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周杰伦都请了,好莱坞大片的中国元素还是槽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周杰伦都请了,好莱坞大片的中国元素还是槽点?

在以往的好莱坞大片中,中国元素也为数不少。不过,这些上映前片方大力宣传的“亮点”,国内观众要等到了电影院才发现,很多“中国元素”都是“昙花一现”。

《独立日》中太空站成员用QQ聊天,抢着喝蒙牛牛奶,Angelababy成为“拯救地球”中的一员;《惊天魔盗团2》重要情节在澳门取景,周杰伦出演,就连电视上放的都是《武媚娘传奇》……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观众对此却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

曾因《2012》中的一句话——“只有中国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方舟”而激动不已的中国观众,在面对这两部IP续作之时,却变得“苛刻”了起来。“看得我尴尬症直犯”,一个网友如此评价《独立日2》中的中国元素。片方以为的亮点,结果变成了观众眼中的槽点,到底是为什么呢?

中国元素不再“昙花一现”?

在以往的好莱坞大片中,中国元素也为数不少。不过,这些上映前片方大力宣传的“亮点”,国内观众要等到了电影院才发现,很多“中国元素”都是“昙花一现”。

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往往体现在这些方面:中国演员参演,在中国取景,以及中国品牌的广告植入。然而,别以为参演了好莱坞大片就可以变身“国际巨星”。此前,很多在国内已经家喻户晓的“腕儿”,一旦参演好莱坞大片,却只能在戏里打打酱油,或者出演反派。

在《X战警:逆转未来》中,范冰冰扮演的“闪烁”就是在片中打了个酱油。《云图》中,周迅出演了三个角色,个个都是“龙套”。《碟中谍5》中,张静初的镜头甚至不足5秒。刚刚大热荧幕的《魔兽》中,吴彦祖虽然戏份吃重,所扮演的古尔丹仍然是一个“大反派”。

不过,从《独立日2》和《惊天魔盗团2》这两部电影来看,中国演员不再只是个“跑龙套的”,已经能够演到有台词、有较多戏份的配角了。《独立日2》中,Angelababy 成为联合战队的主要角色之一,不但参与了最后的大作战,甚至还有了爱情戏。《惊天魔盗团2》中,周杰伦饰演的是一个魔术道具店老板,不但台词不少,还在片中秀了一段魔术,对剧情的发展也有着推动作用。

在中国取景的好莱坞大片同样也有很多,《阿凡达》、《2012》、《星战前传3》、《碟中谍3》、《杀死比尔》、《古墓丽影2》等大片中,均有中国景点的“露脸”。

其中,2006年上映的《碟中谍3》可以说是一个经典案例。这部片长为126分钟的电影,在中国取景的部分足足有40分钟之久,占影片片长的三分之一。影片中不但展示了上海的夜景,还把小桥流水的西塘也搬上了荧幕。电影上映之后,还带热了西塘的旅游业。《惊天魔盗团》中,也在澳门取景,拍摄了一些重要情节。

广告植入也是中国在好莱坞大片中“刷存在感”的一大方式。《变形金刚4》就曾因广告植入太多而遭遇了猛烈的吐槽。《独立日2》中虽然出现的国产品牌不多,只有蒙牛牛奶和QQ,不过这两个品牌在影片一开始就“刷脸”,存在感十足,乃至有网友直呼“太出戏,影响观影体验”。

为什么中国元素越来越多?

近几年的好莱坞大片中,中国元素呈现了“井喷之势”。这与中国日益火爆的票房市场以及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密不可分。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根据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报告,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49%,达63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票房收入市场。照当前发展趋势,中国将在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票房收入市场。

为了抢占中国市场,讨得中国观众的欢心,好莱坞影片中加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多数好莱坞影片总收入的近七成来自北美以外的电影市场,如果影片得以在中国上映,那么亚洲市场的票房贡献率可能高达40%”。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新闻和传播学院的戴维·克雷格博士表示。

对于好莱坞而言,在影片中融入中国元素,不但可以使“票房”增收,还可以为影片增添异域风情。最近,他们还瞄上了国内当红“小鲜肉”的粉丝效应。《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华宣传时,请鹿晗做代言人。《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则请来了李易峰站台。这些“小鲜肉”,本身不但很有话题度,还自带大量粉丝,片方希望通过他们来提振票房成绩。在《惊天魔盗团2》中请来周杰伦出演,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当你惊讶于大片里中国元素繁多的时候,另一件事可能会让你更惊讶——有的大片在一定程度上根本就是“中国制造”。比如最近热映的《独立日2》由TSG公司与20世纪福斯联合出品,而博纳影业之前宣布对前者投资2.35亿美元;出品《惊天魔盗团2》的狮门则与湖南电广传媒存在资本联系。更别提之前的《魔兽》背后存在感十足的万达了。既然达成合作,加入一些中国元素,本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对中国来说,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则成为了为电影造势的重要手段。当好莱坞的电影面临营销的困境时,一些熟悉的中国面孔,熟悉的中国景点,就成为了吸引中国观众的一大看点。毕竟,一些观众可能不熟悉好莱坞的明星,对周杰伦、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国内大牌可是耳熟能详。

亮点变槽点?观众不买账

好莱坞影片中的这些中国元素,在成为影片看点的同时,也变成了网友吐槽的“槽点”。 很多强行植入的“中国元素”,往往是好莱坞以为的“中国元素”,在中国人自己看来,往往就显得不接地气了。

《独立日2》中,微信成了全球的社交软件,国人正忙着海淘“洋牛奶”之时,影片中的外国人却在喝国产牛奶……这些不太切合现实的“植入”,使得影院观众在看到类似情节时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惊天魔盗团2》中的中国元素同样遭遇了网友的质疑。这部电影在澳门取景的部分中,虽然出现了澳门科技馆、氹仔市场等街景,对于澳门的城市文化却丝毫没有体现。正如网友所说:“(影片)挪到澳门来拍,但除了这个地名外,对城市文化没有丝毫的深入。”

在《变形金刚4》中,为了讨好中国观众,不但长城、鸟巢、天津大剧院、广州“小蛮腰”、重庆武隆天坑等地标全部出镜,更有伊利舒化奶、剑南春、周黑鸭等品牌的“轮番轰炸”。当看到一个男配从某冰箱中拿出一包伊利舒化奶,而他的身边还有一箱“周黑鸭”……这样的场面引得在场观众的一阵哄笑。

同样被吐槽的还有那些“打酱油”的中国演员。《云图》中的周迅,在影片中一人分饰三角,却个个都是“跑龙套”,其中两个刚出场不久就被杀死。《云图》上映之后,有媒体评论称“好莱坞大片当中国明星是吉祥物”。《生化危机5》里的李冰冰,虽然戏份不少,但因角色原因被调侃为“小跟班”。

面对这些质疑,好莱坞大片的导演却表现出了淡定的一面。《独立日2》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曾公开回应,他并不认同观众的争议,相反,他觉得这些中国元素“植入得很自然”。

当然,也有能够和电影“无缝衔接”的中国元素,比如《功夫熊猫3》里的“萌萌”、“帅帅”、“酷酷”的原型就来自某主题乐园里三只大熊猫。熊猫们在片中不显得违和,影片上映后还吸引了一批影迷前往参观,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惊天魔盗团2》的另一个情节虽然也是可以植入中国元素,但显得有趣一点。在魔术道具店里,马克和摩根原本一直是用英文与老奶奶交流,然后摩根突然用中文说“这是大买卖”,马克则傲娇地说:“如果你普通话说得好,我会跟你讲。”这里的中国话虽说有点让人出戏,还是能够让影院的观众感到一点惊喜。

归根结底,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里的运用成功与否,还是要看是否能了解中国文化,并用心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中。中国的观众毕竟不是傻瓜,如果片方为了圈钱,去强行植入几张熟悉的脸,几句中文台词,没有人会因此就尖叫着买单。

毕竟,一部好莱坞电影想赢得中国观众的芳心,里面出现多少中国元素倒是其次。首先,它得是一部好电影。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周杰伦都请了,好莱坞大片的中国元素还是槽点?

在以往的好莱坞大片中,中国元素也为数不少。不过,这些上映前片方大力宣传的“亮点”,国内观众要等到了电影院才发现,很多“中国元素”都是“昙花一现”。

《独立日》中太空站成员用QQ聊天,抢着喝蒙牛牛奶,Angelababy成为“拯救地球”中的一员;《惊天魔盗团2》重要情节在澳门取景,周杰伦出演,就连电视上放的都是《武媚娘传奇》……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观众对此却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

曾因《2012》中的一句话——“只有中国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方舟”而激动不已的中国观众,在面对这两部IP续作之时,却变得“苛刻”了起来。“看得我尴尬症直犯”,一个网友如此评价《独立日2》中的中国元素。片方以为的亮点,结果变成了观众眼中的槽点,到底是为什么呢?

中国元素不再“昙花一现”?

在以往的好莱坞大片中,中国元素也为数不少。不过,这些上映前片方大力宣传的“亮点”,国内观众要等到了电影院才发现,很多“中国元素”都是“昙花一现”。

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往往体现在这些方面:中国演员参演,在中国取景,以及中国品牌的广告植入。然而,别以为参演了好莱坞大片就可以变身“国际巨星”。此前,很多在国内已经家喻户晓的“腕儿”,一旦参演好莱坞大片,却只能在戏里打打酱油,或者出演反派。

在《X战警:逆转未来》中,范冰冰扮演的“闪烁”就是在片中打了个酱油。《云图》中,周迅出演了三个角色,个个都是“龙套”。《碟中谍5》中,张静初的镜头甚至不足5秒。刚刚大热荧幕的《魔兽》中,吴彦祖虽然戏份吃重,所扮演的古尔丹仍然是一个“大反派”。

不过,从《独立日2》和《惊天魔盗团2》这两部电影来看,中国演员不再只是个“跑龙套的”,已经能够演到有台词、有较多戏份的配角了。《独立日2》中,Angelababy 成为联合战队的主要角色之一,不但参与了最后的大作战,甚至还有了爱情戏。《惊天魔盗团2》中,周杰伦饰演的是一个魔术道具店老板,不但台词不少,还在片中秀了一段魔术,对剧情的发展也有着推动作用。

在中国取景的好莱坞大片同样也有很多,《阿凡达》、《2012》、《星战前传3》、《碟中谍3》、《杀死比尔》、《古墓丽影2》等大片中,均有中国景点的“露脸”。

其中,2006年上映的《碟中谍3》可以说是一个经典案例。这部片长为126分钟的电影,在中国取景的部分足足有40分钟之久,占影片片长的三分之一。影片中不但展示了上海的夜景,还把小桥流水的西塘也搬上了荧幕。电影上映之后,还带热了西塘的旅游业。《惊天魔盗团》中,也在澳门取景,拍摄了一些重要情节。

广告植入也是中国在好莱坞大片中“刷存在感”的一大方式。《变形金刚4》就曾因广告植入太多而遭遇了猛烈的吐槽。《独立日2》中虽然出现的国产品牌不多,只有蒙牛牛奶和QQ,不过这两个品牌在影片一开始就“刷脸”,存在感十足,乃至有网友直呼“太出戏,影响观影体验”。

为什么中国元素越来越多?

近几年的好莱坞大片中,中国元素呈现了“井喷之势”。这与中国日益火爆的票房市场以及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密不可分。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根据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报告,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49%,达63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票房收入市场。照当前发展趋势,中国将在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票房收入市场。

为了抢占中国市场,讨得中国观众的欢心,好莱坞影片中加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多数好莱坞影片总收入的近七成来自北美以外的电影市场,如果影片得以在中国上映,那么亚洲市场的票房贡献率可能高达40%”。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新闻和传播学院的戴维·克雷格博士表示。

对于好莱坞而言,在影片中融入中国元素,不但可以使“票房”增收,还可以为影片增添异域风情。最近,他们还瞄上了国内当红“小鲜肉”的粉丝效应。《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华宣传时,请鹿晗做代言人。《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则请来了李易峰站台。这些“小鲜肉”,本身不但很有话题度,还自带大量粉丝,片方希望通过他们来提振票房成绩。在《惊天魔盗团2》中请来周杰伦出演,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当你惊讶于大片里中国元素繁多的时候,另一件事可能会让你更惊讶——有的大片在一定程度上根本就是“中国制造”。比如最近热映的《独立日2》由TSG公司与20世纪福斯联合出品,而博纳影业之前宣布对前者投资2.35亿美元;出品《惊天魔盗团2》的狮门则与湖南电广传媒存在资本联系。更别提之前的《魔兽》背后存在感十足的万达了。既然达成合作,加入一些中国元素,本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对中国来说,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则成为了为电影造势的重要手段。当好莱坞的电影面临营销的困境时,一些熟悉的中国面孔,熟悉的中国景点,就成为了吸引中国观众的一大看点。毕竟,一些观众可能不熟悉好莱坞的明星,对周杰伦、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国内大牌可是耳熟能详。

亮点变槽点?观众不买账

好莱坞影片中的这些中国元素,在成为影片看点的同时,也变成了网友吐槽的“槽点”。 很多强行植入的“中国元素”,往往是好莱坞以为的“中国元素”,在中国人自己看来,往往就显得不接地气了。

《独立日2》中,微信成了全球的社交软件,国人正忙着海淘“洋牛奶”之时,影片中的外国人却在喝国产牛奶……这些不太切合现实的“植入”,使得影院观众在看到类似情节时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惊天魔盗团2》中的中国元素同样遭遇了网友的质疑。这部电影在澳门取景的部分中,虽然出现了澳门科技馆、氹仔市场等街景,对于澳门的城市文化却丝毫没有体现。正如网友所说:“(影片)挪到澳门来拍,但除了这个地名外,对城市文化没有丝毫的深入。”

在《变形金刚4》中,为了讨好中国观众,不但长城、鸟巢、天津大剧院、广州“小蛮腰”、重庆武隆天坑等地标全部出镜,更有伊利舒化奶、剑南春、周黑鸭等品牌的“轮番轰炸”。当看到一个男配从某冰箱中拿出一包伊利舒化奶,而他的身边还有一箱“周黑鸭”……这样的场面引得在场观众的一阵哄笑。

同样被吐槽的还有那些“打酱油”的中国演员。《云图》中的周迅,在影片中一人分饰三角,却个个都是“跑龙套”,其中两个刚出场不久就被杀死。《云图》上映之后,有媒体评论称“好莱坞大片当中国明星是吉祥物”。《生化危机5》里的李冰冰,虽然戏份不少,但因角色原因被调侃为“小跟班”。

面对这些质疑,好莱坞大片的导演却表现出了淡定的一面。《独立日2》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曾公开回应,他并不认同观众的争议,相反,他觉得这些中国元素“植入得很自然”。

当然,也有能够和电影“无缝衔接”的中国元素,比如《功夫熊猫3》里的“萌萌”、“帅帅”、“酷酷”的原型就来自某主题乐园里三只大熊猫。熊猫们在片中不显得违和,影片上映后还吸引了一批影迷前往参观,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惊天魔盗团2》的另一个情节虽然也是可以植入中国元素,但显得有趣一点。在魔术道具店里,马克和摩根原本一直是用英文与老奶奶交流,然后摩根突然用中文说“这是大买卖”,马克则傲娇地说:“如果你普通话说得好,我会跟你讲。”这里的中国话虽说有点让人出戏,还是能够让影院的观众感到一点惊喜。

归根结底,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里的运用成功与否,还是要看是否能了解中国文化,并用心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中。中国的观众毕竟不是傻瓜,如果片方为了圈钱,去强行植入几张熟悉的脸,几句中文台词,没有人会因此就尖叫着买单。

毕竟,一部好莱坞电影想赢得中国观众的芳心,里面出现多少中国元素倒是其次。首先,它得是一部好电影。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