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乐硬糖 魏妮卡
编辑|李春晖
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A去世,国内网友照例集体怀念。虽然不少人闹了乌龙——以为他是“哆啦A梦之父”(实际是藤子不二雄组合中的藤子·F·不二雄作品)。
虽然这几年都在喊日漫式微了、国漫崛起了,但提到日本漫画家,即使外行路人都能叫得出手塚治虫、伊藤润二、尾田荣一郎等漫画家的名字。更不用说,近年的爆款日漫《鬼灭之刃》作者“鳄鱼”吾峠呼世晴、《JOJO奇妙冒险》作者荒木飞吕彦等等。
反观国内,国漫发展如火如荼,短短五年在线动漫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2.8亿元猛增2020年238.7亿元,网漫预计也将在2021年突破45亿元市场规模,然而始终没几个路人叫得上名字的中国漫画家。回想上一次中国漫画家的高光时刻,可能要追溯到——2011年上春晚绘制兔年贺图的美女漫画家夏达。
当硬糖君问及身边经常看漫画的朋友,“为何叫不出中国漫画家的名字?”她左右为难地坦言,作为从网文到网漫的资深用户,她也很困惑这一问题。甚至说,粗略估算一下,她为网漫花的钱比网文多十几倍。充钱看了这么多漫画,却只记得住漫画名,记不住漫画家的名字。
更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如果以网文的影视化为对照组,在国产动画越来越有声量之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部高分出圈作品。从《镇魂街》《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到《伍六七》系列,其中不少改编自网漫。但始终是“动画火,漫画火,漫画家不火”的状态,何故?何解?
那些中国漫画家
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显然不止硬糖君。因拍摄传奇诗人余秀华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而走红的导演范俭,最近就将镜头对准了隐身于大众视野的中国漫画家。纪录片《漫画一生》对话了老中青三代漫画家,因打破了中国漫画家长久的沉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漫画一生》也让硬糖君第一次有机会认真观察中国漫画背后的“暗之伴走者”。他们不再是拖到一话漫画最后才能注意到的虚拟账户名,而是生活在各地、具有烟火气的鲜明个体。
被称为“中国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家祝耕夫,现实里竟然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奶爸;两度获得集英社新人奖的搞笑武侠漫画家肖新宇,现实竟然是一个不苟言笑的腼腆男人;首位在中日杂志连载的古早少女漫画家丁冰,现实竟然是操着一口川普的实在人。
他们身上既有独特的人生故事,也折射了共同的行业现状。因为恐怖类型作者的稀缺,祝耕夫走上了恐怖漫画家之路。但他在巅峰时期创作的人气漫画《噩梦碎片》却遭遇举报,一度被网友发私信建议其去看心理医生。
丁冰见证了漫画从纸媒到互联网时代的过渡。她2009年创作的《学园GOD!》是首部中日同步连载的漫画,一度被给予厚望却出师未捷。日漫深刻影响了中国80、90后一代,起步晚的中国漫画家一直在努力追赶。受挫后的丁冰,于2013年赴日本长期停留考察,重新寻找创作的意义。
肖新宇打破了中国漫画家在日本当红杂志获奖为零的纪录,作品《绝顶》也成功跑通了影视化改编的道路。但他仍时常为搞笑段子枯竭而担忧,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更让人动容的是青年底层漫画家的众生相。海口附近小镇出身的青青,一边北漂在海底捞打工,一边追求着自己的漫画梦;
广州富裕家庭出身的果果,不用为生计发愁,涉足漫画、音乐甚至综艺,都是他不断在探索人生意义之所在:
一度陷入独自创作抑郁困境的菠萝油,搬到杭州的漫画家青年旅社“轻雾社”,与20个漫画家相互陪伴、又互不影响地各自创作。
除了底层漫画家的现状,纪录片还呈现了成功漫画家的困境。与夏达同一时期出来的百万销量漫画家寂地,以绘本漫画《我的路》系列出名,但她始终选择与互联网保持距离。进入创作瓶颈后,她毅然停止畅销系列的创作,通过一段又一段的旅途找回初心。
即便这个时代通过各种传媒和自媒体方式,各行各业越来越被呈现到大众眼前,但漫画家这个孤独创作的群体仍相对神秘。如果不是这部纪录片,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中国漫画家的处境如何,他们创作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
而这也让硬糖君更加好奇:明明是这么优秀的作品、这么有趣的灵魂、也不乏最活跃的年轻读者,中国漫画家的名字为何叫不响?
国漫缺什么?
网文、网漫最早的资本玩家都是盛大。但网文飞速跑通了改编产业链,成为了影视、游戏IP的主流。网文作家也成了作家富豪乃至社会名流,男频的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辰东等都是明星作家,女频的流潋紫、墨香铜臭更是血雨腥风。
相比网文,网漫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2000年以前,漫画市场还是盗版印刷社的天堂,也正是这些盗版滋养了一批80、90后日漫粉。2000年后,民营资本入局,开始购买引进国外的正版漫画,同时连载国内的原创漫画,《漫友》《知音漫客》等漫画杂志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也捧红了一批纸媒时代的中国漫画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从传统杂志到网生领域的创作转型,网漫却慢了很多。网文在2004年就受到资本关注——盛大网络收购了开创网文付费模式的起点中文网。而网漫在2009年才有了第一个动作——起初只是动漫交流平台的有妖气,得到盛大资助转型成为国内第一家原创漫画平台。
比起网文全凭资本自发推动,网漫的这一资本举动,还和政策鼓励的大背景有关。2009年3月5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隔年,人民邮电出版社上线尚漫,漫友文化上线91AC动漫平台,新浪动漫开发微漫画平台。2012年,腾讯成立动漫原创发行平台。
这时的网漫还处于散点发迹阶段,而彼时的网文已经通过资本力量实现了统一平台、制定规则、全面探索商业变现和社会价值,《步步惊心》《甄嬛传》等影视化成功更让网文IP全面走向大众。
而网漫这边,直到2014年才又迎来一波新生平台。究其原因,和2014年开始的盗版打击潮关系甚密。动漫屋、爱漫画等知名盗版漫画站点被相继查封,日本警方追捕了中国盗版“图源君”。
因为有了对盗版的严打,网漫似乎又迎来一轮发展潮。快看漫画、咪咕动漫等相继上线,同时互联网资本涌入,成立网易漫画、腾讯动漫等。但运营不到四年网易漫画便停服,后被哔哩哔哩漫画合并;影视大佬光线的一本漫画也处于停摆阶段;最早资本化的有妖气一直在被转手,奥飞动漫以9.04亿元的天价收购有妖气后,不到三年又卖给了哔哩哔哩漫画。
在上游未得资本倾囊以待,在下游缺少现象级影视作品加持,国漫长期未能形成强有力的平台效应来带动作品、作家的出圈,有明星网文作家而无明星漫画家也就毫不奇怪了。
对比纸媒时代,纸媒就是最强渠道和话语权掌握者,力推几个漫画家总能有所收获。对比网络文学,平台可以搞作家富豪榜、白金大神评选,送作家上综艺、去作协,搞作品的全产业链开发,这些都不是靠创作者自己、粉丝就能办到的。
时至今日再看网漫。腾讯动漫、B漫背靠大平台,算是站稳了一席之地。比较令人意外的是90后漫画家陈安妮创业的快看漫画,竟成了网漫领域的最大黑马。尘埃落定,国漫似乎终于能腾出手造星了?
漫画需要创作领袖
一个行业想要被广泛认可,必然先要有行业领袖获得认可。有了唐家三少,人们才真正深刻感受到网络文学的造富能力。出现了李子柒,短视频才被普遍承认了其承载文化价值的一面。有了李佳琦,才召唤了千千万万人投身直播、想要成为下一个李佳琦。
而推出自己的行业领袖,如果说网文当年走的是上层路线,力推网文作家进作协来“入流”。那么现在快看联手范俭导演拍摄纪录片《漫画一生》,就是想让网漫走“入世”的基层路线,让大众先看见漫画家。
在今天这样信息爆炸的情况下,无论是制造明星漫画家还是保障从业者生活创作,都只有平台能办到。快看此前已做出过一些尝试,包括连续四年推出条漫大赛,百万签约金鼓励新人漫画家的创作。2017年,快看宣布“3S计划”3年拿出5亿扶持创作者(实际投入7.8亿元),2021年又宣布新一轮“3S计划”拿出10亿继续扶持,并为漫画家提供医疗保险、体检等保障性服务。
2021年快看宣布,平台签约作者平均月收入达到53604元,还诞生了年收入超过500万的作者。相比原创音乐人只有9%的音乐人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漫画家真是相当有安全感的职业了。
但相比网文的造星不断,网漫仍需努力。一位资深漫画平台用户分析道,一部分原因是现在中国漫画IP改编大行其道,原创漫画家不够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快看漫画的工作人员也在纪录片里感慨,原创这条路很难,但有很多人为了原创在努力,他们希望不断摸索出一些手段、一些方式,让原创漫画家坚持下去。
眼下,韩漫在海外市场发展迅猛,对国内市场的进军也来势汹汹,但国漫仍然有自己的优势。据韩网研究《中国网漫市场的现状和未来》指出,韩漫与国漫用户最大的不同是,国漫用户重视画风。而在韩国,只要故事情节有趣,即使画风不怎么好,也很有人气。
硬糖君身边一位看国漫的资深用户就表示,她的观看习惯确实是先看画风,再看故事,但不代表故事不重要。她心中有很多画风印象深刻的中国漫画家,比如宣哲、锐思、炎久等。但很多没有形成统一的故事风格,前一个后一个故事的类型差别很大,这也是她难追单个漫画作者的原因。但好在,她在快看也看到一些兼顾画风和故事的漫画家,比如她在追的《刀鞘的孩子》《谷围南亭》等。
只要补齐短板,承载文化特色的国漫定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出海力量。而且,国漫为何还未孕育出自己的大神的原因,或许和正在成长的Z时代有关系:那些看国漫的少年还没真正长大获得话语权,就像当年90后成为网剧主流受众掌握话语权,才促成了他们常看的网文IP翻拍潮,等00后再大一点,国漫的大神自然出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