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乔布斯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乔布斯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

生活的简单,说到底,不过是欲望的简单。

作者:张然

乔布斯屋里

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

一盏tiffany桌灯,

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他说:

不要那么拼,

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

极简,当前最流行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它是对喧嚣的逃遁、对人生的回归。而“极简主义”这一理念,更入围2015日本流行语大赏。

它所宣扬的“简单生活”概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注重内心的充实。

-1-

山 下 英 子

在“极简主义”文化还没波及到美国之前,日本的杂物管理专家——山下英子就提出过与之类似的“断舍离”理念,并编写了《断舍离》一书。

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就是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

离,就是脱离对物质的执念。

在山下英子看来,“断舍离”不是让谁去过“勒紧裤腰带”的穷苦日子,而是让物品发挥最大的价值,卸下无端消耗自己人生的包袱。

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开始极简生活的人都是因为山下英子的这本书。

日本因为生活空间相对比较小,所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追求到极致,讲究一个「道」,插花,茶,食物,器物都会上升到一个「道」的程度来看待,整理和清理物品也同样如此。

就如同今年2月份一上映就受到追捧的日剧《我的房间空无一物》。

电视宣传海报中,女主人公麻衣躺在起居室地板上,空无一物的起居室,只有墙上的电视和两只游荡的猫。

阳光洒进,开阔的空间里没有茶几、沙发、地毯、桌子、零食和任何你认为应该出现在一个家客厅或餐厅的物件,她把整个起居室,变成了空旷的公共活动空间,多么了不起的想象力!

-2-

佐 佐 木 典 夫

极简主义者相信“少即是多”。

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极简主义者们通过大幅度减少他们拥有的物品,使减压成为一种常态。

3件衬衫、4条裤子、4双袜子以及一间如审讯室一般光秃秃的房间,这一切构成了日本男子佐佐木典夫(音译)的“丰富”生活。

佐佐木典夫更将自己的生活记录成书《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物品——从断舍离到极小限主义者》,拿下 Amazon 畅销榜排行第一名,在日本掀起“极简主义”生活风潮。

“极简生活”尝试了一两年后,佐佐木反而觉得心里的空虚感变充实了,他表示,再也不用花时间打扫跟买东西后,多出的时间可以用来跟朋友相处或是旅行,拥有的东西虽然少,却能过得更幸福。

-3-

德 国 女 建 筑 师 伊 娃

位于德国东柏林的赫尔曼双子塔大厦里面,有一间普通的卧室。

阳光从宽敞明亮的落地窗照射进来,房间里所有的摆设只有一张白色床铺和一盏黄色的落地灯。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这就是德国女建筑师 伊娃 玛利亚 斯特德尔 在东柏林的家。

没有多余的摆设,将生活用品精简到最少。

伊娃说,“这种极度削减的方式,使人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房间里那些为数不多的物件上。这种环境令人心绪平静,也使你的感官更敏锐。”

因此对极简主义者而言,她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能分辨出自己不需要什么。

伊娃便是如此。

她宁可花100000元去买一幅心仪艺术家的画作,却不会花4000元去买一台自己并不需要的平板电脑。

在消费时代背景下,极简主义(Minimalism)生活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与精英阶层的自我选择。

“如果可以,我想购买简单” —— 这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又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4-

美 国 著 名 学 者 梭 罗

1845年,美国著名学者梭罗,只带着一把斧头,跑到瓦尔湖边做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2年零2个月零2天,以验证他所悟出的人生真谛:

如果一个人

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

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体验结果,

如他所说:

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而后,他所写出的《瓦尔登湖》,不仅成为超级畅销书,更让极简生活再度风靡全球。

在书中,

他更是如此写道:

“我们每一天努力地忙碌,用力的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这是隐居者的寂寞日记,却将浮世与人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有时候我需要的只是一颗静下来的心。”

尤其是他娓娓道来的这句:

“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在当今时代的浮光掠影中更显得深刻。

在物资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不停消费带来的刺激,而更加注重于精神和自我的追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把消费主义作为文化的美国,却拥有更多的人在推崇 minnimaism lifestyle(极简主义生活)。

-5-

乔 布 斯 先 生

《乔布斯传》里说,乔布斯生前拥有的物品非常少,除了一年四季穿的黑色上衣,就只有一套昂贵的音响设备。

且乔布斯先生也是个禅宗信徒,物品的削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心灵的干净。

没有杂物,没有杂念,于是便有了至美的境界。

苹果简约时尚的产品风格和企业文化,也同样和乔布斯的理念分不开的。

-6-

扎 克 伯 格

“脸书”的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身价早已逾300亿美金,却从来都只穿灰色T恤和牛仔裤。

对此,扎克伯格有话说:

“我只有一个衣柜,和大部分男人一样,虽然大家看我每天都穿一样的T恤,但它们并不是一件,我的灰色T恤有不少于20件。”

那为什么不换个造型呢?这样很容易造成不换衣服的误会!

而扎克伯格是这样解释的:

“我每天早上起来都有超过十亿的人在等着我服务,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上,在生活中,我总是尽量简单一些,少做选择。”

无疑,扎克伯格也是一个极简主义的执行者。

-7-

舒 国 治

台湾作家舒国治,至今租房,家里甚至没有冷气和电视机。

这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是颇为寒酸,但却是舒国治幸福生活的基础。

他白天在高档酒店里和朋友喝着昂贵的葡萄酒,晚上在干净的房间里美美地入睡。

没有多余的东西打扰。走路、吃饭、喝茶,实在是惬意。

把自己从外物中解放出来,于是培养了丰硕的内心。

他的这种极简生活理念,更成了台湾青年争相效仿的时尚。

-8-

薛 宝 钗

她的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非常不喜欢,说姑娘家的屋子不要这样简朴。

但宝钗的蘅芜苑无疑是“断舍离”极简主义生活的代表:“蘅芷清芬”,恰是处处体现一种自我的修为,如香草君子般。

这也正是极简主义生活的精华之所在。

-9-

陶 渊 明

追根溯源,极简主义思想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墨子“节用、节葬”的主张中。

且中国庄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都来自于此。

如:陶渊明有一首诗叫《和郭主簿二首》(其一)。其中写道: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这里所呈现的就是最简单的、最古朴的生活方式:

在夏天的中午,作者午睡起来读书弹琴,他看到了堂前的树阴,又有一阵适时而来的凉风吹开了他的衣襟;

他自斟自酌,并且想到蔬菜和食物都恰好储备足够,如果过多了反而不是他所需要的;

他的幼子则围绕在他的身边,还没有完全学会说话。

原本是一些日常的琐事,却都能使作者感到乐趣无穷。

可以说,诗人的内心完全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欣慰和喜悦之中,这种喜悦来自于他与天地造化的天然契合和深层感应,来自于“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一切都适时、适量,

顺应天道,不求过多,

亦无需过多。

这样的一种幸福依赖于作者狭小的欲望:只有当一个人的欲望狭小时,他才容易满足,容易知足常乐。

这正是中国文人所向往的旷达的生活方式。

概括起来即:

极简主义生活的终极,

就是你内心的简单和富足。

-10-

刘 禹 锡

身为大唐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刘禹锡虽然年轻时就高中进士、入朝为官,却屡受排挤,不被重用。

在他盛年时,更被外放到和州任闲职,且住处十分简陋。

不过这位大文豪、却也是第一等乐观主义者。

在他看来,条件虽然艰苦,但高尚的情操依然尚在。朋友虽然不如从前多,但没有了利的往来和声色的喧嚣,却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来看书、弹琴、写字、陶冶情怀,倒也乐得逍遥。

而他的陋室铭一文,俨然是这种极简生活最形象的宣言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极简,只是物质生活的简化,精神生活反面更丰富!

-11-

王 维

如果说,刘禹锡的陋室里,还有很多读书人出入、神聊;那么,比他早一百年的王维,则是住在寂寞的山庄里,享受孤独。

王维少年得志(20岁出头就中了状元,是大唐盛世里唯一一位中状元的大诗人)。

因“安史之乱”时被迫当了“伪官”(有点类似周作人),差点在平乱后受刑。政审过关后,王维淡泊名利,开始了极简生活。有诗为证: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这最后一首是王维居住在终南山的写实诗,风格犹如梭罗的散文《瓦尔登湖》,尤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把极简主义者的闲适写到极致。

从这些诗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之宁静,以及诗人在寂寞时体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简单空静之美。

但相形之下,如今所推崇的极简主义更是一种处事的哲学,一种 less is more的生活方式。

麦当娜1984年发行的歌曲《Matenal Girl》里面就有句歌词是:cause we are living in a maternal world”。

而今天,我们可以坦然的说:“我们不再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sorry,麦当娜。”

生活的简单,

说到底,

不过是欲望的简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史蒂夫·乔布斯

  • 花3980元听人敲碗?年轻人的情绪内耗,带火千亿“疗愈”市场
  • 苹果“最短命”产品,Vision Pro难逃“弃子”命运?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乔布斯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

生活的简单,说到底,不过是欲望的简单。

作者:张然

乔布斯屋里

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

一盏tiffany桌灯,

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他说:

不要那么拼,

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

极简,当前最流行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它是对喧嚣的逃遁、对人生的回归。而“极简主义”这一理念,更入围2015日本流行语大赏。

它所宣扬的“简单生活”概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注重内心的充实。

-1-

山 下 英 子

在“极简主义”文化还没波及到美国之前,日本的杂物管理专家——山下英子就提出过与之类似的“断舍离”理念,并编写了《断舍离》一书。

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就是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

离,就是脱离对物质的执念。

在山下英子看来,“断舍离”不是让谁去过“勒紧裤腰带”的穷苦日子,而是让物品发挥最大的价值,卸下无端消耗自己人生的包袱。

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开始极简生活的人都是因为山下英子的这本书。

日本因为生活空间相对比较小,所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追求到极致,讲究一个「道」,插花,茶,食物,器物都会上升到一个「道」的程度来看待,整理和清理物品也同样如此。

就如同今年2月份一上映就受到追捧的日剧《我的房间空无一物》。

电视宣传海报中,女主人公麻衣躺在起居室地板上,空无一物的起居室,只有墙上的电视和两只游荡的猫。

阳光洒进,开阔的空间里没有茶几、沙发、地毯、桌子、零食和任何你认为应该出现在一个家客厅或餐厅的物件,她把整个起居室,变成了空旷的公共活动空间,多么了不起的想象力!

-2-

佐 佐 木 典 夫

极简主义者相信“少即是多”。

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极简主义者们通过大幅度减少他们拥有的物品,使减压成为一种常态。

3件衬衫、4条裤子、4双袜子以及一间如审讯室一般光秃秃的房间,这一切构成了日本男子佐佐木典夫(音译)的“丰富”生活。

佐佐木典夫更将自己的生活记录成书《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物品——从断舍离到极小限主义者》,拿下 Amazon 畅销榜排行第一名,在日本掀起“极简主义”生活风潮。

“极简生活”尝试了一两年后,佐佐木反而觉得心里的空虚感变充实了,他表示,再也不用花时间打扫跟买东西后,多出的时间可以用来跟朋友相处或是旅行,拥有的东西虽然少,却能过得更幸福。

-3-

德 国 女 建 筑 师 伊 娃

位于德国东柏林的赫尔曼双子塔大厦里面,有一间普通的卧室。

阳光从宽敞明亮的落地窗照射进来,房间里所有的摆设只有一张白色床铺和一盏黄色的落地灯。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这就是德国女建筑师 伊娃 玛利亚 斯特德尔 在东柏林的家。

没有多余的摆设,将生活用品精简到最少。

伊娃说,“这种极度削减的方式,使人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房间里那些为数不多的物件上。这种环境令人心绪平静,也使你的感官更敏锐。”

因此对极简主义者而言,她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能分辨出自己不需要什么。

伊娃便是如此。

她宁可花100000元去买一幅心仪艺术家的画作,却不会花4000元去买一台自己并不需要的平板电脑。

在消费时代背景下,极简主义(Minimalism)生活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与精英阶层的自我选择。

“如果可以,我想购买简单” —— 这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又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4-

美 国 著 名 学 者 梭 罗

1845年,美国著名学者梭罗,只带着一把斧头,跑到瓦尔湖边做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2年零2个月零2天,以验证他所悟出的人生真谛:

如果一个人

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

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体验结果,

如他所说:

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而后,他所写出的《瓦尔登湖》,不仅成为超级畅销书,更让极简生活再度风靡全球。

在书中,

他更是如此写道:

“我们每一天努力地忙碌,用力的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这是隐居者的寂寞日记,却将浮世与人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有时候我需要的只是一颗静下来的心。”

尤其是他娓娓道来的这句:

“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在当今时代的浮光掠影中更显得深刻。

在物资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不停消费带来的刺激,而更加注重于精神和自我的追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把消费主义作为文化的美国,却拥有更多的人在推崇 minnimaism lifestyle(极简主义生活)。

-5-

乔 布 斯 先 生

《乔布斯传》里说,乔布斯生前拥有的物品非常少,除了一年四季穿的黑色上衣,就只有一套昂贵的音响设备。

且乔布斯先生也是个禅宗信徒,物品的削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心灵的干净。

没有杂物,没有杂念,于是便有了至美的境界。

苹果简约时尚的产品风格和企业文化,也同样和乔布斯的理念分不开的。

-6-

扎 克 伯 格

“脸书”的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身价早已逾300亿美金,却从来都只穿灰色T恤和牛仔裤。

对此,扎克伯格有话说:

“我只有一个衣柜,和大部分男人一样,虽然大家看我每天都穿一样的T恤,但它们并不是一件,我的灰色T恤有不少于20件。”

那为什么不换个造型呢?这样很容易造成不换衣服的误会!

而扎克伯格是这样解释的:

“我每天早上起来都有超过十亿的人在等着我服务,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上,在生活中,我总是尽量简单一些,少做选择。”

无疑,扎克伯格也是一个极简主义的执行者。

-7-

舒 国 治

台湾作家舒国治,至今租房,家里甚至没有冷气和电视机。

这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是颇为寒酸,但却是舒国治幸福生活的基础。

他白天在高档酒店里和朋友喝着昂贵的葡萄酒,晚上在干净的房间里美美地入睡。

没有多余的东西打扰。走路、吃饭、喝茶,实在是惬意。

把自己从外物中解放出来,于是培养了丰硕的内心。

他的这种极简生活理念,更成了台湾青年争相效仿的时尚。

-8-

薛 宝 钗

她的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非常不喜欢,说姑娘家的屋子不要这样简朴。

但宝钗的蘅芜苑无疑是“断舍离”极简主义生活的代表:“蘅芷清芬”,恰是处处体现一种自我的修为,如香草君子般。

这也正是极简主义生活的精华之所在。

-9-

陶 渊 明

追根溯源,极简主义思想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墨子“节用、节葬”的主张中。

且中国庄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都来自于此。

如:陶渊明有一首诗叫《和郭主簿二首》(其一)。其中写道: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这里所呈现的就是最简单的、最古朴的生活方式:

在夏天的中午,作者午睡起来读书弹琴,他看到了堂前的树阴,又有一阵适时而来的凉风吹开了他的衣襟;

他自斟自酌,并且想到蔬菜和食物都恰好储备足够,如果过多了反而不是他所需要的;

他的幼子则围绕在他的身边,还没有完全学会说话。

原本是一些日常的琐事,却都能使作者感到乐趣无穷。

可以说,诗人的内心完全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欣慰和喜悦之中,这种喜悦来自于他与天地造化的天然契合和深层感应,来自于“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一切都适时、适量,

顺应天道,不求过多,

亦无需过多。

这样的一种幸福依赖于作者狭小的欲望:只有当一个人的欲望狭小时,他才容易满足,容易知足常乐。

这正是中国文人所向往的旷达的生活方式。

概括起来即:

极简主义生活的终极,

就是你内心的简单和富足。

-10-

刘 禹 锡

身为大唐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刘禹锡虽然年轻时就高中进士、入朝为官,却屡受排挤,不被重用。

在他盛年时,更被外放到和州任闲职,且住处十分简陋。

不过这位大文豪、却也是第一等乐观主义者。

在他看来,条件虽然艰苦,但高尚的情操依然尚在。朋友虽然不如从前多,但没有了利的往来和声色的喧嚣,却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来看书、弹琴、写字、陶冶情怀,倒也乐得逍遥。

而他的陋室铭一文,俨然是这种极简生活最形象的宣言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极简,只是物质生活的简化,精神生活反面更丰富!

-11-

王 维

如果说,刘禹锡的陋室里,还有很多读书人出入、神聊;那么,比他早一百年的王维,则是住在寂寞的山庄里,享受孤独。

王维少年得志(20岁出头就中了状元,是大唐盛世里唯一一位中状元的大诗人)。

因“安史之乱”时被迫当了“伪官”(有点类似周作人),差点在平乱后受刑。政审过关后,王维淡泊名利,开始了极简生活。有诗为证: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这最后一首是王维居住在终南山的写实诗,风格犹如梭罗的散文《瓦尔登湖》,尤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把极简主义者的闲适写到极致。

从这些诗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之宁静,以及诗人在寂寞时体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简单空静之美。

但相形之下,如今所推崇的极简主义更是一种处事的哲学,一种 less is more的生活方式。

麦当娜1984年发行的歌曲《Matenal Girl》里面就有句歌词是:cause we are living in a maternal world”。

而今天,我们可以坦然的说:“我们不再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sorry,麦当娜。”

生活的简单,

说到底,

不过是欲望的简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