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去世 “遗忘死者无异于再次杀害他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去世 “遗忘死者无异于再次杀害他们”

他的父母均死于集中营,幸存后的他终其一生都在为那些受害者发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剥夺了我生存欲望的沉寂黑夜”。威塞尔上周六去世,享年87岁。

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1928-2016)。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生都在为纳粹大屠杀受害者发声的埃利·威塞尔于上周六去世,享年87岁。当天纽约世贸中心大楼亮起象征以色列国旗的蓝白二色,以纪念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威塞尔出生于罗马尼亚,1945年从集中营获救时,他才16岁。他的集中营回忆录《夜》是最广人知的大屠杀著作之一,而威塞尔也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在这本书里写下的信条:“遗忘死者无异于再次杀害他们。”他身兼作家、活跃人士、哲学家、教授、剧作家等多种身份,198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当年的和平奖颁奖词里,威赛尔被称为“人类的信使”,是这个“仍然充斥着暴力、压迫和种族主义的世界里最重要的精神领袖和向导之一”。

威塞尔去世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撰写了纪念长文,称赞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道德声音之一,在很多方面堪称世界的良心。”奥巴马和威塞尔的友谊始于2009年,当时他陪同奥巴马和默克尔参观了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那儿正是威塞尔当年被关押的地方。奥巴马在悼文中写道:“他不仅发声反对反犹主义,也反对一切形式的仇恨、偏执和不宽容。他请求我们,无论是作为国家还是人类,将彼此视为同胞,让‘绝不再发生’的承诺成为现实。”

威塞尔曾在1993年敦促时任总统克林顿对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暴力行为采取措施。克林顿和眼下正在参选总统的希拉里也向威赛尔表达了敬意:“埃利肩负了幸存下来的福分和责任……他用自己的言行见证并修筑了记忆的纪念碑,教育当下和未来的世代要认识到冷漠的危险。正如他时常所言,一个正直的人就能产生改变。”

中间床板从左往右数第七个人就是埃利·威赛尔,摄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数天之后。 图片来源:U.S. ARMY/ASSOCIATED PRESS

威塞尔的家乡位于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纳粹将他和他的家人掳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母亲和一个姐妹死在了那里。威塞尔和父亲后来被送到布痕瓦尔德,接着父亲也死去了。威塞尔在《夜》里写道,父亲在集中营被打时他就躲在床底下默不作声,这让他感到羞愧。1945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解放,瘦骨嶙峋的威塞尔年仅16岁。

战后威塞尔去了法国,在索邦大学学习,19岁时成为一名记者。他曾经考虑过自杀,获释后的10年里他从未写过或谈论过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1955年,27岁的威塞尔发表了意第绪语版的《夜》,后来他为全球的读者重新写作了该书。

他写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夜,那集中营的第一夜把我的人生变成了漫漫长夜,七次受诅咒,七次被封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吞没了我的信仰的火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剥夺了我生存欲望的沉寂黑夜。”

威塞尔与曼德拉

2008年《纽约时报》称《夜》大约卖出了1000万本,这其中包括2006年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将这本书列为她的读书俱乐部读物后激发的300万本销量。

威塞尔1963年成为了美国公民。他的身形瘦弱,但是演讲起来却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侧脸如雕刻般硬朗,双目如炬,加上一头银色的头发,让他仅仅是站起来也足以让听众安静下来。

他一生出版了50多本书,包括小说、非虚构写作和回忆录等,其中很多都以大屠杀为主题。他还在波士顿大学长年担任教授职务。威塞尔一生也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除了诺贝尔和平奖以外,他还受封英国荣誉骑士,奥巴马在2009年为他颁发国家人文奖章。

2009年6月5日,默克尔、奥巴马和威塞尔共同访问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营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去世 “遗忘死者无异于再次杀害他们”

他的父母均死于集中营,幸存后的他终其一生都在为那些受害者发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剥夺了我生存欲望的沉寂黑夜”。威塞尔上周六去世,享年87岁。

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1928-2016)。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生都在为纳粹大屠杀受害者发声的埃利·威塞尔于上周六去世,享年87岁。当天纽约世贸中心大楼亮起象征以色列国旗的蓝白二色,以纪念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威塞尔出生于罗马尼亚,1945年从集中营获救时,他才16岁。他的集中营回忆录《夜》是最广人知的大屠杀著作之一,而威塞尔也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在这本书里写下的信条:“遗忘死者无异于再次杀害他们。”他身兼作家、活跃人士、哲学家、教授、剧作家等多种身份,198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当年的和平奖颁奖词里,威赛尔被称为“人类的信使”,是这个“仍然充斥着暴力、压迫和种族主义的世界里最重要的精神领袖和向导之一”。

威塞尔去世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撰写了纪念长文,称赞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道德声音之一,在很多方面堪称世界的良心。”奥巴马和威塞尔的友谊始于2009年,当时他陪同奥巴马和默克尔参观了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那儿正是威塞尔当年被关押的地方。奥巴马在悼文中写道:“他不仅发声反对反犹主义,也反对一切形式的仇恨、偏执和不宽容。他请求我们,无论是作为国家还是人类,将彼此视为同胞,让‘绝不再发生’的承诺成为现实。”

威塞尔曾在1993年敦促时任总统克林顿对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暴力行为采取措施。克林顿和眼下正在参选总统的希拉里也向威赛尔表达了敬意:“埃利肩负了幸存下来的福分和责任……他用自己的言行见证并修筑了记忆的纪念碑,教育当下和未来的世代要认识到冷漠的危险。正如他时常所言,一个正直的人就能产生改变。”

中间床板从左往右数第七个人就是埃利·威赛尔,摄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数天之后。 图片来源:U.S. ARMY/ASSOCIATED PRESS

威塞尔的家乡位于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纳粹将他和他的家人掳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母亲和一个姐妹死在了那里。威塞尔和父亲后来被送到布痕瓦尔德,接着父亲也死去了。威塞尔在《夜》里写道,父亲在集中营被打时他就躲在床底下默不作声,这让他感到羞愧。1945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解放,瘦骨嶙峋的威塞尔年仅16岁。

战后威塞尔去了法国,在索邦大学学习,19岁时成为一名记者。他曾经考虑过自杀,获释后的10年里他从未写过或谈论过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1955年,27岁的威塞尔发表了意第绪语版的《夜》,后来他为全球的读者重新写作了该书。

他写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夜,那集中营的第一夜把我的人生变成了漫漫长夜,七次受诅咒,七次被封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吞没了我的信仰的火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剥夺了我生存欲望的沉寂黑夜。”

威塞尔与曼德拉

2008年《纽约时报》称《夜》大约卖出了1000万本,这其中包括2006年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将这本书列为她的读书俱乐部读物后激发的300万本销量。

威塞尔1963年成为了美国公民。他的身形瘦弱,但是演讲起来却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侧脸如雕刻般硬朗,双目如炬,加上一头银色的头发,让他仅仅是站起来也足以让听众安静下来。

他一生出版了50多本书,包括小说、非虚构写作和回忆录等,其中很多都以大屠杀为主题。他还在波士顿大学长年担任教授职务。威塞尔一生也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除了诺贝尔和平奖以外,他还受封英国荣誉骑士,奥巴马在2009年为他颁发国家人文奖章。

2009年6月5日,默克尔、奥巴马和威塞尔共同访问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营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