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载人航天今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疫情不会影响空间站建造计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载人航天今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疫情不会影响空间站建造计划

目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的身心状态非常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4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昨天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返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据介绍,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东风发射场发射升空,与空间站核心舱对接,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神舟十三号乘组共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目前3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正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进行飞行后恢复。

郝淳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全面突破和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关键技术。自2020年以来,先后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6次飞行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圆满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郝淳表示,2022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也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其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这三名航天员将在轨和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完成轮换以后,在轨工作和生活6个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介绍,按照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任务安排,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目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的身心状态非常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航天员系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此外,郝淳介绍,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郝淳说。

郝淳还介绍,2022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此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还将积极探索载人航天商业化发展模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维护,不断提升空间站综合效益,推动载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疫情是否会影响空间站建造计划,郝淳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工程全线克服了很多困难,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在过程当中,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我们把疫情对工程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目前看,工程研制进度总体受控,不会影响空间站建造计划。”

他表示,中国空间站计划实施的投资规模总体适中,一直保持着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的节奏。总体看,载人航天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投入较少、发展较快、成果较多、可持续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载人航天今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疫情不会影响空间站建造计划

目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的身心状态非常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4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昨天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返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据介绍,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东风发射场发射升空,与空间站核心舱对接,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神舟十三号乘组共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目前3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正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进行飞行后恢复。

郝淳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全面突破和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关键技术。自2020年以来,先后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共6次飞行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圆满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郝淳表示,2022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也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其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这三名航天员将在轨和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完成轮换以后,在轨工作和生活6个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介绍,按照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任务安排,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目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的身心状态非常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任务准备。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航天员系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此外,郝淳介绍,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郝淳说。

郝淳还介绍,2022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此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还将积极探索载人航天商业化发展模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维护,不断提升空间站综合效益,推动载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疫情是否会影响空间站建造计划,郝淳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工程全线克服了很多困难,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在过程当中,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我们把疫情对工程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目前看,工程研制进度总体受控,不会影响空间站建造计划。”

他表示,中国空间站计划实施的投资规模总体适中,一直保持着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的节奏。总体看,载人航天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投入较少、发展较快、成果较多、可持续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