吸引力,遑论缺少节假日的冷档期。

三月,就是典型的冷档期之一。在电影消费越来越脱离大众消费的本质之后,非节假日时间能吸引到的观众数量会越来越少,大盘的冷热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而引进片,定档时间难以自主决策,如今在常规节假日档期看到引进片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时间线较长的暑期档除外)。

因此,往后的引进片,或许要长时间与冷盘共处。在大盘清冷的情况下,单片“救市”的现象将越来越难出现,只有在大盘热起来的时候,优质的影片才能实现顺势而为。

奇观不再

实际上,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前,引进片的下滑就已经初见苗头。

2017年-2019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引进片的数量分别为5部、4部、2部;票房过10亿影片中,引进片数量分别为8部、7部、5部。爆款引进片的数量和票房攫取能力都在逐年减少。

票房占比也在下滑。2017年引进片在总票房中占比为46.6%,而到了2019年下滑到了37.9%。要知道,2017年引进片数量为95部,2019年有112部,也就是说,引进片在国内上映的总数是在增长的,但票房却没有达到与之匹配的提升。

疫情之后,这一趋势无疑又更加放大了。首先是引进片供给的锐减,2020年和2021年引进片数量的总和都不及2019年,票房占比更是跌到了20%上下——从“半壁江山”变成了“气氛组”,引进片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众评论中常提起的引进片衰落原因,无非两个角度,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流变。

从生产端来看,主流商业引进片生产者好莱坞,在近几年表现出了过度的“IP依赖症”,缺乏创新。尤其在疫情过后,好莱坞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量,将生产大量的IP续作作为核心策略,令全球市场的媒体和观众都大呼审美疲劳。

但需要区分的是,这一批评究竟是更多基于艺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的。从市场表现来看,好莱坞影片正在回温。近一个月以来,以《新蝙蝠侠》《神秘海域》领衔的北美市场票房,是去年同期的6倍有余。去年年底的《蜘蛛侠·英雄无归》在全球市场也累计获得了18.84亿票房,成为了全球影史票房第六。可见,尽管从艺术层面好莱坞电影或许难以再提供新的惊喜,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莱坞大片的市场影响力仍在。

关键在于中国市场。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市场影响力并未回温。因此,在毒眸看来,更核心的变量还是消费端的中国观众。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电影审美尚未完全建立之时,大家感知电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部影片带来的奇观,而引进片就是奇观的主要提供者。2000年代,《哈利波特》《魔戒》《黑客帝国》等引进片,为当时的电影市场票房提供了不小的支撑;2010年初,《阿凡达》的火热席卷全国,许多观众跨城买票看电影,这种前所未有的奇观带来了一种近乎于旅游景点的魅力,也在客观上加速了国内3D电影设备的普及,推动了电影产业下游的升级。

但如今,随着大众审美的变迁、00后等新一代观众的成长,奇观不再是稀缺品。国产电影的奇观化制作水平也在大幅进步,引进片的定位退化至“奇观的补充者”。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毒眸,现在的中国观众,更喜欢看与自己现实生活有关的电影。它可能是历史、是爱情、是亲情,但共同点是都和自身经历、情感体验有关:“引进片在中国观众的眼中,始终是在讲一个他者的故事,这注定了它的吸引力不断下滑。”

与此同时,讲自己故事的国产影片,也在视听等技术上有着肉眼可见的进步。从《战狼2》《红海行动》到《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长津湖》,每年票房排名前列的影片都是奇观类电影制作水平的突出代表。

而观众的审美变迁,在从业者看来,其实是逐渐成熟的体现,“现在的观众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很会辨别,不像以前,是个大片就要去看,现在会综合身边人的口碑等因素去分析到底值不值得看。”

成熟的观众也能帮助建立成熟的市场。从短期来看,这固然对于传统大片是一大冲击,但面向未来,不论对于电影创作者还是营销人员来说,都能更清晰地了解到观众想要什么,将适合某一类群体的影片针对性地推荐给对应人群,带来更稳定的市场预期。

当然,引进片仍在某些类型当中保持着竞争优势,对于这些类型有偏好的观众,也将持续地成为引进片票房的支持者。比如超级英雄主题的电影、《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游戏主题的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等怪兽主题的电影,这些都属于目前国产影片难以触达的奇观类型,能给国内观众提供差异化的观影体验。

只不过这些优胜类型获胜的前提,依然是大环境的形势能有所好转。

这几年,从视听的角度,全球电影产业都难以再发掘出革命性的进步了。反倒是家庭观影、线上观影的视听体验不断进步,线下也出现了密室、剧本杀等沉浸感递进的新娱乐形式。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提供娱乐化的、正向情绪的影片并未成为国内外电影供给的主流。

这个道理对国产片和引进片是通用的,但一直以来引进片以提供奇观作为主要卖点,决定了它总是需要更大程度地扮演“口红”的角色。而像《神秘海域》这样的中庸之作和《新蝙蝠侠》这样甚至有些复古的影片,从视听和内容的角度来看都难堪大任。

不过,引进片供给还在持续,假如四月初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国产影片在清明档带动大盘热度,那么《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等影片或许有机会在更好的大环境下,迎来相应的票房增幅。也有从业者表示,今年待映的影片中,《侏罗纪世界3》是在IP和类型上最有希望复刻去年《哥斯拉大战金刚》票房表现的。

只不过这些美好的愿景,至少要等到下半年去实现了。有希望总是好的,毕竟谁都不想引进片在国内的2022年,还未开局就缴械投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蝙蝠侠》未破亿,引进大片还有市场吗?

从主导者到补充者。

文|毒眸 刘南豆

编辑 | 张颖

2022年的好莱坞大片在国内开局不利。上映第7天的《新蝙蝠侠》和上映第11天的《神秘海域》,目前票房都还没能突破1亿大关。

三月初,电影大盘单日票房屡屡跌破两千万关口,从业者翘首以盼这两部引进大片救市,显然,期待有一次落空了。

当然,疫情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从《神秘海域》上映的3月14日起,全国营业影院数量开始断崖式下跌。据灯塔专业版统计,22日的全国影院营业率仅48%,全国超半数影院均已停摆。即便是影院没关门的地区,基于疫情的严峻形势,观众出门消费的意愿也必然大受影响。

但即便抛开疫情的这一谁都无能为力的客观因素,两部影片的表现或许也难称满意。这背后,其实只是引进片从疫情前就出现的整体下行趋势的又一次延续。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作为奇观的引进片是曾具备新鲜感和不可替代性的,但如今随着审美的变迁,引进片无法再如从前那般,给人们带来视听体验上的革命性进步或情绪上的抚慰,于是便只能随着市场的冷热而动,再难复现“救市之作”。

疫情终会好转,但曾经作为市场主力的引进片,在疫情的考验过后,将走向何方?

失去半数影院的日子

这一轮疫情开始之前,电影市场已经冷淡很久了。在过度依赖春节档影片的长尾效应、几部中小体量的引进片也难称佳绩的情况下,3月9日和3月10日均出现了单日票房跌破2000万的“至暗时刻”。

在当时,有从业者对毒眸(ID:DomoreDumou)表示,十分期待并看好《神秘海域》与《新蝙蝠侠》两部大片的表现。看好的理由很简单,《神秘海域》作为一部纯粹的爆米花影片,能给大众带来直截了当的“爽”,这样类型的电影在内地市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了,观众有一定程度的观影刚需亟待释放。

而《新蝙蝠侠》,作为世界知名的超级英雄IP,单人电影已经暌违荧幕十年了,其在海外市场率先释放的口碑也很不错,至少在国内影迷群体中受到欢迎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苦等到两部影片上映,疫情也同步降临了。从3月13日至3月16日的三天内,全国累计营业影院数锐减了1885家,占全国影院总数的15.6%。到3月18日《新蝙蝠侠》上映时,全国营业影院数仅剩60%了。如果简单粗暴地把每日关停影院损失的票房按比例补上去,那么《新蝙蝠侠》上映5天时的票房大约在1.5亿左右,《神秘海域》上映9天时的票房约1.05亿。

当然,这种假设的不严谨之处在于,停业地区中不乏上海、深圳、天津、江苏等一二线城市重要票仓。对于引进片来说,高线城市更加是核心受众所在地。两部影片的想看数据中,一二线城市占比均达到了70%以上。因此,如果没有疫情影响,两部影片的最终票房或许还要再高于这个数值。

但即便如此,这个成绩也只能算中规中矩,距离“救市”级别的爆款还有不小差距。造成这一结果,既有影片自身的原因,也有宏观环境上的变化。

从影片自身来说,有业内分析师表示,《神秘海域》尽管符合爆米花爽片特质,但套路较为老套,缺乏新鲜感。同时,其IP本身的影响力十分有限,改编的同名游戏在国内知者甚少。而近年来大部分能在国内市场成功的爆米花影片,本身也有着高知名度的IP加成,例如《速度与激情》《哥斯拉大战金刚》《复仇者联盟》等等。在没有IP基础的情况下,除非拥有卓越的品质引发口碑效应(如《头号玩家》《疯狂动物城》),或者有庞大的营销投入以拉动新观众入场,但这在影院大规模关停的情况下并非理性的选择。

《新蝙蝠侠》的缺陷则更为明显,3个小时的观影时长、剧情上的理解门槛、非爆米花式的叙事手法,均让其无法突破影迷圈层,触达更广泛的下沉市场。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观众购票比例仅占29.5%。

更宏观的层面,疫情影响的不仅仅是影院停工这一显性要素,即便在没有关停的地区,普通老百姓出门消费意愿降低的隐性因素也不可小觑。当然,这是所有第三产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但电影是作为出门娱乐、社交等一系列消费动作当中的一环,并非所有观众都是冲着电影本身去电影院的。

而电影在大众消费中的顺位,从疫情之后也在不断降低,今年春节档的观影人次相较于去年缩水了近30%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春节这样近乎刚需的消费场景下,电影院已然难以提供足够的消费吸引力,遑论缺少节假日的冷档期。

三月,就是典型的冷档期之一。在电影消费越来越脱离大众消费的本质之后,非节假日时间能吸引到的观众数量会越来越少,大盘的冷热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而引进片,定档时间难以自主决策,如今在常规节假日档期看到引进片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时间线较长的暑期档除外)。

因此,往后的引进片,或许要长时间与冷盘共处。在大盘清冷的情况下,单片“救市”的现象将越来越难出现,只有在大盘热起来的时候,优质的影片才能实现顺势而为。

奇观不再

实际上,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前,引进片的下滑就已经初见苗头。

2017年-2019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引进片的数量分别为5部、4部、2部;票房过10亿影片中,引进片数量分别为8部、7部、5部。爆款引进片的数量和票房攫取能力都在逐年减少。

票房占比也在下滑。2017年引进片在总票房中占比为46.6%,而到了2019年下滑到了37.9%。要知道,2017年引进片数量为95部,2019年有112部,也就是说,引进片在国内上映的总数是在增长的,但票房却没有达到与之匹配的提升。

疫情之后,这一趋势无疑又更加放大了。首先是引进片供给的锐减,2020年和2021年引进片数量的总和都不及2019年,票房占比更是跌到了20%上下——从“半壁江山”变成了“气氛组”,引进片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众评论中常提起的引进片衰落原因,无非两个角度,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流变。

从生产端来看,主流商业引进片生产者好莱坞,在近几年表现出了过度的“IP依赖症”,缺乏创新。尤其在疫情过后,好莱坞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量,将生产大量的IP续作作为核心策略,令全球市场的媒体和观众都大呼审美疲劳。

但需要区分的是,这一批评究竟是更多基于艺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的。从市场表现来看,好莱坞影片正在回温。近一个月以来,以《新蝙蝠侠》《神秘海域》领衔的北美市场票房,是去年同期的6倍有余。去年年底的《蜘蛛侠·英雄无归》在全球市场也累计获得了18.84亿票房,成为了全球影史票房第六。可见,尽管从艺术层面好莱坞电影或许难以再提供新的惊喜,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莱坞大片的市场影响力仍在。

关键在于中国市场。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市场影响力并未回温。因此,在毒眸看来,更核心的变量还是消费端的中国观众。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电影审美尚未完全建立之时,大家感知电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部影片带来的奇观,而引进片就是奇观的主要提供者。2000年代,《哈利波特》《魔戒》《黑客帝国》等引进片,为当时的电影市场票房提供了不小的支撑;2010年初,《阿凡达》的火热席卷全国,许多观众跨城买票看电影,这种前所未有的奇观带来了一种近乎于旅游景点的魅力,也在客观上加速了国内3D电影设备的普及,推动了电影产业下游的升级。

但如今,随着大众审美的变迁、00后等新一代观众的成长,奇观不再是稀缺品。国产电影的奇观化制作水平也在大幅进步,引进片的定位退化至“奇观的补充者”。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毒眸,现在的中国观众,更喜欢看与自己现实生活有关的电影。它可能是历史、是爱情、是亲情,但共同点是都和自身经历、情感体验有关:“引进片在中国观众的眼中,始终是在讲一个他者的故事,这注定了它的吸引力不断下滑。”

与此同时,讲自己故事的国产影片,也在视听等技术上有着肉眼可见的进步。从《战狼2》《红海行动》到《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长津湖》,每年票房排名前列的影片都是奇观类电影制作水平的突出代表。

而观众的审美变迁,在从业者看来,其实是逐渐成熟的体现,“现在的观众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很会辨别,不像以前,是个大片就要去看,现在会综合身边人的口碑等因素去分析到底值不值得看。”

成熟的观众也能帮助建立成熟的市场。从短期来看,这固然对于传统大片是一大冲击,但面向未来,不论对于电影创作者还是营销人员来说,都能更清晰地了解到观众想要什么,将适合某一类群体的影片针对性地推荐给对应人群,带来更稳定的市场预期。

当然,引进片仍在某些类型当中保持着竞争优势,对于这些类型有偏好的观众,也将持续地成为引进片票房的支持者。比如超级英雄主题的电影、《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游戏主题的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等怪兽主题的电影,这些都属于目前国产影片难以触达的奇观类型,能给国内观众提供差异化的观影体验。

只不过这些优胜类型获胜的前提,依然是大环境的形势能有所好转。

这几年,从视听的角度,全球电影产业都难以再发掘出革命性的进步了。反倒是家庭观影、线上观影的视听体验不断进步,线下也出现了密室、剧本杀等沉浸感递进的新娱乐形式。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提供娱乐化的、正向情绪的影片并未成为国内外电影供给的主流。

这个道理对国产片和引进片是通用的,但一直以来引进片以提供奇观作为主要卖点,决定了它总是需要更大程度地扮演“口红”的角色。而像《神秘海域》这样的中庸之作和《新蝙蝠侠》这样甚至有些复古的影片,从视听和内容的角度来看都难堪大任。

不过,引进片供给还在持续,假如四月初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国产影片在清明档带动大盘热度,那么《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等影片或许有机会在更好的大环境下,迎来相应的票房增幅。也有从业者表示,今年待映的影片中,《侏罗纪世界3》是在IP和类型上最有希望复刻去年《哥斯拉大战金刚》票房表现的。

只不过这些美好的愿景,至少要等到下半年去实现了。有希望总是好的,毕竟谁都不想引进片在国内的2022年,还未开局就缴械投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