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抠门年轻人,沉迷“二手生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抠门年轻人,沉迷“二手生活”

换手机、淘衣服、蹲小样,没什么不能“二手”。

文|开菠萝财经 吴娇颖

编辑 | 金玙璠

继“省钱”“抠门”“极简生活”之后,“二手生活”,正在成为一批年轻人过日子的关键词之一。

二手闲置交易并不新鲜,二手电商平台和豆瓣购物小组,早已聚集了许多习惯“捡漏”的买家和渴望“回血”的卖家。QuestMobile报告显示,90后是闲置交易的主要人群,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活跃占比尤为突出。

年轻人都在二手平台买什么?有人习惯购买二手小家电、健身器械,“有需要,想尝试,但不确定会不会经常用的那种”;也有人专门在二手平台淘衣服,“很多都是只穿过一次甚至全新的”;还有人买二手车、手机、相机等大件,还有闲置率最高的书、会员卡,以及折旧率最低的家具。

不过,二手交易平台规则不够明确、大部分交易无售后不退换,职业商家和无良卖家充斥其中,许多商品真假难辨。要想在二手物品里“挖宝”,也不简单。怎么找到心仪的物品、如何挑选靠谱的卖家、怎么辨别商品真假和新旧,许多二手玩家的避坑经验,都是用“哑巴亏”换来的。

但他们依然热衷于这种消费方式,且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同伴。对这些年轻人来说,购买和使用二手物品,或许是被动消费降级的选择,他们的故事,似乎也正在验证理性消费的回归。

我沉迷在二手平台“收破烂”

买二手,是北漂女孩晓琪的日常省钱大法之一。

她自称是在二手平台“捡破烂”的省钱大王,但对于哪些东西可以买二手、哪些东西绝不买二手,有一套自己的选购法则。

晓琪“捡”得最多的是网红小家电和数码产品,比如kindle、空气炸锅、咖啡机,“有需要,想尝试,但又不确定日后会不会经常使用的那一类东西。”

上一次搬家,她想添置一台空气净化器,但又感觉用不了很久,便花300元买了一台二手的回来“试试水”。事实证明,使用频率的确不高,“可想而知,如果我花几千块钱买全新的,就很浪费。”

她手中正在使用的iPhone X,也是买的二手。“我的预算是3000元,但符合我要求的全新手机价位基本都在五六千,听了一个比较懂数码的朋友建议,就买了这台95新的二手机,才花了2800元。”

晓琪淘到的二手空气净化器 受访者供图

除了“淘二手”,晓琪也习惯在大促过后“蹲小样”。

每年的618、双11大促,是冲动消费的高峰期,尤其是在直播带货、大牌折扣的诱惑下,美妆护肤产品尤甚。她不爱参与大促,一是因为领券凑满减太复杂,二是因为许多美妆护肤品牌以小样赠品代替打折,实际优惠并不多。

但她发现,大促过后,许多人会把冲动购买的商品或用不上的小样拿出来出售、拼单,“容量虽然不多,但价格比直接买正装划算很多,省时又省钱。”

生活在成都的李欣,淘得最多的是书、绿植和家具等折旧率低的商品。“比如全身镜,几乎没有折旧一说,只有好坏之分,而且好坏容易辨别,这类产品我倾向买二手,价格可能只需要正价的四分之一。”

不便宜、不确定是否常用的健身器械,也是二手平台上交易最多的商品之一。

叶子最近买到的最划算的二手商品是椭圆仪,只花了1200元。那是一位同城卖家使用一年多但基本全新的闲置,仅需要官方价格的三分之一。“之前一直想买一个健身器械,但又怕自己坚持不下来,也觉得不便宜,没想到买来之后放家里还挺经常用的。”

21岁的大学生圆圆,更爱在二手平台淘衣服。

她花60元买过一条背带裤,给自己配了好几套穿搭;花120元淘到一套Tommy Hilfiger的浅粉色竖条纹西装,准备大四找工作面试时穿。在最新一期小红书穿搭视频里,她展示了自己最近淘的三条连衣裙,一共花了120元。

圆圆淘到的二手衣服 受访者供图

尽管二手衣服价格低廉,圆圆还是坚持“百搭优先、绝不乱买、延迟满足”。“买每件单品前,都会想好我为什么需要和怎么搭配,也不会频繁讨价还价,遇到心仪的商品且价格合适,才会下手。”

这些习惯买二手的年轻人,也常常变身二手卖家来“回血”。

晓琪就转卖过各种健身卡、会员卡。“我之前办过一个舞蹈班的会员,当时觉得自己肯定会去上,但事实上只去了两次,就按课次转卖。对有意尝试但又不确定能否坚持的买家来说,远比办卡划算。”

追星女孩柒柒,会周期性地在二手平台原价出售爱豆的专辑、Photobook等周边产品。“这些基本上都是冲动消费产物,当热情退却或者是冷静下来,发现对我来说反而成了负担;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情感寄托。”

在她看来,这也算是一种“资源充分利用”。

买二手,要避坑

二手虽“香”,“坑”也不少。

在闲鱼这样的全品类C2C二手交易平台上,“建立彼此的信任”被写进社区公约,但在实际交易中,具体规则由买卖双方约定,大部分商品默认无售后、不可退换。

尽管平台要求真实、平等、安全,但有不少二手买家发现,平台上的卖家鱼龙混杂,有的是职业商家打着出售闲置的幌子引流;有的是黑心商家利用二手平台规则漏洞售假或以次充好;还有人从拼多多、1688进货再来转卖赚差价,在二手平台搞副业。

晓琪曾经买过一个号称是个人闲置出售的蒸汽拖把,结果却收到了拼多多发来的物流短信,显示“已发货”,收到货后她发现真假难辨,却又无处说理。

李欣在二手平台购买手机和相机,都踩过坑。“手机用了一个月就无法进行指纹解锁了,相机用了几次快门就坏了,当发现问题时已经过了卖家的售后期限”。

后来,她发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不少出售闲置数码产品的都是职业卖家,为了牟利可能会把比较旧的机子进行简单的翻新处理,当作成色不错的商品售卖,实际存在很多暗病,“用一个星期可能没问题,等一两个月后过了售后期限,问题就暴露了,但买家也只能吃哑巴亏。”

如何挑选靠谱的个人卖家,成了购买二手的入门必修课。

晓琪的经验是,首先看卖家主页,个人卖家主页商品比较杂,交易频率不会特别高;其次看信用值,尽量选择“信用极好”的卖家;第三看交易评价,谨慎与收到过差评的卖家进行交易;第四看详情页文字,介绍以关键信息为主的多是个人,信息特别全的反而可能是商家。

据叶子观察,需要“避坑”的商家一般会有几类特征,比如卖的商品品类单一、品牌商品价格低得离谱、实名认证和信用分没有授权、一个商品被点了“想要”很多次,甚至个人简介带“怀孕用不上”“实体店倒闭”“柜姐辞职”等关键词。

叶子淘到的二手椭圆仪 受访者供图

与大部分人喜欢购买低价二手商品不同,陈晨算是二手交易平台的“大户人家”。她买的东西不多,但单价都偏高,比如,花不到4万买了一台原价12万多、行驶公里近6万的轿车,花1100元买了一辆原价3499元、九成新的平衡车,此外,还有手机、iPad。

也因此,她的选购过程相当谨慎。“只选择同城,而且必须先联系见面看到实物,再付款;充分了解关键信息和细节,比如使用了多久,有没有维修过;面交还可以适当还价,比标注价格再砍一两百块钱都有可能。”

对于不同品类的“二手”,买家们也有特别的选购和避坑技巧。

圆圆觉得,买二手衣服,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穿衣风格和尺码,选择比较熟悉的品牌,和卖家沟通确认衣服的状态,降低“踩雷”可能。

据晓琪总结,为了减少时间成本,可以在搜索时添加一些关键词,比如买手机、iPad等3C产品可以搜“年会抽奖”,买家电可以搜“搬家”,蹲大促闲置可以搜“双十一”“拼单”。

不过,这种圈内公认的选购技巧,也往往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来售假。因此,在购买电器或数码产品时,晓琪习惯让卖家拍个小视频,展示商品的功能,以此判断其损坏程度;买护肤品时,必须要有交易凭证或订单截图,以证明是正品。

叶子认为,电子产品最好同城交易,比较贵的品牌包包走平台鉴定,最重要的是,“某一款在平台上被出得多要谨慎购买,大概率你也会闲置。”

据她归纳,适合在二手平台购买的大致有几类:一是能领取优惠、重复利用的健身房、商场等会员卡;二是因“三分钟热度”而闲置的健身器材、乐器;三是手工材料DIY工具包;四是做海报、做PPT、翻译等被当作副业的技能类服务。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迷上二手?

大多数年轻人的“二手生活”,其实都是被动开启的,原因很简单——省钱。

晓琪回忆,几年前自己研究生毕业入职一家国企,每月工资只有5000多元,但她依然希望能定期存款,拥有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

她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目标,除去房租,每月攒2000元、花2000元,“刚开始觉得,在北京一个月只花2000元不可思议,但我确实做到了。我发现,很多东西不买日子照过,买二手也能用得很好。”

圆圆之所以购买二手衣服,最初也是不得已。“学生党生活费有限,自己也没有稳定收入,又不想从吃玩方面节省,被节省的就只能是衣服、包包、化妆品了。”

但时间久了,“淘二手”,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消费观念。

陈晨发现,有时候在二手平台搜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看见许多同品类的闲置出售,就会感觉好像也不是特别所需,“看着看着就不想买了。”

圆圆也有同感,“因为二手商品大多会拍摄实物图,不像商家拍的模特图那么完美、那么具有欺骗性,真的会降低购买欲望。”

“对一些东西的消费欲望确实没有那么强烈了。”晓琪称,以前自己最爱买化妆品和衣服,每次搬家都在不停地扔这两类旧物,还有一些东西留下占空间、扔了又可惜,反而徒增焦虑。

现在,她在购物前都会先考量后续的使用价值,“比如租房的时候想买一个沙发,但一想到搬家很难带走,甚至要为此多付一笔搬家费用,就没那么想买了。”

她也绝不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奢侈品。“我的工作和生活都不需要靠奢侈品去展现身份或品味,对我来说,日常出门一个帆布包就够用了,我最贵的一个包也就400元,背了五六年。”

圆圆坦言,刚上大学时,自己也曾有过消费焦虑,“想像同龄人一样,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购物车里总是有很多东西想买,但是又想把钱花在看展、旅行甚至是报班学习上,为此特别纠结。”

买了一年二手衣服后,她发现,很多二手衣服都是只被穿过一次甚至全新转卖的,对自己来说,利用这种“过剩资源”生活,并不会降低生活品质。

“在很多同龄人眼里,似乎用二手物品、穿二手衣服,就会被看不起,但事实上这只是大多数人给自己设立的假想敌。”为了打破这种观点,圆圆在小红书开设了自己的账号,专门分享二手衣服选购和穿搭,“想告诉大家,不必羞耻于买二手,而且这和爱美并不矛盾。

今年3月底搬到大理定居的小七和小乐,在布置新家的过程中,第一次尝试了购买二手。“350元一套餐桌椅、300元一台洗衣机、440元一台冰箱,还有各种厨房用品。”

小乐发现,在大理,由于旅居客众多,家居用品的转售数量和频率也相对比较高,二手交易氛围浓厚,久而久之,这里的人也更崇尚低碳环保。她似乎也被这种生活理念所影响,“以后哪怕资金足够,也会优先考虑二手。”

晓琪觉得,越来越多年轻人过上“二手生活”,与其说是一种被动的消费降级,更像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回归。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社会的消费氛围特别浓,直播带货、网红营销,到处都是刺激消费的广告;但当大家意识到需要存款来抵抗风险的时候,就会意识到,之前的消费习惯多么不好,从而主动或被动地去作出改变。”

在陈晨看来,年轻人开始二手消费,可能是近年来断舍离生活越来越被提倡,再加上疫情对大环境的影响;抑或是市场物质饱和,带来的闲置物品增多,而二手交易本质上是一种物物交换;也有一部分人,更是带着环保低碳、资源循环利用的心态。

当然,改变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喜欢为兴趣爱好买单、习惯囤货维持安全感的柒柒,依然在剁手和省钱中反复横跳,她时常觉得趁年轻就要及时享受,又时常为自己做不到理性消费而焦虑。

最近,她也开始把更多的闲置用品整理出来,试着加入“二手”大军,“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摆脱物质焦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抠门年轻人,沉迷“二手生活”

换手机、淘衣服、蹲小样,没什么不能“二手”。

文|开菠萝财经 吴娇颖

编辑 | 金玙璠

继“省钱”“抠门”“极简生活”之后,“二手生活”,正在成为一批年轻人过日子的关键词之一。

二手闲置交易并不新鲜,二手电商平台和豆瓣购物小组,早已聚集了许多习惯“捡漏”的买家和渴望“回血”的卖家。QuestMobile报告显示,90后是闲置交易的主要人群,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活跃占比尤为突出。

年轻人都在二手平台买什么?有人习惯购买二手小家电、健身器械,“有需要,想尝试,但不确定会不会经常用的那种”;也有人专门在二手平台淘衣服,“很多都是只穿过一次甚至全新的”;还有人买二手车、手机、相机等大件,还有闲置率最高的书、会员卡,以及折旧率最低的家具。

不过,二手交易平台规则不够明确、大部分交易无售后不退换,职业商家和无良卖家充斥其中,许多商品真假难辨。要想在二手物品里“挖宝”,也不简单。怎么找到心仪的物品、如何挑选靠谱的卖家、怎么辨别商品真假和新旧,许多二手玩家的避坑经验,都是用“哑巴亏”换来的。

但他们依然热衷于这种消费方式,且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同伴。对这些年轻人来说,购买和使用二手物品,或许是被动消费降级的选择,他们的故事,似乎也正在验证理性消费的回归。

我沉迷在二手平台“收破烂”

买二手,是北漂女孩晓琪的日常省钱大法之一。

她自称是在二手平台“捡破烂”的省钱大王,但对于哪些东西可以买二手、哪些东西绝不买二手,有一套自己的选购法则。

晓琪“捡”得最多的是网红小家电和数码产品,比如kindle、空气炸锅、咖啡机,“有需要,想尝试,但又不确定日后会不会经常使用的那一类东西。”

上一次搬家,她想添置一台空气净化器,但又感觉用不了很久,便花300元买了一台二手的回来“试试水”。事实证明,使用频率的确不高,“可想而知,如果我花几千块钱买全新的,就很浪费。”

她手中正在使用的iPhone X,也是买的二手。“我的预算是3000元,但符合我要求的全新手机价位基本都在五六千,听了一个比较懂数码的朋友建议,就买了这台95新的二手机,才花了2800元。”

晓琪淘到的二手空气净化器 受访者供图

除了“淘二手”,晓琪也习惯在大促过后“蹲小样”。

每年的618、双11大促,是冲动消费的高峰期,尤其是在直播带货、大牌折扣的诱惑下,美妆护肤产品尤甚。她不爱参与大促,一是因为领券凑满减太复杂,二是因为许多美妆护肤品牌以小样赠品代替打折,实际优惠并不多。

但她发现,大促过后,许多人会把冲动购买的商品或用不上的小样拿出来出售、拼单,“容量虽然不多,但价格比直接买正装划算很多,省时又省钱。”

生活在成都的李欣,淘得最多的是书、绿植和家具等折旧率低的商品。“比如全身镜,几乎没有折旧一说,只有好坏之分,而且好坏容易辨别,这类产品我倾向买二手,价格可能只需要正价的四分之一。”

不便宜、不确定是否常用的健身器械,也是二手平台上交易最多的商品之一。

叶子最近买到的最划算的二手商品是椭圆仪,只花了1200元。那是一位同城卖家使用一年多但基本全新的闲置,仅需要官方价格的三分之一。“之前一直想买一个健身器械,但又怕自己坚持不下来,也觉得不便宜,没想到买来之后放家里还挺经常用的。”

21岁的大学生圆圆,更爱在二手平台淘衣服。

她花60元买过一条背带裤,给自己配了好几套穿搭;花120元淘到一套Tommy Hilfiger的浅粉色竖条纹西装,准备大四找工作面试时穿。在最新一期小红书穿搭视频里,她展示了自己最近淘的三条连衣裙,一共花了120元。

圆圆淘到的二手衣服 受访者供图

尽管二手衣服价格低廉,圆圆还是坚持“百搭优先、绝不乱买、延迟满足”。“买每件单品前,都会想好我为什么需要和怎么搭配,也不会频繁讨价还价,遇到心仪的商品且价格合适,才会下手。”

这些习惯买二手的年轻人,也常常变身二手卖家来“回血”。

晓琪就转卖过各种健身卡、会员卡。“我之前办过一个舞蹈班的会员,当时觉得自己肯定会去上,但事实上只去了两次,就按课次转卖。对有意尝试但又不确定能否坚持的买家来说,远比办卡划算。”

追星女孩柒柒,会周期性地在二手平台原价出售爱豆的专辑、Photobook等周边产品。“这些基本上都是冲动消费产物,当热情退却或者是冷静下来,发现对我来说反而成了负担;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情感寄托。”

在她看来,这也算是一种“资源充分利用”。

买二手,要避坑

二手虽“香”,“坑”也不少。

在闲鱼这样的全品类C2C二手交易平台上,“建立彼此的信任”被写进社区公约,但在实际交易中,具体规则由买卖双方约定,大部分商品默认无售后、不可退换。

尽管平台要求真实、平等、安全,但有不少二手买家发现,平台上的卖家鱼龙混杂,有的是职业商家打着出售闲置的幌子引流;有的是黑心商家利用二手平台规则漏洞售假或以次充好;还有人从拼多多、1688进货再来转卖赚差价,在二手平台搞副业。

晓琪曾经买过一个号称是个人闲置出售的蒸汽拖把,结果却收到了拼多多发来的物流短信,显示“已发货”,收到货后她发现真假难辨,却又无处说理。

李欣在二手平台购买手机和相机,都踩过坑。“手机用了一个月就无法进行指纹解锁了,相机用了几次快门就坏了,当发现问题时已经过了卖家的售后期限”。

后来,她发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不少出售闲置数码产品的都是职业卖家,为了牟利可能会把比较旧的机子进行简单的翻新处理,当作成色不错的商品售卖,实际存在很多暗病,“用一个星期可能没问题,等一两个月后过了售后期限,问题就暴露了,但买家也只能吃哑巴亏。”

如何挑选靠谱的个人卖家,成了购买二手的入门必修课。

晓琪的经验是,首先看卖家主页,个人卖家主页商品比较杂,交易频率不会特别高;其次看信用值,尽量选择“信用极好”的卖家;第三看交易评价,谨慎与收到过差评的卖家进行交易;第四看详情页文字,介绍以关键信息为主的多是个人,信息特别全的反而可能是商家。

据叶子观察,需要“避坑”的商家一般会有几类特征,比如卖的商品品类单一、品牌商品价格低得离谱、实名认证和信用分没有授权、一个商品被点了“想要”很多次,甚至个人简介带“怀孕用不上”“实体店倒闭”“柜姐辞职”等关键词。

叶子淘到的二手椭圆仪 受访者供图

与大部分人喜欢购买低价二手商品不同,陈晨算是二手交易平台的“大户人家”。她买的东西不多,但单价都偏高,比如,花不到4万买了一台原价12万多、行驶公里近6万的轿车,花1100元买了一辆原价3499元、九成新的平衡车,此外,还有手机、iPad。

也因此,她的选购过程相当谨慎。“只选择同城,而且必须先联系见面看到实物,再付款;充分了解关键信息和细节,比如使用了多久,有没有维修过;面交还可以适当还价,比标注价格再砍一两百块钱都有可能。”

对于不同品类的“二手”,买家们也有特别的选购和避坑技巧。

圆圆觉得,买二手衣服,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穿衣风格和尺码,选择比较熟悉的品牌,和卖家沟通确认衣服的状态,降低“踩雷”可能。

据晓琪总结,为了减少时间成本,可以在搜索时添加一些关键词,比如买手机、iPad等3C产品可以搜“年会抽奖”,买家电可以搜“搬家”,蹲大促闲置可以搜“双十一”“拼单”。

不过,这种圈内公认的选购技巧,也往往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来售假。因此,在购买电器或数码产品时,晓琪习惯让卖家拍个小视频,展示商品的功能,以此判断其损坏程度;买护肤品时,必须要有交易凭证或订单截图,以证明是正品。

叶子认为,电子产品最好同城交易,比较贵的品牌包包走平台鉴定,最重要的是,“某一款在平台上被出得多要谨慎购买,大概率你也会闲置。”

据她归纳,适合在二手平台购买的大致有几类:一是能领取优惠、重复利用的健身房、商场等会员卡;二是因“三分钟热度”而闲置的健身器材、乐器;三是手工材料DIY工具包;四是做海报、做PPT、翻译等被当作副业的技能类服务。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迷上二手?

大多数年轻人的“二手生活”,其实都是被动开启的,原因很简单——省钱。

晓琪回忆,几年前自己研究生毕业入职一家国企,每月工资只有5000多元,但她依然希望能定期存款,拥有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

她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目标,除去房租,每月攒2000元、花2000元,“刚开始觉得,在北京一个月只花2000元不可思议,但我确实做到了。我发现,很多东西不买日子照过,买二手也能用得很好。”

圆圆之所以购买二手衣服,最初也是不得已。“学生党生活费有限,自己也没有稳定收入,又不想从吃玩方面节省,被节省的就只能是衣服、包包、化妆品了。”

但时间久了,“淘二手”,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消费观念。

陈晨发现,有时候在二手平台搜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看见许多同品类的闲置出售,就会感觉好像也不是特别所需,“看着看着就不想买了。”

圆圆也有同感,“因为二手商品大多会拍摄实物图,不像商家拍的模特图那么完美、那么具有欺骗性,真的会降低购买欲望。”

“对一些东西的消费欲望确实没有那么强烈了。”晓琪称,以前自己最爱买化妆品和衣服,每次搬家都在不停地扔这两类旧物,还有一些东西留下占空间、扔了又可惜,反而徒增焦虑。

现在,她在购物前都会先考量后续的使用价值,“比如租房的时候想买一个沙发,但一想到搬家很难带走,甚至要为此多付一笔搬家费用,就没那么想买了。”

她也绝不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奢侈品。“我的工作和生活都不需要靠奢侈品去展现身份或品味,对我来说,日常出门一个帆布包就够用了,我最贵的一个包也就400元,背了五六年。”

圆圆坦言,刚上大学时,自己也曾有过消费焦虑,“想像同龄人一样,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购物车里总是有很多东西想买,但是又想把钱花在看展、旅行甚至是报班学习上,为此特别纠结。”

买了一年二手衣服后,她发现,很多二手衣服都是只被穿过一次甚至全新转卖的,对自己来说,利用这种“过剩资源”生活,并不会降低生活品质。

“在很多同龄人眼里,似乎用二手物品、穿二手衣服,就会被看不起,但事实上这只是大多数人给自己设立的假想敌。”为了打破这种观点,圆圆在小红书开设了自己的账号,专门分享二手衣服选购和穿搭,“想告诉大家,不必羞耻于买二手,而且这和爱美并不矛盾。

今年3月底搬到大理定居的小七和小乐,在布置新家的过程中,第一次尝试了购买二手。“350元一套餐桌椅、300元一台洗衣机、440元一台冰箱,还有各种厨房用品。”

小乐发现,在大理,由于旅居客众多,家居用品的转售数量和频率也相对比较高,二手交易氛围浓厚,久而久之,这里的人也更崇尚低碳环保。她似乎也被这种生活理念所影响,“以后哪怕资金足够,也会优先考虑二手。”

晓琪觉得,越来越多年轻人过上“二手生活”,与其说是一种被动的消费降级,更像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回归。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社会的消费氛围特别浓,直播带货、网红营销,到处都是刺激消费的广告;但当大家意识到需要存款来抵抗风险的时候,就会意识到,之前的消费习惯多么不好,从而主动或被动地去作出改变。”

在陈晨看来,年轻人开始二手消费,可能是近年来断舍离生活越来越被提倡,再加上疫情对大环境的影响;抑或是市场物质饱和,带来的闲置物品增多,而二手交易本质上是一种物物交换;也有一部分人,更是带着环保低碳、资源循环利用的心态。

当然,改变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喜欢为兴趣爱好买单、习惯囤货维持安全感的柒柒,依然在剁手和省钱中反复横跳,她时常觉得趁年轻就要及时享受,又时常为自己做不到理性消费而焦虑。

最近,她也开始把更多的闲置用品整理出来,试着加入“二手”大军,“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摆脱物质焦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