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慢热”的养老SaaS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慢热”的养老SaaS

在巨大的潜在人群呼之欲出的同时,与之相矛盾的是主流人群的消费习惯。

文|极新

养老SaaS最初见于报端还要追溯至2012年,彼时SaaS行业初起,网络上还在弥漫着对SaaS该往何处去的种种讨论。在这种环境下,基于养老院管理软件在市面上已有多种,受惠于政策层面的不断支持,养老SaaS行业的可行性被更多开发出来。

七八年前,国内养老院以及社区养老体系中由于未出现SaaS等服务软件,更多地,为便于管理,各家机构仍然以和老牌数据库软件厂商的方式填补管理软件上需求的空白。这使得,诸如Oracle在内的老牌厂商成为行业内的“捷足先登”者。

而另外,在投资人方面,基于该领域的投资还以线下实体养老院为主,软件方面的投资潜力还未得到关注,时间直到2013年才稍微发生转变,用数字科技改造养老行业的思路开始被广泛讨论。

01 养老产业:一个迟早会爆发的行业

经历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革命,再到如今如火如荼的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普及,现在的养老行业已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归到传统行业之中。在其发展后期,诸如智慧养老概念也被提出,打造并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等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成为了主流项目的最优选择。

通过平台优势,在包含养老SaaS行业在内的创业项目均可以一定程度上通过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安全保护。

另一方面,虽然,养老SaaS只是SaaS行业的一个分支,但若将其放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巨大背景下,则会发现,这个行业迟早会爆发。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约1.776亿人。按此预测,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3 亿,2025年将突破3亿。

由此可以认为,我国正在逐步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25%。

在巨大的潜在人群呼之欲出的同时,与之相矛盾的是主流人群的消费习惯。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我国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约7%的老年人在社区享受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只有不到3%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

根深蒂固的保守思维和4-2-1家庭结构之间形成了显著对立,加之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愈加受困于“996”的工作模式,居家养老变得不十分实际。加之,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基于此,机构养老作为一种趋势在本文截稿的时间内来看,已再明显不过。

也由此,有相关人士预测,未来在2025-2040年间,有5000万老人需要通过专门的养老机构进行养老。而按照每人5万元的消费均价计算,届时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多亿人民币。

另外,因养老行业所涉及产业链较长、所覆盖行业较广,以至于若将养老看作一个产业,有数据预测,在未来十年,其总体市场规模可达到8-22万亿人民币。

02 养老SaaS的特殊场景

在养老SaaS类产品中,其产品需求主要围绕老年人看护需求出发,较之一般性SaaS产品有很大不同,这类产品需根据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状态、失能情况加以设计。

归纳一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核心需求:

即对老人健康和安全的监护需求;

对老人外出的关注需求;

老人心理关怀需求;

日常信息管理;

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养老SaaS正是在智慧养老大潮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的必备需求。

目前来看,以下文字所涉及的大多数项目兼具平台属性,集合家政、照护、社区以及智能硬件功能。智能硬件的普及可以提供防走失、体征监测、移动轨迹监测以及慢性病管理等功能。

而就发展模式来看,养老SaaS行业是个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市场。其部分市场供给于政府所建设的区域养老组织,是一个既要面临2B市场,也要面对2G市场环境的行业。

就下文所列举的众多公司来说,养老SaaS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为B2B2C,即既向企业端提供ERP/底层业务系统,也向老年人群或是家属、看护方提供C端智能硬件等产品。

而由于老年人群服务机构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该市场的IT化水平一直以来处于偏低水平,在很长时间内,还未有可以取得足够市场规模的领军企业出现。另一方面,由于上文所述,绝大部分老人在心理层面更加接受居家养老,这样一来,让其对管理软件的需求进一步降低。

不过,好消息是,近些年由于各地方政府的不断探索,使得其对诸如养老SaaS的社会价值开始重新认识。若将其看成搭建政府、企业、个人的服务平台,那么对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方都可以更为方便地找到自己的需求,实现精准匹配。

从这个角度而言,养老SaaS被重视的程度在未来或许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03 初创企业、巨头与公益企业集体入局

国内部分养老SaaS行业企业

目前,从市面上主流养老SaaS行业玩家来看,共有三种企业:即创业公司、健康或医疗巨头以及公益性社区养老或健康组织。

以物业、房地产商、健康医疗巨头所布局的社区养老项目还在用户覆盖上有所欠缺,即在用户选择方面有排他性,在具体服务方面也还不能做到十足的开放。

在以上的创业项目中,均不同程度上结合了居家、社区、机构、地产养老多种养老模式,而在产业链中,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社区物业、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家政公司、康复中心、颐养中心成为了软件公司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

在具体运营中,各SaaS平台略有不同,以医护到家为例,其主打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服务。为了满足此类需求,该公司开发了护士上门、居家养老、中医理疗、分诊陪诊、送药到家等服务。而且,还成立了国内首个中医医生集团——三甲中医集团,据了解,这个中医集团主要向用户提供“中医理疗”、“慢病回访”等健康服务。

在盈利模式上,以上创业公司主要以构建底层SaaS系统,搭配数据收集管理、输出定制化服务为主打特色。在软件方面,主要售卖整体SOP运营模型和脱敏数据是主要盈利来源,前者会在服务实体(应用SaaS软件的养老院等)按1%-2%的比例收取佣金,而后者的付费对象主要为药企、保险机构。在线下实体方面,也有部分企业开展了社区康复护理站等多种形式满足用户的养老需求。

(企知道平台中,部分养老SaaS软件著作信息)

04 “另类”的养老SaaS模式

在国外,一家来自日本的企业尤为值得关注。该企业名为Rehab for JAPAN,其主要面向介护事业单位,提供康复特殊化服务。

Rehab for JAPAN提供一种SaaS型服务,支援在日间护理机构就职的功能训练指导员们的康复工作。具体来说,其可以根据需要介护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自动提出方案。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生活需求,其收录了700到800种目标设定方案和1800种运动锻炼计划。

该服务自2018年2月发售以来,截至目前,百余个介护机构引进。

还有的公司利用了机器人,来打通服务壁垒,进而用大数据提高老人生活品质。康益恒搭建的 Saas 云平台将零散的养老需求汇总,由专门的医养团队提供差异化、精准对接的康养服务。比如,在医养护服务中,由一个名叫 " 康益小宝 " 的康养机器人提供,康益小宝市场售价 1 万元左右,远低于同款机器人。

在大数据领域,也有颇多公司发光发热。京福安是北京市唯一养老助残服务数据分析/监测服务商,目前已完成约 52 万养老助残卡的制作与发放工作,其平台上聚集了北京市范围内9500 家服务企业为持卡老年人提供服务。

“麦麦养老”专为中高端养老机构定制研发的智能养老管理系统。产品的智能系统由老人终端、护士终端、子女终端和管理平台构成,基于健康云大数据应用实现全面智能化管理。

在机构养老的解决方案中,麦麦养老的产品核心是健康云。围绕健康云,麦麦养老构建了长者终端、护士终端、子女终端、管理终端、以及门禁与支付系统。其中,长者终端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网关(用于数据传输和室内精准定位的)、智能床垫、呼叫器等;护士终端包括护士智能手表、护士 PAD、健康采集设备、智能体重秤等,子女终端为微信服务号;管理终端包括 TV、PC、手机 H5;此外,麦麦养老还设计了环境监测终端(温湿度、PM2.5)、人体活动探测器、智能门磁等。

在这个模式的逻辑中,智能硬件会将收集的数据会上传到云端,再通过智能学习算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输出的结果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功能:如 “跌倒报警”、“走失定位”、“夜间离床未归报警” 等。

05 养老SaaS的短板

养老SaaS虽然新颖,但就商业模式来说,还有不足。比如,如果要支持多业态养老模式的话,SaaS系统会更复杂,因为涉及到不同应用场景打通、不同业态数据的整合、以及数据和功能权限设置。既要保证不必要的数据和功能看不到,又要保证互联互通,需要考虑更多细节。

其次,养老机构本身规模和成熟度也是养老SaaS公司不能把握的一端,这对于后者能否实现快速规模扩张也是一个制约。

虽然面向2.5亿老年人的养老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养老企业的盈利之路却走得步履蹒跚,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不尽如人意。从一线护理人员到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都面临全线的“用人荒”。

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基本以农村出身的40、50岁人员为主,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也缺乏职业的养老护理技能训练,资质参差不齐。

在一些创始人看来,养老SaaS行业发展较为初期,市场分布极为分散,民营企业进入得还不够,市场被教育程度还太浅,“不赚钱”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养老SaaS是有广阔未来的。由于人口趋于深度老龄化,“养老”逐渐成为刚需,因此“不赚钱”这种状态也不会太久。更重要的是,当前少数“赚钱”的机构正是那些在照护水平和经营专业性上做得优秀的机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慢热”的养老SaaS

在巨大的潜在人群呼之欲出的同时,与之相矛盾的是主流人群的消费习惯。

文|极新

养老SaaS最初见于报端还要追溯至2012年,彼时SaaS行业初起,网络上还在弥漫着对SaaS该往何处去的种种讨论。在这种环境下,基于养老院管理软件在市面上已有多种,受惠于政策层面的不断支持,养老SaaS行业的可行性被更多开发出来。

七八年前,国内养老院以及社区养老体系中由于未出现SaaS等服务软件,更多地,为便于管理,各家机构仍然以和老牌数据库软件厂商的方式填补管理软件上需求的空白。这使得,诸如Oracle在内的老牌厂商成为行业内的“捷足先登”者。

而另外,在投资人方面,基于该领域的投资还以线下实体养老院为主,软件方面的投资潜力还未得到关注,时间直到2013年才稍微发生转变,用数字科技改造养老行业的思路开始被广泛讨论。

01 养老产业:一个迟早会爆发的行业

经历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革命,再到如今如火如荼的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普及,现在的养老行业已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归到传统行业之中。在其发展后期,诸如智慧养老概念也被提出,打造并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等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成为了主流项目的最优选择。

通过平台优势,在包含养老SaaS行业在内的创业项目均可以一定程度上通过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安全保护。

另一方面,虽然,养老SaaS只是SaaS行业的一个分支,但若将其放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巨大背景下,则会发现,这个行业迟早会爆发。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约1.776亿人。按此预测,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3 亿,2025年将突破3亿。

由此可以认为,我国正在逐步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25%。

在巨大的潜在人群呼之欲出的同时,与之相矛盾的是主流人群的消费习惯。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我国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约7%的老年人在社区享受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只有不到3%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

根深蒂固的保守思维和4-2-1家庭结构之间形成了显著对立,加之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愈加受困于“996”的工作模式,居家养老变得不十分实际。加之,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基于此,机构养老作为一种趋势在本文截稿的时间内来看,已再明显不过。

也由此,有相关人士预测,未来在2025-2040年间,有5000万老人需要通过专门的养老机构进行养老。而按照每人5万元的消费均价计算,届时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多亿人民币。

另外,因养老行业所涉及产业链较长、所覆盖行业较广,以至于若将养老看作一个产业,有数据预测,在未来十年,其总体市场规模可达到8-22万亿人民币。

02 养老SaaS的特殊场景

在养老SaaS类产品中,其产品需求主要围绕老年人看护需求出发,较之一般性SaaS产品有很大不同,这类产品需根据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状态、失能情况加以设计。

归纳一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核心需求:

即对老人健康和安全的监护需求;

对老人外出的关注需求;

老人心理关怀需求;

日常信息管理;

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养老SaaS正是在智慧养老大潮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的必备需求。

目前来看,以下文字所涉及的大多数项目兼具平台属性,集合家政、照护、社区以及智能硬件功能。智能硬件的普及可以提供防走失、体征监测、移动轨迹监测以及慢性病管理等功能。

而就发展模式来看,养老SaaS行业是个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市场。其部分市场供给于政府所建设的区域养老组织,是一个既要面临2B市场,也要面对2G市场环境的行业。

就下文所列举的众多公司来说,养老SaaS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为B2B2C,即既向企业端提供ERP/底层业务系统,也向老年人群或是家属、看护方提供C端智能硬件等产品。

而由于老年人群服务机构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该市场的IT化水平一直以来处于偏低水平,在很长时间内,还未有可以取得足够市场规模的领军企业出现。另一方面,由于上文所述,绝大部分老人在心理层面更加接受居家养老,这样一来,让其对管理软件的需求进一步降低。

不过,好消息是,近些年由于各地方政府的不断探索,使得其对诸如养老SaaS的社会价值开始重新认识。若将其看成搭建政府、企业、个人的服务平台,那么对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方都可以更为方便地找到自己的需求,实现精准匹配。

从这个角度而言,养老SaaS被重视的程度在未来或许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03 初创企业、巨头与公益企业集体入局

国内部分养老SaaS行业企业

目前,从市面上主流养老SaaS行业玩家来看,共有三种企业:即创业公司、健康或医疗巨头以及公益性社区养老或健康组织。

以物业、房地产商、健康医疗巨头所布局的社区养老项目还在用户覆盖上有所欠缺,即在用户选择方面有排他性,在具体服务方面也还不能做到十足的开放。

在以上的创业项目中,均不同程度上结合了居家、社区、机构、地产养老多种养老模式,而在产业链中,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社区物业、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家政公司、康复中心、颐养中心成为了软件公司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

在具体运营中,各SaaS平台略有不同,以医护到家为例,其主打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服务。为了满足此类需求,该公司开发了护士上门、居家养老、中医理疗、分诊陪诊、送药到家等服务。而且,还成立了国内首个中医医生集团——三甲中医集团,据了解,这个中医集团主要向用户提供“中医理疗”、“慢病回访”等健康服务。

在盈利模式上,以上创业公司主要以构建底层SaaS系统,搭配数据收集管理、输出定制化服务为主打特色。在软件方面,主要售卖整体SOP运营模型和脱敏数据是主要盈利来源,前者会在服务实体(应用SaaS软件的养老院等)按1%-2%的比例收取佣金,而后者的付费对象主要为药企、保险机构。在线下实体方面,也有部分企业开展了社区康复护理站等多种形式满足用户的养老需求。

(企知道平台中,部分养老SaaS软件著作信息)

04 “另类”的养老SaaS模式

在国外,一家来自日本的企业尤为值得关注。该企业名为Rehab for JAPAN,其主要面向介护事业单位,提供康复特殊化服务。

Rehab for JAPAN提供一种SaaS型服务,支援在日间护理机构就职的功能训练指导员们的康复工作。具体来说,其可以根据需要介护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自动提出方案。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生活需求,其收录了700到800种目标设定方案和1800种运动锻炼计划。

该服务自2018年2月发售以来,截至目前,百余个介护机构引进。

还有的公司利用了机器人,来打通服务壁垒,进而用大数据提高老人生活品质。康益恒搭建的 Saas 云平台将零散的养老需求汇总,由专门的医养团队提供差异化、精准对接的康养服务。比如,在医养护服务中,由一个名叫 " 康益小宝 " 的康养机器人提供,康益小宝市场售价 1 万元左右,远低于同款机器人。

在大数据领域,也有颇多公司发光发热。京福安是北京市唯一养老助残服务数据分析/监测服务商,目前已完成约 52 万养老助残卡的制作与发放工作,其平台上聚集了北京市范围内9500 家服务企业为持卡老年人提供服务。

“麦麦养老”专为中高端养老机构定制研发的智能养老管理系统。产品的智能系统由老人终端、护士终端、子女终端和管理平台构成,基于健康云大数据应用实现全面智能化管理。

在机构养老的解决方案中,麦麦养老的产品核心是健康云。围绕健康云,麦麦养老构建了长者终端、护士终端、子女终端、管理终端、以及门禁与支付系统。其中,长者终端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网关(用于数据传输和室内精准定位的)、智能床垫、呼叫器等;护士终端包括护士智能手表、护士 PAD、健康采集设备、智能体重秤等,子女终端为微信服务号;管理终端包括 TV、PC、手机 H5;此外,麦麦养老还设计了环境监测终端(温湿度、PM2.5)、人体活动探测器、智能门磁等。

在这个模式的逻辑中,智能硬件会将收集的数据会上传到云端,再通过智能学习算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输出的结果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功能:如 “跌倒报警”、“走失定位”、“夜间离床未归报警” 等。

05 养老SaaS的短板

养老SaaS虽然新颖,但就商业模式来说,还有不足。比如,如果要支持多业态养老模式的话,SaaS系统会更复杂,因为涉及到不同应用场景打通、不同业态数据的整合、以及数据和功能权限设置。既要保证不必要的数据和功能看不到,又要保证互联互通,需要考虑更多细节。

其次,养老机构本身规模和成熟度也是养老SaaS公司不能把握的一端,这对于后者能否实现快速规模扩张也是一个制约。

虽然面向2.5亿老年人的养老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养老企业的盈利之路却走得步履蹒跚,从业人员的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不尽如人意。从一线护理人员到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都面临全线的“用人荒”。

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基本以农村出身的40、50岁人员为主,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也缺乏职业的养老护理技能训练,资质参差不齐。

在一些创始人看来,养老SaaS行业发展较为初期,市场分布极为分散,民营企业进入得还不够,市场被教育程度还太浅,“不赚钱”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养老SaaS是有广阔未来的。由于人口趋于深度老龄化,“养老”逐渐成为刚需,因此“不赚钱”这种状态也不会太久。更重要的是,当前少数“赚钱”的机构正是那些在照护水平和经营专业性上做得优秀的机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