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千亿“复星系”悄然布局24家金融机构,谁的赚钱能力更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亿“复星系”悄然布局24家金融机构,谁的赚钱能力更强?

经历多年的资本角逐,放眼国内民企,能与郭广昌匹敌者稀有。

文 | 独角金融 付影

在群雄辈出的上海滩,复星集团实控人郭广昌叱诧商界多年。

提到郭广昌的第一桶金,要把时间拉回到30年前,从上海一处无人问津的楼盘说起。彼时,该楼盘被郭广昌注意到,不久后拿下楼盘代理销售权。幸运的是,这一年年底,也让郭广昌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起初,郭广昌主攻医药和地产,1998年,复星医药(600196.SH)前身复星实业上市招募到3.5亿的资金,“粮草”充足后,加上经历数次频繁的资本运作,郭广昌积累了大量财富,手持多家上市公司股份,江湖人称“复星系”。

截至3月24日收盘,仅复星国际(0656.HK)和复星医药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就已高达2086亿元。

今天我们要提的,是郭广昌及其旗下公司的金融业务。截至目前,复星集团金融触角延伸至银行、保险、基金、证券、期货以及支付等,共计参、控股24家金融机构,成为金融市场一位重要玩家。

1、坐拥8张保险牌照,赚钱能力最强

3月23日,复星国际披露了2021年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101亿元,其中富足板块即保险和资管业务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13.48%,为公司净利润贡献的比例达50%。从数据可知,保险和资管业务已成为复星国际重要的业绩支柱。

郭广昌与保险结缘,是在2007年,彼时,他对永安财险产生兴趣,目前,其已通过旗下三家公司总计拥有永安财险40.68%的股份。

目前,复星集团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海外等地区有8家保险机构,业务范围包括财险、寿险、特种险,以及再保险,基本实现保险全产业布局。

从投入金额看,复星集团对国外险企兴趣更浓。

国内的保险版图中,除永安财险外,复星集团入股了新华人寿保险、复星保德信人寿、复星联合健康保险、鼎睿再保险(香港)5家保险机构。根据市场公开信息以及复星国际财数披露数据,5家险企收购资金约为52.59亿元。

国外的保险版图中,复星集团入股了复星葡萄牙保险、La Positiva、Ironshore、AmeriTrust(原名MIG)4家险企,收购金额约278.27亿元。

复星集团的保险公司,为股东带来持续、低廉的现金流,同时为公司投资业务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例如,复星集团曾利用葡萄牙保险公司Fidelidade 依次收购的公司包括:德国国际时尚生活品牌Tom Tailor 23%的股权、资产处置公司中国华融1.5%的股权、悉尼地标写字楼73 Miller Street 50%的股权、英国休闲旅游集团Thomas Cook 5%的股权、德国农产品公司KTG Agrar SE 9%的股权、米兰历史性地标Palazzo Broggi 100%股权。

复星最大的投入是对Ironshore的收购,总计投资金额约25亿美元,再到出售股份,获得了约5亿美元的收入。其次是对复星葡萄牙保险的收购,2014年5月,复星以10.38亿欧元、持股比例84.99%将葡萄牙保险收入麾下。

也有个别险企快速完成退出。2014年8月和2015年11月,复星国际对Ironshore的收购发生过两笔,又于2016年12月5日宣布出售所持有的全部股份。

在复星布局险企的进程中,还曾出现过收购“夭折”事件。

2015年6月,复星国际公告称拟收购以色列保险公司Phoenix Holdings 52.31%的股权。而2016年2月,复星又公告称,终止有关Phoenix Holdings的收购行动。

这是一家在以色列提供寿险、非寿险、健康保险及长期存款的保险公司。按照复星的标准,这笔4.62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对复星来说并不算大。

对此,复星曾表示,全球动荡是其放弃收购Phoenix Holdings的原因之一。

业绩表现上,2020年净利润最高的险企是鼎睿再保险,该公司保费收入为19.66亿美元,净利润达9080万美元(合计人民币5.88亿元),同比增长140%。

也有一些险企从成立起就处于亏损泥潭。2012年成立的复星保德信人寿,成立9年以来净利润始终未能转亏为盈,2012年亏损0.67亿,2020年亏损2.42亿元;9年累计亏损近13亿元。2017年成立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净利润从2017的亏损4477万元扩大至2020年年末的亏损7436万元。

2、“踩雷”五洋债,拖累德邦证券,旗下基金产品业绩又如何?

复星集团另一张重要牌照则是券商牌照——德邦证券,由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97.93%,股权穿透发现,该公司最终实控人为郭广昌。

一宗6年前承揽的债券发行项目,令五洋建设发行债券的主承销商与债券受托管理人德邦证券身陷纠纷,其4年IPO之路也被按下暂停键,直接导致德邦证券业绩承压。

2017年8月五洋建设发行的债券“15五洋债”回购过程中构成违约,并触发“15五洋02”交叉违约,丙只债券合计违约规模达13.6亿元,五洋债危机全面爆发后,德邦证券作为发行债券主承销商也陷入危机,除了被监管处罚,多位相关责任人“下课”,还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019年11月11日,证监会再次就该案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德邦证券因未充分核查五洋建设应收账款问题、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未充分履行核查程序、未将沈阳五洲投资性房地产出售问题写入核查意见等问题,被证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合计罚没1912.44万元(其中违法所得1857万元,罚款55万元)。

同时,德邦证券的5位项目相关负责人也受到处罚。其中,对周丞玮(时任德邦证券债券融资部董事副总经理、五洋债项目负责人)、曹榕(时任德邦证券固定收益联席总经理兼债券融资部总经理,五洋债项目承做部门负责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5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对林燕(时任德邦证券分管债券业务副总裁、德邦证券债券承销业务负责人)、吴皓炜(时任德邦证券债券融资部项目经理,五洋建设债券项目组成员)、罗健(时任德邦证券债券融资部项目经理,五洋建设债券项目组成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

对于德邦证券,此次踩雷所承担的赔偿不止于此。今年2月初,据《证券时报》报道,“五洋债”案所涉中介之一德邦证券预计将按照其提供给法院的承诺再次偿付剩余执行标的一半,预计其承担的赔付总金额将超过4亿元。

回首德邦证券业绩,2015年的股市发展高点,也是德邦证券业绩最为亮眼的时候,彼时,德邦证券营收27.57亿元,净利润9.93亿元。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到了2020年,德邦证券营收10.9亿元。但德邦证券2020年报披露,公司营收14.04亿元,同比下降0.78%,净利润0.87亿元,相较于2015年高点,营收下滑明显。

自2017年五洋债违约风波以来,德邦证券债券承销业务也迅速萎缩。2017年债券承销金额位列第4的德邦证券,2018年承销总金额下降近7成,排在第19名,2019年缩水至221.12亿元,排在第31名,2020年债券承销金额为353.65亿元,排第44名。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由德邦证券控股的德邦基金,以基金经理刘长俊的管理的5只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为例,其中在基金产品“德邦优化配置混合”任期回报为正(管理时间:1年272天),德帮“福鑫”、“福星”、“福鑫”、“鑫星”系列4只混合产品任期(管理时间:216天)回报均为负,5只混合型基金区间平均回报-4.53%。

图源:爱企查

2月26日,德邦基金旗下一款名为“德邦锐丰债券基金”募集失败,原因是未满足《德邦锐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此外,2月23日,德邦基金另一则公告提醒,德邦量化优选股票(LOF)A/C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而存续基金因规模“迷你”等问题频频面临清盘可能。但截至发稿前,上述基金未发生清盘。

3月14日,德邦量化优选股票连续5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根据基金合同规定,上述产品若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自动进入清算程序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在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看来,德邦基金触及清盘的产品大部分规模较为“迷你”,这类产品的份额持有者相对集中,容易发生集中赎回情况。

去年,德邦基金5个管理岗位发生调整。

其中,2021年11月9日,德邦基金董事左畅、副总经理包景轩离职,联席总经理张騄任职公司总经理。2021年10月中旬,公司副总经理曾文煜离职,而公司上一任总经理陈星德也于同年5月离职,由董事长左畅代任。

与此同时,公司投研团队亦不稳定。2021年11月5日,任职超过6年的老牌基金经理王本昌离任,4只在管基金由吴志鹏管理。

德邦基金多年来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并不稳定。2016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71亿元、2.45亿元、1.23亿元、1.46亿元和1.98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42万元、2760万元、-6797万元、821万元和1246万元,与五年前业绩比较,德邦基金整体呈下降态势。

业内人士表示,德邦基金近几年加大对投研体系和人才建设投入的力度,导致近年归母净利润较早年有所下降。

“十年磨一剑”,对于企业来说,10年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如今,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的格局之下,德邦基金又该如何破局呢?

3、持股1家银行,年内被罚超2230万

提到郭广昌的银行布局,仅有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商银行”)一家。而郭广昌与网商银行的结缘,早在2010年的时候,其就曾表示支持马云做银行,按照他的说法,主要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境。从持股比例看,复星集团持有网商银行15.22%的股份,属于该行的第四大股东。

背靠阿里和支付宝等流量平台,网商银行在零售业务上跑马圈地,并迅速做大体量、规模,成为中国民营银行的巨头。2021年前三季度,网商银行营收同比增长62.63%至100.8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8.02%至17.89亿元。

继第一大股东蚂蚁集团IPO被叫停后,网商银行的借风之势未能在2021年继续。

2022年2月初,网商银行收到“央妈”的大额罚单,处罚金额高达2236.5万元,且有三名责任人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而遭处罚,打破民营银行最高罚款纪录,仅低于去年银行业罚款金额最高的中信银行(2021年2月5日,该行被央行总计处以罚款2890万元)。网商银行被监管处罚并非首次。2020年1月,网商银行曾因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关联交易委员会审查、未经董事会审议、部分员工提供虚假资料、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备付金管理规定等连收4张罚单,合计罚款超254万元。

近年,在“智能存款”类产品被取缔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商银行的存款规模,目前较多依赖同业负债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截至2020年末,网商银行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余额为553.61亿元,占资金业务规模的比重为44.91%,较2019年末下降20.64个百分点。

据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出具的《网商银行2020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跟踪评级报告》认为,随着存款利率监管加强,以及商业银行全面下架非自营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网商银行在拓宽资金来源方面面临挑战。

作为网商银行的大股东,蚂蚁集团上市盛宴被叫停后,2021年给资本市场带来的震颤持续不断,而网商银行的高管团队更是变动不小。

根据爱企查信息,2019年3月,井贤栋辞去董事、董事长职务,2021年8月,其辞去法人代表职务。2021年8月,金晓龙担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此之前的2019年,金晓龙由副行长升任为该行行长。2021年9月18日,冯亮替代金晓龙,被核准担任网商银行行长。

与同行业对比,民营银行资质与渠道并不占优,更关键的是,相比大型银行民营银行吸储困难,业务单一,在监管趋严下,网商银行又将何去何从?

除了上述几项重要金融业务外,支付平台、期货、融资租赁、小贷、保理等均有复星集团的身影。而最近,统统付刚刚被央行处罚,原因是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等,遭央行合计罚没225.96万元。

经历多年的资本角逐,放眼国内民企,能与郭广昌匹敌者稀有。好奇的是,多张金融牌照打上复星的“烙印”后,能否让郭广昌笑到最后?未来其是否还会继续收购更多金融牌照?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郭广昌

  • 郭广昌再谈资产有进有退:聚焦优势产业 满怀信心大力发展
  • 郭广昌世界浙商上海论坛演讲:复星旅文在私有化后,未来能够更加灵活的加快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亿“复星系”悄然布局24家金融机构,谁的赚钱能力更强?

经历多年的资本角逐,放眼国内民企,能与郭广昌匹敌者稀有。

文 | 独角金融 付影

在群雄辈出的上海滩,复星集团实控人郭广昌叱诧商界多年。

提到郭广昌的第一桶金,要把时间拉回到30年前,从上海一处无人问津的楼盘说起。彼时,该楼盘被郭广昌注意到,不久后拿下楼盘代理销售权。幸运的是,这一年年底,也让郭广昌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起初,郭广昌主攻医药和地产,1998年,复星医药(600196.SH)前身复星实业上市招募到3.5亿的资金,“粮草”充足后,加上经历数次频繁的资本运作,郭广昌积累了大量财富,手持多家上市公司股份,江湖人称“复星系”。

截至3月24日收盘,仅复星国际(0656.HK)和复星医药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就已高达2086亿元。

今天我们要提的,是郭广昌及其旗下公司的金融业务。截至目前,复星集团金融触角延伸至银行、保险、基金、证券、期货以及支付等,共计参、控股24家金融机构,成为金融市场一位重要玩家。

1、坐拥8张保险牌照,赚钱能力最强

3月23日,复星国际披露了2021年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101亿元,其中富足板块即保险和资管业务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13.48%,为公司净利润贡献的比例达50%。从数据可知,保险和资管业务已成为复星国际重要的业绩支柱。

郭广昌与保险结缘,是在2007年,彼时,他对永安财险产生兴趣,目前,其已通过旗下三家公司总计拥有永安财险40.68%的股份。

目前,复星集团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海外等地区有8家保险机构,业务范围包括财险、寿险、特种险,以及再保险,基本实现保险全产业布局。

从投入金额看,复星集团对国外险企兴趣更浓。

国内的保险版图中,除永安财险外,复星集团入股了新华人寿保险、复星保德信人寿、复星联合健康保险、鼎睿再保险(香港)5家保险机构。根据市场公开信息以及复星国际财数披露数据,5家险企收购资金约为52.59亿元。

国外的保险版图中,复星集团入股了复星葡萄牙保险、La Positiva、Ironshore、AmeriTrust(原名MIG)4家险企,收购金额约278.27亿元。

复星集团的保险公司,为股东带来持续、低廉的现金流,同时为公司投资业务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例如,复星集团曾利用葡萄牙保险公司Fidelidade 依次收购的公司包括:德国国际时尚生活品牌Tom Tailor 23%的股权、资产处置公司中国华融1.5%的股权、悉尼地标写字楼73 Miller Street 50%的股权、英国休闲旅游集团Thomas Cook 5%的股权、德国农产品公司KTG Agrar SE 9%的股权、米兰历史性地标Palazzo Broggi 100%股权。

复星最大的投入是对Ironshore的收购,总计投资金额约25亿美元,再到出售股份,获得了约5亿美元的收入。其次是对复星葡萄牙保险的收购,2014年5月,复星以10.38亿欧元、持股比例84.99%将葡萄牙保险收入麾下。

也有个别险企快速完成退出。2014年8月和2015年11月,复星国际对Ironshore的收购发生过两笔,又于2016年12月5日宣布出售所持有的全部股份。

在复星布局险企的进程中,还曾出现过收购“夭折”事件。

2015年6月,复星国际公告称拟收购以色列保险公司Phoenix Holdings 52.31%的股权。而2016年2月,复星又公告称,终止有关Phoenix Holdings的收购行动。

这是一家在以色列提供寿险、非寿险、健康保险及长期存款的保险公司。按照复星的标准,这笔4.62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对复星来说并不算大。

对此,复星曾表示,全球动荡是其放弃收购Phoenix Holdings的原因之一。

业绩表现上,2020年净利润最高的险企是鼎睿再保险,该公司保费收入为19.66亿美元,净利润达9080万美元(合计人民币5.88亿元),同比增长140%。

也有一些险企从成立起就处于亏损泥潭。2012年成立的复星保德信人寿,成立9年以来净利润始终未能转亏为盈,2012年亏损0.67亿,2020年亏损2.42亿元;9年累计亏损近13亿元。2017年成立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净利润从2017的亏损4477万元扩大至2020年年末的亏损7436万元。

2、“踩雷”五洋债,拖累德邦证券,旗下基金产品业绩又如何?

复星集团另一张重要牌照则是券商牌照——德邦证券,由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97.93%,股权穿透发现,该公司最终实控人为郭广昌。

一宗6年前承揽的债券发行项目,令五洋建设发行债券的主承销商与债券受托管理人德邦证券身陷纠纷,其4年IPO之路也被按下暂停键,直接导致德邦证券业绩承压。

2017年8月五洋建设发行的债券“15五洋债”回购过程中构成违约,并触发“15五洋02”交叉违约,丙只债券合计违约规模达13.6亿元,五洋债危机全面爆发后,德邦证券作为发行债券主承销商也陷入危机,除了被监管处罚,多位相关责任人“下课”,还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019年11月11日,证监会再次就该案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德邦证券因未充分核查五洋建设应收账款问题、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未充分履行核查程序、未将沈阳五洲投资性房地产出售问题写入核查意见等问题,被证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合计罚没1912.44万元(其中违法所得1857万元,罚款55万元)。

同时,德邦证券的5位项目相关负责人也受到处罚。其中,对周丞玮(时任德邦证券债券融资部董事副总经理、五洋债项目负责人)、曹榕(时任德邦证券固定收益联席总经理兼债券融资部总经理,五洋债项目承做部门负责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5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对林燕(时任德邦证券分管债券业务副总裁、德邦证券债券承销业务负责人)、吴皓炜(时任德邦证券债券融资部项目经理,五洋建设债券项目组成员)、罗健(时任德邦证券债券融资部项目经理,五洋建设债券项目组成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

对于德邦证券,此次踩雷所承担的赔偿不止于此。今年2月初,据《证券时报》报道,“五洋债”案所涉中介之一德邦证券预计将按照其提供给法院的承诺再次偿付剩余执行标的一半,预计其承担的赔付总金额将超过4亿元。

回首德邦证券业绩,2015年的股市发展高点,也是德邦证券业绩最为亮眼的时候,彼时,德邦证券营收27.57亿元,净利润9.93亿元。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到了2020年,德邦证券营收10.9亿元。但德邦证券2020年报披露,公司营收14.04亿元,同比下降0.78%,净利润0.87亿元,相较于2015年高点,营收下滑明显。

自2017年五洋债违约风波以来,德邦证券债券承销业务也迅速萎缩。2017年债券承销金额位列第4的德邦证券,2018年承销总金额下降近7成,排在第19名,2019年缩水至221.12亿元,排在第31名,2020年债券承销金额为353.65亿元,排第44名。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由德邦证券控股的德邦基金,以基金经理刘长俊的管理的5只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为例,其中在基金产品“德邦优化配置混合”任期回报为正(管理时间:1年272天),德帮“福鑫”、“福星”、“福鑫”、“鑫星”系列4只混合产品任期(管理时间:216天)回报均为负,5只混合型基金区间平均回报-4.53%。

图源:爱企查

2月26日,德邦基金旗下一款名为“德邦锐丰债券基金”募集失败,原因是未满足《德邦锐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此外,2月23日,德邦基金另一则公告提醒,德邦量化优选股票(LOF)A/C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而存续基金因规模“迷你”等问题频频面临清盘可能。但截至发稿前,上述基金未发生清盘。

3月14日,德邦量化优选股票连续5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根据基金合同规定,上述产品若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自动进入清算程序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在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看来,德邦基金触及清盘的产品大部分规模较为“迷你”,这类产品的份额持有者相对集中,容易发生集中赎回情况。

去年,德邦基金5个管理岗位发生调整。

其中,2021年11月9日,德邦基金董事左畅、副总经理包景轩离职,联席总经理张騄任职公司总经理。2021年10月中旬,公司副总经理曾文煜离职,而公司上一任总经理陈星德也于同年5月离职,由董事长左畅代任。

与此同时,公司投研团队亦不稳定。2021年11月5日,任职超过6年的老牌基金经理王本昌离任,4只在管基金由吴志鹏管理。

德邦基金多年来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并不稳定。2016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71亿元、2.45亿元、1.23亿元、1.46亿元和1.98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42万元、2760万元、-6797万元、821万元和1246万元,与五年前业绩比较,德邦基金整体呈下降态势。

业内人士表示,德邦基金近几年加大对投研体系和人才建设投入的力度,导致近年归母净利润较早年有所下降。

“十年磨一剑”,对于企业来说,10年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如今,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的格局之下,德邦基金又该如何破局呢?

3、持股1家银行,年内被罚超2230万

提到郭广昌的银行布局,仅有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商银行”)一家。而郭广昌与网商银行的结缘,早在2010年的时候,其就曾表示支持马云做银行,按照他的说法,主要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境。从持股比例看,复星集团持有网商银行15.22%的股份,属于该行的第四大股东。

背靠阿里和支付宝等流量平台,网商银行在零售业务上跑马圈地,并迅速做大体量、规模,成为中国民营银行的巨头。2021年前三季度,网商银行营收同比增长62.63%至100.8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8.02%至17.89亿元。

继第一大股东蚂蚁集团IPO被叫停后,网商银行的借风之势未能在2021年继续。

2022年2月初,网商银行收到“央妈”的大额罚单,处罚金额高达2236.5万元,且有三名责任人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而遭处罚,打破民营银行最高罚款纪录,仅低于去年银行业罚款金额最高的中信银行(2021年2月5日,该行被央行总计处以罚款2890万元)。网商银行被监管处罚并非首次。2020年1月,网商银行曾因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关联交易委员会审查、未经董事会审议、部分员工提供虚假资料、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备付金管理规定等连收4张罚单,合计罚款超254万元。

近年,在“智能存款”类产品被取缔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商银行的存款规模,目前较多依赖同业负债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截至2020年末,网商银行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余额为553.61亿元,占资金业务规模的比重为44.91%,较2019年末下降20.64个百分点。

据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出具的《网商银行2020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跟踪评级报告》认为,随着存款利率监管加强,以及商业银行全面下架非自营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网商银行在拓宽资金来源方面面临挑战。

作为网商银行的大股东,蚂蚁集团上市盛宴被叫停后,2021年给资本市场带来的震颤持续不断,而网商银行的高管团队更是变动不小。

根据爱企查信息,2019年3月,井贤栋辞去董事、董事长职务,2021年8月,其辞去法人代表职务。2021年8月,金晓龙担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此之前的2019年,金晓龙由副行长升任为该行行长。2021年9月18日,冯亮替代金晓龙,被核准担任网商银行行长。

与同行业对比,民营银行资质与渠道并不占优,更关键的是,相比大型银行民营银行吸储困难,业务单一,在监管趋严下,网商银行又将何去何从?

除了上述几项重要金融业务外,支付平台、期货、融资租赁、小贷、保理等均有复星集团的身影。而最近,统统付刚刚被央行处罚,原因是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等,遭央行合计罚没225.96万元。

经历多年的资本角逐,放眼国内民企,能与郭广昌匹敌者稀有。好奇的是,多张金融牌照打上复星的“烙印”后,能否让郭广昌笑到最后?未来其是否还会继续收购更多金融牌照?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