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研发投入占比仅2%,汤臣倍健靠什么向全球标杆药企看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研发投入占比仅2%,汤臣倍健靠什么向全球标杆药企看齐?

汤臣倍健亟需讲出新故事。

文|一味研究  小白

保健品行业造富能力依旧十足,这一点在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身上有着鲜明体现。

3月4日,汤臣倍健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汤臣倍健实现收入74.31亿元,同比增长21.93%,归母净利润17.54亿元,同比增长15.07%。

业绩可谓亮眼,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在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内,汤臣倍健的股价便从24.96元跌至21.41元,跌幅近15%,随后更是震荡下跌,股价在21元上下徘徊。

事实上,汤臣倍健的日子并不好过——近年来,汤臣倍健营收与净利增速双双大幅下滑,同时寄予厚望的子品牌“健力多”和“Life-Space”发展也并不顺利,难以成为营收支柱。

与此同时,市场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涌入,给汤臣倍健带来不小压力。

成立20多年后,汤臣倍健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慢下来”的汤臣倍健

保健品一直都算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

在“药食同源”的传统文化理念熏陶下,中国人对于保健品的接受程度较高,由此也催生出了一个庞大市场。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曾显示,2016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达1370亿元,2021年预计将接近2000亿元。

足够大的市场规模让诸多玩家赚得盆满钵满,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汤臣倍健无疑是获益最多的玩家之一。

成立于1995年的汤臣倍健集团,是国内最大的保健品公司之一,旗下包括“汤臣倍健”

“健力多”“Life-Space”等多个子品牌。

27年来,汤臣倍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两个关键词:药店与营销。

当年,保健品行业受过度营销、弄虚作假等影响而饱受争议,被认为是“智商税”“传销”的代名词。相比于保健品传统的直销模式,汤臣倍健另辟蹊径,将产品铺至了全国的药店之中,借助药店的权威性消弭了人们对保健品“智商税”的质疑,起到了正名的作用,同时其庞大的销售网络也进一步夯实了品牌壁垒。

图源:汤臣倍健官微

此外,在营销上面,汤臣倍健签约了大量体育明星为其代言,包括奥运体操冠军刘璇、篮球巨星姚明等,与体育明星的捆绑,强化了汤臣倍健产品的功能点,即“强身健体”,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不仅如此,汤臣倍健还创新性地提出了膳食营养补充剂(VDS)这一全新概念。加之前述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汤臣倍健迎来高速发展期,2010年便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第一股”。

上市后的汤臣倍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营收也从2010年的不到4亿元一路飙升至2021年的接近75亿元(财报数据),同时归母净利润也从2010年的不到1亿元涨至17.5亿元,彰显出强大的吸金能力。

看起来风光无限,但细究之下会发现,汤臣倍健近年来其实已渐露疲态。

从营收增速上来看,虽然2021年汤臣倍健营收实现21.93%的同比增幅,但与其去年订下同比30%增长的目标相距甚远,同时倘若刨除年内并表的麦优公司对应数据(汤臣倍健于2020年收购麦优),其同比增速仅为15.38%,这意味着汤臣倍健已连续第三年出现收入增速下滑的情况 ——2018~2021年,其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39.86%、20.94%、15.83%和15.38%。

净利润方面同样不容乐观。

抛开2019年因并购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 Pty Ltd(即Life-Space子品牌)导致汤臣倍健当年出现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并因此为2020年带来极高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单看2021年15.07%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其实远低于2017年43.17%与2018年30.78%的同比增长率。

汤臣倍健亟需讲出新故事。

青黄不接的子品牌

汤臣倍健的增速放缓与内外大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内部,系列品牌不给力;外部,线上电商崛起以及新锐品牌不断发起冲击。

目前,汤臣倍健的营收主要由主打膳食营养的“汤臣倍健”、主打骨关节健康的“健力多”以及主打益生菌的“Life-Space”三个子品牌贡献,但三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其中,作为汤臣倍健集团旗下主品牌,“汤臣倍健”系列产品一直以来都为集团贡献着超过50%的营收,但近年来发展也逐渐疲软,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与2020年“汤臣倍健”的同比增幅分别只有8%和11.41%,相比2018年的24.39%有明显下滑。当然,2021年“汤臣倍健”品牌重回24.36%的较高增速,但其余两个品牌又成了拖累。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品牌,无论是“健力多”还是“Life-Space”,似乎都未撑起集团的期待。

“健力多”在经历了初期集团大力扶持下的狂飙猛进之后,陷入发展瓶颈:营收增速从2017年的160%大幅降低至2020年的10.37%,2021年更是进一步下滑至7.46%。

“Life-Space”贡献的销售收入只从2019年的5.87亿元增至2021年的8.43亿元(由境内+境外组成),尤其是在境内的业务,2021年贡献不足2亿元, 不仅增长缓慢,对于汤臣倍健整体营收盘的贡献也微乎其微。

图源:汤臣倍健官微

除内部品牌发展不顺之外,外部大环境也冲击着汤臣倍健。

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疫情的影响,让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VDS)的渠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华创证券的数据显示,VDS销售线上渠道占比从2010年的2.9%一路飙升至2020年的42.7%,超越直销渠道排名第一。与此同时,药店渠道则从原来的50%左右压缩至不到20%,这也让以药店起家的汤臣倍健受到了极大冲击。

此外,不少药企也在加快布局保健品行业。2020年生物制药公司益普生宣布与美国康龙集团旗下保健食品品牌康麦斯在相关渠道开展战略合作,布局大健康领域;医药公司康恩贝也在2020年宣布实施以保健品为核心的大健康战略。相比于传统保健品公司,药企无论在药品研发还是渠道方面,都毫不逊色。

汤臣倍健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强科技会是强心剂?

为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2021年汤臣倍健在股东会上喊出了“强科技”口号,强调将通过“科学营养”“高精尖产品”“成立研究院”三方面实现向强科技型企业转型。

口号很响亮,但根据过往汤臣倍健在研发上的投入来看,能否真正执行需要打一个问号。

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1年,汤臣倍健的研发费用从1.03亿元增长至1.5亿元,但占收入的比重,已经从2018年的2.36%,连续下跌至2021年的2.02%。不仅如此,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在下滑,研发人员占比2020年的9.76%下滑至2021年的8.15%。

值得一提的是,汤臣倍健称要向全球标杆制药企业对标学习,然而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全球药企平均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就已达到13.7%,中国同期研发支出占比也有7.5%。相比之下,汤臣倍健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实在有待提高。

图源:汤臣倍健官微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逐年增长。财报数据显示,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从2018年的12.8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24.8亿元,其中前三年均占营收比重的30%,2021年则达到33.35%,同比增长了36.3%。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保健品行业早已过了蒙眼狂奔的阶段,对汤臣倍健来说,舍得在研发上下本钱,真正成为“强科技”企业,才更有希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持续保持优势。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汤臣倍健,杀出重围却又被包围》,市值榜

2.《汤臣倍健造富神话褪色》,市界

3.《汤臣倍健“吸金”能力大降,保健品不香了?》,财熵

4.《这个卖保健品的珠海老板赚了200亿》,市界

排版 | 艺馨

监制 | 小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汤臣倍健

2.7k
  • 汤臣倍健(300146.SZ):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为8.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4.31%
  • 机构风向标 | 汤臣倍健(300146)2024年三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1.60个百分点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研发投入占比仅2%,汤臣倍健靠什么向全球标杆药企看齐?

汤臣倍健亟需讲出新故事。

文|一味研究  小白

保健品行业造富能力依旧十足,这一点在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身上有着鲜明体现。

3月4日,汤臣倍健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汤臣倍健实现收入74.31亿元,同比增长21.93%,归母净利润17.54亿元,同比增长15.07%。

业绩可谓亮眼,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在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内,汤臣倍健的股价便从24.96元跌至21.41元,跌幅近15%,随后更是震荡下跌,股价在21元上下徘徊。

事实上,汤臣倍健的日子并不好过——近年来,汤臣倍健营收与净利增速双双大幅下滑,同时寄予厚望的子品牌“健力多”和“Life-Space”发展也并不顺利,难以成为营收支柱。

与此同时,市场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涌入,给汤臣倍健带来不小压力。

成立20多年后,汤臣倍健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慢下来”的汤臣倍健

保健品一直都算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

在“药食同源”的传统文化理念熏陶下,中国人对于保健品的接受程度较高,由此也催生出了一个庞大市场。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曾显示,2016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达1370亿元,2021年预计将接近2000亿元。

足够大的市场规模让诸多玩家赚得盆满钵满,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汤臣倍健无疑是获益最多的玩家之一。

成立于1995年的汤臣倍健集团,是国内最大的保健品公司之一,旗下包括“汤臣倍健”

“健力多”“Life-Space”等多个子品牌。

27年来,汤臣倍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两个关键词:药店与营销。

当年,保健品行业受过度营销、弄虚作假等影响而饱受争议,被认为是“智商税”“传销”的代名词。相比于保健品传统的直销模式,汤臣倍健另辟蹊径,将产品铺至了全国的药店之中,借助药店的权威性消弭了人们对保健品“智商税”的质疑,起到了正名的作用,同时其庞大的销售网络也进一步夯实了品牌壁垒。

图源:汤臣倍健官微

此外,在营销上面,汤臣倍健签约了大量体育明星为其代言,包括奥运体操冠军刘璇、篮球巨星姚明等,与体育明星的捆绑,强化了汤臣倍健产品的功能点,即“强身健体”,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不仅如此,汤臣倍健还创新性地提出了膳食营养补充剂(VDS)这一全新概念。加之前述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汤臣倍健迎来高速发展期,2010年便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第一股”。

上市后的汤臣倍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营收也从2010年的不到4亿元一路飙升至2021年的接近75亿元(财报数据),同时归母净利润也从2010年的不到1亿元涨至17.5亿元,彰显出强大的吸金能力。

看起来风光无限,但细究之下会发现,汤臣倍健近年来其实已渐露疲态。

从营收增速上来看,虽然2021年汤臣倍健营收实现21.93%的同比增幅,但与其去年订下同比30%增长的目标相距甚远,同时倘若刨除年内并表的麦优公司对应数据(汤臣倍健于2020年收购麦优),其同比增速仅为15.38%,这意味着汤臣倍健已连续第三年出现收入增速下滑的情况 ——2018~2021年,其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39.86%、20.94%、15.83%和15.38%。

净利润方面同样不容乐观。

抛开2019年因并购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 Pty Ltd(即Life-Space子品牌)导致汤臣倍健当年出现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并因此为2020年带来极高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单看2021年15.07%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其实远低于2017年43.17%与2018年30.78%的同比增长率。

汤臣倍健亟需讲出新故事。

青黄不接的子品牌

汤臣倍健的增速放缓与内外大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内部,系列品牌不给力;外部,线上电商崛起以及新锐品牌不断发起冲击。

目前,汤臣倍健的营收主要由主打膳食营养的“汤臣倍健”、主打骨关节健康的“健力多”以及主打益生菌的“Life-Space”三个子品牌贡献,但三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其中,作为汤臣倍健集团旗下主品牌,“汤臣倍健”系列产品一直以来都为集团贡献着超过50%的营收,但近年来发展也逐渐疲软,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与2020年“汤臣倍健”的同比增幅分别只有8%和11.41%,相比2018年的24.39%有明显下滑。当然,2021年“汤臣倍健”品牌重回24.36%的较高增速,但其余两个品牌又成了拖累。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品牌,无论是“健力多”还是“Life-Space”,似乎都未撑起集团的期待。

“健力多”在经历了初期集团大力扶持下的狂飙猛进之后,陷入发展瓶颈:营收增速从2017年的160%大幅降低至2020年的10.37%,2021年更是进一步下滑至7.46%。

“Life-Space”贡献的销售收入只从2019年的5.87亿元增至2021年的8.43亿元(由境内+境外组成),尤其是在境内的业务,2021年贡献不足2亿元, 不仅增长缓慢,对于汤臣倍健整体营收盘的贡献也微乎其微。

图源:汤臣倍健官微

除内部品牌发展不顺之外,外部大环境也冲击着汤臣倍健。

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疫情的影响,让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VDS)的渠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华创证券的数据显示,VDS销售线上渠道占比从2010年的2.9%一路飙升至2020年的42.7%,超越直销渠道排名第一。与此同时,药店渠道则从原来的50%左右压缩至不到20%,这也让以药店起家的汤臣倍健受到了极大冲击。

此外,不少药企也在加快布局保健品行业。2020年生物制药公司益普生宣布与美国康龙集团旗下保健食品品牌康麦斯在相关渠道开展战略合作,布局大健康领域;医药公司康恩贝也在2020年宣布实施以保健品为核心的大健康战略。相比于传统保健品公司,药企无论在药品研发还是渠道方面,都毫不逊色。

汤臣倍健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强科技会是强心剂?

为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2021年汤臣倍健在股东会上喊出了“强科技”口号,强调将通过“科学营养”“高精尖产品”“成立研究院”三方面实现向强科技型企业转型。

口号很响亮,但根据过往汤臣倍健在研发上的投入来看,能否真正执行需要打一个问号。

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1年,汤臣倍健的研发费用从1.03亿元增长至1.5亿元,但占收入的比重,已经从2018年的2.36%,连续下跌至2021年的2.02%。不仅如此,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在下滑,研发人员占比2020年的9.76%下滑至2021年的8.15%。

值得一提的是,汤臣倍健称要向全球标杆制药企业对标学习,然而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全球药企平均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就已达到13.7%,中国同期研发支出占比也有7.5%。相比之下,汤臣倍健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实在有待提高。

图源:汤臣倍健官微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逐年增长。财报数据显示,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从2018年的12.8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24.8亿元,其中前三年均占营收比重的30%,2021年则达到33.35%,同比增长了36.3%。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保健品行业早已过了蒙眼狂奔的阶段,对汤臣倍健来说,舍得在研发上下本钱,真正成为“强科技”企业,才更有希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持续保持优势。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汤臣倍健,杀出重围却又被包围》,市值榜

2.《汤臣倍健造富神话褪色》,市界

3.《汤臣倍健“吸金”能力大降,保健品不香了?》,财熵

4.《这个卖保健品的珠海老板赚了200亿》,市界

排版 | 艺馨

监制 | 小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