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朱民: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碳中和就是要构建零碳金融体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朱民: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碳中和就是要构建零碳金融体系

需要构建和碳中和一致的中国模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曾仰琳

今天‘碳中和’的大潮下,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碳中和就是要构建零碳金融体系,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中国在‘碳中和’过程中构建一个新的中国模式、金融体系很好的机遇和抓手。”4月16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演讲时指出。

3060“双碳”目标提出后,金融该如何助力“双碳”目标一直是市场热议话题。朱民认为,金融将在碳中和转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具体包含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为规模巨大、期限长、风险高的零碳金融融资,预计仅能源融资就能达到185万亿元,这是增量,即融资的概念;

二是管理几乎所有资产负债表估值变化引起的变动,现有的金融资产的存量是325万亿元,未来高碳的估值下降,低碳估值将上升,这是存量金融资产的概念;

三是化解转型金融风险,这也是特别重要的方面;

四是构建零碳金融宏观管理体系;

五是构建零碳金融市场生态,从绿色金融跨越到零碳金融,在此基础上构建零碳金融的市场生态;

六是零碳金融的系统和生态要和国际标准趋同;

七是金融机构自身还要实现零碳化,金融机构在业务上要支持碳中和,机构本身的运营要零碳化,在此过程中我们的金融体系转化成零碳金融体系,金融机构转化成零碳金融机构。

对于存量金融资产的观点,朱民进一步解释:“在转型过程中会重新定义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一变,国家、产业、公司、金融机构、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管理碳中和转型的金融风险就特别重要。“

基于此,朱民列举了两组研究数据说明了存量金融资产转型的挑战。

“有研究表明,以2050年前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为目标,现有的52%的天然气储备、88%的煤炭储备会成为'搁浅资产',其估值会发生变化。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碳价上升和新能源价格下降等多重冲击下,国内煤电公司对银行贷款的违约率会在10年内由3%攀升至20%以上。”

朱民进一步指出,“中国金融总资产规模超1000万亿元,这些资产都会经过资产价格重塑产生变化。另外,(202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高能源、高排碳的‘五大门类’产业的贷款余额占其公司贷款比重高达53.73%,所以存量(金融资产)的调整还是很大的事情。”

对此,朱民从宏观框架上给央行提出了三点建议,即需要构建和碳中和一致的中国模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首先,央行要积极推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和零碳宏观审慎框架;其次,央行可以通过非中性的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纠正金融体系相对价格的扭曲,以支持碳中和转型,并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最后,央行有丰富的“窗口指导”经验,疫情危机中的普惠金融再货款制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稳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需要把它理论化、系统化,并且把传导机制等模型全部做好,这将开创世界先例。

“‘碳中和’其实是在根本上颠覆性地再造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以及整个经济结构。整个经济(结构)将从高碳走向低碳,能源革命、经济创新也将重塑整个制造业。金融业必须在这个过程中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朱民强调。

朱民进一步介绍,在标准披露规则方面的国际竞争已经开始,因为各国都意识到这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主要的一次新的全球规则的制定,谁占有了规则制高点谁就占有未来,这也是全球竞争,同时,在此过程中,构建全球的资本市场支持整个“碳中和”转型。

基于此,朱民认为,“中国面临很大的压力,也有很大的机会”。他进一步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制定零碳金融转型战略、路径和政策规划;

二是构建碳中和目标下新的风险偏好、激励机制,披露、服务创新;

三是建立气候风险管理系统,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逐步平稳退出高碳产业进入低碳产业;

四是金融机构需从战略到技术和治理机制做好充分准备,做好数据基础和数字化基础、知识能力和人才的储备。

最后,朱民表示,金融业要抓住机遇,在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构建零碳金融体系,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今天构建零碳金融体系背景下,全世界其实是处于同一个出发点的,这件事就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朱民: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碳中和就是要构建零碳金融体系

需要构建和碳中和一致的中国模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曾仰琳

今天‘碳中和’的大潮下,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碳中和就是要构建零碳金融体系,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中国在‘碳中和’过程中构建一个新的中国模式、金融体系很好的机遇和抓手。”4月16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演讲时指出。

3060“双碳”目标提出后,金融该如何助力“双碳”目标一直是市场热议话题。朱民认为,金融将在碳中和转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具体包含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为规模巨大、期限长、风险高的零碳金融融资,预计仅能源融资就能达到185万亿元,这是增量,即融资的概念;

二是管理几乎所有资产负债表估值变化引起的变动,现有的金融资产的存量是325万亿元,未来高碳的估值下降,低碳估值将上升,这是存量金融资产的概念;

三是化解转型金融风险,这也是特别重要的方面;

四是构建零碳金融宏观管理体系;

五是构建零碳金融市场生态,从绿色金融跨越到零碳金融,在此基础上构建零碳金融的市场生态;

六是零碳金融的系统和生态要和国际标准趋同;

七是金融机构自身还要实现零碳化,金融机构在业务上要支持碳中和,机构本身的运营要零碳化,在此过程中我们的金融体系转化成零碳金融体系,金融机构转化成零碳金融机构。

对于存量金融资产的观点,朱民进一步解释:“在转型过程中会重新定义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一变,国家、产业、公司、金融机构、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管理碳中和转型的金融风险就特别重要。“

基于此,朱民列举了两组研究数据说明了存量金融资产转型的挑战。

“有研究表明,以2050年前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为目标,现有的52%的天然气储备、88%的煤炭储备会成为'搁浅资产',其估值会发生变化。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碳价上升和新能源价格下降等多重冲击下,国内煤电公司对银行贷款的违约率会在10年内由3%攀升至20%以上。”

朱民进一步指出,“中国金融总资产规模超1000万亿元,这些资产都会经过资产价格重塑产生变化。另外,(202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高能源、高排碳的‘五大门类’产业的贷款余额占其公司贷款比重高达53.73%,所以存量(金融资产)的调整还是很大的事情。”

对此,朱民从宏观框架上给央行提出了三点建议,即需要构建和碳中和一致的中国模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首先,央行要积极推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和零碳宏观审慎框架;其次,央行可以通过非中性的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纠正金融体系相对价格的扭曲,以支持碳中和转型,并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最后,央行有丰富的“窗口指导”经验,疫情危机中的普惠金融再货款制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稳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需要把它理论化、系统化,并且把传导机制等模型全部做好,这将开创世界先例。

“‘碳中和’其实是在根本上颠覆性地再造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以及整个经济结构。整个经济(结构)将从高碳走向低碳,能源革命、经济创新也将重塑整个制造业。金融业必须在这个过程中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朱民强调。

朱民进一步介绍,在标准披露规则方面的国际竞争已经开始,因为各国都意识到这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主要的一次新的全球规则的制定,谁占有了规则制高点谁就占有未来,这也是全球竞争,同时,在此过程中,构建全球的资本市场支持整个“碳中和”转型。

基于此,朱民认为,“中国面临很大的压力,也有很大的机会”。他进一步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制定零碳金融转型战略、路径和政策规划;

二是构建碳中和目标下新的风险偏好、激励机制,披露、服务创新;

三是建立气候风险管理系统,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逐步平稳退出高碳产业进入低碳产业;

四是金融机构需从战略到技术和治理机制做好充分准备,做好数据基础和数字化基础、知识能力和人才的储备。

最后,朱民表示,金融业要抓住机遇,在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构建零碳金融体系,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今天构建零碳金融体系背景下,全世界其实是处于同一个出发点的,这件事就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