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他人的灾难接二连三来的时候,我们开始麻木到选择视而不见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他人的灾难接二连三来的时候,我们开始麻木到选择视而不见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魏思孝、濒死记录、简·雅各布斯、阿富汗战争、大唐气象、城市历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林子人

《王能好》

魏思孝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3

这是青年小说集魏思孝的最新长篇小说,也是“乡村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小说以农民王能好的出走、回归和意外死亡为线索,展现当代农民的的生存路径。他在老家的七天生活,也是他余生中的最后骚动。小说的封底即是作者写给王能好的墓志铭:山东淄博人,生于1969年,卒于2019年,享年五十。他自幼多话,学历高小。种过地,打过工,会盖房,干过装修,能熟练使用各类农具,不擅用与电有关的器械。 

魏思孝承认自己的小说有人物原型,正是这些他生活中最熟悉亲密人物的命运——遭遇意外身故的表哥、因为痴傻走丢的大伯——触动了他。小说写作于新冠疫情期间,他也将自己在2020年春节前后与母亲无聊至极地待在农村小家的片段用到了小说里,也对疫情中的灾难有所思考,“他人的灾难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群情激愤,他人的灾难接二连三来的时候,我们开始麻木到选择视而不见。” 

《我存在:十七段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

[英]玛姬·欧法洛 著 刘雅娟 译 
鹿书deerbook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2-2

本书是关于一个女性十七次直面死亡的回忆录,也是一部濒死体验报告。全书以全身多个器官作为章节标题,于是我们看到题为脖子(1990)、肺(1998)、脖子(2002)的故事。小时候,她身患重病,饱受残疾之苦,人们甚至估计她命不久矣。十几岁时,她渴望逃脱,却几乎以灾难收尾。成年之后,她成了准妈妈,却因医院管理不善,在孕期遭遇了一系列可怕的变故,第二次做妈妈的经历更是异常坎坷,她的第二个孩子也似乎继承了她多舛的命运。

玛姬·欧法洛,1972年出生于北爱尔兰。一路走来,她的每一步都步履维艰,却屡次转危为安。这些经历在她生命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促使她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思考。2005年,欧法洛凭借《我们之间的距离》荣获2005年毛姆奖,又凭借《牵手之初》荣获2010年科斯塔小说奖。

《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

[美]罗伯特·卡尼格尔 著 林心如 译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1

本书是现代城市思想家简·雅各布斯(1916—2006)的个人全面传记。1961年,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本书向我们展现了雅各布斯个人思想的成长历程以及当时身为女性所遇到的攻击与她的反抗——她养育了三个孩子,写了七本书,拯救所居住的社区,被捕两次;她曾反对美国城市规划巨擘罗伯特·摩西的纽约高速公路计划,以及城市更新浪潮下的改造计划。与男性学者不同,简·雅各布斯需要往返于各样家庭杂事,响应他人的需要,在极大程度上没有那些往往支持着男人职业生涯的小支柱和额外补贴作为缓解。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下,她为被损害的群体发声,亦努力开辟自己的独立空间,守卫自己的生活。

借由她的生平,我们也得以回望20世纪下半叶的智识年代。彼时,美国社会经历着现代主义统治下的城市更新运动、“冷战”格局下的高压政治,以及因越南战争而起的反战精神与反叛思潮。在那个主流话语拥有绝对权威的年代,雅各布斯的反传统姿态犹显独特。

《阿富汗文件: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谎言、欺骗与真相》

[美]克雷格·惠特洛克 著 陈小迁 张文斗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2-3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漫长的战争。从2001年起,在长达20年时间里,美国是与阿富汗打交道的主要国家。它在阿富汗做了什么?为什么耗资巨大却败给这个贫穷弱小的国家?如今阿富汗战争已经宣告结束,它被记录为美国在21世纪酿造的一场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本书是对这场战争的深度调查,揭示了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前因后果,包括美国为何攻打阿富汗,在战争期间做了什么,从中折射出局势改变的必然性。作者获取了大量美国政府未敢公开的内部文件,在本书中揭示了美国如何陷入一场劳师动众的战争,并决心对公众隐瞒失败的真相。

“阿富汗文件”原本来自美国国会下设的阿富汗重建特别监察长办公室整理的“吸取教训”采访实录,题为《美国需要学习什么:阿富汗战争20年教训》,旨在审视美国在阿富汗政策失败的原因。文件长达2000多页,搜集了战争中关键决策者和战争亲历者的采访实录,包括五角大楼官员、军事将领、外交人员、商人、援助人员等。

《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

陈望衡 范明华 等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大唐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丰厚的物质财富,也拥有灿烂、辉煌的精神财富。从长安城到大明宫、从乐山大佛到顺陵石狮,唐代艺术气势磅礴、虎虎生威,给人向上的精神力量。敦煌壁画、金碧山水、唐诗,唐代艺术有鲜活的情感和无尽的意味。“吴带当风”“铁画银钩”,唐代艺术将灵动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张扬、这样辉煌的美,反映出的是情理兼得、力韵互含、刚柔相济、象意合一的审美理想,是繁华、富裕、强大、开放的气概与大国风范。

本书以唐人的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从文学、书画、乐舞、雕塑、建筑、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等各个维度深入,品味唐人的审美情趣、探讨唐人的审美观念。作者陈望衡和范明华都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全球化简史》

[美]马克·莱文森 著 方宇 译 
果麦文化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3

世界在很早以前就已经高度全球化了,正如历史学家所说,德国的美国化早在18世纪引入马铃薯就开始了,而当下所说的全球化是随着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快速发展的。在本书中作者提出,全球化不断调整,以适应技术变迁、人口压力、企业家的野心和政府行动。从第三波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第二个10年前期)说起,他发现这个阶段强调企业得以组织远距离价值链的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构建了一种与以往任何经济关系都有着本质区别的关系。马克·莱文森是《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他的前作《集装箱改变世界》曾引入中文版,书中展现了远距离供应链是如何被一项不起眼的创新(集装箱)所塑造的,而它就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全球化标志。回顾历史,他试图说服读者,全球化不会消亡,而是进入全新的阶段,这个阶段里,世界经济将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然,全球化除了给人类带来方便与益处,也有不少弊端:国家内部的不平等愈演愈烈,靠工资度日的劳动者往往发现,他们将不得不与遥远国家的低收入劳动者直接竞争;大城市分得了经济增长的大部分红利,小城镇却萎靡不振;而各国政府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本国经济的控制。

《伟大的城市:70座闪耀世界文明史的光辉之城》

[英]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 著 孙力 译 
未读·文艺家 |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22-3

在学会种地之前,人类以狩猎为生。早期的猎人们四处漂泊——他们不得不总是在路上,因为猎物到哪儿,他们就得跟到哪儿。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农耕活动出现,建筑随之诞生。人们开始在耕种的土地附近盖起了成群的房屋,就这样由村发展成镇,再由镇发展成城市。本书选择了70座城市,以时间为轴,分为古代世界、公元第一个千年、中世纪、早期现代世界和现代世界五大部分,时间跨度超过5000年,地理版图遍及六大洲。作者是英国历史学家、游记作家,曾任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联合主席。书中还附有290幅精美插图,包括珍贵古地图、考古照、手绘画作、艺术品图等。

书中的第一部分介绍的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城市,公元100年之后兴起的城市并不在此列。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城市,它和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都是最古老城市的代表,这批最古老的城市如今在地面之上已没有多少遗存。古埃及文明在本书中将由孟斐斯和底比斯这两座城市来予以体现:古埃及的很多古迹、绘画、雕刻、铭文留存于世,这就使得古埃及文明成为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明确概念的最古老的文化。耶路撒冷则是一个特例,虽然它不像希腊和罗马那样拥有规模庞大的宏伟古典建筑,但是它对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货币幻觉》

[美]欧文·费雪 著 曹乾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4

觉得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涨了还是不够用?这说明你出现了货币幻觉。货币幻觉的概念首次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它指人的一种心理错觉,即决策时只看到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视了实际购买力的变化。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费雪方程式的提出者欧文·费雪在本书中系统阐述了货币幻觉的概念,讨论为什么货币的购买力不稳定,而不稳定又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有哪些危害,并分别站在个人、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提出补救办法:比如用指数衡量货币购买力,并根据指数调整工资等;或直接用指数创造商品本位,取代当时的金本位。这本书面向普通大众,首次出版于1928年,此次是首次引入中文出版。

本书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货币的认识,还能帮助个人在生活、投资决策时少受货币幻觉的影响。这本书属于“食货志”系列,这个系列还包括赫伯特·西蒙《人类活动中的理性》、大卫·D.弗里德曼《经济学与法律的对话》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他人的灾难接二连三来的时候,我们开始麻木到选择视而不见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魏思孝、濒死记录、简·雅各布斯、阿富汗战争、大唐气象、城市历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林子人

《王能好》

魏思孝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3

这是青年小说集魏思孝的最新长篇小说,也是“乡村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小说以农民王能好的出走、回归和意外死亡为线索,展现当代农民的的生存路径。他在老家的七天生活,也是他余生中的最后骚动。小说的封底即是作者写给王能好的墓志铭:山东淄博人,生于1969年,卒于2019年,享年五十。他自幼多话,学历高小。种过地,打过工,会盖房,干过装修,能熟练使用各类农具,不擅用与电有关的器械。 

魏思孝承认自己的小说有人物原型,正是这些他生活中最熟悉亲密人物的命运——遭遇意外身故的表哥、因为痴傻走丢的大伯——触动了他。小说写作于新冠疫情期间,他也将自己在2020年春节前后与母亲无聊至极地待在农村小家的片段用到了小说里,也对疫情中的灾难有所思考,“他人的灾难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群情激愤,他人的灾难接二连三来的时候,我们开始麻木到选择视而不见。” 

《我存在:十七段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

[英]玛姬·欧法洛 著 刘雅娟 译 
鹿书deerbook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2-2

本书是关于一个女性十七次直面死亡的回忆录,也是一部濒死体验报告。全书以全身多个器官作为章节标题,于是我们看到题为脖子(1990)、肺(1998)、脖子(2002)的故事。小时候,她身患重病,饱受残疾之苦,人们甚至估计她命不久矣。十几岁时,她渴望逃脱,却几乎以灾难收尾。成年之后,她成了准妈妈,却因医院管理不善,在孕期遭遇了一系列可怕的变故,第二次做妈妈的经历更是异常坎坷,她的第二个孩子也似乎继承了她多舛的命运。

玛姬·欧法洛,1972年出生于北爱尔兰。一路走来,她的每一步都步履维艰,却屡次转危为安。这些经历在她生命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促使她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思考。2005年,欧法洛凭借《我们之间的距离》荣获2005年毛姆奖,又凭借《牵手之初》荣获2010年科斯塔小说奖。

《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

[美]罗伯特·卡尼格尔 著 林心如 译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1

本书是现代城市思想家简·雅各布斯(1916—2006)的个人全面传记。1961年,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本书向我们展现了雅各布斯个人思想的成长历程以及当时身为女性所遇到的攻击与她的反抗——她养育了三个孩子,写了七本书,拯救所居住的社区,被捕两次;她曾反对美国城市规划巨擘罗伯特·摩西的纽约高速公路计划,以及城市更新浪潮下的改造计划。与男性学者不同,简·雅各布斯需要往返于各样家庭杂事,响应他人的需要,在极大程度上没有那些往往支持着男人职业生涯的小支柱和额外补贴作为缓解。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下,她为被损害的群体发声,亦努力开辟自己的独立空间,守卫自己的生活。

借由她的生平,我们也得以回望20世纪下半叶的智识年代。彼时,美国社会经历着现代主义统治下的城市更新运动、“冷战”格局下的高压政治,以及因越南战争而起的反战精神与反叛思潮。在那个主流话语拥有绝对权威的年代,雅各布斯的反传统姿态犹显独特。

《阿富汗文件: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谎言、欺骗与真相》

[美]克雷格·惠特洛克 著 陈小迁 张文斗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2-3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漫长的战争。从2001年起,在长达20年时间里,美国是与阿富汗打交道的主要国家。它在阿富汗做了什么?为什么耗资巨大却败给这个贫穷弱小的国家?如今阿富汗战争已经宣告结束,它被记录为美国在21世纪酿造的一场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本书是对这场战争的深度调查,揭示了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前因后果,包括美国为何攻打阿富汗,在战争期间做了什么,从中折射出局势改变的必然性。作者获取了大量美国政府未敢公开的内部文件,在本书中揭示了美国如何陷入一场劳师动众的战争,并决心对公众隐瞒失败的真相。

“阿富汗文件”原本来自美国国会下设的阿富汗重建特别监察长办公室整理的“吸取教训”采访实录,题为《美国需要学习什么:阿富汗战争20年教训》,旨在审视美国在阿富汗政策失败的原因。文件长达2000多页,搜集了战争中关键决策者和战争亲历者的采访实录,包括五角大楼官员、军事将领、外交人员、商人、援助人员等。

《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

陈望衡 范明华 等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大唐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丰厚的物质财富,也拥有灿烂、辉煌的精神财富。从长安城到大明宫、从乐山大佛到顺陵石狮,唐代艺术气势磅礴、虎虎生威,给人向上的精神力量。敦煌壁画、金碧山水、唐诗,唐代艺术有鲜活的情感和无尽的意味。“吴带当风”“铁画银钩”,唐代艺术将灵动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张扬、这样辉煌的美,反映出的是情理兼得、力韵互含、刚柔相济、象意合一的审美理想,是繁华、富裕、强大、开放的气概与大国风范。

本书以唐人的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从文学、书画、乐舞、雕塑、建筑、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等各个维度深入,品味唐人的审美情趣、探讨唐人的审美观念。作者陈望衡和范明华都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全球化简史》

[美]马克·莱文森 著 方宇 译 
果麦文化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3

世界在很早以前就已经高度全球化了,正如历史学家所说,德国的美国化早在18世纪引入马铃薯就开始了,而当下所说的全球化是随着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快速发展的。在本书中作者提出,全球化不断调整,以适应技术变迁、人口压力、企业家的野心和政府行动。从第三波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第二个10年前期)说起,他发现这个阶段强调企业得以组织远距离价值链的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构建了一种与以往任何经济关系都有着本质区别的关系。马克·莱文森是《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他的前作《集装箱改变世界》曾引入中文版,书中展现了远距离供应链是如何被一项不起眼的创新(集装箱)所塑造的,而它就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全球化标志。回顾历史,他试图说服读者,全球化不会消亡,而是进入全新的阶段,这个阶段里,世界经济将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然,全球化除了给人类带来方便与益处,也有不少弊端:国家内部的不平等愈演愈烈,靠工资度日的劳动者往往发现,他们将不得不与遥远国家的低收入劳动者直接竞争;大城市分得了经济增长的大部分红利,小城镇却萎靡不振;而各国政府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本国经济的控制。

《伟大的城市:70座闪耀世界文明史的光辉之城》

[英]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 著 孙力 译 
未读·文艺家 |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22-3

在学会种地之前,人类以狩猎为生。早期的猎人们四处漂泊——他们不得不总是在路上,因为猎物到哪儿,他们就得跟到哪儿。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农耕活动出现,建筑随之诞生。人们开始在耕种的土地附近盖起了成群的房屋,就这样由村发展成镇,再由镇发展成城市。本书选择了70座城市,以时间为轴,分为古代世界、公元第一个千年、中世纪、早期现代世界和现代世界五大部分,时间跨度超过5000年,地理版图遍及六大洲。作者是英国历史学家、游记作家,曾任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联合主席。书中还附有290幅精美插图,包括珍贵古地图、考古照、手绘画作、艺术品图等。

书中的第一部分介绍的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城市,公元100年之后兴起的城市并不在此列。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城市,它和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都是最古老城市的代表,这批最古老的城市如今在地面之上已没有多少遗存。古埃及文明在本书中将由孟斐斯和底比斯这两座城市来予以体现:古埃及的很多古迹、绘画、雕刻、铭文留存于世,这就使得古埃及文明成为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明确概念的最古老的文化。耶路撒冷则是一个特例,虽然它不像希腊和罗马那样拥有规模庞大的宏伟古典建筑,但是它对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货币幻觉》

[美]欧文·费雪 著 曹乾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4

觉得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涨了还是不够用?这说明你出现了货币幻觉。货币幻觉的概念首次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它指人的一种心理错觉,即决策时只看到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视了实际购买力的变化。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费雪方程式的提出者欧文·费雪在本书中系统阐述了货币幻觉的概念,讨论为什么货币的购买力不稳定,而不稳定又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有哪些危害,并分别站在个人、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提出补救办法:比如用指数衡量货币购买力,并根据指数调整工资等;或直接用指数创造商品本位,取代当时的金本位。这本书面向普通大众,首次出版于1928年,此次是首次引入中文出版。

本书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货币的认识,还能帮助个人在生活、投资决策时少受货币幻觉的影响。这本书属于“食货志”系列,这个系列还包括赫伯特·西蒙《人类活动中的理性》、大卫·D.弗里德曼《经济学与法律的对话》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