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把逝者的家还原成他从未住过的样子:遗物整理师眼中的孤独与死亡 | 清明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把逝者的家还原成他从未住过的样子:遗物整理师眼中的孤独与死亡 | 清明节

孤独死越来越多,是遗物整理师这份职业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独居的人才会经历孤独死。金玺别整理过的大部分现场都是一团糟,他认为,我们离开后留下的东西越简单,越能减轻家属的悲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金玺别做过12年葬礼礼仪师,并在2007年成为了一位遗物整理师。他是韩国第一家遗物整理公司BIOHARZRD的创始人,也是《我是遗物整理师》一书的作者。相较前一份工作,他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时说,遗物整理工作“可以减轻活着的人的痛苦,也是人世间真正需要的一件事”。葬礼礼仪师需要面对尸体,和留下来的人打交道,而遗物整理师在工作过程中面对的是逝者的生活情况、性格甚至完整的一生。“遗物整理师面对的,是一个人的最后,”金玺别说。

根据《我是遗物整理师》改编的电视剧《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于2021年上映,目前豆瓣评分9.1,这也改变了金玺别的生活。一些团体会邀请他去做演讲,但他为此感到不好意思,“我只是把写在书里的内容说出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但是总是会听到很多感谢的话,到现在我都会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无疑已改变了很多人对遗物整理师这份职业的固有印象——“刚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被很多人都看不起,不过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在夸我很了不起了。”

《我是遗物整理师》
[韩]金玺别 [韩]全爱圆 著 萧素菁 译
接力出版社 2022-4-1

在孤独中活着,在孤独中死去

在金玺别看来,遗物整理师的诞生与“孤独死”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他在专访中提到,“大家庭的时代已经过去,孩子们很早就会独立,到外面一个人生活,所以一人家具也变得越来越多。现如今离婚率也居高不下,一个人生活的人非常多。”

在韩国,在家办葬礼的习俗正渐渐消失,很多公司会代替遗属办葬礼,也有专门的殡仪馆出现。网络时代的技术发展也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随着智能和手机的普及,现在已经不是面对面地互相问候的时代了,”金玺别认为,孤独死在这种情况下注定越来越多。

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孤独死呢?他注意到了这其中亦有阶级的差异,“我整理过的大部分家庭都是条件很贫苦的,”金玺别从经验中得出结论:社会地位和财产会让一个人拥有更加丰富的社交;家庭条件贫困则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是让人远离社会、自我孤立的原因之一。”这一现象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间也有差异,因韩国政府会定期访问独自生活的老人,老人的孤独死亡率大幅下降,目前孤独死占比最多的是40-50岁的人。

作为遗物整理师,金玺别目睹的是孤独的终局。“孤独,其实就是孤单。孤单会让人疲乏,远离社会,孤立自己,让人患上抑郁症,最终做出可怕的决定。死后无人知晓,数日后才会被发现,尸体已经腐烂,留不下完整的面貌,这种死亡是让人很不舒服的。”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他收到了一份遗物整理的委托,当他赶到死者家门口的时候,发现有一份过期很久的便当。在疫情中,即便外卖送到,往往也不会当面交给对方。他想象着,当逝者在生死边缘挣扎,死后尸体慢慢变得冰冷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一刻在发生什么事情。金玺别说,“我在想,如果可以亲自把这份便当送到他的手上,那么也许他就可以接受别人的帮助,现在也会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左:金玺别  右:全爱圆(本书合作者、金玺别爱人)

并不是只有独居的人才会经历孤独死。在书中,金玺别讲述了一次难忘的经历。有一家人,爸爸、妈妈、孩子和奶奶同住在一起,但是奶奶死后好几天才被发现。他脑中顿时升起了一个想法:这家人难道这几天都不曾在一起吃过饭吗?每天出入时都不会打个招呼说“我回来了”、“再见”之类的话吗?原来,这家人的关系并不好,家人不仅都有事情要忙,且对奶奶心存偏见、待其冷漠,虽然一家四口居于一处,奶奶却仿佛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岛之上。

在金玺别工作的现场,死去的人大多是孤独的,但他也看到了独自居住却并不感到悲伤的案例。一位大楼的警卫去世了,他生前没有家人,却有两个习惯,一是喜欢写诗,一领到薪水就会去买诗集,二是经常会带着一些露宿街头的游民回家,把他们当成朋友,和他们一起吃饭和看电视。在他去世的时候,这些被他帮助过的人都来到现场吊唁,这位没有家人的孤独者在友情的陪伴下而不显得那样悲伤。终结绝望的孤独、维系我们生命的人,也许并不需多。“在联系不上我的时候,至少要有一个人会找到我家里,真的担心我。”在金玺别的心中,“一个人的一生过得究竟怎么样,是可以通过那一个人看出来的。”

留下的东西越简单,越能减轻家属的悲伤

在韩国,大部分葬礼由专门的公司代为安排,遗物处置则会交给像金玺别这样的遗物整理师,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亲自整理亲属的遗物。“当逝者的家变成了他从未住过的样子,遗物整理才真正结束,”金玺别说。

遗物 受访者供图

并不是所有亲属都会善待遗物,有一些人只想获得财产。他在书中提到,有一位逝者死在了通电的电热毯上,热气加速腐败,导致整个电热毯都被油脂浸透。在处理遗物时,他们发现地板上铺满了钱,亡者的儿子赶紧拿盆来捡,他没带手套,既不管钞票已浸透了自己父亲的油脂,也不管遗物整理师其实会把纸钞擦干净消毒后返还给家属,就这样捡了上千万韩币。电视剧在呈现这一段落时做出了些许改编,情节是长辈给儿子留下了遗物,但儿子心里只想着钱。在剧中,遗物整理师追着家属跑,想尽办法把遗物塞到家人的手中。

但现实生活终究与剧集不同。金玺别说,需要遗物整理师出面处理的现场,大部分都是尸体已经被遗弃数日的孤独死现场,通常情况下,现场会因为尸体腐烂而充斥着难闻的气味。这些气味已渗入物品之中,除了有财产价值的物品外,其他大部分将被丢掉。如果家属不接受,这些有价值的遗物也只能被遗弃。“从现实来看,我并不具有理解他们(指家属)、训斥他们的条件,所以会接受遗属的拒绝。”

打扫后 受访者供图

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死亡、与各种各样的家属打过交道的金玺别在中写道,自己只希望读者记得一件事,那就是离世之后,真正留下的不是金钱与名声,而是爱和被爱的记忆。这项工作也促他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度过一个圆满的人生,他试着列出了“七大守则”,第一条即是养成整理的习惯,建立生活秩序。

他说,如果一个人要烦恼三餐和居所,担心遭到背叛,被孤独啃蚀,就会失去求生的欲望及生存的意志。此时“最先开始变化的,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他整理过的大部分现场都是一团糟。而我们离开后留下的东西越简单,越能减轻家属的悲伤。在他眼中,一个有很多东西的家大都是因为主人不舍得丢东西,“地点和物品都留下了很多时间和回忆的痕迹,会让人觉得舍不得、丢不掉。但在我们死后留下的记录,对于生者来说,只能是痛苦和垃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把逝者的家还原成他从未住过的样子:遗物整理师眼中的孤独与死亡 | 清明节

孤独死越来越多,是遗物整理师这份职业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独居的人才会经历孤独死。金玺别整理过的大部分现场都是一团糟,他认为,我们离开后留下的东西越简单,越能减轻家属的悲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金玺别做过12年葬礼礼仪师,并在2007年成为了一位遗物整理师。他是韩国第一家遗物整理公司BIOHARZRD的创始人,也是《我是遗物整理师》一书的作者。相较前一份工作,他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时说,遗物整理工作“可以减轻活着的人的痛苦,也是人世间真正需要的一件事”。葬礼礼仪师需要面对尸体,和留下来的人打交道,而遗物整理师在工作过程中面对的是逝者的生活情况、性格甚至完整的一生。“遗物整理师面对的,是一个人的最后,”金玺别说。

根据《我是遗物整理师》改编的电视剧《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于2021年上映,目前豆瓣评分9.1,这也改变了金玺别的生活。一些团体会邀请他去做演讲,但他为此感到不好意思,“我只是把写在书里的内容说出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但是总是会听到很多感谢的话,到现在我都会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无疑已改变了很多人对遗物整理师这份职业的固有印象——“刚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被很多人都看不起,不过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在夸我很了不起了。”

《我是遗物整理师》
[韩]金玺别 [韩]全爱圆 著 萧素菁 译
接力出版社 2022-4-1

在孤独中活着,在孤独中死去

在金玺别看来,遗物整理师的诞生与“孤独死”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他在专访中提到,“大家庭的时代已经过去,孩子们很早就会独立,到外面一个人生活,所以一人家具也变得越来越多。现如今离婚率也居高不下,一个人生活的人非常多。”

在韩国,在家办葬礼的习俗正渐渐消失,很多公司会代替遗属办葬礼,也有专门的殡仪馆出现。网络时代的技术发展也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随着智能和手机的普及,现在已经不是面对面地互相问候的时代了,”金玺别认为,孤独死在这种情况下注定越来越多。

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孤独死呢?他注意到了这其中亦有阶级的差异,“我整理过的大部分家庭都是条件很贫苦的,”金玺别从经验中得出结论:社会地位和财产会让一个人拥有更加丰富的社交;家庭条件贫困则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是让人远离社会、自我孤立的原因之一。”这一现象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间也有差异,因韩国政府会定期访问独自生活的老人,老人的孤独死亡率大幅下降,目前孤独死占比最多的是40-50岁的人。

作为遗物整理师,金玺别目睹的是孤独的终局。“孤独,其实就是孤单。孤单会让人疲乏,远离社会,孤立自己,让人患上抑郁症,最终做出可怕的决定。死后无人知晓,数日后才会被发现,尸体已经腐烂,留不下完整的面貌,这种死亡是让人很不舒服的。”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他收到了一份遗物整理的委托,当他赶到死者家门口的时候,发现有一份过期很久的便当。在疫情中,即便外卖送到,往往也不会当面交给对方。他想象着,当逝者在生死边缘挣扎,死后尸体慢慢变得冰冷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一刻在发生什么事情。金玺别说,“我在想,如果可以亲自把这份便当送到他的手上,那么也许他就可以接受别人的帮助,现在也会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左:金玺别  右:全爱圆(本书合作者、金玺别爱人)

并不是只有独居的人才会经历孤独死。在书中,金玺别讲述了一次难忘的经历。有一家人,爸爸、妈妈、孩子和奶奶同住在一起,但是奶奶死后好几天才被发现。他脑中顿时升起了一个想法:这家人难道这几天都不曾在一起吃过饭吗?每天出入时都不会打个招呼说“我回来了”、“再见”之类的话吗?原来,这家人的关系并不好,家人不仅都有事情要忙,且对奶奶心存偏见、待其冷漠,虽然一家四口居于一处,奶奶却仿佛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岛之上。

在金玺别工作的现场,死去的人大多是孤独的,但他也看到了独自居住却并不感到悲伤的案例。一位大楼的警卫去世了,他生前没有家人,却有两个习惯,一是喜欢写诗,一领到薪水就会去买诗集,二是经常会带着一些露宿街头的游民回家,把他们当成朋友,和他们一起吃饭和看电视。在他去世的时候,这些被他帮助过的人都来到现场吊唁,这位没有家人的孤独者在友情的陪伴下而不显得那样悲伤。终结绝望的孤独、维系我们生命的人,也许并不需多。“在联系不上我的时候,至少要有一个人会找到我家里,真的担心我。”在金玺别的心中,“一个人的一生过得究竟怎么样,是可以通过那一个人看出来的。”

留下的东西越简单,越能减轻家属的悲伤

在韩国,大部分葬礼由专门的公司代为安排,遗物处置则会交给像金玺别这样的遗物整理师,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亲自整理亲属的遗物。“当逝者的家变成了他从未住过的样子,遗物整理才真正结束,”金玺别说。

遗物 受访者供图

并不是所有亲属都会善待遗物,有一些人只想获得财产。他在书中提到,有一位逝者死在了通电的电热毯上,热气加速腐败,导致整个电热毯都被油脂浸透。在处理遗物时,他们发现地板上铺满了钱,亡者的儿子赶紧拿盆来捡,他没带手套,既不管钞票已浸透了自己父亲的油脂,也不管遗物整理师其实会把纸钞擦干净消毒后返还给家属,就这样捡了上千万韩币。电视剧在呈现这一段落时做出了些许改编,情节是长辈给儿子留下了遗物,但儿子心里只想着钱。在剧中,遗物整理师追着家属跑,想尽办法把遗物塞到家人的手中。

但现实生活终究与剧集不同。金玺别说,需要遗物整理师出面处理的现场,大部分都是尸体已经被遗弃数日的孤独死现场,通常情况下,现场会因为尸体腐烂而充斥着难闻的气味。这些气味已渗入物品之中,除了有财产价值的物品外,其他大部分将被丢掉。如果家属不接受,这些有价值的遗物也只能被遗弃。“从现实来看,我并不具有理解他们(指家属)、训斥他们的条件,所以会接受遗属的拒绝。”

打扫后 受访者供图

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死亡、与各种各样的家属打过交道的金玺别在中写道,自己只希望读者记得一件事,那就是离世之后,真正留下的不是金钱与名声,而是爱和被爱的记忆。这项工作也促他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度过一个圆满的人生,他试着列出了“七大守则”,第一条即是养成整理的习惯,建立生活秩序。

他说,如果一个人要烦恼三餐和居所,担心遭到背叛,被孤独啃蚀,就会失去求生的欲望及生存的意志。此时“最先开始变化的,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他整理过的大部分现场都是一团糟。而我们离开后留下的东西越简单,越能减轻家属的悲伤。在他眼中,一个有很多东西的家大都是因为主人不舍得丢东西,“地点和物品都留下了很多时间和回忆的痕迹,会让人觉得舍不得、丢不掉。但在我们死后留下的记录,对于生者来说,只能是痛苦和垃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