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产剧只剩“恐婚套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产剧只剩“恐婚套餐”?

“韩剧让我想谈恋爱,泰剧让我想复仇,美剧让我想拯救世界,国产剧只让我恐婚。”

文|壹娱观察 王心怡

《心居》临近尾声,顾清俞(童瑶 饰)与施源(冯绍峰 饰)短暂的婚姻告一段落。

粗略统计,二月以来上线的国产剧,家庭剧是主力,其中便有接近十个小家庭出现婚姻问题,而借由这些婚姻关系中全职妈妈、单方出轨、婆媳问题、男女双方事业矛盾、家庭背景不匹配等等问题都被暴露出来。

从题材和类型来看,家庭剧、婚姻剧一直是剧集创作的主流。从早期风靡全国的婆媳关系,到如今去探讨女性成长、独立,社会关系多元之下,国产剧再次解码各种不同形态的婚姻和家庭关系,相关探讨从未消失在观众视线。

目前的家庭剧被视为现实题材创作主力方向,毕竟它可以承载和发散出代际、夫妻、育儿、职场等各类社会议题,从而影射现实,形成讨论。这类话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议题,它符合电视剧受众对于家长里短的喜好,其中的“高能”冲突点也适合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以片段式话题传播,引起年轻受众的讨论和关注。

用或矛盾、或狗血的话题带动观看量和话题度的这套打法,对于剧方和平台方来说,套路已然成型。

从创造出经典女性群像的《三十而已》,到被网友戏称为《乔家的5个倒霉蛋》的《乔家的儿女》,再到被吐槽只有“金句”没有剧情的《我们的婚姻》,以及掀起“姑嫂大战”的《心居》,皆是如此。

甭管是否创造了全网狂欢的角色和“梗”,还是在追剧当下让观众糟心或气愤到牙痒痒,国产婚姻家庭剧在以一波一波的冲突之间解构着婚姻、家庭问题,但是,最终给到观众的却是,没有过多疗愈之法,更多的只是安排一个看似完满、温馨、且人物关系都和解的大团圆结局。

这也难怪不少网友纷纷感叹道——“韩剧让我想谈恋爱,泰剧让我想复仇,美剧让我想拯救世界,国产剧只让我恐婚。”

恐婚几件套

过往的家庭剧创作,其中之一较为侧重的是对婆媳关系的刻画。

比如,讲述了传统思想的婆婆与生活方式现代的儿媳矛盾的《双面胶》,聚焦“80后”婚姻、新式婚恋观及婆媳关系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以及《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当婆婆遇上妈》《婆婆来了》等作品,都是通过家长里短间的婆媳关系来解构婚姻、家庭关系,这些作品通过剧名就已经能窥探到其中的矛盾和火药味。

经由此类电视剧发酵,不少经典的婆媳形象也油然而生,而国产剧关于婆媳关系也形成了两者对立、斗智斗勇的刻板印象和创作方式,似乎女性结婚之后就要面对婆婆的刁难和一地的鸡毛蒜皮。

《双面胶》中的儿媳与婆婆

现在的国产家庭剧,更多的笔墨偏向于女性独立议题,且逐渐升温。

近几年,包裹着女性成长、育儿、全职妈妈、代际亲子关系、闪婚、离异、重组家庭等内容成为家庭剧的重要组成,而人设方面,男强女弱、女强男弱、双强等也都在设定范围内。

家庭剧探讨的议题虽然相比以往更加丰富,但是剧创方面的冲突思路、剧情相似性却并没有改变,堆叠的狗血剧情、不断上演的各类关系矛盾,在试图反映现实生活之余,也集中向观众展示了婚姻、家庭、生活的不易,在此类剧集轮番上线的情况之下,“恐婚几件套”一波波袭来。

首先,鸡飞狗跳的各种关系之间的矛盾。

除了上述所属的婆媳关系,娘家与婆家、妯娌、姑嫂、七大姑八大姨亲戚间继续你来我往,偶尔来一个重组家庭的亲子关系,都没有被国产剧放弃刻画。

热播剧《心居》就展现了冯晓琴与顾清俞表面和谐,背地里暗自猜测、防备的姑嫂关系,而到了顾清俞成家之后,看不上她出身的施源母亲就与她构成了婆媳关系。

《心居》中的姑嫂二人

第二,走入婚姻,婚姻中将会面临的生育情况、孩子教育等议题油然而出。

《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中职场精英、丁克白灿烂(宋佳 饰)面临着来自丈夫、母亲的催生压力;《小舍得》点燃的“鸡娃”话题,以及几个家庭为了孩子教育产生的冲突还历历在目......每个情节都在向观众充分地传递、证明和强调,婚姻并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第三,女性事业与家庭的平衡问题。

全职妈妈想要重返职场,却要面临来自家庭和职场的双重压力,既要面对职场从零开始的不适,也要面临身份变化所带来的家庭问题,甚至,最终事业有成的女性要照顾事业不如自己的另一半感受……国产家庭剧中这样的情节不在少数。

刚刚结束的《我们的婚姻》和《婚姻的两种猜想》就不约而同地填充着这些内容。

第四,即使步入婚姻,已婚女性最终要完成独立、成长,大概率也要面临丈夫出轨,甚至是出现意外。

《我的前半生》里面生活优渥的全职太太罗子君(马伊琍 饰)在丈夫出轨后一切归零,面对各种困难,打怪升级;《三十而已》中顾佳(童瑶 饰)不仅要面对丈夫出轨,还要替夫扛起还债的担子;《我们的婚姻》中蒋静(曹曦文 饰)一直被不平等的婚姻围困,遇到婚姻危机时开始意识觉醒;到了《心居》这里,冯晓琴(海清 饰)开始走入职场、探索自身价值的源头也是因为丈夫的意外离世……或许有剧情推进的需要和合理性,但情节在作品之中的重复使用,还是容易给观众一种“女性成长与独立一定要婚姻不幸”的观感。

不可否认的是,以上这些情节或许是符合现实的,但一个问题是,每部剧里这些情节的相似,以及狗血式堆积,属实让屏幕外的观众适应不了婚姻的节奏。

最致命的是,当国产剧扛起“现实”大旗之后,这批同类型剧集便扎堆上线,加深了观众紧张的“恐婚感”。

仅2—3月,就有《完美伴侣》《婚姻的两种猜想》《相逢时节》《我们的婚姻》《心居》等作品上线,这些剧集将夫妻闪婚闪离、婆媳关系矛盾、全职妈妈重返职场,女强男弱关系下的磨合,以及丈夫出轨、甚至意外死亡等等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一记记反映婚姻家庭问题的直拳毫无间隙地打在了观众身上。

这些直拳在让他们产生共鸣、引起讨论之余,或许会反思、赞同,但也可能会变得恐惧。

该去哪里找治愈感?

将矛盾冲突集中加料,对于剧集来说是有好处的。

最明显的是利于话题形成。抖快B、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聚集的年轻受众,以及覆盖面较广的下沉市场,都热衷于对此类高能片段进行话题讨论,从而可以引流到正片。

然而,一开始的新鲜感过后,叠加式传播极有可能带给观众致命的“恐婚感”,最可惜的是,这些剧集只做到让问题和矛盾赤裸裸展现出来,却没有负责最后的治愈方式。

大部分的国产家庭剧,给到的治愈只是一个所谓大快人心的结果,比如剧中小三总是不能得偿所愿,渣男总会失去所有而幡然醒悟却物是人非,女主在经历磨难之后事业成功或事业爱情双丰收,曾经婚姻、家庭关系不理解的双方,共同经历过困境而彼此理解……温馨结局背后,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剧创方式,对于观众而言,总有种强行大团圆之感,缺少说服力。

那么,真正的治愈感家庭剧该是怎样的模样?几个例子可以寻得解答——

《父母爱情》这样细数长流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夫妻二人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在平平淡淡的家庭琐碎之中,笑点泪点并存,最终成为经典之作;《以家人之名》的前半段甚至被不少观众寄予“中国版1988”的期待,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彼此间的互相帮助,组成的“奇怪家庭”每个人都异常温暖,虽然可惜的是,该剧后期也陷入到了传统偶像言情剧的情感纠葛老路子;刚刚落下帷幕的《人世间》,虽然靠“令全网暴哭”出圈,但故事里周秉昆与郑娟二人互相搀扶、攻克难关,也是让无数人的内心暖意十足......

家庭婚姻生活其实都是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但如何使观众感受到夫妻二人的相濡以沫、齐心同行,以及一个家庭从内到外的温暖,才是治愈“恐婚症”的根本之道。

但是,这样的家庭生活表达方式,更多不是出现于现在的国产家庭剧,而是甜宠剧里。

以杨紫、肖战主演的《余生,请多指教》为例,虽然男女之间的感情推进历程过于老套,但是,杨紫饰演的林之校,她与老林、李女士所组成的家庭,虽然也有所矛盾,但背后家人之间真实的爱意,以及家庭的温暖,还是能让观众深切感受到。

甜宠剧除了在男女主角的家庭设置上体现温暖之外,甜宠剧本身的治愈基因也是存在的。

关于甜宠剧,最先印入脑海的是大部分观众的评价,“生活已经这么苦了,就想看看不费脑、甜甜的剧”等等。“发糖”是甜宠剧最大的任务和内容之一,甭管主角是来自哪个时空,甭管二人的身份、性格、家庭相差多大,在甜宠剧中,都能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到了现在,不少观众依然在甜宠剧评论里大呼“好甜”,不亦乐乎地磕着CP。

但是,甜宠剧真的能完全治愈“恐婚”,拉回观众对于爱情、婚姻的向往吗?答案可能也并不乐观。

毕竟小而美的甜宠剧早就陷入审美疲劳和难以创新的困境。观众对于“甜”的要求提高了,对于CP感的要求也更强烈了,再加上剧情不悬浮、符合现实、有逻辑等要求,甜宠剧想要俘获观众的心更难了。同时,越来越多甜宠剧被机械式播出,观众疲劳了,哪里来的治愈。最重要的是,甜宠剧大多数以结婚收场或先婚后爱为创作方式,笔墨集中在男女主感情的推进和刻画上,对于婚姻之外的其他人和婚姻中产生的多重关系的描述并不多。

当然,在国产家庭剧拼命填塞婚姻矛盾、冲突和狗血情节的情况之下,意图以此博取话题,这个时候,“极致爱情用准极致流量”的甜宠剧,如果能多方面加强对于温馨家庭的刻画,也必然使得顶流下场的甜宠剧不只限于粉丝自嗨。

“恐婚套餐”无疑还会在接下来的国产家庭剧,甚至是职场剧、女性群像剧里被批量化推送,毕竟诸如此类的套路化剧创模版已经被一次次实践鉴定奏效,但是,如果这种方式的成功能被解读为踩中时代情绪的要点,那么,这个时代或许更想要的是如何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婚姻和家庭的温度。套路化的创作者们该适当学会收手了。

国产家庭剧是时候想想如何“治愈”自己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产剧只剩“恐婚套餐”?

“韩剧让我想谈恋爱,泰剧让我想复仇,美剧让我想拯救世界,国产剧只让我恐婚。”

文|壹娱观察 王心怡

《心居》临近尾声,顾清俞(童瑶 饰)与施源(冯绍峰 饰)短暂的婚姻告一段落。

粗略统计,二月以来上线的国产剧,家庭剧是主力,其中便有接近十个小家庭出现婚姻问题,而借由这些婚姻关系中全职妈妈、单方出轨、婆媳问题、男女双方事业矛盾、家庭背景不匹配等等问题都被暴露出来。

从题材和类型来看,家庭剧、婚姻剧一直是剧集创作的主流。从早期风靡全国的婆媳关系,到如今去探讨女性成长、独立,社会关系多元之下,国产剧再次解码各种不同形态的婚姻和家庭关系,相关探讨从未消失在观众视线。

目前的家庭剧被视为现实题材创作主力方向,毕竟它可以承载和发散出代际、夫妻、育儿、职场等各类社会议题,从而影射现实,形成讨论。这类话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议题,它符合电视剧受众对于家长里短的喜好,其中的“高能”冲突点也适合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以片段式话题传播,引起年轻受众的讨论和关注。

用或矛盾、或狗血的话题带动观看量和话题度的这套打法,对于剧方和平台方来说,套路已然成型。

从创造出经典女性群像的《三十而已》,到被网友戏称为《乔家的5个倒霉蛋》的《乔家的儿女》,再到被吐槽只有“金句”没有剧情的《我们的婚姻》,以及掀起“姑嫂大战”的《心居》,皆是如此。

甭管是否创造了全网狂欢的角色和“梗”,还是在追剧当下让观众糟心或气愤到牙痒痒,国产婚姻家庭剧在以一波一波的冲突之间解构着婚姻、家庭问题,但是,最终给到观众的却是,没有过多疗愈之法,更多的只是安排一个看似完满、温馨、且人物关系都和解的大团圆结局。

这也难怪不少网友纷纷感叹道——“韩剧让我想谈恋爱,泰剧让我想复仇,美剧让我想拯救世界,国产剧只让我恐婚。”

恐婚几件套

过往的家庭剧创作,其中之一较为侧重的是对婆媳关系的刻画。

比如,讲述了传统思想的婆婆与生活方式现代的儿媳矛盾的《双面胶》,聚焦“80后”婚姻、新式婚恋观及婆媳关系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以及《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当婆婆遇上妈》《婆婆来了》等作品,都是通过家长里短间的婆媳关系来解构婚姻、家庭关系,这些作品通过剧名就已经能窥探到其中的矛盾和火药味。

经由此类电视剧发酵,不少经典的婆媳形象也油然而生,而国产剧关于婆媳关系也形成了两者对立、斗智斗勇的刻板印象和创作方式,似乎女性结婚之后就要面对婆婆的刁难和一地的鸡毛蒜皮。

《双面胶》中的儿媳与婆婆

现在的国产家庭剧,更多的笔墨偏向于女性独立议题,且逐渐升温。

近几年,包裹着女性成长、育儿、全职妈妈、代际亲子关系、闪婚、离异、重组家庭等内容成为家庭剧的重要组成,而人设方面,男强女弱、女强男弱、双强等也都在设定范围内。

家庭剧探讨的议题虽然相比以往更加丰富,但是剧创方面的冲突思路、剧情相似性却并没有改变,堆叠的狗血剧情、不断上演的各类关系矛盾,在试图反映现实生活之余,也集中向观众展示了婚姻、家庭、生活的不易,在此类剧集轮番上线的情况之下,“恐婚几件套”一波波袭来。

首先,鸡飞狗跳的各种关系之间的矛盾。

除了上述所属的婆媳关系,娘家与婆家、妯娌、姑嫂、七大姑八大姨亲戚间继续你来我往,偶尔来一个重组家庭的亲子关系,都没有被国产剧放弃刻画。

热播剧《心居》就展现了冯晓琴与顾清俞表面和谐,背地里暗自猜测、防备的姑嫂关系,而到了顾清俞成家之后,看不上她出身的施源母亲就与她构成了婆媳关系。

《心居》中的姑嫂二人

第二,走入婚姻,婚姻中将会面临的生育情况、孩子教育等议题油然而出。

《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中职场精英、丁克白灿烂(宋佳 饰)面临着来自丈夫、母亲的催生压力;《小舍得》点燃的“鸡娃”话题,以及几个家庭为了孩子教育产生的冲突还历历在目......每个情节都在向观众充分地传递、证明和强调,婚姻并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第三,女性事业与家庭的平衡问题。

全职妈妈想要重返职场,却要面临来自家庭和职场的双重压力,既要面对职场从零开始的不适,也要面临身份变化所带来的家庭问题,甚至,最终事业有成的女性要照顾事业不如自己的另一半感受……国产家庭剧中这样的情节不在少数。

刚刚结束的《我们的婚姻》和《婚姻的两种猜想》就不约而同地填充着这些内容。

第四,即使步入婚姻,已婚女性最终要完成独立、成长,大概率也要面临丈夫出轨,甚至是出现意外。

《我的前半生》里面生活优渥的全职太太罗子君(马伊琍 饰)在丈夫出轨后一切归零,面对各种困难,打怪升级;《三十而已》中顾佳(童瑶 饰)不仅要面对丈夫出轨,还要替夫扛起还债的担子;《我们的婚姻》中蒋静(曹曦文 饰)一直被不平等的婚姻围困,遇到婚姻危机时开始意识觉醒;到了《心居》这里,冯晓琴(海清 饰)开始走入职场、探索自身价值的源头也是因为丈夫的意外离世……或许有剧情推进的需要和合理性,但情节在作品之中的重复使用,还是容易给观众一种“女性成长与独立一定要婚姻不幸”的观感。

不可否认的是,以上这些情节或许是符合现实的,但一个问题是,每部剧里这些情节的相似,以及狗血式堆积,属实让屏幕外的观众适应不了婚姻的节奏。

最致命的是,当国产剧扛起“现实”大旗之后,这批同类型剧集便扎堆上线,加深了观众紧张的“恐婚感”。

仅2—3月,就有《完美伴侣》《婚姻的两种猜想》《相逢时节》《我们的婚姻》《心居》等作品上线,这些剧集将夫妻闪婚闪离、婆媳关系矛盾、全职妈妈重返职场,女强男弱关系下的磨合,以及丈夫出轨、甚至意外死亡等等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一记记反映婚姻家庭问题的直拳毫无间隙地打在了观众身上。

这些直拳在让他们产生共鸣、引起讨论之余,或许会反思、赞同,但也可能会变得恐惧。

该去哪里找治愈感?

将矛盾冲突集中加料,对于剧集来说是有好处的。

最明显的是利于话题形成。抖快B、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聚集的年轻受众,以及覆盖面较广的下沉市场,都热衷于对此类高能片段进行话题讨论,从而可以引流到正片。

然而,一开始的新鲜感过后,叠加式传播极有可能带给观众致命的“恐婚感”,最可惜的是,这些剧集只做到让问题和矛盾赤裸裸展现出来,却没有负责最后的治愈方式。

大部分的国产家庭剧,给到的治愈只是一个所谓大快人心的结果,比如剧中小三总是不能得偿所愿,渣男总会失去所有而幡然醒悟却物是人非,女主在经历磨难之后事业成功或事业爱情双丰收,曾经婚姻、家庭关系不理解的双方,共同经历过困境而彼此理解……温馨结局背后,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剧创方式,对于观众而言,总有种强行大团圆之感,缺少说服力。

那么,真正的治愈感家庭剧该是怎样的模样?几个例子可以寻得解答——

《父母爱情》这样细数长流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夫妻二人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在平平淡淡的家庭琐碎之中,笑点泪点并存,最终成为经典之作;《以家人之名》的前半段甚至被不少观众寄予“中国版1988”的期待,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彼此间的互相帮助,组成的“奇怪家庭”每个人都异常温暖,虽然可惜的是,该剧后期也陷入到了传统偶像言情剧的情感纠葛老路子;刚刚落下帷幕的《人世间》,虽然靠“令全网暴哭”出圈,但故事里周秉昆与郑娟二人互相搀扶、攻克难关,也是让无数人的内心暖意十足......

家庭婚姻生活其实都是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但如何使观众感受到夫妻二人的相濡以沫、齐心同行,以及一个家庭从内到外的温暖,才是治愈“恐婚症”的根本之道。

但是,这样的家庭生活表达方式,更多不是出现于现在的国产家庭剧,而是甜宠剧里。

以杨紫、肖战主演的《余生,请多指教》为例,虽然男女之间的感情推进历程过于老套,但是,杨紫饰演的林之校,她与老林、李女士所组成的家庭,虽然也有所矛盾,但背后家人之间真实的爱意,以及家庭的温暖,还是能让观众深切感受到。

甜宠剧除了在男女主角的家庭设置上体现温暖之外,甜宠剧本身的治愈基因也是存在的。

关于甜宠剧,最先印入脑海的是大部分观众的评价,“生活已经这么苦了,就想看看不费脑、甜甜的剧”等等。“发糖”是甜宠剧最大的任务和内容之一,甭管主角是来自哪个时空,甭管二人的身份、性格、家庭相差多大,在甜宠剧中,都能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到了现在,不少观众依然在甜宠剧评论里大呼“好甜”,不亦乐乎地磕着CP。

但是,甜宠剧真的能完全治愈“恐婚”,拉回观众对于爱情、婚姻的向往吗?答案可能也并不乐观。

毕竟小而美的甜宠剧早就陷入审美疲劳和难以创新的困境。观众对于“甜”的要求提高了,对于CP感的要求也更强烈了,再加上剧情不悬浮、符合现实、有逻辑等要求,甜宠剧想要俘获观众的心更难了。同时,越来越多甜宠剧被机械式播出,观众疲劳了,哪里来的治愈。最重要的是,甜宠剧大多数以结婚收场或先婚后爱为创作方式,笔墨集中在男女主感情的推进和刻画上,对于婚姻之外的其他人和婚姻中产生的多重关系的描述并不多。

当然,在国产家庭剧拼命填塞婚姻矛盾、冲突和狗血情节的情况之下,意图以此博取话题,这个时候,“极致爱情用准极致流量”的甜宠剧,如果能多方面加强对于温馨家庭的刻画,也必然使得顶流下场的甜宠剧不只限于粉丝自嗨。

“恐婚套餐”无疑还会在接下来的国产家庭剧,甚至是职场剧、女性群像剧里被批量化推送,毕竟诸如此类的套路化剧创模版已经被一次次实践鉴定奏效,但是,如果这种方式的成功能被解读为踩中时代情绪的要点,那么,这个时代或许更想要的是如何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婚姻和家庭的温度。套路化的创作者们该适当学会收手了。

国产家庭剧是时候想想如何“治愈”自己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