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虎符、泥板、拜占廷将军的故事,让你看懂区块链的信任红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虎符、泥板、拜占廷将军的故事,让你看懂区块链的信任红利

区块链这个技术词汇令人望而却步,但你必须搞明白它是什么,因为它能完美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信任危机。

图片来源:网络

信任有促成心理认同和忠诚行为的功效,但是信任太昂贵!

交易成本经济学家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认为市场价格和企业权威是协调现代经济的主要机制,因为信任关系太难得,维系成本太高。

应比特币而生的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可能改变经济学家对信任成本的看法。区块链是比特币金融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它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分布式结算数据库,能完美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信任危机。

它发轫于下面的问题:如何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定、不安全的环境下,建立经济活动赖以发生、发展的“信任”生态体系? 当网络通信双方均为陌生人,如何能创建出共识基础来进行安全的信息交互而无需担心数据被篡改?区块链用“算法证明机制”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借助它,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第三方权威)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的交换数据。

区块链首先去(第三方权威)信任,然后技术允许陌生人之间相互信任。起始于比特币,在2013-2015 年间,区块链已经裂变为“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智能合约技术。随着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演变,它能否成为一种社会通用信任技术,并改变社会生产活动的组织模式? 这是个值得想象的公案。只要能够想象,实现方法往往会加速度降临。

从虎符到区块链

公元前257 年,秦昭王兵临赵国邯郸城下。魏王违约不救。信陵君魏无忌窃得魏王虎符,夺取兵权,溃秦救赵,维护魏国霸权。那时,虎符即兵符,王与将各执一半为信物。合则信,不合则伪。军令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由此确定。在此事件中,信陵君带来的军令信息是真实的,因为虎符相合;却是不可靠的,因为窃得而来。如果有区块链,“窃符救赵”便不可能。区块链能够保证虎符既真实又可靠。

为确保“信息真身”(真实并可靠),公元前18 世纪,汉谟拉比(Hammurabi) 国王统治下的苏美尔人(sumerian)发明上面的泥板记录方式。它记载商人之间荞麦的交易历史,是最早的“金融衍生指数”记录。每一笔交易都有可以追溯的时间点和交易数量。当下的信息包含着累积的历史交易,每个数据既是抽象标准化的,又内植着历史事件生成过程,所以它为“真身”。

“信息真身”对古代文明制度很重要,因为它保障社会信任关系,维护威廉. 大内(William Ouchi)所说的“部落型控制”。格里夫(Avner Greif)研究中世纪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制度,发现纸莎草(papyrus)上的交易记录有同样的时序逻辑,以至于相隔二代的商人仍然可以跨国追讨债务。

没有电脑支持,苏美尔式的信息存储和交换的成本太高, 因为时序累积的信息量不断增多。于是,替代它的第三方金融掮客出现了。公元12-14 世纪之间,先有比萨的斐波纳契(Fibonacci)引入阿拉伯数字,再是从西班牙流亡到意大利的犹太人做起放贷的生意。到美蒂奇(Medici)家族垄断罗马教廷的经济活动,金融制度在欧洲逐步建立起来。银行作为第三方维护债权和债务之间关系。会计收支簿记技术(ledger)被威尼斯的商人带向全世界。

信息论之父香农(Claude Shannon)定义“信息为熵(entropy)”。通俗地讲,熵值代表不确定性的程度。真实可靠的信息能够降低不确定性。虎符、苏美尔泥板、商人的账本就起到这个作用。

现实中,熵值往往很高,因为假信息(disinformation)泛滥。著名的例子有“拜占廷将军问题”。在猜疑和陷害流行的拜占廷王朝,各地将军互不相信约定的进攻时间,担心被先烈。此时,由第三方陌生人发信会更真实有效。

为降低不确定性,宁愿相信第三方陌生人。600年来,作为第三方的银行垄断了对金融“信息真身”的认证业务,直到2009年比特币和区块链出现。

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图示术语多,抽象复杂。不过,有虎符、苏美尔人泥板和拜占廷将军,下图比较容易解释。

图1 保证加密的准确性

虎符的二片类似图1 区块链中的“公钥”和“私钥”。苏美尔泥板的交易历史时序类似区块链中的“链码”,它随着交易历史不断延伸。为避免“拜占庭将军问题”,保证“泥板”无法伪造,区块链采用网络中的陌生第三方(“矿工”)随机生成“哈希值”(Hash function)。它具有数学意义上的单方向、高敏感、抗修改的特征。任何微小修改就导致信息证伪。每个交易信息链内置不可篡改和随机产生的哈希值。“矿工”参与的动机是以“挖哈希值矿”的劳动获得比特币回报(目前大约4 美分)。公私钥匙、历史时序、哈希值、随机生成、高速网络,当这些要素叠加在一起时,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和他的网络伙伴就制造出可以颠覆中央集权控制的比特币。其背后的核心技术便是区块链。

经过历史演变,金融系统已经成为国家制度的中枢神经。比特币直接动摇现代国家政权基石。所以,刚问世,它就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监管。不能革命就归顺,仅仅二年,区块链迅速向“智能合约”演变。其中,以太坊(Ethereum)为领先者。智能合约能带来智能信任的红利。

区块链到以太坊(Ethereum),走向智能信任 (Coded Trust)

在没有中央集中管理的第三方情况下,网上的陌生人能否相互信任?解决“陌生信任”,它不仅解放P2P 的交易,还带来“智能信任”的新未来。

2013 年,区块链从比特币中裂变出来,2014 年,以太坊又进一步衍生成为一个多种新功能的智能合约技术。它的技术优势不但迅速获得国家合法认可,并且得到来自主流机构的投资支持。

首先,主流金融机构看到区块链的效率优势。如图2 显示,与传统的第三方交易认证相比,区块链的解决方案简单、高效、低成本。

图2 系统特征:去中心,去中介,网络分布,自治,快速

其次,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裂变,产生多元的应用模式。它从过去专门为比特币服务技术演化为专门领域服务的公共链演变出私链,侧链,局域链等新形式。图3 显示过去两年区块链技术功能演变的多元化进程。

目前,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开源平台试图克服第一代比特币的诸多缺陷(耗能和超大计算量等),开发多用途的应用软体。新发展方向包括解决“陌生信任”,允许用户任意创建高级智能合约,实施去中心化的网络交易关系管理。

图3 区块链:从比特币技术到开源平台技术

通俗地说,只要能够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交易关系,就可以运用区块链为核心的去中心化管理。去中心化管理的软件选择很多,但目前只有区块链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陌生信任”的问题。它衍生出的“智能合约”可以成为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和人与物联网之间“智能信任”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的信任红利

有智能合约,信任更加方便。区块链派生出“智能合约”技术已经开始广泛运用到一系列文件记录、储存、交换、背书、认证活动中。它包括多方签名交易、公共土地和产权交易、私人文件记录、法律证明等。就像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过程一样,区块链也能做到合约的去中心化,自动撮合,自治实施。

未来,只要能数字化的信息都可以加区块链,只要能加链,信息产权就可以明晰,就可以设定保护条件,就能自动发起和强制实施交易合约。因为无需担心信任验证和信任的执行,区块链有潜力演化为通用组织管理技术,像60 年代的打钟卡一样。

信任红利首先体现在传统交易制度创新中。区块链的意义超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它正成为改变市场制度设计的力量。据《经济学人》报道,洪都拉斯政府用它建立一套新的房地产契约登记和交易制度。在那个动荡的国家,区块链的安全加密给当地人带来信任感。作为哈希值的原创企业,IBM 正在研究“消费信用总帐”的概念。它利用区块链的网络式分布特征,对消费行为做交叉确认。例如,无需第三方,房东可以对租客远程授权或取消授权。汽车租赁者的信誉、身份和消费支付可以实时确认,并保证信息安全。在奢侈品和艺术品市场,区块链被用于产品认证和辨伪。来自BBC 的专题报道显示,钻石行业已经使用区块链辨别合法性。艺术品市场也引入区块链技术,让艺术作品传承有序。

信任红利的另一个表现是区块链技术能成全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例如,德国莱茵集团(RWE)在研究除了充电时间长短外,可否设定充电量,以此向电动车主收费。再如,智能家居与超市联网,自动确认交易,完成交割。新技术可以根据消费变化直接补货,无需发起者再度干预。它将对物联网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类似的交易技术已经存在。但是因为缺乏内置的智能信任,它们无法迅速推广。

信任红利的第三个表现在利用智能合约突破交易量大小的约束,让P2P 的“微点”交易变为现实。美国的ConsenSys 和“羽国”(Ujo)音乐正尝试追踪网上单曲播放和收费。单曲的“长尾细分”市场早就存在。但对P2P 模式,非法下载的消费监控和执法成本高,难追踪收费。未来,只要有点击消费,加密后的信息总帐就有记录,并有能力强制实施。当小微原创者有此技术武装后,各大门户网站也必须支付转载的内容。它帮助终止对小微原创者的剥削。

新技术带来的信任红利挑战新制度经济学家对信任成本的看法。

信任高成本至少来源三方面:

1.任务分工和责任分辨成本。好似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很难事先完全明显分工责任。任务的动态相关性越高,分辨成本越高。

2.对任务执行过程的量化监控几乎不可能。在德鲁克(Peter Drucker)设想的知识经济中,以大脑中的认知活动为基础的劳动很难过程监控,很难区别想工作与开小差。

3.即使可以分辨和监控,执行奖惩还有不确定性。老赖存在,因为从法庭判决到执行还有一个过程和条件。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Memphis)为破产之都,因为在那儿破产后的债务责任可以谈判,能够仲裁。法院判定不算,仲裁和解的结果才能当真。一般而言,干活发工资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许多农民工都有讨薪的经历。

区块链衍生的技术可以降低上述信任成本:

1.因为有内置的时序逻辑,合作者执行任务贡献大小都有一本加密的历史帐,值得信任。这样,对事先难以分工和分责的任务,合作者可以事后结账,并且可以相信系统会自动实施。例如,多位作者合作编写一本书。作者之间的思想不断交叉发展,不断交织在一起。加密的历史纪录和交易系统将在书完成之后总结每个人的贡献,并自动记账和结账。类似的软件现在有,但如果涉及大量陌生参与者,相互有信任问题,现在的软件就无法解决不断增大的信任成本。

2.加区块链跟踪个人智慧产权使用情况的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值得信任,组织可以将大产权原子化到个人。每个人的贡献和收益都可以通过加密信任系统发动、撮合、记账和结账。例如,大学里多位教授合作教学。他们根据各自专长所做的贡献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追踪、记账和结账。区块链和“原子化产权”让每个人尽最大努力,并相信能获得对应的收益。

3.因为有多种形式跨国交易的积累,新技术有潜力撮合金融与非金融,有形与无形资产之间的交换。它将支持执行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之间的货币交易、钱物交换或物物交流。例如,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珀特兰(Portland),非营利组织建立以劳动时间为单位的“社区银行”。银行目前只能做简单的劳动时间交易。区块链的衍生技术可以帮助计算不同劳动的时间和价值,并自动撮合交易。它将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

来源:复旦管院

原标题:鲍勇剑:区块链中的信任红利(管理视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虎符、泥板、拜占廷将军的故事,让你看懂区块链的信任红利

区块链这个技术词汇令人望而却步,但你必须搞明白它是什么,因为它能完美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信任危机。

图片来源:网络

信任有促成心理认同和忠诚行为的功效,但是信任太昂贵!

交易成本经济学家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认为市场价格和企业权威是协调现代经济的主要机制,因为信任关系太难得,维系成本太高。

应比特币而生的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可能改变经济学家对信任成本的看法。区块链是比特币金融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它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分布式结算数据库,能完美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信任危机。

它发轫于下面的问题:如何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定、不安全的环境下,建立经济活动赖以发生、发展的“信任”生态体系? 当网络通信双方均为陌生人,如何能创建出共识基础来进行安全的信息交互而无需担心数据被篡改?区块链用“算法证明机制”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借助它,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第三方权威)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的交换数据。

区块链首先去(第三方权威)信任,然后技术允许陌生人之间相互信任。起始于比特币,在2013-2015 年间,区块链已经裂变为“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智能合约技术。随着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演变,它能否成为一种社会通用信任技术,并改变社会生产活动的组织模式? 这是个值得想象的公案。只要能够想象,实现方法往往会加速度降临。

从虎符到区块链

公元前257 年,秦昭王兵临赵国邯郸城下。魏王违约不救。信陵君魏无忌窃得魏王虎符,夺取兵权,溃秦救赵,维护魏国霸权。那时,虎符即兵符,王与将各执一半为信物。合则信,不合则伪。军令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由此确定。在此事件中,信陵君带来的军令信息是真实的,因为虎符相合;却是不可靠的,因为窃得而来。如果有区块链,“窃符救赵”便不可能。区块链能够保证虎符既真实又可靠。

为确保“信息真身”(真实并可靠),公元前18 世纪,汉谟拉比(Hammurabi) 国王统治下的苏美尔人(sumerian)发明上面的泥板记录方式。它记载商人之间荞麦的交易历史,是最早的“金融衍生指数”记录。每一笔交易都有可以追溯的时间点和交易数量。当下的信息包含着累积的历史交易,每个数据既是抽象标准化的,又内植着历史事件生成过程,所以它为“真身”。

“信息真身”对古代文明制度很重要,因为它保障社会信任关系,维护威廉. 大内(William Ouchi)所说的“部落型控制”。格里夫(Avner Greif)研究中世纪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制度,发现纸莎草(papyrus)上的交易记录有同样的时序逻辑,以至于相隔二代的商人仍然可以跨国追讨债务。

没有电脑支持,苏美尔式的信息存储和交换的成本太高, 因为时序累积的信息量不断增多。于是,替代它的第三方金融掮客出现了。公元12-14 世纪之间,先有比萨的斐波纳契(Fibonacci)引入阿拉伯数字,再是从西班牙流亡到意大利的犹太人做起放贷的生意。到美蒂奇(Medici)家族垄断罗马教廷的经济活动,金融制度在欧洲逐步建立起来。银行作为第三方维护债权和债务之间关系。会计收支簿记技术(ledger)被威尼斯的商人带向全世界。

信息论之父香农(Claude Shannon)定义“信息为熵(entropy)”。通俗地讲,熵值代表不确定性的程度。真实可靠的信息能够降低不确定性。虎符、苏美尔泥板、商人的账本就起到这个作用。

现实中,熵值往往很高,因为假信息(disinformation)泛滥。著名的例子有“拜占廷将军问题”。在猜疑和陷害流行的拜占廷王朝,各地将军互不相信约定的进攻时间,担心被先烈。此时,由第三方陌生人发信会更真实有效。

为降低不确定性,宁愿相信第三方陌生人。600年来,作为第三方的银行垄断了对金融“信息真身”的认证业务,直到2009年比特币和区块链出现。

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图示术语多,抽象复杂。不过,有虎符、苏美尔人泥板和拜占廷将军,下图比较容易解释。

图1 保证加密的准确性

虎符的二片类似图1 区块链中的“公钥”和“私钥”。苏美尔泥板的交易历史时序类似区块链中的“链码”,它随着交易历史不断延伸。为避免“拜占庭将军问题”,保证“泥板”无法伪造,区块链采用网络中的陌生第三方(“矿工”)随机生成“哈希值”(Hash function)。它具有数学意义上的单方向、高敏感、抗修改的特征。任何微小修改就导致信息证伪。每个交易信息链内置不可篡改和随机产生的哈希值。“矿工”参与的动机是以“挖哈希值矿”的劳动获得比特币回报(目前大约4 美分)。公私钥匙、历史时序、哈希值、随机生成、高速网络,当这些要素叠加在一起时,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和他的网络伙伴就制造出可以颠覆中央集权控制的比特币。其背后的核心技术便是区块链。

经过历史演变,金融系统已经成为国家制度的中枢神经。比特币直接动摇现代国家政权基石。所以,刚问世,它就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监管。不能革命就归顺,仅仅二年,区块链迅速向“智能合约”演变。其中,以太坊(Ethereum)为领先者。智能合约能带来智能信任的红利。

区块链到以太坊(Ethereum),走向智能信任 (Coded Trust)

在没有中央集中管理的第三方情况下,网上的陌生人能否相互信任?解决“陌生信任”,它不仅解放P2P 的交易,还带来“智能信任”的新未来。

2013 年,区块链从比特币中裂变出来,2014 年,以太坊又进一步衍生成为一个多种新功能的智能合约技术。它的技术优势不但迅速获得国家合法认可,并且得到来自主流机构的投资支持。

首先,主流金融机构看到区块链的效率优势。如图2 显示,与传统的第三方交易认证相比,区块链的解决方案简单、高效、低成本。

图2 系统特征:去中心,去中介,网络分布,自治,快速

其次,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裂变,产生多元的应用模式。它从过去专门为比特币服务技术演化为专门领域服务的公共链演变出私链,侧链,局域链等新形式。图3 显示过去两年区块链技术功能演变的多元化进程。

目前,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开源平台试图克服第一代比特币的诸多缺陷(耗能和超大计算量等),开发多用途的应用软体。新发展方向包括解决“陌生信任”,允许用户任意创建高级智能合约,实施去中心化的网络交易关系管理。

图3 区块链:从比特币技术到开源平台技术

通俗地说,只要能够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交易关系,就可以运用区块链为核心的去中心化管理。去中心化管理的软件选择很多,但目前只有区块链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陌生信任”的问题。它衍生出的“智能合约”可以成为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和人与物联网之间“智能信任”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的信任红利

有智能合约,信任更加方便。区块链派生出“智能合约”技术已经开始广泛运用到一系列文件记录、储存、交换、背书、认证活动中。它包括多方签名交易、公共土地和产权交易、私人文件记录、法律证明等。就像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过程一样,区块链也能做到合约的去中心化,自动撮合,自治实施。

未来,只要能数字化的信息都可以加区块链,只要能加链,信息产权就可以明晰,就可以设定保护条件,就能自动发起和强制实施交易合约。因为无需担心信任验证和信任的执行,区块链有潜力演化为通用组织管理技术,像60 年代的打钟卡一样。

信任红利首先体现在传统交易制度创新中。区块链的意义超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它正成为改变市场制度设计的力量。据《经济学人》报道,洪都拉斯政府用它建立一套新的房地产契约登记和交易制度。在那个动荡的国家,区块链的安全加密给当地人带来信任感。作为哈希值的原创企业,IBM 正在研究“消费信用总帐”的概念。它利用区块链的网络式分布特征,对消费行为做交叉确认。例如,无需第三方,房东可以对租客远程授权或取消授权。汽车租赁者的信誉、身份和消费支付可以实时确认,并保证信息安全。在奢侈品和艺术品市场,区块链被用于产品认证和辨伪。来自BBC 的专题报道显示,钻石行业已经使用区块链辨别合法性。艺术品市场也引入区块链技术,让艺术作品传承有序。

信任红利的另一个表现是区块链技术能成全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例如,德国莱茵集团(RWE)在研究除了充电时间长短外,可否设定充电量,以此向电动车主收费。再如,智能家居与超市联网,自动确认交易,完成交割。新技术可以根据消费变化直接补货,无需发起者再度干预。它将对物联网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类似的交易技术已经存在。但是因为缺乏内置的智能信任,它们无法迅速推广。

信任红利的第三个表现在利用智能合约突破交易量大小的约束,让P2P 的“微点”交易变为现实。美国的ConsenSys 和“羽国”(Ujo)音乐正尝试追踪网上单曲播放和收费。单曲的“长尾细分”市场早就存在。但对P2P 模式,非法下载的消费监控和执法成本高,难追踪收费。未来,只要有点击消费,加密后的信息总帐就有记录,并有能力强制实施。当小微原创者有此技术武装后,各大门户网站也必须支付转载的内容。它帮助终止对小微原创者的剥削。

新技术带来的信任红利挑战新制度经济学家对信任成本的看法。

信任高成本至少来源三方面:

1.任务分工和责任分辨成本。好似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很难事先完全明显分工责任。任务的动态相关性越高,分辨成本越高。

2.对任务执行过程的量化监控几乎不可能。在德鲁克(Peter Drucker)设想的知识经济中,以大脑中的认知活动为基础的劳动很难过程监控,很难区别想工作与开小差。

3.即使可以分辨和监控,执行奖惩还有不确定性。老赖存在,因为从法庭判决到执行还有一个过程和条件。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Memphis)为破产之都,因为在那儿破产后的债务责任可以谈判,能够仲裁。法院判定不算,仲裁和解的结果才能当真。一般而言,干活发工资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许多农民工都有讨薪的经历。

区块链衍生的技术可以降低上述信任成本:

1.因为有内置的时序逻辑,合作者执行任务贡献大小都有一本加密的历史帐,值得信任。这样,对事先难以分工和分责的任务,合作者可以事后结账,并且可以相信系统会自动实施。例如,多位作者合作编写一本书。作者之间的思想不断交叉发展,不断交织在一起。加密的历史纪录和交易系统将在书完成之后总结每个人的贡献,并自动记账和结账。类似的软件现在有,但如果涉及大量陌生参与者,相互有信任问题,现在的软件就无法解决不断增大的信任成本。

2.加区块链跟踪个人智慧产权使用情况的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值得信任,组织可以将大产权原子化到个人。每个人的贡献和收益都可以通过加密信任系统发动、撮合、记账和结账。例如,大学里多位教授合作教学。他们根据各自专长所做的贡献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追踪、记账和结账。区块链和“原子化产权”让每个人尽最大努力,并相信能获得对应的收益。

3.因为有多种形式跨国交易的积累,新技术有潜力撮合金融与非金融,有形与无形资产之间的交换。它将支持执行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之间的货币交易、钱物交换或物物交流。例如,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珀特兰(Portland),非营利组织建立以劳动时间为单位的“社区银行”。银行目前只能做简单的劳动时间交易。区块链的衍生技术可以帮助计算不同劳动的时间和价值,并自动撮合交易。它将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

来源:复旦管院

原标题:鲍勇剑:区块链中的信任红利(管理视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