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多鲸资本 林木
教师资格证,简称「教资」,正在大热。
自今年 3 月开始,先是 2021 年下半年的教资考试合格结果出炉,「教资认定」、「教资面试成绩」等多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后 2022 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序幕拉开,为「教资热」再添一把火。
近年来,教资考试热度逐年攀升,教师资格考试全年报名人数已从 2016 年的 260 万人激增至 2019 年的 880 万人,到 2021 年仅下半年报考人数就达 676 万人。
疫情黑天鹅、经济增长下行大背景下,教资考试的火爆程度肉眼可见。教资证和学位证双证齐下已成为大学生毕业的标配。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 年 1 月-9 月,共有 191 万人次通过认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同比增长 28.7%。「教资热」背后这股热浪到底来自何方,又蔓延到了何处?
2015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打破了教师终身制且五年一审,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难度增加,通过率大幅下降。在编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成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的基本原则之一。通道收窄之下,教资考试市场的热火也随改革被点燃。
去年底,教育部公布《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并规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今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及,推进地方落实经费保障责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于提高教师待遇。1 月初,教育部还发布《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推动师范类专业的免试认定改革。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导向下,教师职业的待遇、编制、职称体系越发完善且有所提升,日益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和「让人羡慕的职业」。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教师资格证考证也越发备受瞩目。
政策演变、需求催化、就业竞争压力加剧等多方面的真火助燃了教资考试市场。一方面源于政策改革催化了社会人员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需求。2018 年 9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培机构老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导致大批校外培训人员加入教资考试大军,报名人数激增。另一方面,随着报考队伍不断扩大,岗位竞争压力也接踵而至。社会人员参考和师范专业的报考不断升温,意味着个别地区数十人竞争一个岗位走向常态化。据报道,深圳 2019 年曾以 30 万年薪向名校毕业生招聘教师,吸引 3.5 万人报考一个教师职位。
此外,教师岗位竞争压力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2022 年,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 1076 万。而从 2021 年起,部分招收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的高等学校,可参加免试认定改革。而据年初发布的《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显示:2017 年及以前加入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份的高等学校相关师范类专业,自 2022 年起可以参加免试认定改革。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的 2022 届及以后年份毕业生,可凭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尤其在疫情来袭后,巨大就业竞争压力之下,高校毕业生越来越感觉到,教师是个十分稳定的职业。因此,「拿两证」成为不少毕业生的「标配」,对他们来说考证就意味着毕业多了一条出路。来自河北的李丽(化名)告诉多鲸,她作为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 2016 年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考取了小学教师资格证书,顺利通过当地的教师招聘考试,进入当地乡镇小学当老师。她还表示,为了争取更好的职业发展,近两年在准备考取中学的教师资格证书,虽然两次笔试过了,但面试屡屡吃亏。不过她表示还没气馁,打算今年继续准备笔试重新来过,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公认的「铁饭碗」。
但实际上,不少人考教师资格证只是为就业多留一条路,最终并不会从事教师职业,或者真正补充流动到最需要教师的地方。看似「教资热」的真火之中也存在虚火。
所谓「虚火」表现的一面在于「教资热」并不能真正解决教师资源匮乏问题,局部地区教师难招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以乡村教师为例,部分偏远地区尤其是乡村教师数量仍存在很大缺口,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据教育部去年底发布的「县中提升计划」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县中教师总体缺编 7.7 万人,共有 3776 所县中生师比超过国家标准。不少人拿到教师资格证后,也不一定会去当老师,或愿扎根偏远地区。
「虚火」表现的另一面还在于,「教资热」也不能完全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缺失问题。如教资报考中出现的「偏科」情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没升温反「遇冷」,尤其在广大乡村学校更是少之又少。对此,今年刚通过教编考试的陈红深有体会,她大学专业是英语教育,目前在家乡一所村小担任数学、语文班主任。「农村小学英语老师很少,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一个老师往往要兼顾三个身份。」陈红(化名)如是说。
除此外,教师队伍中的性别失衡问题也依旧存在。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高中、初中、普通小学、学前教育的女专任教师比例分别为 55.63%、58.81%、71.17%、97.78%,而 2016 年对应的比例为 52.13%、54.49、65.34%、 97.88%。这表明,从小学到高中男专任教师比例正在持续下降,而学前教育男专任教师比例则一直维持在 2% 左右。
由此看来,「教资热」现象还需理性看待。
随着教资和教招考试参培率不断提升,考培机构开始盯上教师培训这块不断膨胀的蛋糕。「教师培训」一般包括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教师招录考试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三大市场。在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方面,据天风证券预测,教资考试培训在 2019 年的市场规模为 70.4 亿,预计 2025 市场规模有望超 140 亿。另外,也有业内人士向多鲸表示,2021 年教资培训的市场规模在百亿元左右,且市场尚未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在教师招录考试培训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教招考试培训市场规模 2022 年可达 320 亿人民币。
由于国内教资考试人群分散,教招岗位地域分散;教资学段、学科分类众多,教招考试内容非标;异地扩张难以突破师资和管理瓶颈等多重因素影响,教师培训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相对分散,难以借此培养起新的全国性机构。据 2019 年公开数据,看似两大龙头的中公、华图的教师培训市占率分别为 4.9% 和 1.1%。
当下国内教师培训行业梯队分化明显,呈现马太效应。据多鲸发布的《2022 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显示:
第一梯队由中公教育、华图教育和山香教育三家上市公司领头,前两家同属综合职教机构,具有较强自研能力和教学网点优势,后者则专注于教师培训赛道,发力已久;
第二梯队机构众多,代表性机构为两家线上教师培训机构粉笔教育和当老师,二者都以「主营线上+拓展线下」打法为主,是教师资格统考改革以来的新晋黑马。
随着教师培训行业竞争逐渐走向白热化,对头部机构而言,也越发考验生存意识和抵抗竞争风险能力。
2018 年下半年,校外培训机构整改通告落地,新东方、中公、考虫、高途等纷纷跨界开设教师资格证培训业务,这些头部机构打法相近,多以 9.9、99、199 等低价营销的线上直播课吸引客户,刷业务存在感。
低价营销带来的是流量竞争与获客成本不断走高,这套近几年不断被业内外诟病的「K12」杀伤拳,如今被用到了教师培训赛道,特点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最终两败俱伤。
去年「双减」之后,教师培训赛道又多了不少从 K12 逃亡过来的入局者。但如果这些机构依然以烧钱营销为驱动来开拓教师培训市场,无异于自取灭亡。
业内人士称,「因为它的业务模式就不健康,K12 有续课率,最起码烧钱故事还能圆,但教师培训还要面临退费,根本打不平。」教师培训赛道正在迎来「教资热」带来的反噬。
有业内人士向多鲸表示,当前职业教育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被协议班「绑架」,从而导致当下模式的利润率很难做上去,这种现象在教师培训行业同样出现。
「协议班」是指机构报名前向考生承诺「不过退款」,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则扣除部分费用或者直接全额退款。近年来,协议班产品走红于公考市场,以「不过包退」为噱头吸引着多数学员的关注与购买,但实际教学与售后服务质量却参差不齐,颇受争议。
去年,李丽在某头部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证板块报了价值 15900 元的「保过班」,机构承诺不过可全额退款。结果因疫情考试战线被拉长,导致她面试没过。李丽告诉多鲸,「我去年 9 月考完没过,今年 1 月才收到机构的全额退款。」
陈红去年在某主营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机构报了 15 天的冲刺班,报名费约 11000 元左右,该机构的协议是考不过退 8000 元,只有面试没过退 3000 元。如此来看,退费周期与比例业内尚未有统一标准。
黑猫投诉上,有关协议班的投诉多达 9000 多条,负面评价主要围绕「协议班退费难」和「霸王条款」问题。对于机构而言,协议班为预付费模式,意味着账面上躺着大量的可周转资金,退费周期越长显然机构获益越大。
如主打协议班模式的线下公考龙头中公教育,近年协议班收入始终维持在公司总收入的 75% 左右。但公开数据显示,中公教育去年 1 月-9 月退费金额达 123.97 亿元,退费比率为 65.81%,Q3 退费支出已超过业务收款金额,预计全年亏损 20 亿元-24 亿元,其业绩健康程度也一度为外界所质疑。
显而易见,协议班短期能为机构带来可观的业绩收入,但却无法带来长期有效的利润,尤其在通过率较低的公考市场,无疑加大了机构现金流断裂风险。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教师培训行业,在「教资热」的风口,协议班成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杀手锏」。
相比于公考,教考的通过率更高。而协议班产品也主要普遍存在于教招市场。因为少有考培机构将教资培训当成一个独立业态来做,教资考试具有明显周期性,导致教资培训后续可延展性不强,市场想象空间有限,很难获得资本的认同及关注。
虽然过去几年教资培训市场增长迅速,但整体客单价并不是很高。然而培训机构更多是通过低价教资考试课程实现引流获客「做增长」,之后转化为课单价较高的教师招考课程来「做利润」。
目前教师培训的产品形态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两种,但无论是教资还是教招,学员普遍对线下培训支付意愿和上限更高。教师培训产品根据不同人群可分为三种模式:一类是性价比很高的线上课程,适合有足够强自驱能力的人,价格为 1000 元以内;一类是 30 天急训冲刺,适合工作族或时间不是特别充裕的人,价格在 5000 到 15000 元之间;最后是类似于高三的全日制模式,价格在 2 万元以上不等。其中,价格 5000 以上「不过退款」的协议班似乎更受用户青睐。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多鲸直言,「协议班一天不消失,业内的集体亏损就不会停止。」无论是协议班,还是烧钱营销,或都需要监管出手引导方能走向正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