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光纤”)公布了公司2021年年度业绩:海外收入达人民币31亿元,同比增长约46.8%,并首次达到了公司全年收入的30%以上,实现了阶段性突破。
年报显示,2021年,长飞光纤实现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95.36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7.1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30.3%,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94元。
长飞光纤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公司早期以市场换技术,现在通过海外市场扩张,实现了技术换市场。

有专家指出,长飞光纤通过在印尼、南非、巴西和波兰建厂,先后进入了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海外市场,进一步夯实了该公司在全球光纤光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海外布局四大基地
2014年,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提出的第二年,长飞光纤敏锐的抓住了市场时机,在印尼设立光纤生产基地,成为印尼乃至东盟的首家光纤生产基地。此后,又在印尼布局光缆生产基地。
印尼基地,是长飞在海外第一个光纤合资项目,由长飞光纤与印尼PT Monas Permata Persada合资成立。该公司立足印尼,辐射周边国家和区域,成为印尼乃至东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光纤供应商之一。

在南非,长飞光纤成立非洲控股有限公司及非洲光缆有限公司,在当地设立保税仓库并建厂,将长飞本部及南非厂生产的光缆产品销往非洲。
此外,2021年年度内,该公司还完成了对位于巴西的YOFC Poliron Indústria e Comércio de Cabos Especiais Ltda.(“长飞宝利龙”)的收购。长飞宝利龙为巴西及拉丁美洲区域著名品牌。巴西及拉美区域为公司海外主要目标市场之一,该次收购是公司在该区域的首次产能布局,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国际化战略举措。
同时,针对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的实际需求状况,长飞光纤正在扩充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光纤光缆产能;该公司位于波兰的光缆生产设施建设也在如期推进。未来,长飞光纤将进一步完善覆盖国际目标市场和区域的本地化产能布局,以应对物流及政策性风险。而通过前期菲律宾、秘鲁等地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交付,公司相关业务团队迅速成长,将有利于公司构建海外综合服务能力。
3月28日晚,海通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余伟民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此前中国光纤光缆行业需求约占全球市场的50%,长期来看海外空间巨大,出海成为必然。长飞光纤通过进军海外市场,打开了公司光纤光缆的增量市场。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海外光纤光缆需求市场反弹,进而带动了该公司业绩反弹。
向海外输出技术和管理体系
长飞光纤海外市场收入首超公司总营收的30%,战略意义何在?
在庄丹看来,这意味着长飞光纤在技术上实现了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实现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据通信产业网报道,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为引进光纤拉丝技术,合资成立数家企业。经过30多年的市场洗礼,其他合资企业均已没落,只有1988年与荷兰飞利浦成立的合资公司长飞光纤,业绩一路上扬。
从技术追随者变成行业领导者,长飞光纤实现了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三大核心业务的全球第一。

三十多年,沧海桑田。长飞光纤内部人士回忆,30多年前,公司技术人员怀着朝圣心情,前往荷兰飞利浦公司学习光纤技术;30多后的今天,长飞光纤在印尼、缅甸、南非等地设立工厂,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员工,到武汉长飞光纤总部学习最新的光纤光缆技术。
这种转变向业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飞光纤已经走出了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成功发展之路。
长飞光纤战略市场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向海外公司的输出,不仅包括自主研发的光纤光缆生产设备的输出、最先进的光纤光缆技术的输出,还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质量体系的输出,以确保“长飞”品质。
技术引领市场。加速在海外城市建厂扩产,长飞光纤产品已行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庄丹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海外扩张,长飞光纤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扩大海外的光纤和光缆这个“塔基”的市场占有率,最终来保证上游长飞预制棒这个“塔尖”的销售,“预制棒是利润最高的部分”,从而实现全产业链销售,打造商业闭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