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尔街也卷起来了:投资银行战争的人才大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尔街也卷起来了:投资银行战争的人才大考

各家银行必须前所未有地努力,才能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

编译|来咖智库 豆豆

编辑|龚岩

在度过悲惨的十年后,各类银行在去年都有了开心的理由。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公司达成的交易飞涨,为M&A(兼并与收购)团队带来丰厚回报。负责债务咨询的同事们接生出一大波新发行债券。屡次市场波动也让交易员赚得盘满钵满。尽管2022年达成交易的狂热状况有所降温,做贷款的银行却为利率迅速抬升的前景而兴奋不已。

然而,该行业正面临着人才挤压。银行老板们在2021年度利润发布时曾抱怨过该问题。德意志银行的Christian Sewing对于人才战争“深感焦虑”,高盛的David Solomon也曾说“到处都在发生工资通胀”。在华尔街银行即将报告首季度盈利之时,该议题可能会被重新提起。

去年11月,伦敦的招聘公司Hays调查了267名金融服务业雇主,发现83%都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人才短缺的问题。其中,超半数将之归咎为对手的竞争。金融服务业行业原本是制造人才短缺而非受制于短缺的行业,曾经能吸引到想当数学老师的人,甚至还能招到对现状不满的医生。该行业的“钱景”也依然光明:高盛去年的平均薪酬是40万美元。为什么现在招人会这么难呢?

一种流行的论点认为,银行成为了代际转变的牺牲品。无论是招聘经理还是高校招生办都发现,年轻雇员对于薪酬的考量在减少,而是更在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要为有明确社会使命的公司工作。传统金融公司的招聘模式——即用高薪来弥补残酷的加班,工作的社会价值却不太明确——正在面临挑战,。

这些明显的偏好却与年轻申请者的行为并不太符合。另一家招聘机构Morgan McKinly的Darren Burns认为,年轻人在薪酬谈判方面反而变得更加强硬了。“较好的应聘者会先拿半打Offer,而不像以前那样只争取一个”,他说。他们更加清楚自身的市场价值,因此甚至后台职务的薪酬都被推高了。一名高级别华尔街银行家说得更直白:“他们说是不太在乎薪酬,但如果街对面那家银行给钱更多,他们绝对会斤斤计较。”

这样看来,银行并没有丧失其吸引力。实际上,对于人才的战争受其他三个因素驱动。从对银行家工作的市场需求规模谈起。根据数据提供商Refinitiv披露,2021年,公司宣布的M&A交易价值达5.8万亿美元,比前一年上涨了64%,甚至超过了2007年的前期高点。IPO规模也创了纪录,新公司上市筹资达6080亿美元。此外,在美国公司债券10万亿美元的市场里,42%都是在过去两年中新发行的。

这些都意味着投资银行家的工作如雪崩式增长。同时,该行业的招人模式则不适应需求的暴涨。一名猎头解释道:“如果大型银行无法给最好的员工足够的薪酬,这些人会全部流失。”如果在发钱够多的同时要想盈利,就必须要坚决控制住人数,确保在正常时期团队“冗余非常小”。在2021年的业务爆发时期,那些精简的团队很快就已经在拼尽全力工作。这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去别处抢人,否则就只能流失业务。结果就是,各银行对于有经验员工开展凶残的“零和”斗争。

与此同时,能够提供让银行家们都眼红的薪酬的其他公司更多了。私募基金多年来都在大型投资银行的后背上搭便车,用较高薪酬和相对稍宽松的工作时长把受过其培训的人才勾引走。美国有能提供超高薪水的超大规模私募投资行业,该国的银行尤其易受攻击。例如,2021年,美国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Blackstone的100个初级职位接收到2.9万份简历。近年来,独立通过SPV(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方式推动公司上市的交易促成者也越来越多。还有那些不提供全面投行服务、仅就并购提供建议的M&A小店,也从银行业中挖走了更多的银行家。

第三,员工的观点确实发生了变化,但并非由于不能忍受以前的工作时长。咨询公司麦肯锡的Florian Pollner指出,在年轻员工与人力负责人的对话中,他们对于职业发展模块化方法的主题经常会出现。他们不再寻求终身职业,而是寻找能够干几年的职业角色,然后怀抱着更广泛的选择机会离开。

这对于银行雇用初级职员有利,毕业生培训计划仍被认为是进入行业的绝佳预备。但在以雇员唯利是图的人生观闻名的行业里,这会在员工流失率方面带来压力。

这些力量正在改变银行雇用和留存其员工的方式。很多银行很早就在努力从更多元化的池子中吸引员工。这项任务现在更紧迫了,并且超越了种族和性别的界限。Pollner先生发现,各类银行在招聘时选择大学的范围比以前更广了。同样重要的是,它们在努力招到那些个性“与一般银行家刻板模式不同的人”。留住员工的努力也有黑暗的一面:伦敦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从两家不同银行挖到了初级员工,他们都收到了其原雇主要求其退回奖金的信函(最终他们没有退回奖金)。

投资银行业的最后结果很可能是,最大、盈利性最强的银行(以美国为代表)与“第二档”公司(包括欧洲银行在内)的差距拉大。后者由于没有华尔街巨头那样的名望和大型本土市场,长期以来都被迫付出更多成本,承担更大风险。这有时会带来严重后果:瑞士信贷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经常会由于发生丑闻或接纳可疑客户而遭受损失,以至于成为行业笑柄。

随着第二档银行努力集中财务火力以雇用资深人才,该问题将进一步恶化。它们吸引到的高端人才越少,抓住的交易机会越少,其投行业务将加快萎缩。近年来,很多欧洲银行已经被迫离开华尔街,甚至把还有活力的网点也一关了之。也许将会有更多机构成为资本主义最前沿阵地上爆发的人才战争的牺牲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尔街也卷起来了:投资银行战争的人才大考

各家银行必须前所未有地努力,才能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

编译|来咖智库 豆豆

编辑|龚岩

在度过悲惨的十年后,各类银行在去年都有了开心的理由。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公司达成的交易飞涨,为M&A(兼并与收购)团队带来丰厚回报。负责债务咨询的同事们接生出一大波新发行债券。屡次市场波动也让交易员赚得盘满钵满。尽管2022年达成交易的狂热状况有所降温,做贷款的银行却为利率迅速抬升的前景而兴奋不已。

然而,该行业正面临着人才挤压。银行老板们在2021年度利润发布时曾抱怨过该问题。德意志银行的Christian Sewing对于人才战争“深感焦虑”,高盛的David Solomon也曾说“到处都在发生工资通胀”。在华尔街银行即将报告首季度盈利之时,该议题可能会被重新提起。

去年11月,伦敦的招聘公司Hays调查了267名金融服务业雇主,发现83%都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人才短缺的问题。其中,超半数将之归咎为对手的竞争。金融服务业行业原本是制造人才短缺而非受制于短缺的行业,曾经能吸引到想当数学老师的人,甚至还能招到对现状不满的医生。该行业的“钱景”也依然光明:高盛去年的平均薪酬是40万美元。为什么现在招人会这么难呢?

一种流行的论点认为,银行成为了代际转变的牺牲品。无论是招聘经理还是高校招生办都发现,年轻雇员对于薪酬的考量在减少,而是更在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要为有明确社会使命的公司工作。传统金融公司的招聘模式——即用高薪来弥补残酷的加班,工作的社会价值却不太明确——正在面临挑战,。

这些明显的偏好却与年轻申请者的行为并不太符合。另一家招聘机构Morgan McKinly的Darren Burns认为,年轻人在薪酬谈判方面反而变得更加强硬了。“较好的应聘者会先拿半打Offer,而不像以前那样只争取一个”,他说。他们更加清楚自身的市场价值,因此甚至后台职务的薪酬都被推高了。一名高级别华尔街银行家说得更直白:“他们说是不太在乎薪酬,但如果街对面那家银行给钱更多,他们绝对会斤斤计较。”

这样看来,银行并没有丧失其吸引力。实际上,对于人才的战争受其他三个因素驱动。从对银行家工作的市场需求规模谈起。根据数据提供商Refinitiv披露,2021年,公司宣布的M&A交易价值达5.8万亿美元,比前一年上涨了64%,甚至超过了2007年的前期高点。IPO规模也创了纪录,新公司上市筹资达6080亿美元。此外,在美国公司债券10万亿美元的市场里,42%都是在过去两年中新发行的。

这些都意味着投资银行家的工作如雪崩式增长。同时,该行业的招人模式则不适应需求的暴涨。一名猎头解释道:“如果大型银行无法给最好的员工足够的薪酬,这些人会全部流失。”如果在发钱够多的同时要想盈利,就必须要坚决控制住人数,确保在正常时期团队“冗余非常小”。在2021年的业务爆发时期,那些精简的团队很快就已经在拼尽全力工作。这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去别处抢人,否则就只能流失业务。结果就是,各银行对于有经验员工开展凶残的“零和”斗争。

与此同时,能够提供让银行家们都眼红的薪酬的其他公司更多了。私募基金多年来都在大型投资银行的后背上搭便车,用较高薪酬和相对稍宽松的工作时长把受过其培训的人才勾引走。美国有能提供超高薪水的超大规模私募投资行业,该国的银行尤其易受攻击。例如,2021年,美国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Blackstone的100个初级职位接收到2.9万份简历。近年来,独立通过SPV(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方式推动公司上市的交易促成者也越来越多。还有那些不提供全面投行服务、仅就并购提供建议的M&A小店,也从银行业中挖走了更多的银行家。

第三,员工的观点确实发生了变化,但并非由于不能忍受以前的工作时长。咨询公司麦肯锡的Florian Pollner指出,在年轻员工与人力负责人的对话中,他们对于职业发展模块化方法的主题经常会出现。他们不再寻求终身职业,而是寻找能够干几年的职业角色,然后怀抱着更广泛的选择机会离开。

这对于银行雇用初级职员有利,毕业生培训计划仍被认为是进入行业的绝佳预备。但在以雇员唯利是图的人生观闻名的行业里,这会在员工流失率方面带来压力。

这些力量正在改变银行雇用和留存其员工的方式。很多银行很早就在努力从更多元化的池子中吸引员工。这项任务现在更紧迫了,并且超越了种族和性别的界限。Pollner先生发现,各类银行在招聘时选择大学的范围比以前更广了。同样重要的是,它们在努力招到那些个性“与一般银行家刻板模式不同的人”。留住员工的努力也有黑暗的一面:伦敦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从两家不同银行挖到了初级员工,他们都收到了其原雇主要求其退回奖金的信函(最终他们没有退回奖金)。

投资银行业的最后结果很可能是,最大、盈利性最强的银行(以美国为代表)与“第二档”公司(包括欧洲银行在内)的差距拉大。后者由于没有华尔街巨头那样的名望和大型本土市场,长期以来都被迫付出更多成本,承担更大风险。这有时会带来严重后果:瑞士信贷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经常会由于发生丑闻或接纳可疑客户而遭受损失,以至于成为行业笑柄。

随着第二档银行努力集中财务火力以雇用资深人才,该问题将进一步恶化。它们吸引到的高端人才越少,抓住的交易机会越少,其投行业务将加快萎缩。近年来,很多欧洲银行已经被迫离开华尔街,甚至把还有活力的网点也一关了之。也许将会有更多机构成为资本主义最前沿阵地上爆发的人才战争的牺牲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