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小岛微信公号 青山子
青岛对人才的吸引力,回到了全国前列。
根据最新发布《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过去一年青岛人口增量超过15万。在已经公布2021年人口数据的城市中,青岛排名第四。
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区位较好的二线城市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先看看人口数量变化。
2021年,青岛常住总人口1025.67万人;2020年底,这一数据为1010.57万人。
青岛人口增长的强势势头是从2020年开始的,当年青岛人口增加了18.27万。在此之前,青岛每年的人口增幅,也就在10万上下浮动。
再看山东的数据,七普时山东常住人口为1.0152亿人,2021年底常住人口为1.0169亿人。相当于一年多的时间,增量为17万人。青岛的增量多达15万,济南增量也接近10万。
换句话说,山东不少地市的人口出现了外流,而且不是“省内交流”,是流出了山东。
在这种形势下,青岛与济南的龙头带动作用更要发挥。唯有聚合资源,形成高地,才能留住乃至吸引年轻人前来。
疫情之下,青岛这座城市的性价比已经凸显出来。位置优越、环境良好,经济势头也不错。
比起纸面上的房价、工资等数据,年轻人的脚步更有说服力。
去年底,青岛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533人,最终网上报名46328人,审核通过45140人,确认参考41244人,报考与招录比高达77:1。
当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要好,也是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全国36个重点城市(含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中,青岛以116115元排名全国第九,月均9676元。
国内某招聘网站去年曾发布一份最具人才吸引力排行榜,青岛位居全国第13位。
或许榜单并不是很权威,但也可以从侧面印证青岛眼下在人才中的位置。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青岛人口增量较多的近两年,正是青岛制造业起势并迎来拐点的时期。
人口增量最少的那几年,恰好是制造业的最低谷。
《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青岛工业增加值3884.0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48%,较2020年提升1.1个百分点。
这是自2006年以来,青岛工业增加值占比首次上升。
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数据——
2021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017户,较2017年增加448户,为近五年来首次突破4000户大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重回上升势头,2019年触底之后已连续两年上升,2020年和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5.5%和8.1%,两年平均增长6.8%。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承载未来青岛人口增量的,将依然是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
前两天,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发布了招聘信息,招聘PIE工程师、版图研发工程师等岗位。
在招聘信息中,芯恩透露目前公司已有1500余名员工,其中300位以上为行业资深人员,全员平均年龄33岁。
可以说,包括芯恩,以及京东方、歌尔等头部制造业企业的人才高地优势,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除了制造业,疫情这一“变量”对就业形势影响甚大,但对于青岛这样的城市,或许反而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关注。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就业机会减少,相当一部分人“被迫”离开大城市,选择回乡或者前往生活压力不是很大的城市,找一份稳定工作,抑或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
这样的城市选项中,就包括青岛。
青岛应该抓住机会,继续聚拢高端制造业企业,并降低落户门槛,做好人才房建设等工作,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
一方面,为城市带来活力;另一方面,可以缓解青岛老龄化的压力。七普数据显示,青岛60岁以上常住人口占比达20.28%,老龄化程度在全国都数得着。
毕竟,年轻人才是城市的未来。
来源:青小岛微信公众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