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卓然
2022年3月26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通报,昨天上海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21例,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10例;新增38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23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3月26日9时,这次疫情上海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32339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6418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67175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60077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和今天已经公布的确诊病例等相关情况,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即日起将浦东新区北蔡镇御北路235号列为中风险地区,相关地区已落实管控措施,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有市民反映,因疫情防控的原因,一些医疗机构急诊等部门接诊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后不同程度暂停服务,给患者正常就医造成不便。
对此,邬惊雷回应,为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人民群众正常就医的影响,我们要求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科学、规范、合理的防控措施,不能因疫情处置对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
他指出,要根据综合研判医疗机构的疫情风险,科学精准地提出疫情封控建议,精准划定封控范围,按规范开展环境消杀后立即开诊,对急诊、发热门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孕妇分娩室等,“非必要不封控”,建立健全备用区域应急预案,设立缓冲病房和缓冲区域。
邬惊雷强调,要加强对封控区居民的医疗保障,医疗机构要做好与地区对接,提供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特别是三级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的急诊、发热门诊等不得随意停诊,做好各种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资源调配,确保服务不中断。

接下来上海会采取怎样的防控策略?网格化核酸筛查是否还会继续开展?抗原试剂盒如何在更大范围应用,市民如何获得相关信息和指导?
邬惊雷表示,前面经过数轮筛查,发现了很多感染者。“大家从数字上看到或者发现感染者的途径上看到,我们面临的情况还是比较严峻复杂的。”
下一步,上海按照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相结合、核酸检测与抗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筛查工作,根据“切块式、网格化”要求,对全市各个街镇根据不同风险采取差别化筛查处置,及时发现隐匿感染者,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邬惊雷指出,最近国家印发的《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中,强调了科学精准,核酸筛查划定的区域大小,与风险来源、流调溯源、感染者分布、隔离管控措施等因素有关。上海根据综合研判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决定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的范围,做好核酸和抗原筛查工作。
“今天开始,我们对重点区域开展核酸筛查,在非重点区域开展抗原检测。对重点区域实施全域严格封控管理,严格落实人员居家隔离或待在单位不外出,开展1次核酸检测。”邬惊雷表示,检测结果未出前,对区域内人员持续实行管控。
在非重点区域,上海利用抗原检测速度快的特点,有组织地开展1次抗原检测,如抗原检测结果异常,立即予以固定,进行核酸检测复核。
邬惊雷强调:“抗原筛查期间,请居民朋友们非必要不外出,减少流动,做好个人防护,听从各街镇抗原筛查工作统一安排。我们已通过媒体渠道推送了有关抗原检测的演示视频和使用说明。”
他呼吁,今天,广大市民将陆续开展抗原检测,希望大家认真对照产品说明书、告知书和演示视频,开展居家自测,也希望大家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做好检测结果的报告和检测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基于目前的感染者数量,除了集中收治医疗机构,上海还启用了哪些集中隔离收治点?目前这些收治点的运行情况如何?医护人员和药品物资是否都有保障?
邬惊雷表示,根据国家新冠肺炎病例分类救治的诊疗要求,上海已经启用后备定点医院及建设集中隔离收治点,目前已在瑞金医院嘉定院区、华山医院宝山院区、周浦医院、长兴人民医院、闵行体育馆、嘉定体育馆、嘉定嘉荷新苑人才公寓等7个场所完成改建,用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的集中隔离。今天,我们还将启用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
昨天网上传苏州专门为上海病人建方舱医院,这个不属实,主要还是上海目前自己做的。邬惊雷表示:“这些集中隔离收治点,无论是原来传统的医疗机构也好,或者临时改建的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也好,都是由专业团队来做的。”
他说,瑞金和华山分别是瑞金医院和华山医院医疗团队,还有长兴医院收治点主要是新华医院医疗团队,嘉定主要是瑞金医院医疗团队,闵行主要是中山医院医疗团队在做,周浦由仁济医院团队混合进去,以团队为支撑按照国家诊疗方案对集中收治对象进行服务。
这些场所的调整功能和建立,对传染病来说很重要的就是把这些人员集中隔离起来,做工作同时,上海市卫健委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医疗力量配置、医疗服务、感染管控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在细化,确保收治对象能够及时得到救治,一个是轻症和无症状患者需要临床观察和随访,同时也需要相应医疗服务,比如这些收治点基本都使用中药;同时,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也需要治疗,对医疗服务同时提出了要求。
“从人员储备和药品保障上,目前都是好的。”邬惊雷说,“我们也在做进一步细化预案,在资源储备上无论是人力、场所还是其他抗疫物资储备,都在做好进一步储备情况。”

上海从3月16日起进行几轮网格化筛查,筛查显示的相关数据表明什么?对于持续高位的感染者数量怎么看?这两天“核酸+抗原”的筛查方式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这几天报告出来的数据估计有一点出乎大家的意外,16-20日非重点区域都筛完了,大家只能接受21、22日感染者数量有一点上涨,大家可能疑惑这两天怎么还在往上涨,与预期有点不符。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从专业角度看前一段时间的筛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的感染者都固定下来了,随着他的扩散传播就已经被阻断了,对于控制疫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点大家一定意识到!”吴凡解释,“如果我们不是重点地区加非重点区域筛查的话,今天疫情的数字绝对不是这个数,它将是指数级上升的关系。”
怎么看待这段时间病例数的上涨?
吴凡表示,一方面是从检测到数据报告其实存在延时。上一段时间上海采用的检测方式是混检方式,其好处在于推进速度比较快,界定阳性人员的速度较快,但是也带来要至少检三次的问题。
混管20个人发现了一个阳性管以后,需要进一步把20个人找出来,进行单人单管采样送检做检测。检测完之后弄清楚了谁是阳性,还要围绕阳性人员进行密接排摸,把密接、次密接界定出来,也要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和管控,这是检测的环节。
另一方面,检测出来阳性的人员,需要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他相关一系列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社会特征、传染人员包括接触人员等等,这些信息调查完之后经过核实能够达到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要求,所有网络直报中所需要的信息都是完整的才能报告,最后才是发布数据。
市民已经核酸阴性,小区怎么还不放人?
吴凡解释道,因为采用混检的方式,尤其是大规模进行混检时,不是检一个人,时间上会有延时,这是主要原因。前几天采样的完整结果要在两三天以后才能出来。
第二,一旦出现一个阳性人员以后,围绕这个阳性人员还有密接需要管控。密接有很大的感染风险,有一部分人会变成阳性,这些密接的人变成阳性也是滞后的。
“我们在刚开始筛查时发现,阳性人员大概有一半多一点是从筛查人员当中来的,但是近三日的数据告诉显示,目前阳性人员当中85%是从管控人员当中来的,这个比例就非常大了。”她说,管控人员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已经被阻断,这点非常重要。“上海每天报的是累计数,看上去数字还在涨,其实主要出现在管控人群当中。”
第三,重点区域的人先是街镇为单位,还有网格小区为单位,然后楼栋为单位一直往下筛。吴凡指出,几轮筛下来之后发现阳性检出率、尤其非重点地区阳性检出率在下降。
非重点地区阳性检出率为什么会下降而且下降非常快?
吴凡解释,原因是当筛查完发现一些区域感染者较多时,个别区域提级成为重点区域。近几日连续在非重点区域当中阳性检出率是0,经过不断动态调整重点区域,阳性检出率也在大幅下降,发现阳性越来越少。“这是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我们判断疫情今后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在检测时局部地区仍然存在人员一定的流动性,对于控制疫情来说是不利的。那么,能不能让他们不流动?
吴凡表示,整个城市要有运行和保障,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一部分人员流动性存在,这也是数据累计的情况下还会有增长的原因之一。“这样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还要开展新一轮的筛查,重点地区当中还有一定检出,而且低水平的流行也是存在,我们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核酸筛查。”
她介绍,新一轮的筛查采用分类、分层网格化的筛查,分成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重点区域方式和原来一样,全域再筛一遍根据网格化小区、企事业单位等等划成一个个网格,网格里面有阳性再筛查往下走到楼栋。
非重点区域也是大家静下来,利用这个周末做一次筛查。这次用的方式是核酸检测+抗原自我检测的组合。抗原自我检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出结果快,可以在家里自行进行检测。
“出结果快这点很重要。”吴凡表示,她在网上看到市民们更多抱怨核酸检测花的时间长,从采样到送检到复核花很长时间。所以这次上海探索了非重点区域采用自检方式进行,便捷、快捷。如果抗原检测结果出现阳性的话,还是再进行核酸复核;如果在非重点区域筛出来整个区域有比较多的阳性,整个区域还是需要动态调整,分析研判是否有必要重新作为重点区域进行管控和筛查。
“这次组合式筛查最关键的就是要全覆盖,一个都不能少,这是非常重要的。”吴凡强调
小区没有封控,为什么不让人流动?
“原因很简单,我们把所有网格化了以后,每个网格静下来,你如果想出去,就赶紧把检测结果做完,保证出去流动的人都是阴性的。”吴凡说,这是为了全覆盖和管控住疫情。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街镇在实施过程当中,不要把为城市做贡献、保障城市运行的那些流动中的人员落下,应该同样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更快、甚至让他们先做检测,来够保证城市很好的运行、不停。”
吴凡呼吁,希望大家要理解,采用“重点区域+非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抗原自检”的方式是上海目前的一种探索。
“这种探索可以说也是被逼出来的。”吴凡说,因为病毒传得快,同时这也是上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决断。
上海城市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封城?
“这行不通。”吴凡表示,上海这个城市不仅仅是上海人民的上海,还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甚至于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
“如果我们这个城市停下来,东海上就会多出很多漂在海上的国际货轮,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的经济。全部的上海市民应该有这样的大局观。”吴凡举例道。
她特别呼吁在这一轮筛查当中,上海市民能够更好展现出认真、仔细的特质,在抗原检测过程中认认真真采样,仔仔细细采样,把结果做到非常准确。小到每个人,中到每一个基层干部管控过程当中、核酸筛查过程当中一个不落全覆盖,大家一起努力,把这次核酸筛查成为一次成功的筛查检测,最后最快速度实现城市的动态清零,用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恢复日常的生活。
“抗击疫情、控制疫情,没你不行。”吴凡说。

有传言上海几个大的批发市场因为疫情影响关闭了,不少菜市场也受到影响,请问目前上海市的主副食品供应如何,采取了哪些保供措施?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按照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上海市部分批发市场和菜市场暂停了交易或调整了经营时间,加强了场地消毒和人员核酸检测。“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供应的影响,我们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比如,江桥批发市场已调整到备用场地,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整了交易品种和时间。”
“这部分市场的调整营业对我市主副食品的货源供应影响是比较有限的。”顾军表示,目前上海市主副食品供应货源充足,品种丰富。
根据监测,3月21日至25日,蔬菜批发交易量约4万吨,日均近8000吨;猪肉批发交易量4000多吨,日均超800吨。3月22日、23日因为部分批发市场配合核酸筛查和场所消毒,肉、菜交易量有所收缩,但因为相关举措及时跟上,从24日开始,交易量就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了。
顾军说,在保障主副食品供应方面,上海工作重心很明确,就是保货源、抓防疫。
在货源组织方面,上海市蔬菜、猪肉的货源还是比较充足的,重点批发市场的蔬菜日周转量稳定在6000吨以上,略高于平日水平,在江苏、山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产地可调运田头储备蔬菜2.1万吨。
猪肉来货稳定,每天交易后仍有余量。肉、菜货源有保障。比如,蔬菜集团加大产地货源对接力度,从山东、江苏调运番茄、黄瓜,从湖北调运长白萝卜,从云南、海南调运辣椒、刀豆等花色品种蔬菜。为保障交易,各部门通过建立沟通机制和发放通行证等方式,推动跨省物流畅通。
在疫情防控方面,上海制定了全市批发市场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采取各种措施,全力保障交易场所的正常运营。比如,重点批发市场经营人员和服务人员实行轮班轮休制度;各区菜市场、超市卖场、电商平台等保供企业开展批零对接,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支持转变交易方式,改对手交易为线上交易,集采直供;重点批发市场加强场地分区分片管理和人员分类管理,驻场人员闭环管理,集中居住;场内人员佩戴口罩、面屏、手套“三件套”开展交易。
另外,针对部分封控小区出现阶段性生活物资供应紧张和配送较慢的情况,上海已经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起保障协调工作机制。在市级层面,实行重点保供企业兜底机制,由百联集团、光明集团对接相关区,提供兜底保障。在区级层面,主要是落实各区属地保障责任,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封控小区生活物资供应。

市民担心现在生活必需品、主副食品不好买,还可能会涨价。上海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定物价?
对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回应,近期,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保供稳价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强对重要民生商品和防疫用品的价格监管,运用行政指导、约谈警示、承诺整改、行政处罚等监管方式,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具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根据封控区域变化,动态调整监管重点。
3月11日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连续下发文件,要求各区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封控管理区域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对监管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进行动态调整。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封控社区的周边菜场、临时售菜点等作为重点区域,把线上经营者作为重点对象,加大价格巡查检查、政策宣传和提醒告诫。
截至3月25日,全市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15284人次,检查相关单位24418户次,发放提醒告诫函19292份。对检查中发现经营者明码标价不规范等问题已督促整改。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合力守护“菜篮子”。
上海建立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一方面,共享价格监测信息、保供信息和监管信息;另一方面,强化风险研判,共同研究、会商工作措施,增强保供稳价合力。各区市场监管局也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街镇社区的沟通。比如徐汇、普陀、浦东、闵行、松江和奉贤等区局都成立了保供稳价工作专班,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和价格平稳。
三是出台指导意见,坚决打击哄抬价格行为。
昨天,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与人民群众生活最为密切的粮油肉蛋菜奶等基本民生商品和口罩、抗病毒药品等防疫用品,作为指导意见调整的范围。
同时,意见还明确了哄抬物价行为认定标准,以同一商品或同类商品日常进销差价率作为比较基准,明确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的进销差率,不得超过自身3月13日至19日期间,同一商品或同类商品的最高进销差价率,如果超过了,经查实就可以认定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
一旦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市监部门将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责令市场主体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对没有违法所得的,最高可处300万元罚款。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市监部门将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她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加强部门会商与联动,持续开展价格日常巡查和提醒告诫,及时处理举报投诉,妥善回应社会关切,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市场价格秩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